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掌种苗的管理措施20.doc_第1页
红掌种苗的管理措施20.doc_第2页
红掌种苗的管理措施20.doc_第3页
红掌种苗的管理措施20.doc_第4页
红掌种苗的管理措施20.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掌种苗的管理措施为了使红掌种苗的管理走规范化、标椎化、科学化的道路,保证种苗的健壮、质量和安全,制定如下管理规定:一、温室门口设置消毒垫,工作人员进入温室之前要穿工作服,手和鞋子消毒后方可进入。二、非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因为闲杂人员的进入对植株的触膜可能会导致病害的传播。三、保持整洁干净的环境卫生。温室的周围一定要没有滋生的杂草,温室里要清除杂草和青苔,减少病虫害滋生及传播。 四、栽培管理计划。根据栽培环境条件,制定详细的栽培管理计划,包括、栽培基质、种植、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等。1、栽培基质:1.1 基质要求 基质要求排水透气、保水保肥、不易分解、不含有害物质、能固定植株。其组成以泥炭、珍珠岩、河沙按体积比50:3:2混合配制较好,用熟石灰将基质pH值调整到5.56.0、EC值(0.81.2)ms/cm之间为宜,或采用进口专用基质。1.2 基质消毒基质消毒是生产高品质红掌盆花的要求。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甲醛熏蒸消毒法、线克熏蒸消毒法、高温蒸汽消毒法等。1.2.1 甲醛熏蒸消毒法用40%甲醛(福尔马林)稀释50倍液均匀喷洒于基质上,充分拌匀后用薄膜密封,堆置5天后揭开薄膜摊开基质,每日翻动(12)次,让有毒的甲醛气体充分挥发7天后使用。1.2.2 线克熏蒸消毒法用35 %线克水剂(主要成份为威百亩)稀释50倍液均匀喷洒于基质表面,每喷洒一层药剂覆盖一层基质(药剂施用量为每平方米基质200mL,基质层厚(510)cm,同时用清水喷洒基质至湿润状态,然后用薄膜覆盖密封,堆置7天后揭开薄膜摊开基质,每日翻动(12)次,7天后使用。1.2.3高温蒸汽消毒法高温蒸汽消毒是目前最好的基质消毒方法。用专用耐高温薄膜密封已配制好的基质,通过管道把蒸汽输送到基质中心,至基质表面温度达到6080,保持(2060)min即可。2、种植2.1 种苗选择应选择生长健壮的种苗,其标准是:根系发育良好,根量多,根色洁白,苗高适中,叶片完整,植株健康,长势好。2.2 种苗处理种苗运输到种植地后,应尽快将其从包装箱中取出,用种苗筐盛装并放置在栽培床架上,切勿倒放或置于地面,以免病菌感染。在取苗过程中应轻放,尽量保持原根团完整、不松散。要避免叶面浇水,若室内温度过高可通过叶面喷雾的方式降温,室内温度调控在2528之间,光照强度在(1000013000)Lux之间。种苗处理完毕应尽快上盆种植。2.3 上盆种植先在花盆底部放3cm4cm厚的粗基质,再在粗基质上放2cm3cm厚的栽培基质,将种苗置于盆内中央,填充基质至植株基部芽点,并离盆口2cm3cm,轻轻振动盆土即可。2.4 摆放根据植株大小确定其摆放密度。小苗(株高5cm14cm)可以盆靠盆摆放,中苗(株高15cm20cm)或大苗(株高21cm27cm)的摆放以植株间叶片不相互交接为宜。摆放好后浇透定根水。2.5 恢复期管理上盆种植后1周2周为恢复期。上盆当天或第二天应喷施杀菌剂,可用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适当遮荫,光照强度控制在13000Lux左右,温度调控在日温2528,夜温1921,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上盆(34)d后可适当施浓度较低的液肥(EC值小于0.5 ms / cm)。恢复期过后转入日常管理。3、日常管理3.1水分管理3.1.1 用水宜采用纯净水或雨水。如使用自来水,宜每隔(34)周用纯净水或雨水淋洗一次。3.1.2 水分调控红掌盆花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需求不同。幼苗阶段保持盆中基质湿润;进入旺盛生长期,供给充足的水分;盛花期适当减少水分,控制其营养生长,促进开花。在高温季节,每天增加植株浇水量和浇水次数,同时开启喷雾设备增加空气相对湿度,避免植株因高温而造成的灼伤、佛焰苞片畸形等现象。在寒冷的冬季,减少水分供给,尤其夜间应保持叶片干爽,增强其御寒能力。在正常环境条件下,(23)天浇水一次可保证其正常生长。