LNG气化站工艺设计与运行管理.doc_第1页
LNG气化站工艺设计与运行管理.doc_第2页
LNG气化站工艺设计与运行管理.doc_第3页
LNG气化站工艺设计与运行管理.doc_第4页
LNG气化站工艺设计与运行管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NG气化站工艺设计与运行管理 x/ J+ R3 % g- a; E) I4 N摘要:液化天然气(LNG)以其能量密度高、运输方便、环保、经济等优点,已成为管输天然- x& e8 N. e! K2 q h* h气供应范围以外城市的主气源和过渡气源。论述了液化天然气气化站的工艺流程、工艺设计要点和运行管理措施。 LNG(液化天然气)已成为目前无法使用管输天然气供气城市的主要气源或过渡气源,也是许多使用管输天然气供气城市的补充气源或调峰气源。LNG气化站凭借其建设周期短以及能迅速满足用气市场需求的优势,已逐渐在我国东南沿海众多经济发达、能源紧缺的中小城市建成,成为永久供气设施或管输天然气到达前的过渡供气设施。国内LNG供气技术正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本文拟以近年东南沿海建设的部分LNG气化站为例,对其工艺流程、设计与运行管理进行探讨。/ f * X% e4 h8 K: Q4 w; 1 LNG气化站工艺流程11 LNG卸车工艺 K8 J, u8 Y1 ; b3 | K* c: i LNG通过公路槽车或罐式集装箱车从LNG液化工厂运抵用气城市LNG气化站,利用槽车上的空温式升压气化器对槽车储罐进行升压(或通过站内设置的卸车增压气化器对罐式集装箱车进行升压),使槽车与LNG储罐之间形成一定的压差,利用此压差将槽车中的LNG卸人气化站储罐内。卸车结束时,通过卸车台气相管道回收槽车中的气相天然气。 . |8 4 ?0 . o 卸车时,为防止LNG储罐内压力升高而影响卸车速度,当槽车中的LNG温度低于储罐中LNG的温度时,采用上进液方式。槽车中的低温LNG通过储罐上进液管喷嘴以喷淋状态进入储罐,将部分气体冷却为液体而降低罐内压力,使卸车得以顺利进行。若槽车中的LNG温度高于储罐中LNG的温度时,采用下进液方式,高温LNG由下进液口进入储罐,与罐内低温LNG混合而降温,避免高温LNG由上进液口进入罐内蒸发而升高罐内压力导致卸车困难。实际操作中,由于目前LNG气源地距用气城市较远,长途运输到达用气城市时,槽车内的LNG温度通常高于气化站储罐中LNG的温度,只能采用下进液方式。所以除首次充装LNG时采用上进液方式外,正常卸槽车时基本都采用下进液方式。4 z, , J0 Q2 P T 为防止卸车时急冷产生较大的温差应力损坏管道或影响卸车速度,每次卸车前都应当用储罐中的LNG对卸车管道进行预冷。同时应防止快速开启或关闭阀门使LNG的流速突然改变而产生液击损坏管道。! w5 V6 O U4 P9 C12 LNG气化站流程与储罐自动增压) T, y+ F; S! |- K# f LNG气化站流程LNG槽车 LNG储罐 ; T4 V( i2 N$ l7 I- WBOG加热器 / x. d* w; y3 I, h7 K3 S( 空温式1 4 U3 b b% P. X, M, i( S. |气化器 / X, w. P. A2 b) p# c# _. O4 C, T空温式7 z( a5 r7 ?, P- z, z气化器 1 C9 n4 u! E: C* R3 n! |# l, d水浴式天然气加热器 $ h/ y u3 L1 M自增压; B8 D0 t) d) M* R/ v/ c气化器 A9 Q2 Q) _# F* h5 N自增压$ O4 j4 H; _3 ; # Z气化器 6 y3 S8 J% n( z/ M1 w x0 Y5 Y城市中压管网 3 n+ j1 p N q& 6 a计量、加臭装置 调压装置 ( Y% c* e2 4 v6 o/ l+ F- N, _. p% b0 OLNG气化站的工艺流程见图1。图1城市LNG气化站工艺流程 储罐自动增压与LNG气化 S8 P; E5 a8 g, b9 Q6 B 靠压力推动,LNG从储罐流向空温式气化器,气化为气态天然气后供应用户。随着储罐内LNG的流出,罐内压力不断降低,LNG出罐速度逐渐变慢直至停止。因此,正常供气操作中必须不断向储罐补充气体,将罐内压力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使LNG气化过程持续下去。储罐的增压是利用自动增压调节阀和自增压空温式气化器实现的。