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规范 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2011年1月13日 标准编写的依据 本标准是根据GB T1 1 2009 标准的结构和标准编写规则 的要求 在调查 研究 试验 示范的基础上 参考大量技术资料及已发布的标准 经编制人员分析 整理 编写出 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规范 标准编写的必要性 马铃薯是青海省主要的粮食作物 同时也是菜 饲兼用的重要经济作物 也是我省旱作地区的主要避灾作物 到2009年 全省种植面积已达138万亩 其中山旱地面积约占70 全省平均亩产2000kg 马铃薯成为我省的仅次于油菜 小麦的第三大作物 因此 制定 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规范 有利于我省建立标准化 规范化的马铃薯生产基地 有利于我省优势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 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有利于实现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 为我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 起草主要过程 2009年10月 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召开 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规范 编写会 会上对 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规范 的编写进行了具体安排 2010年1月 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成立了标准编写小组 拟定了标准起草方案和工作计划 收集了同类地方和相关类似生产技术标准 安排了2010年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的覆膜方式 肥料用量 品种对比等试验和示范 依据几年来的试验数据 参考有关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和章节 结合青海省同类地区栽培技术和经验 起草完成了 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规范 草稿 经过编写人员多次修改和征求专家意见 形成讨论稿 主要工作 不同主推品种栽培技术的试验 示范研究编制组结合省级重点技术推广等项目 通过建立生产基地 对马铃薯高原4号 青薯2 下寨65等主推品种进行试验 示范研究 总结出了配套栽培技术措施 并在生产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使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规范更具有科学性 主要工作 调查研究编制组赴民和 乐都等主产区进行调查研究 采取技术人员座谈与走访农户相结合的方式 深入实地调查 获得了大量的基础资料 同时到省级权威单位查阅了大量的马铃薯栽培相关文献 资料 获取了第一手资料 使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规范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实用性 主要工作 资料的分析整理编制组在省 县 乡级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组织省内有关专家进行座谈讨论 专家们结合我省目前马铃薯生产现状 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经编制组人员分析整理 完成了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规范的编制任务 标准编写原则 遵循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及需肥 水的规律 遵循地膜覆盖对作物需肥 水的影响 提升栽培水平 达到作物高产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遵循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能够被科学试验和生产验证 标准不低于国际标准和国内外先进标准的水平 具有可操作性 易被生产者接受 验证试验结果分析 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于2007年在我省开始进行试验 示范 开展的试验主要有 不同覆膜时期 不同覆膜方式 不同播期 不同施肥水平等的研究 验证试验结果分析 不同覆膜时期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试验研究覆膜时期设秋覆膜 顶凌覆膜 播种期覆膜三个处理 平均产量结果 秋覆膜 顶凌覆膜 播种覆膜 马铃薯秋覆膜和顶凌覆膜分别较播种覆膜增产559 和327 7 增幅为21 1 和12 4 秋覆膜较顶凌覆膜增产231 3 增幅为7 8 因此 在生产上以采取秋覆膜最佳 顶凌覆膜次之 这是由于浅山地区秋后降雨多 冬春两季降雨偏少 尤其春季易发生春旱和 卡脖子旱 秋覆膜和顶凌覆膜时土壤墒情好 特别是秋覆膜有效降低了冬春季节土壤水分损失 同时提高了地温 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水分和温度条件 为增产奠定了基础 验证试验结果分析 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的试验研究不同覆膜设全膜 半覆膜 露地三个处理 试验产量结果 全膜 半覆膜 露地 马铃薯全膜和半覆膜分别较露地增产562 8 和83 7 增幅19 5 和2 9 全膜较半覆膜增产479 1 增幅16 1 增产效果极显著 全膜较半覆膜增产117 1 增幅39 0 故马铃薯栽培应采用全膜覆盖栽培最佳 增温保墒效果明显 可为马铃薯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水分和热量条件 验证试验结果分析 全膜覆盖马铃薯不同播期的试验研究在不同播期下全膜覆盖马铃薯产量顺序 