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_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提花_集圈_添纱)1.ppt_第1页
3_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提花_集圈_添纱)1.ppt_第2页
3_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提花_集圈_添纱)1.ppt_第3页
3_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提花_集圈_添纱)1.ppt_第4页
3_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提花_集圈_添纱)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 本章知识点 1 提花组织的结构特点 分类 特性 用途 编织方法和走针轨迹 2 集圈组织的结构特点 分类 特性 用途 编织方法和走针轨迹 3 添纱组织的结构特点 分类 特性和基本编织方法 影响正确添纱的因素 4 衬垫组织的结构特点 分类 衬垫比 特性 用途和编织方法 5 衬纬组织的结构特点 特性和编织方法 6 毛圈组织的结构特点 分类 特性 用途和基本编织方法 毛圈沉降片的构型以及对织物的影响 7 调线织物的结构特点 特性 四色调线装置的工作原理与调线织物的编织方法 8 绕经织物的结构特点 特性和用途 绕经装置的工作原理与绕经织物的编织方法 9 长毛绒组织的结构特点 分类 特性和用途 毛条喂入式和毛纱割圈式长毛绒组织的编织方法 10 移圈织物的结构特点 分类 特性和用途 移圈机件构型 纱罗组织和菠萝组织的编织方法 11 常用的复合组织种类 结构特点 特性和编织方法 第一节提花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 提花组织的结构与分类1 定义 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所选择的某些织针上编织成圈 而未垫放纱线的织针不成圈 纱线呈浮线状浮在这些不参加编织的织针后面所形成的一种花色组织 2 结构单元 线圈 浮线3 分类 单面提花组织双面提花组织 一 单面提花组织分类 均匀 规则 提花不均匀 不规则 提花 1 单面均匀提花组织特点 1 在每一个横列中 每一种色纱都出现一次 如果是双色提花 每一个横列中有两种色纱出现 2 线圈大小相同 结构均匀 外观平整 3 每个线圈后面都有浮线 浮线数等于色纱数减一 如果是双色提花 每个线圈后面只有一根浮线 两色浮线交换处外 4 每枚织针编织次数相同 即每个横列中只参加一次织 5 浮线太长 容易勾丝 一般不超过3 4个圈距 应用 依靠色纱组合来形成色纹图案 设计时采用意匠图来表示 2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一般可分单色或多色不均匀提花组织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特点 1 在确定的循环周期内 每枚织针参加编织的次数不完全一样 某些织针连续几个横列不编织 这样就形成了拉长的线圈 2 线圈大小不相同 结构不均匀 外观有凹凸效应线圈指数 编织过程中某一线圈连续不脱圈的次数 1 线圈指数愈大 一般线圈越大 2 线圈指数差异越大 纱线弹性越好 织物密度越大 凹凸效应愈明显 目的 不均匀提花组织用来编织短浮线的单面提花组织 使浮线减少而将提花线圈与平针线圈纵行适当排列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的应用应用范围 袜品 二 双面提花组织double jerseyjacquard ribjacquard 1 分类 可分为 完全提花组织 不完全提花组织或分为 均匀提花组织 不均匀提花组织 2 完全提花组织 指每一路成圈系统在编织反面线圈时 所有反面织针 在圆机中即上针盘织针 都参加编织的一种双面提花组织 完全提花组织特点1 反面形成横条效应2 反面线圈的纵密 正面线圈纵密 色纱数应在2 3色为宜 3 不完全提花组织 指在编织反面线圈时 每一个横列由两种色纱编织而成的一种双面提花组织 反面组织 纵条 小芝麻点 大芝麻点注 反面形成直条效应 色纱效应集中 容易显露在正面而形成 露底 现象 通常采用芝麻点做反面 反面呈纵条纹 反面呈小芝麻点 三色不完全均匀提花组织 三色提花 三个成圈系统完成一个正面线圈横列 二 提花组织的特性与用途1 特性 1 由于浮线的存在 织物延伸性小 2 脱散性小 织物厚 平方米克重大 3 生产效率低 2 用途1 服装用布2 装饰用和其他产业用 一 编织方法及走针轨迹成圈针 织针达到退圈高度不编织针 织针未被选中 保持在最低位置 三 提花组织的编织工艺 走针轨迹 成圈不编织 虚线1 被选上成圈的织针针踵轨迹 