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的概念【参考仅供】」.doc_第1页
「PICC的概念【参考仅供】」.doc_第2页
「PICC的概念【参考仅供】」.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ICC导管维护要点PCC的概念PICC是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下1/3的导管。PICC口径小、壁薄,有高度生物相容性。由于其操作简便、危险性低、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等优点,适合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及患儿,在临床上取得良好效果。PICC导管的维护1 更换敷料的原则1.1 更换敷料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应戴口罩、无菌手套和准备更换敷料所需用品。1.2 PICC穿刺时建议使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该敷贴使导管入口与外界环境隔离,粘贴闹股,防止导管移动,由于其透明,便于观察导管及穿刺点的情况。导管后可在12天更换敷贴,视情况而定,如发现敷贴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潮湿、浸血、脱漏或危及导管时应及时更换。使用发汗剂的患者要求每48小时更换敷贴,最好使用透气性好的纱布保护、固定。PICC导管穿刺部位没有浸血后,使用3M无菌透明大敷贴可以每7天更换一次。1.3 如需用纱布,应每48小时更换一次。使用纱布应特别小心。如果导管位于纱布和透明敷贴之间,则导管与透明敷贴不可分开,在更换敷贴时导管有被拔出的危险。1.4 所有透明敷贴上应清楚地记录更换敷料的日期、时间、操作者姓名。1.5 不可延长敷贴使用时间,更换透明敷贴前应观察穿刺点有无发红、液体浸出或水肿、触摸穿刺点周围有无疼痛或硬结。1.6 测量并记录上臂臂围。注意:应在手臂外展90度,肘横线上10cm量臂围。如果臂围增加2cm或以上,这是发生血栓的早期表现,医生应特别注意。2 更换敷料的方法2.1 洗手、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或用无菌洗手液/75%究竟擦拭双手)。2.2 用一只手稳定住圆盘,另一只手将敷料从下至上撕下,以防导管脱出。2.3 变换圆盘位置,观察确认导管没有发生位移。不要向体内插入已脱出的导管。如果导管发生位移则导管的尖端不再位于指定的地点。敷料更换后医生必须再次确认导管位置。2.4 若使用换药包,打开无菌巾,戴无菌手套,建立无菌区域。2.5 用75%究竟消毒穿刺部位。由穿刺点向外做旋转涂擦,消毒直径大于10cm,究竟避免刺激穿刺点,消毒3次以上。2.6 再用碘伏棉棒以同样的方法消毒。由穿刺点开始,在穿刺点停留5秒,消毒直径大于10cm,消毒3次以上,自然待干。注意根据患者的过敏史选用消毒液,医院规定的其他消毒液也可用来消毒皮肤,但都应按照上述方法进行。2.7 导管定位后,使用固定交代贴在圆盘上(而不是固定在细小的导管上),使导管稳定。2.8 将无菌透明贴膜贴于穿刺点,敷贴应覆盖穿刺点、穿刺点外的导管和圆盘。3 冲管、封管技术同留置针,封管稀释肝素钠液量510ml,严禁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小于10ml的注射器可产生较大的压力。如遇导管阻塞可导致导管破裂。推荐使用10ml及以上注射器。医院或家庭护理使用的注射泵应将压力标准定于不致引起PICC导管破裂的压力下。严禁用于放射造影的注射泵。PICC导管留置期间常见问题及并发症1 导管异位1.1 观察要点:直接从导管就能观察到有回血、阻力感、患者不适、导管可有弯曲打折、无法抽到回血。1.2 处理:尽量避免在头静脉穿刺;如果导管异位入颅内、外静脉,可将导管退出1015cm,助手用两手指压住穿刺侧颈静脉,再缓慢送管;或给予时间,通过自然重力下降;X线确认,重新定位。当导管推送困难,可用510ml胜利盐水快速冲管;助手牵拉患者穿刺侧的手臂。1.3 预防:摆好患者的体位在行穿刺;阻断颅内静脉法(当送管达肩部,或者头偏向穿刺侧,下颌靠肩胛窝);准确测量;准确修剪;抽回血。2 渗血、水肿2.1 观察要点:穿刺点渗血、肿胀、麻木、刺痛、皮肤冷、有斑纹。2.2 处理:穿刺点用无菌棉球内外交叉固定,指压加压止血;也可以用明胶海绵在穿刺点处加压,再用敷贴固定;避免过度活动,停服抗凝剂,必要时给予止血剂立即拔除,加压、包扎止血。2.3 预防:了解用药史、试验室结果;熟练穿刺技术,避免“钓鱼”探针。3 导管断裂3.1 观察要点:体外部分断裂。3.2 处理:体外部分断裂:修复导管;拔管;体内部分断裂:快速处理:加压固定导管,用手指按压导管远端的血管或立即于上臂液部扎止血带;患者制动:X线确定位置:放射介入下取出导管。3.3 预防:预冲导管,避免撤导丝时划伤导管;送导管时镊子轻夹导管;不要用力冲管,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正确固定;不要在导丝处缝合或使用缠绕胶带;避免使用利器。4 导管移位4.1 观察要点:滴速减慢,无法抽到回血,外量导管长度增加,输液时疼痛,神经异常,呼吸困难,听觉异常;导管外露部分可见血液。4.2 处理:观察导管;通知医生;X线定位;不要重复插入外移导管;可以更换导管。4.3 预防:当导管穿刺进入1520cm时,患者的头偏向穿刺侧,下颌角靠近肩胛窝;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5 导管阻塞5.1 观察要点:给药时感觉有阻力,输注困难,无法抽到回血,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5.2 处理:检查导管是否打折,患者体位是否恰当;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正确;取下肝素帽,用10ml注射器回抽血凝块(不可用暴力推注清楚凝块,可致导管破裂或栓塞);酌情拔管:或使用三通管,采用尿激酶10万U+N.S 10ml溶栓再通(需医师与患者/家属商定,分析利弊)。5.3 预防:尽量减少穿刺时静脉损伤;采用正确的封管技术;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输注脂肪乳剂TPN,q8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