当储罐内压力低于自动增压阀的设定开启值时,自动增压阀打开,储罐内LNG靠液位差流入自增压空温式气化器(自增压空温式气化器的安装高度应低于储罐的最低液位),在自增压空温式气化器中LNG经过% # a9 j# h0 z3 I* r B! p! H与空气换热气化成气态天然气,然后气态天然气流人储罐内,将储罐内压力升至所需的工作压力。利用该压力将储罐内LNG送至空温式气化器气化,然后对气化后的天然气进行调压(通常调至04MPa)、计量、加臭后,送人城市中压输配管网为用户供气。在夏季空温式气化器天然气出口温度可达15,直接进管网使用。在冬季或雨季,气化器气化效率大大降低,尤其是在寒冷的北方,冬季时气化器出口天然气的温度(比环境温度低约10)远低于0而成为低温天然气。为防止低温天然气直接进入城市中压管网导致管道阀门等设施产生低温脆裂,也为防止低温天然气密度大而产生过大的供销5 8 8 D) p- o% ?! w6 C差,气化后的天然气需再经水浴式天然气加热器将其温度升到10,然后再送人城市输配管网。 通常设置两组以上空温式气化器组,相互切换使用。当一组使用时间过长,气化器结霜严重,导致气化器气化效率降低,出口温度达不到要求时,人工(或自动或定时)切换到另一组使用,本组进行自然化霜备用。 在自增压过程中随着气态天然气的不断流入,储罐的压力不断升高,当压力升高到自动增压调节阀的关闭压力(比设定的开启压力约高10)时自动增压阀关闭,增压过程结束。随着气化过程的持续进行,当储罐内压力又低于增压阀设定的开启压力时,自动增压阀打开,开始新一轮增压。$ Y/ z6 b2 B8 p; c2 LNG气化站工艺设计8 e) p1 x/ Q4 P8 T/ 21 设计决定项目的经济效益# # I7 T h* c n 当确定了项目的建设方案后,要采用先进适用的LNG供气流程、安全可靠地向用户供气、合理降低工程造价、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关键在于工程设计。据西方国家分析,不到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1的设计费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占75以上,设计质量对整个建设工程的效益至关重要。 影响LNG气化站造价的主要因素有设备选型(根据供气规模、工艺流程等确定)、总图设计(总平面布置、占地面积、地形地貌、消防要求等)、自控方案(主要是仪表选型)。0 z: ) V6 r2 N 通常,工程直接费约占项目总造价的70,设备费又占工程直接费的4850,设备费中主要是LNG储罐的费用。22气化站设计标准 至今我国尚无LNG的专用设计标准,在LNG气化站设计时,常采用的设计规范为:GB 50028-9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2002年版)、GBJ 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 50183-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美国NFPA-59A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存和装卸标准。其中GB50183-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是由中石油参照和套用美国NFPA-59A标准起草的,许多内容和数据来自NFPA-59A标准。由于NF-PA-59A标准消防要求高,导致工程造价高,目前难以在国内实施。目前国内LNG气化站设计基本参照GB 50028-9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2002年版)设计,实践证明安全可行。7 |8 + h; P k S23 LNG储罐的设计 储罐是LNG气化站的主要设备,占有较大的造价比例,应高度重视储罐设计。231 LNG储罐结构设计 ; U+ Y# F N1 | LNG储罐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地下储罐、地上金属储罐和金属预应力混凝土储罐3类。地上LNG储罐又分为金属子母储罐和金属单罐2种。金属子母储罐是由3只以上子罐并列组装在一个大型母罐(即外罐)之中,子罐通常为立式圆筒形,母罐为立式平底拱盖圆筒形。