虚线2 未选上成圈的织针针踵轨迹 对位 双面提花圆机罗纹排针配置下针 根据花纹选针编织上针 2针道同步成圈 第二节集圈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 集圈组织 tuckstitch 的结构与分类1 集圈组织 在针织物的某些线圈上 除套有一个封闭的旧线圈外 还有一个或几个悬弧的花色组织 2 结构单元 线圈 悬弧 3 分类 按单双面来分 可分为单面集圈组织和双面集圈组织 按悬弧多少来分 可分为单列 双列 多列集圈组织 按参加集圈的针数分 可分为单针 双针 三针集圈 一般将悬弧多少与参加集圈的针数多少结合起来命名 单针三列集圈 三针单列集圈 双针双列集圈 一 单面集圈组织1 定义 单面集圈组织是在平针组织的基础上进行集圈编织而形成的一种组织 2 特点 利用集圈单元在平针中的排列形成花色效应 利用多列集圈形成凹凸网眼效应 利用几种色纱与集圈单元组合形成色彩效应 利用集圈悬弧来减少单面提花组织中浮线的长度 3 结构效应利用集圈单元在平针中的排列可形成各种结构花色效应 斜纹效应 根据集圈单元在平针线圈中有规律排列 形成斜纹效应 采用单针双列集圈 斜纹明显 凹凸小网孔效应利用单针双列或单针多列集圈形成凹凸不平的织物 集圈的悬弧愈多 织物表面的凹凸效应愈明显 小孔也愈大 色彩花纹效应在集圈组织中 由于悬弧被正面圈柱覆盖 在织物正面不能看见悬弧 只显示在反面 当采用色纱编织时 凡是形成悬弧的色纱 在织物的正面将被拉长线圈所遮盖 在正面只呈现成圈纱的色彩效应 二 双面集圈组织双面集圈组织是在罗纹组织和双罗纹组织的基础上进行集圈编织而形成的 1 双面集圈组织的作用形成花色效应在双层织物组织中 集圈还可以起到一种连接作用 2 常见组织 1 只在织物的一面形成集圈 两个横列完成一个循环称之为半畦编组织 2 集圈是在织物的两面形成的 两个横列完成一个循环称之为畦编组织 集圈的连接作用 一面具有孔眼效应的集圈组织 二 集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1 利用集圈形成较多的花色效应 色彩效应 网眼 凹凸 闪色效应等 2 脱散性较平针组织小 织防脱散横列 3 耐磨性比平针 罗纹差 而且容易抽丝4 厚度较平针与罗纹组织的大5 横向延伸较平针与罗纹差6 断裂强力比平针与罗纹差 线圈受力不均 三 集圈组织的编织工艺1 形成方法集圈组织的编织方法与提花组织相似 需要进行选针 成圈 集圈 织针1 3被选中上升到退圈高度 成圈织针2被选中上升到集圈 即不完全退圈 高度 集圈 2 走针轨迹虚线1为编织成圈织针针踵运动轨迹 虚线2为编织集圈的织针针踵运动轨迹 一 添纱组织 platingstitch 的结构与分类1 定义 是指针织物上全部线圈或部分线圈由两根纱线形成的一种组织 第三节添纱组织与编织工艺 2 添纱的目的 1 织物正反面具有不同的色泽与性质 如丝盖棉 2 使织物正面形成花纹 3 采用不同捻向的纱线编织时 可消除针织物线圈歪斜 3 添纱组织分类 1 全部线圈添纱组织 简单添纱 交换添纱 2 部分线圈添纱组织 浮线添纱 绣花添纱 一 全部线圈添纱组织1 定义 织物所有线圈均由二个线圈重叠而成 织物一面由一种纱线显露 另一面由另一种纱线显露 交换添纱 reverseplating 根据花纹要求相互交换两种纱线在织物正面和反面的相对位置 二 部分线圈添纱组织定义 在地组织内 仅有部分线圈进行添纱 1 绣花添纱 embroideryplating 地纱始终成圈编织 而面纱则在需要形成花纹的针上进行成圈 面纱可以与地纱同色或异色 2 浮线 架空 添纱 floatplating 由二根纱支相差悬殊的纱线编织而成 有些地方参与成圈的只有一根纱线 细支纱 另一根呈浮线停留在织物反面 3 浮线添纱和绣花添纱的区别 绣花添纱 织物反面无浮线存在 浮线添纱 织物反面有浮线存在 二 添纱组织的特性与用途1 特性 添纱组织的线圈几何特性基本上与地组织相同部分添纱组织延伸性和脱散性较地组织小 容易引起勾丝2 用途 部分添纱组织中的架空添纱多用于袜品上全部全部添纱组织多用于功能性 舒适性较高的服装面料 三 添纱组织的编织工艺 一 编织条件及影响因素1 编织条件采用特殊的纱线喂入装置以便同时喂入地纱和添纱 并在垫纱和成圈过程中 保证面纱在织物正面 地纱在织物反面 编织添纱组织专用导纱器及其垫纱 添纱 编织氨纶添纱组织专用导纱器及其垫纱 织针外形对添纱组织的影响 脱圈线圈的受力分析 二 成圈过程1 全部线圈添纱组织的成圈过程与平针组织相同 仅采用专门的导纱器和织针 2 交换添纱组织的成圈过程 1 采用辅助沉降片的成圈过程 普通沉降片和辅助沉降片 插在同一槽内起翻转两种纱线的作用 成圈过程如图所示 张力大的纱线2靠近针钩内侧 成圈 弯纱 前 纱线1在针钩内侧 成圈 弯纱 时 纱线2紧贴针钩内侧 2 采用特殊沉降片的成圈过程图 1 表示开始垫纱时织针与沉降片的位置 图 2 表示正常添纱编织 图 3 表示沉降片向右运动 织针下降过程中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