丰洼点依次是4月10日 4月30日 4月20日 5月10 卡拉点依次为4月16日 4月21日 4月26日 5月1日 5月6日 综合两地试验结果 全膜覆盖马铃薯播期应控制在4月中下旬为宜 播种时限不要超过五月初 验证试验结果分析 全膜覆盖马铃薯不同施肥水平的试验研究试验设配方肥0 30 40 50 60 70 亩六个处理 丰洼各处理产量顺序为F E D C B A 各处理较对照增产1406 1 1350 4 1087 4 967 4 和678 增幅在36 5 75 8 之间 经对各处理产量结果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法比较 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B C D E F处理与对照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C D E F处理与B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验证试验结果分析 卡拉点处理产量顺序为 E D C F B A 各处理较对照增产597 3 447 2 423 8 324 3 和253 1 增幅在10 9 25 6 之间 通过对处理产量结果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法比较 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E D C F处理与B和A CK 处理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E处理与A CK 产量间差异极达显著水平 总之 分析得出全膜马铃薯亩施配方肥65 70 为宜 取得的效益 通过4年的试验 示范得出我省适宜于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的覆膜时期 施肥水平 播种密度 主要品种等主要的技术参数 为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到2010年 全省累计推广面积达470486亩 平均亩产鲜薯2323 7 比对照田平均亩增产鲜薯645 4 亩纯收益1966 9元 总收益92549 53万元 规范内容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的选地 整地 施肥 覆膜 品种选择 播种时间 播种密度 田间管理等技术 本规范适用于海拔在2200m 2800m的旱作区马铃薯栽培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B63 T514 2005旱地马铃薯栽培技术规范GB4404 1 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一部分 禾谷类 规范内容 术语烧苗 因覆膜温度过高使植株萎蔫或坏死 产量指标每公顷产量30000 37500 2000 2500 666 7m2 地块选择选择坡度15度以下 土壤肥沃 土层较厚的耕地 前茬为豆类 小麦茬 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 及时深翻 深度20cm 25cm 结合秋深翻一次施足底肥 并耙平耱细 施肥每公顷施农家肥30000 45000 化肥 纯氮195 五氧化二磷138 N P 1 0 7 覆膜前一次性施入 规范内容 覆膜地膜规格 幅宽120cm 厚度0 008mm的农用地膜 覆膜时期 秋覆膜 在冬季土壤封冻前覆膜 时间在11月上旬 春覆膜 在春季土壤解冻10cm 15cm后 时间在3月中旬 覆膜 垄面结构 大垄垄宽70cm 垄高15cm 20cm 小垄垄40cm 垄高10cm 15cm 大小垄总宽110cm 覆膜要求 垄沟宽窄均匀 垄脊高低一致 最后用地膜全地面覆盖 两幅膜相接处在小垄中间 接缝处用表土压实 每隔2m横压土腰带 当地膜紧贴垄面或在降雨时 覆膜一周左右 在垄沟内每隔50cm打孔 规范内容 品种选择选用高产 稳产 抗逆性强的脱毒种薯 选择的品种必须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 播种时间 深度4月20日 4月25日播种 种在大垄两侧 播深18cm 20cm 播种密度每公顷保苗52500株 60000株 株距30cm 35cm 放苗 补苗出苗期要注意田间观察 若幼苗与播种孔错位 及时放苗 以防烧苗 如遇降雨 对板结的播种孔及时破开板结部位 对缺苗穴孔及时补苗或移栽 规范内容 病虫草害防治病害防治 当发生早疫病 晚疫病时选用无毒 高效的农药进行防治 虫害防治 虫害用无毒 高效的农药进行防治 草害防治 起垄后除草剂全面均匀喷雾 然后覆盖地膜 进行膜下除草 收获在九月中旬80 以上茎叶枯黄即可收获 实施规范的措施建议 强化技术培训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的技术 因此要加强技术培训 通过聘请省 内外专家对县 乡级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 通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项目村以集中培训 以会代训 专题讲座 咨询等方式 使示范村户户都有明白人 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培训使这项技术能够很快被种植区农民所掌握和应用 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实施规范的措施建议 试验示范以点带面为扎实有效推进这项技术示范推广 建立了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示范片 通过示范的作用以点带面 确保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的顺利进行 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规范 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2011年1月13日 标准编写的依据 本标准是根据GB T1 1 2009 标准的结构和标准编写规则 的要求 在调查 研究 试验 示范的基础上 参考大量技术资料及已发布的标准 经编制人员分析 整理 编写出 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规范 标准编写的必要性 玉米是青海省主要的粮食作物 