子母罐多用于天然气液化工厂。城市LNG气化站的储罐通常采用立式双层金属单罐,其内部结构类似于直立的暖瓶,内罐支撑于外罐上,内外罐之间是真空粉末绝热层。储罐容积有50 m。和100 m。,多采用100 m。储罐。 对于100 m。立式储罐,其内罐内径为3 000mm,外罐内径为3 200 mm,罐体加支座总高度为17 100 mm,储罐几何容积为10528 m。232设计压力与计算压力的确定; X6 M# a6 q( z5 G! O1 I- M 目前绝大部分100 m。立式LNG储罐的最高工作压力为O8 MPa。按照GB 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的规定,当储罐的最高工作压力为08 MPa时,可取设计压力为084 MPa。储罐的充装系数为095,内罐充装LNG后的液柱净压力为0062 MPa,内外罐之间绝对压力为5 Pa,则内罐的计算压力为101 MPa。4 s) ; / v Q- z I 外罐的主要作用是以吊挂式或支撑式固定内罐与绝热材料,同时与内罐形成高真空绝热层。作用在外罐上的荷载主要为内罐和介质的重力荷载以及绝热层的真空负压。所以外罐为外压容器,设计压力为一01 MPa。$ x t# ; Z s5 Z& v$ E5 l233 100 m。LNG储罐的选材 正常操作时LNG储罐的工作温度为一1623,第一次投用前要用一196的液氮对储罐进行预冷,则储罐的设计温度为一196。内罐既要承受介质的工作压力,又要承受LNG的低温,要求内罐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低温综合机械性能,尤其要具有良好的低温韧性,因此内罐材料采用0Crl8Ni9,相当于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标准的304。 根据内罐的计算压力和所选材料,内罐的计算厚度和设计厚度分别为111 mm和12O mm。作为常温外压容器,外罐材料选用低合金容器钢16MnR,其设计厚度为100 mm。! ) H% ! I3 p& u- H234接管设计 开设在储罐内罐上的接管口有:上进液口、下进液口、出液口、气相口、测满口、上液位计口、下液位计口、工艺人孔8个接管口。内罐上的接管材质都为OCrl8Ni9。 为便于定期测量真空度和抽真空,在外罐下封头上开设有抽真空口(抽完真空后该管口被封闭)。为防止真空失效和内罐介质漏入外罐,在外罐上封头设置防爆装置。9 z8 d/ g% Q$ f: l235液位测量装置设计! t N+ S8 X1 d0 e1 0 N+ n. 为防止储罐内LNG充装过量或运行中罐内LNG太少危及储罐和工艺系统安全,在储罐上分别设置测满口与差压式液位计两套独立液位测量装置,其灵敏度与可靠性对LNG储罐的安全至关重要。在向储罐充装LNG时,通过差压式液位计所显示的静压力读数,可从静压力与充装质量对照表上直观方便地读出罐内LNG的液面高度、体积和质量。当达到充装上限时,LNG液体会从测满口溢出,提醒操作人员手动切断进料。储罐自控系统还设有高限报警(充装量为罐容的85)、紧急切断(充装量为罐容的95)、低限报警(剩余LNG量为罐容的10)。236绝热层设计 LNG储罐的绝热层有以下3种形式: 高真空多层缠绕式绝热层。多用于LNG槽车和罐式集装箱车。 Y g9 : I0 k 正压堆积绝热层。这种绝热方式是将绝热材料堆积在内外罐之间的夹层中,夹层通氮气,通常绝热层较厚。广泛应用于大中型LNG储罐和储槽,例如立式金属LNG子母储罐。 真空粉末绝热层。常用的单罐公称容积为100 m。和50 m。的圆筒形双金属LNG储罐通常采用这种绝热方式。在LNG储罐内外罐之间的夹层中填充粉末(珠光砂),然后将该夹层抽成高真空。通常用蒸发率来衡量储罐的绝热性能。目前国产LNG储罐的日静态蒸发率体积分数O3。237 LNG储罐总容量 储罐总容量通常按储存3 d高峰月平均日用气量确定。同时还应考虑气源点的个数、气源厂检修时间、气源运输周期、用户用气波动情况等因素。对气源的要求是不少于2个供气点。若只有1个供气点,则储罐总容量还要考虑气源厂检修时能保证正常供气。24 BOG缓冲罐1 B+ J2 G) s( E- S1 R x$ y 对于调峰型LNG气化站,为了回收非调峰期接卸槽车的余气和储罐中的BOG(Boil Off Gas,蒸发气体),或对于天然气混气站为了均匀混气,常在BOG加热器的出口增设BOG缓冲罐,其容量按回收槽车余气量设置。