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东水西调的必要性可行性 关键词:耕地资源 保护 水资源 东水西调 内容摘要:中国耕地面积绝对数量多,有1.22亿公顷,大约18.27亿亩,但人均耕地少,仅排在世界126位;耕地质量总体也偏低。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耕地资源绝对数量与人均占有量将不断下降,耕地资源不足问题日益加重。中国的水资源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人均占有量9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中国西部大部分处于半干旱、干旱、极度干旱地区,尤其是西北内陆地区3.1亿亩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16.9%,但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4.8%,跨地区、跨流域调水就成了解决西部地区干旱荒漠化最主要的办法。中国东南部大河入海年均水量占全国80%,超过1.4万亿立方米,而严重缺水的西北地区只有0.15亿立方米。如果能够把东南部流入大海的年均水量的十分之一,即每年把1437亿立方米的河水调入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就能为解决西部地区的干旱荒漠化,有效保护中国珍贵的耕地资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中国耕地概况中国国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但耕地面积只有1.22亿公顷,大约18.27亿亩,位居世界第四,占国土面积12.6%;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数的29%,分别是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美国人均土地的1.8%、2.4%、7.0%和21.0%。 国土资源部2009年12月24日发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也显示,我国耕地质量等别总体偏低。这一历时十年、投入130多万人次进行的调查,是根据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及投入等因素综合调查与评定,把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调查显示,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80等,等别总体偏低。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67%、29.98%、50.64%、16.71%。全国耕地低于平均等别的10至15等地占调查与评定总面积的57%以上;全国生产能力大于1000公斤/亩的耕地仅占6.09%。中国耕地质量总体明显偏低。我国每年城镇发展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占用了大量高等级耕地,而补充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水热、区位、地形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总体质量不高。“高等级耕地流失过快,补充耕地等级偏低,以次充好的情况很严重,耕地质量总体下降,已严重影响到我国耕地生产能力,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讲,仅保住18亿亩耕地数量是不够的,还必须保证耕地质量,确保耕地生产能力的稳步提升。中国耕地面积绝对数量多,但人均耕地少,仅排在世界126位;耕地质量总体偏低。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供养占世界22%的人口,耕地资源极其珍贵。二、东水西调的原因1、中国山地多,平地少,干旱区与高寒区面积大,无效土地资源比重大,而可供农林牧使用的土地资源不超过70%,尤其宜耕地资源比重低,所以从总体上看,中国土地资源质量不高。但是,农林牧各类用地的质量有较大差别。在18亿多亩耕地资源中,质量好的一等地仅占40%,中、下等地占60%。又由于水土资源不匹配,旱涝灾害频繁,中国耕地资源的总体质量不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对治水改土,农田基本建设和对土地的投入不断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抗御灾害的能力,并提高了耕地的生产能力。天然草地多分布在半干旱、干旱地区,那是由于水分不足,产草量普遍较低。我国土地退化严重,仅土地侵蚀与沙化的土地就占国土面积的22%;退化草地占北方天然草地资源的28%。土地退化也是土地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2、中国华北地区地形平坦开阔,耕地多,但林地少,水源不足,旱涝盐碱等自然灾害多;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坡陡沟深,地形破碎,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南方亚热带、热带地区,水热丰富、生物资源多样,但山地多,平地少,农耕地不足。西北内陆地区光照充足,热量也较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少,沙漠、戈壁、盐碱地面积大,其中东半部为草原与荒漠草原,西北部为极端干旱荒漠,无灌溉即无农业,草地多,耕地、林地少,土地自然生产力低。青藏高寒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日照虽充足,但热量不足,高而寒冷,土地生产力低,而且不易利用。3、中国的水资源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人均占有量9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实际供水总量5 200亿立方米,人均440立方米,国际水资源警戒线是1 000立方米。中国农业用水4 000多亿立方米,亩均水资源200立方米。“账面”水资源量与实际用水量巨大差别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分布失衡,北方16省,人均水资源300立方米,比以色列(370立方米)还干旱。江河枯洪比极大,河川径流量年际之间变化很,可出现连续多水年和少水年。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亩均水资源,可能仅150立方米,这是一个灾难性的数字,可以和极度干旱的西海固相比,那一带的水窖,两窖半蓄水量就是150立方米。目前技术条件下的最低需水量,种水稻每亩为280300立方米,种小麦每亩为220280立方米。 中国20世纪90年代受旱面积4亿亩,比50年代增加1.5倍。20世纪末中国600多个城市有400个缺水,严重缺水的达110个,这些城市工业产值占全国的70%;废水量70年代3 000万吨,90年代中期超亿吨,80%以上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90%以上的城市水环境恶化;地下水严重超采,100多个城市地下水位下降,50多个城市地面下降;水资源浪费,农业灌溉水利用率只有30%。4、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短缺。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耕地资源绝对数量与人均占有量将不断下降,耕地资源不足问题日益加重。预计到本世纪40年代,中国人口将接近15亿,达到峰值,人均实际耕地将下降到1.2亩。与此同时,水资源不足问题,将更加严重,将处于历史上最为严峻的资源短缺和最大人口压力的时刻。5、中国水资源80%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3490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4300立方米,属于人多、地少,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我国长江流域以北广大地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14.7%,人均水资源量770立方米,亩均约471立方米,属于人多、地多,经济相对发达,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其中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短缺尤其突出。