3.2 营养管理3.2.1营养液配制生长期液肥配方中大量元素比例为:N:P2O5:K2O:CaO:MgO = 3.6:2.3:6.7:2.5:1.3,且宜添加适量Fe、B、Zn、Mn、Mo等微量元素;成花开花阶段液肥配方中大量元素比例为:N:P2O5:K2O:MgO = 1.9:2.3:6:0.8,亦宜添加适量Fe、B、Zn、Mn、Mo等微量元素。为了避免液肥发生化学沉淀,在配制时将Ca(NO3)2、NH4NO3、KNO3等硝酸盐肥集中按上述比例配制成200倍浓度A母液,将KH2PO4、K2SO4、MgSO4、ZnSO4、CuSO4、Na2MoO4、Na2B4O7等硫酸盐肥和微量元素集中按上述比例配制成200倍浓度B母液,母液配制好后存放在荫凉处备用,使用时先按要求稀释再混合施用。3.2.2 人工根际灌施人工根际灌施时通常(23)天施肥一次,每次施肥将A、B母液按表1稀释浓度分别稀释后混合,并调整混合液pH值为5.56.0、EC值为1.2ms/cm使用,每次的施肥量和施肥时间视不同季节和植株大小按表1定期定量的原则实行专人操作。3.2.3滴灌施肥采用滴灌施肥设备施肥时,在电脑施肥程序中设定每次的施肥流量值、pH值、EC值及施肥时间,其有关指标见表2。3.2.4 施用长效肥红掌盆花的营养供给还可结合长效肥同时施用,如施用奥绿肥(Osmocote)(N:P2O5:K2O= 15:10:12),小苗约施1.5g/盆,中苗约施3g/盆,夏秋季每2个月施用一次,冬春季每3个月施用一次。3.2.5根外追肥在生长过程中亦可适当增加根外追肥,按施肥说明叶背喷施,施肥完毕2小时后,宜使用喷灌系统向叶面喷水(12)min,以冲洗残留在叶片上的肥分或尘垢,保持叶片洁净。3.3光照管理温室内光照强度主要是通过开闭活动遮光网来调控。红掌适宜的光照要求根据季节和植株生长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见表3。当室内光照强度低于光照要求时,打开活动遮光网,增加室内光照强度;当室内光照强度高于光照要求时,关闭活动遮光网遮荫,避免强光照射对叶片和佛焰苞片产生灼伤。3.4温度调控红掌盆花的生长适宜日温为2528,夜温为1921,高温季节可通过打开活动遮光网遮荫、开启天窗通风,或启动循环通风扇、雾化降温机、水帘风机等降温设备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当气温下降到15时,要进行保温,当温度进一步下降时,宜使用燃油加温机加温。室内的温度与季节、光照强度有直接关系,应充分合理利用各设备设施进行科学调控,见表4。3.5湿度控制红掌盆花生长的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但不同温度情况下要求的湿度不尽相同,见表5。宜采用雾化降温设备来调控空气相对湿度,以水雾刚好飘落到叶面之上为宜,调控方法见表6。3.6其它管理措施3.6.1基质p值和C值的检测调整每半个月进行1次基质pH值、EC值的检测。pH值调整采用0.2 %碳酸钾溶液灌浇基质提高其pH值,或用0.1 %的磷酸灌浇基质降低其pH值,保证基质pH值在5.56.0之间;基质EC值应小于0.8 ms /cm,宜结合浇水进行调整。3.6.2养分检测每使用完一批次肥料,宜对植株和栽培基质进行一次营养检测,以调整肥料中各元素的比例,制定出最适合植株生长发育需要的肥料配方。3.6.3摘去吸芽用手摘去植株过多的簇生吸芽,造就良好的株型,并尽可能保持每株吸芽都能带有根系,使其上盆种植后易于生长。3.6.4剪去叶片及时剪去病叶、残叶、老叶和畸形叶片,以增强植株间的透气性和叶片的采光效果。剪叶的刀具应使用0.1%0.5%高锰酸钾消毒,防止病菌的交叉传染。3.6.5 清洗温室温室屋面玻璃或薄膜的透光率低于75%时,应对其进行清洗。3.6.6 消毒灭菌对红掌生产温室及其配套设施,特别是温室地板和苗床应每年进行定期的消毒灭菌,可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4、病虫害防治4.1 主要病害防治4.1.1根腐病、茎腐病危害症状:一般在栽培基质过湿时易发生,多从底部根系开始,腐烂变褐,叶边变黄下垂,疫霉菌引起的根腐可使茎部和叶片受害,根和茎部呈褐色。防治措施:发病初期,在植株周围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浇灌,或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200g/100L水或45%代森铵水剂250g/100L水或50%多菌灵200g/100L水浇灌,或用30%的恶霉灵800倍液或64%卡霉通1000倍液喷施。(57)天用药一次。连用同一种药(23)次后应换用另一种药剂。4.1.2 叶斑病危害症状:病斑始于叶尖或叶缘,形状不规则,由小逐渐扩大,病斑褐色,边缘淡黄色,严重时可扩展至整片叶,叶片干枯。