25气化器、加热器选型设计251储罐增压气化器 按100 m3的LNG储罐装满90 m3的LNG后,在30 min内将10 m3。气相空间的压力由卸车状态的04 MPa升压至工作状态的06 MPa进行计算。据计算结果,每台储罐选用1台气化量为200 m3h的空温式气化器为储罐增压,LNG进增压气化器的温度为一1623,气态天然气出增压气化器的温度为一145 qc。& O+ J, S 8 C: O6 y 设计多采用l台LNG储罐带1台增压气化器。也可多台储罐共用1台或1组气化器增压,通过阀门切换,可简化流程,减少设备,降低造价。252卸车增压气化器 由于LNG集装箱罐车上不配备增压装置,因此站内设置气化量为300 m3h的卸车增压气化器,将罐车压力增至06 MPa。LNG进气化器温度为一1623,气态天然气出气化器温度为一145。4 c H1 d( n6 _ _1 t253 BOG加热器 |& C0 r3 |* x& , q8 # A- m 由于站内BOG发生量最大的是回收槽车卸车后的气相天然气,故BOG空温式加热器的设计能力按此进行计算,回收槽车卸车后的气相天然气的时间按30 min计。以1台40 m。的槽车压力从06MPa降至03 MPa为例,计算出所需BOG空温式气化器的能力为240 mah。一般根据气化站可同时接卸槽车的数量选用BOG空温式加热器。通常BOG加热器的加热能力为5001 000 mh。在冬季使用水浴式天然气加热器时,将BOG用作热水锅炉的燃料,其余季节送入城市输配管网。254空温式气化器 空温式气化器是LNG气化站向城市供气的主要气化设施。气化器的气化能力按高峰小时用气量确定,并留有一定的余量,通常按高峰小时用气量的1315倍确定。单台气化器的气化能力按2 000m3h计算,24台为一组,设计上配置23组,相互切换使用。5 g3 G9 f# n1 K255水浴式天然气加热器( a& I. G- m2 U% e 当环境温度较低,空温式气化器出口气态天然气温度低于5时,在空温式气化器后串联水浴式天然气加热器,对气化后的天然气进行加热。加热器的加热能力按高峰小时用气量的1315倍确定。1 6 R$ G h% m# V, N256安全放散气体(EAG)加热器) R; p! t y% m/ m J$ s LNG是以甲烷为主的液态混合物,常压下的沸点温度为一1615,常压下储存温度为一1623 cC,密度约430 km。当LNG气化为气态天然气时,其临界浮力温度为一107。当气态天然气温度高于一107时,气态天然气比空气轻,将从泄漏处上升飘走。当气态天然气温度低于一107时,气态天然气比空气重,低温气态天然气会向下积聚,与空气形成可燃性爆炸物。为了防止安全阀放空的低温气态天然气向下积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设置1台空温式安全放散气体加热器,放散气体先通过该加热器加热,使其密度小于空气,然后再引入高空放散。( ?% M: b- U& k: C# X * R5 c EAG空温式加热器设备能力按100 m储罐的最大安全放散量进行计算。经计算,100 m。储罐的安全放散量为500 m3h,设计中选择气化量为500m3h的空温式加热器1台。进加热器气体温度取一145,出加热器气体温度取一15。) , A, o# t7 o) X 对于南方不设EAG加热装置的LNG气化站,为了防止安全阀起跳后放出的低温LNG气液混合物冷灼伤操作人员,应将单个安全阀放散管和储罐放散管接入集中放散总管放散。% r& U8 d! _, J! 7 % h( 9 I26调压、计量与加臭装置 根据LNG气化站的规模选择调压装置。通常设置2路调压装置,调压器选用带指挥器、超压切断的自力式调压器。% |9 F0 g- v5 h ? z9 _5 C 计量采用涡轮流量计。加臭剂采用四氢噻吩,加臭以隔膜式计量泵为动力,根据流量信号将加臭剂注入燃气管道中。27阀门与管材管件选型设计271阀门选型设计 工艺系统阀门应满足输送LNG的压力和流量要求,同时必须具备耐一196的低温性能。常用的LNG阀门主要有增压调节阀、减压调节阀、紧急切断阀、低温截止阀、安全阀、止回阀等。阀门材料为0Crl8Ni9。8 s2 V9 y$ Q8 0 + k272管材、管件、法兰选型设计5 k* u9 Q T7 _* B+ D7 O 介质温度一20的管道采用输送流体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 14976-2002),材质为0Crl8Ni9。