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地区长期受到干旱缺水的困扰,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解决京、津、冀、鲁地区和淮河流域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连年发生的严重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已经开始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6、中国西部1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人口有3亿,占全国的22;国土面积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56,其中耕地面积有5亿亩,占全国的277。中国西部大部分处于半干旱、干旱、极度干旱地区,尤其是西北内陆地区3.1亿亩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16.9%,但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4.8%,人均水量仅为全国的三分之一,世界的十二分之一;长期的干旱缺水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跨地区、跨流域调水就成了解决西部地区干旱荒漠化最主要的办法。三、东水西调可行性研究1、南水北调的东线、中线主要目的是解决中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促进调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供水条件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南水北调西线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但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南水北调西线是从长江上游调水至黄河,即在长江上游通天河、长江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坝址海拔高程2900-4000米,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调水入黄河,工程量非常巨大。2010年西南五省区市大旱,不要说工农业生产了,1807万人口连饮水都极其困难。2、中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空间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河流和湖泊是中国主要的淡水资源。因此,河湖的分布、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各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中国人均径流量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径流量的24.7%。各大河的流域中,以珠江流域人均水资源最多,人均径流量约4000立方米。长江流域稍高于全国平均数,约为23002500立方米。西北地区是全国水资源最紧张的地区,人均径流量不足250立方米。3、中国东南部大河入海年均水量占全国80%,其中长江9513亿立方米,珠江3360亿立方米,闽江621亿立方米,钱塘江442.5亿立方米,韩江178.9亿立方米,瓯江144亿立方米,九龙江119.2亿立方米,合计14378.6亿立方米。华北、西北地区大河年均径流量,黄河574亿立方米,塔里木河398.3亿立方米,海河264亿立方米,伊犁河153亿立方米,额尔齐斯河119亿立方米,合计1508.3亿立方米,只有东南部大河年均径流量的10.5%。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中线可以解决华北地区的干旱缺水问题,而占国土面积56%的西部地区,尤其是水源严重匮乏的西北地区目前还没有一项切实可行的跨地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如果能够把东南部流入大海的年均水量的十分之一,即每年把1437亿立方米的河水调入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就能为解决西部地区的干旱荒漠化,有效保护中国珍贵的耕地资源奠定坚实的基础。4、跨流域调水是通过大规模的人工方法从余水的流域向缺水流域大量调水,以便促进缺水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缓解流域人畜用水的矛盾。跨流域调水中的人工方法一般有两种类型:改变河流的流向和修建能输送大量水的运河。西北地区是中国降水最为稀少的地区,水已成为区域工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和农村的生活用水越来越紧张。除了研究如何有效利用本地区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外,跨流域调水也应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研究和展开。跨流域调水不仅是一项积极有效的措施来缓解区域水供需的矛盾,而且会大大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和环境。总之,中国耕地面积绝对数量多,但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偏低,耕地资源极其珍贵。中国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而东南部水资源丰富,实施东水西调,是利国利民的壮举,可以造福千秋万代。注:主要国家的面积、人口和耕地占世界比重国家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占世界百分比耕地面积(亿公顷)耕地面积占世界百分比人口(亿人)人口占世界百分比中国9606.441.22713.322美国9376.281.9713.12.974.71印度2971.991.710.661219.2俄罗斯171011.481.268.661.442.31巴西8515.710.6314.21.822.92加拿大9978.380.684.530.30.48澳大利亚7685.150.53.320.20.32世界跨流域调水中的人工方法一般有两种类型:改变河流的流向和修建能输送大量水的运河。另外,还可以采用管道输水、高架渠道输水等方法。2010年3月西南五省区市大旱,据民政部门统计,截至3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学实验室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
- 健康教育的新方向中医养生的教育普及化研究
- 教育与办公的未来趋势科技引领下的变革
- 技术时代下的教育心理学与职业选择
- 探索未来教育的隐私保护技术与发展趋势
- 探索教育心理学在多元化教学策略中的应用
- 三标培训课件
- 90后的培训课件
- 抖音商户运营经理直播排期监管制度
- 全球铀矿资源分布现状与核能产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春季学期国开电大本科《管理英语4》一平台机考真题及答案(第四套)
- DB13T 2770-2018 焊接熔深检测方法
- 网络题库财务会计知识竞赛1000题(仅供自行学习使用)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初一(上)道法期末试题及答案
- 仓储管理剖析
- JJF(辽) 556-2024 转速试验机校准规范
- 水电材料供货商技术方案范文
- 电信考试题目及答案
- 餐饮约束员工管理制度
- PLC基础知识课件下载
- 2023秸秆类生物质能源原料储存规范第1部分:存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