防治措施:每隔2周轮换不同药剂,连续喷药(34)次。适宜的药剂有:75 %百菌清(600800)倍液,或70 %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70 %代森锌800倍液,或雷多米尔(500800)倍液。4.1.3炭疽病危害症状:多于叶尖或叶缘发病,病斑呈圆形或半圆形。发病初期,病斑部位的叶片褪绿黄化,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轮纹有或无;发病后期,病斑上有许多小黑点,湿度过大时,上有淡黄或黄色粘液出现;此病也会引起花腐,在肉穗花序上形成黑色坏死斑点。高湿是发生此病的主要原因,病原是盘长孢属或刺盘孢属真菌。防治措施:药剂防治和加强栽培管理,要经常通风透光,及时摘除病叶。在发病初期,连续喷(23)次药剂,每隔2周轮换使用不同药剂。适宜的药剂有: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25003000)倍液,或75 %百菌清(600800)倍液,或炭疽净(8001000)倍液,或敌克松(500800)倍液喷施。4.1.4细菌枯萎病 又名细菌性叶斑病是红掌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最典型的症状是呈现中间褐色、边缘黄色的斑点,黄褐斑的周围仍可见水渍状斑。可扩展到叶柄及植株基部,导致叶片脱落,着重有绿转黄至褐最终死亡。防治措施:目前,还没有根治细菌性枯萎病的农药。因此,必须严格执行预防措施,定期消毒生产场地,如喷洒70硫酸链霉素2000-3000倍液,新植霉素5000倍液,每2-4周1次,连喷68次。4.2主要虫害防治4.2.1蚜虫为害症状:叶片失绿,严重时叶片卷曲、皱缩,易引起煤污病而影响光合作用。防治措施:每隔2周轮换使用以下药剂每5天喷药一次,用30%蚜虱绝(8001000)倍液,或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4000)倍液,或粉虱治800倍液,或50 %抗蚜威(10001200)倍液喷施。4.2.2 斜纹夜蛾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以嫩叶为主,造成叶片缺刻状损伤,多夜间为害。防治措施:每隔(12)周轮换喷施下列药剂,(45)天喷药1次。用48%乐斯本1000倍液,或速扑杀(12001500)倍液,或锐劲特(120015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喷施。4.2.3 红蜘蛛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嫩叶和叶芽,使嫩叶和芽枯萎,老叶变黄,花上出现褐色斑点。防治措施:为害初期可喷药防治,每隔(12)周轮换喷施下列药剂,连续喷(34)次,喷施时注意将叶面、叶背和叶基全部喷施,以免有残留继续繁殖为害。用10%虫螨杀1000倍,或50 %除螨灵(500600)倍液喷施。4.2.4蓟马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幼嫩的叶片、叶柄和佛焰苞片,主要为害叶背,为害后叶片和花上出现褐色条纹,严重时花和叶皱缩或畸形。防治措施: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4000)倍液,或用1.8%阿维菌素(20003000)倍液,或蓟马灵(8001000)倍液,或蓟虱灵(8001000)倍液,或莫比朗(30005000)倍液喷施,(45)天喷药一次,每种药连续使用不宜超过3次。4.2.5 线虫 主要有三种:根结线虫属,内侵线虫,草地垫刀线虫属。 根线虫属MelOIDdogyne,这类线虫侵入后会使生长变差,根肿胀。后两种也会使植株生长变差,但根上是出现棕色斑块,而不是肿胀。这种侵蚀斑块中的是小线虫,很快就会把该区的根破坏阻断,从而又导致真菌类的次生感染,形成根腐。防治措施; 用10%克线磷颗粒剂每盆1.21.6克,5%卡线特颗粒剂每盆11.5克。 五、通过利用温室环境条件很好的控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温室内的湿度越大温度高,发生病虫害危险性越大。六、尽量避免植株遭受各种不良条件的刺激或胁迫。植株遭受的胁迫越大,感染病菌可能性越大,要时刻关注外界条件的变化,让光照、温度、湿度、肥水达到植株的生长要求。 七、经常检查植株的生长情况。每天在温室巡视一遍,观察植株的根系、叶片、花朵是否健康,当有什么病虫害发生时,就能及时的发现且及时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