管件均采用材质为0Crl8Ni9的无缝冲压管件(GBT 12459-90)。法兰采用凹凸面长颈对焊钢制管法兰(HG 20592-97),其材质为0Crl8Ni9。法兰密封垫片采用金属缠绕式垫片,材质为0Crl8Ni9。紧固件采用专用双头螺柱、螺母,材质为0Crl8Ni9。; W( j; P& $ y: e 介质温度一20的工艺管道,当公称直径200 mm时,采用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 81631999),材质为20号钢;当公称直径200mm时采用焊接钢管(GBT 3041-2001),材质为Q235B。管件均采用材质为20号钢的无缝冲压管件(GBT 12459-90)。法兰采用凸面带颈对焊钢制管法兰(HG 20592-97),材质为20号钢。法兰密封垫片采用柔性石墨复合垫片(HG 20629-97)。 LNG工艺管道安装除必要的法兰连接外,均采用焊接连接。低温工艺管道用聚氨酯绝热管托和复合聚乙烯绝热管壳进行绝热。碳素钢工艺管道作防腐处理。. h# m z b9 H0 a m# ?273冷收缩问题6 q) G Z+ j0 _$ F LNG管道通常采用奥氏体不锈钢管,材质为0Crl 8Ni9,虽然其具有优异的低温机械性能,但冷收缩率高达0003。站区LNG管道在常温下安装,在低温下运行,前后温差高达180,存在着较大的冷收缩量和温差应力,通常采用“门形”补偿装置补偿工艺管道的冷收缩。28工艺控制点的设置 LNG气化站的工艺控制系统包括站内工艺装置的运行参数采集和自动控制、远程控制、联锁控制和越限报警。控制点的设置包括以下内容:* F( K/ g e% 卸车进液总管压力;( / Y0 z3 c. u- g 空温式气化器出气管压力与温度; 水浴式天然气加热器出气管压力与温度; LNG储罐的液位、压力与报警联锁; BOG加热器压力;1 R6 S9 s8 v5 Y 调压器后压力; 出站流量;5 Z. b7 t$ b8 m N3 h 6 O* G 加臭机(自带仪表控制)。29消防设计 LNG气化站的消防设计根据GB 50028-9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2002年版)LPG部分进行。在LNG储罐周围设置围堰区,以保证将储罐发生事故时对周围设施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在LNG储罐上设置喷淋系统,喷淋强度为015 L(s。m。),喷淋用水量按着火储罐的全表面积计算,距着火储罐直径15倍范围内的相邻储罐按其表面积的50计算。水枪用水量按GBJ 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和GB 50028-9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2002年版)选取。0 o+ B$ l7 H4 w3运行管理0 m# Z, l5 K0 7 a8 # _31运行基本要求8 R9 R& w3 W8 B; v, X A M LNG气化站运行的基本要求是:防止LNG和气态天然气泄漏从而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消除引发燃烧、爆炸的基本条件,按规范要求对LNG工艺系统与设备进行消防保护。防止LNG设备超压和超压排放。防止LNG的低温特性和巨大的温差对工艺系统的危害及对操作人员的冷灼伤。) P0 2 F9 ( P E& h2 r32工艺系统预冷 2 D) ! u( g! W/ Z 在LNG气化站竣工后正式投运前,应使用液氮对低温系统中的设备和工艺管道进行干燥、预冷、惰化和钝化。预冷时利用液氮槽车阀门的开启度来控制管道或设备的冷却速率1min。管道或设备温度每降低20,停止预冷,检查系统气密性和管道与设备的位移。预冷结束后用LNG储罐内残留的液氮气化后吹扫、置换常温设备及管道,最后用LNG将储罐中的液氮置换出来,就可正式充装LNG进行供气。5 t% U + O3 ?. s- T% r33运行管理与安全保护: W# # g, 8 U D# A331 LNG储罐的压力控制1 W$ M: & u! f) t. Z4 w, W5 g 正常运行中,必须将LNG储罐的操作压力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华南地区LNG储罐的正常工作压力范围为03O7 MPa,罐内压力低于设定值时,可利用自增压气化器和自增压阀对储罐进行增压。增压下限由自增压阀开启压力确定,增压上限由自增压阀的自动关闭压力确定,其值通常比设定的自增压阀开启压力约高15。例如:当LNG用作城市燃气主气源时,若自增压阀的开启压力设定为06 MPa,自增压阀的关闭压力约为069 MPa,储罐的增压值为009 MPa。0 S( i8 C( E x! 6 l4 3 E) J% t 储罐的最高工作压力由设置在储罐低温气相管道上的自动减压调节阀的定压值(前压)限定。当储罐最高工作压力达到减压调节阀设定开启值时,减压阀自动开启卸压,以保护储罐安全。为保证增压阀和减压阀工作时互不干扰,增压阀的关闭压力与减压阀的开启压力不能重叠,应保证005 MPa以上的压力差。考虑两阀的制造精度,合适的压力差应在设备调试中确定。332 LNG储罐的超压保护 LNG在储存过程中会由于储罐的“环境漏热”而缓慢蒸发(日静态蒸发率体积分数03),导致储罐的压力逐步升高,最终危及储罐安全。为保证储罐安全运行,设计上采用储罐减压调节阀、压力报警手动放散、安全阀起跳三级安全保护措施来进行储罐的超压保护。 其保护顺序为:当储罐压力上升到减压调节阀设定开启值时,减压调节阀自动打开泄放气态天然气;当减压调节阀失灵,罐内压力继续上升,达到压力报警值时,压力报警,手动放散卸压;当减压调节阀失灵且手动放散未开启时,安全阀起跳卸压,保证LNG储罐的运行安全。对于最大工作压力为080: v5 X9 o0 U/ gMPa的LNG储罐,设计压力为084 MPa,减压调节阀的设定开启压力为076 MPa,储罐报警压力为078 MPa,安全阀开启压力为080 MPa,安全阀排放压力为088 MPa。- S! + g* e X333 LNG的翻滚与预防 LNG在储存过程中可能出现分层而引起翻滚,致使LNG大量蒸发导致储罐压力迅速升高而超过设计压力口,如果不能及时放散卸压,将严重危及储罐的安全。9 l9 G; 9 P, t/ k: e 大量研究证明,由于以下原因引起LNG出现分层而导致翻滚:. p1 / m. 3 F( B; P4 V! 储罐中先后充注的LNG产地不同、组分不同而导致密度不同。( t% K/ C) E5 K+ g. l5 o 先后充注的LNG温度不同而导致密度不同。/ L- + / J0 P* d$ K* e 先充注的LNG由于轻组分甲烷的蒸发与后充注的LNG密度不同。; M4 G9 P, D* 要防止LNG产生翻滚引发事故,必须防止储罐内的LNG出现分层,常采用如下措施。 c$ A2 L6 D7 e! p1 i1 W7 a 将不同气源的LNG分开储存,避免因密度差引起LNG分层。 为防止先后注入储罐中的LNG产生密度差,采取以下充注方法: a槽车中的LNG与储罐中的LNG密度相近时从储罐的下进液口充注;- A& M, ?7 x, _6 f0 a) w2 b槽车中的轻质LNG充注到重质LNG储罐中时从储罐的下进液口充注;- K h3 j4 L; g8 j. R8 d c槽车中的重质LNG充注到轻质LNG储罐中时,从储罐的上进液口充注。( f7 ) b# u U 储罐中的进液管使用混合喷嘴和多孔管,可使新充注的LNG与原有LNG充分混合,从而避免分层。( Q4 p3 j8 f+ Q g% . j 对长期储存的LNG,采取定期倒罐的方式防止其因静止而分层。8 B; ) i3 a5 5 O) 334运行监控与安全保护 LNG储罐高、低液位紧急切断。在每台LNG储罐的进液管和出液管上均装设气动紧急切断阀,在紧急情况下,可在卸车台、储罐区、控制室紧急切断进出液管路。在进液管紧急切断阀的进出口管路和出液管紧急切断阀的出口管路上分别安装管道安全阀,用于紧急切断阀关闭后管道泄压。 气化器后温度超限报警,联锁关断气化器进液管。重点是对气化器出口气体温度进行检测、报警和联锁。正常操作时,当达到额定负荷时气化器的气体出口温度比环境温度低lO。当气化器结霜过多或发生故障时,通过温度检测超限报警、联锁关断气化器进液管实现对气化器的控制。 Q! J8 Q3 1 R8 m S0 z9 k( ? 在LNG工艺装置区设天然气泄漏浓度探测器。当其浓度超越报警限值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可在控制室迅速关闭进、出口电动阀。4 b J2 F9 j+ t 选择超压切断式调压器。调压器出口压力超压时,自动切换。调压器后设安全放散阀,超压后安全放散。 天然气出站管路均设电动阀,可在控制室迅速切断。 出站阀后压力高出设定报警压力时声光报警。 紧急情况时,可远程关闭出站电动阀。4结语4 P* F3 G+ W) o4 x8 p& Q 操作中应优先采用增压调节阀的自动开关功能实现储罐的自动增压。若自增压阀关闭不严,增压结束时必须将增压气化器进液管根阀关闭。% V2 P8 m# W, B5 & K- g c LNG储罐的玉作压力、设计压力、计算压力分别有不同的定义和特定用途,不能将计算压力误作为设计压力,以免错设储罐安全阀开启压力。 采用储罐减压调节阀、压力报警手动放散、安全阀起跳三级安全措施保护储罐时,其压力设定由低到高依次为:减压调节阀定压值、压力报警定压值、安全阀定压值。 在满足LNG储罐整体运输与吊装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单罐公称容积、减少储罐数量、简化工艺管路和减少低温仪表与阀门数量,是合理降低LNG气化站造价的有效措施。0 Z2 p7 A8 $ x f 为促进LNG的安全利用,应尽快颁布先进适用、符合国情的LNG设计规范。LNG汽车具有单次加气行驶里程长、清洁、环保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1。北京、乌鲁木齐、长沙、贵阳、海南、杭州等地正在积极推广LNG汽车及加气站,并已建成了4座LNG常规加气站(以下简称LNG常规站)和2座LNG橇装加气站(以下简称LNG橇装站)。1 LNG橇装站的规模 LNG橇装站可分为3个橇块,分别为储存橇、电气自控橇和加气机橇。+ l0 E4 D$ m+ h1.1 储存橇的规模 确定LNG橇装站中储存橇的规模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如下:% K/ a4 z0 d* s7 v, ( U& r 橇块的机动灵活性强、工厂化生产、易于异地运输、场地适应性强等特点要求储存橇的规模不宜过大。* H2 |7 D9 J$ D G) t! h# ) n LNG橇装站有可能与城区内的加油站合建,为了在城区加油站内找到合适的场地,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不引起公众的恐慌心理,要求储存橇的规模不宜过大。9 J: r3 9 - S4 f9 _9 G1 x 国内规范中关于LNG站场的消防系统配置要求也决定了储存橇的规模不宜过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中规定,总容积50m3且单罐容积20m3的液化天然气储罐或储罐区可单独设置固定喷淋装置或移动水枪,其消防用水量应按水枪用水量计算2。在此规模的情况下,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中规定的水枪用水量为20L/s。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中规定,当消防用水量不超过25L/s时,可不设置消防水池3。因此,从LNG橇装站的消防系统配置角度看,要求储存橇的规模不宜大于20m3。 为了体现LNG橇装站的经济效益,使之能够快速得到推广,储存橇的规模又不能太小。以配置240L车载储气瓶的公交车为例,20m3的储存规模能满足约70辆公交车的需求(日加气量约为1.0104m3/d,折合成液态LNG约17m3/d),既能满足初期加气的需求,也能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建设1座20m3储存规模的橇装站,总造价约370104元,当LNG(气态)购销差价为0.6元/m3时,投资回收期约7.0年,内部收益率约12.4%。1 R e m- P5 H4 F 确定储存橇的规模时,还应考虑国内LNG储罐的产品规格,尽量采用常规的产品规格。 通过对这5个因素的综合考虑,本文认为LNG橇装站中储存橇的规模确定为20m3比较合适。1.2 LNG橇装站的规模 确定了储存橇的规模为20m3后,可以根据城市汽车加气市场的发展确定LNG橇装站的规模。在满足国内相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要想使储罐不设置固定喷淋装置且站内不设置消防水池,LNG橇装站的规模存在着两种选择:一种为配置单个储存橇,即规模为20m3;另一种为配置两个储存橇,即规模为40m3。这2种规模的LNG橇装站都属于总容积50m3且单罐容积20m3的LNG站场。: a) l: - L; P0 R n2 LNG橇装站的设备配置2.1 撬块的设备配置5 h+ 0 f$ J. i) p 储存橇的主要作用为装卸、储存和输送LNG,以及对LNG进行调饱和。主要包括20m3低温卧式储罐(采用真空粉末绝热罐,设计压力为1.2MPa,设计温度为-196)、低温潜液泵、卸车调饱和器等,设备之间采用真空绝热管进行连接。根据功能,整个橇块分为卸车区、储存区、泵区和阀门操作区。管道连接在满足应力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简洁、美观。考虑到储罐的外形尺寸及运输要求,储存橇的外形尺寸初步定为12.0m2.8m3.0m。 橇装站主要利用泵进行卸车,泵启动前需要将槽车内的LNG压到泵壳内,以防止产生气蚀。因此,需要配置增压器对槽车进行增压。考虑到橇块布置的紧凑要求,本文认为可以利用卸车调饱和器实现卸车增压和调饱和的功能。9 m5 W( l. X9 E+ k + P; I. e 电气自控橇的作用是为橇装站提供动力,控制橇装站的安全运行。主要包括配电柜、变频器、UPS电源、动力线路、控制柜等设备。电气自控橇的外形尺寸初步定为7.0m2.0m2.5m。如橇装站与加油站合建,则电气自控系统可利用加油站的已有设施。 加气机橇的作用是利用LNG加气机给汽车加气。加气机橇主要包括1台LNG加气机。8 g5 O7 J( u/ b2 B) e2.2 撬块的生产、安装模式 以独立的橇块为基本单元,各个橇块在工厂预制成独立产品。 各橇块之间在现场仅需通过管道进行连接,原则上不考虑动火施工。2 g T9 z. m1 Y+ K6 F, S- J* J 各橇块的底座采用整体钢架底座,现场安装时只需放置在预先施工好的混凝土基础上,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即可。加气机橇应设置罩棚。3 LNG橇装站的消防方案 目前国内没有关于LNG加气站的专门规范,本文参照现行的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中对LNG气化站的消防要求,确定LNG橇装站的消防方案。LNG橇装站的规模为20m3或40m3,都属于总容积50m3且单罐容积20m3的LNG站场。3.1 消防水系统+ a- I; M% y! K& K7 # Z 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的规定,总容积50m3且单罐容积20m3的液化天然气储罐或储罐区可单独设置固定喷淋装置或移动水枪,其消防用水量应按水枪用水量计算。因此,LNG橇装站中的LNG储罐单独设置移动水枪。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还规定,单罐容积50m3,总容积4200m3时的水枪用水量为20L/s。因此,LNG橇装站的移动水枪用水量为20L/s,即橇装站的消防用水量为20L/s。7 e) U: A! c g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的规定,当消防用水量25L/s时,可不设置消防水池。因此,LNG橇装站不需要设置消防水池。 橇装站的消防用水量为20L/s,可配置3支8L/s的室外消火栓和DN 200mm的消防水管道,消防水管道从市政给水管网接入。3.2 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j) J7 p. u6 L/ : f 高倍数泡沫发生器采用压力泡沫混合液驱动微型冲击式水轮机作为动力,发生器自带泡沫液罐和比例混合器。使用时接上水源,用吸液管从泡沫液桶中吸取泡沫原液,就可发泡。 橇装站可在集液池处设置1台PF4型水轮式移动高倍数泡沫发生器,作为移动式消防设施机动使用,能适用于不同位置的火灾现场,灵活、快速地作出反应,迅速覆盖泄漏的LNG。8 c9 y2 n8 e4 u: 5 I+ e7 Q3.3 化学消防器材等 储存橇设置35kg手推式干粉灭火器1台和8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4台。加气岛设置8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2台。此外,配备灭火砂1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