同时也是粮 饲兼用的农作物 近年来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到2010年 全省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左右 全省平均亩产500kg 玉米成为我省干旱山区解决粮食高产以及旱区饲料问题的新途径 尤其在山旱地种植玉米经济效益高 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因此 制定 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规范 有利于我省建立标准化 规范化的玉米生产基地 有利于我省优势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 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有利于实现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 为我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 起草主要过程 2009年10月 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召开 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规范 编写会 会上对 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规范 的编写进行了具体安排 2010年1月 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成立了标准编写小组 拟定了标准起草方案和工作计划 收集了同类地方和相关类似生产技术标准 安排了2010年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的覆膜方式 肥料用量 品种对比等试验和示范 依据几年来的试验数据 参考有关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和章节 结合青海省同类地区栽培技术和经验 起草完成了 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规范 草稿 经过编写人员多次修稿和征求专家意见 形成讨论稿 主要工作 不同主推品种栽培技术的试验 示范研究通过建立生产基地 对酒单系列以及金穗系列等主推品种进行试验 示范研究 总结出了配套栽培技术措施 并在生产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使旱地玉米栽培技术规范更具有科学性 主要工作 调查研究编制组赴民和 乐都等主产区进行调查研究 采取技术人员座谈与走访农户相结合的方式 深入实地调查 获得了大量的基础资料 同时到省级权威单位查阅了大量的玉米栽培相关文献 资料 获取了第一手资料 使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规范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实用性 主要工作 资料的分析整理编制组在省 县 乡级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组织省内有关专家进行座谈讨论 专家们结合我省目前玉米生产现状 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经编制组人员分析整理 完成了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规范的编制任务 标准编写原则 遵循玉米的生物学特性及需肥 水的规律 遵循地膜覆盖对作物需肥 水的影响 提升栽培水平 达到作物高产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遵循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能够被科学试验和生产验证 标准不低于国际标准和国内外先进标准的水平 具有可操作性 易被生产者接受 验证试验结果分析 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于2008年在我省开始进行试验 示范 开展的试验主要有 不同覆膜时期 不同覆膜方式 不同播期 不同施肥水平等的研究 验证试验结果分析 不同覆膜时期玉米全膜覆盖试验研究覆膜时期设秋覆膜 顶凌覆膜 播种期覆膜三个处理 玉米两点平均产量结果 秋覆膜 顶凌覆膜 播种覆膜 玉米秋覆膜和顶凌覆膜较播种覆膜增产61 2 和49 4 增幅为16 3 和13 2 秋覆膜较顶凌覆膜增产11 8 增幅为2 8 因此 在生产上以采取秋覆膜最佳 顶凌覆膜次之 这是由于浅山地区秋后降雨多 冬春两季降雨偏少 尤其春季易发生春旱和 卡脖子 旱 秋覆膜和顶凌覆膜时土壤墒情好 特别是秋覆膜有效降低了冬春季节土壤水分损失 同时提高了地温 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水分和温度条件 为增产奠定了基础 验证试验结果分析 玉米不同覆膜方式的试验研究覆膜方式设全膜 半覆膜 露地三个处理 全膜双垄平均亩产量为427 3kg 传统地膜平均亩产量为313 1kg 露地平均亩产量为0kg 全膜双垄平均亩产量比传统地膜平均亩产量增产114 2kg 增幅为36 5 验证试验结果分析 全膜玉米不同播期的试验研究试验设4月15日 4月25日 5月5日 5月15日四个处理 结果分析 4月15日播期的亩产量为332 3kg 4月25日播期的亩产量393 2kg 为5月5日播期的亩产量为388 8kg 5月15日播期的亩产量为416 6kg 得出4月25日 5月15日之间播种 玉米产量比较稳定 是适宜的播种期 验证试验结果分析 全膜玉米密度试验试验设株距25cm 株距30cm 株距35cm 株距40cm 株距45cm五个处理 株距25cm的亩产量为463 3kg 株距30cm的亩产量为424 1kg 株距35cm的亩产量为374 1kg 株距40cm的亩产量为412 5kg 株距45cm的亩产量为312 4kg 得出随着密度的降低 产量呈下降趋势 25cm的株距亩产量最高 30cm的株距次之 故适宜种植密度在25cm 30cm之间 验证试验结果分析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试验方法 设酒单二号 酒688 酒125 沈单16号 中单2号 豫玉22号六个处理 结果分析 在试验地区 只有酒单二号能正常成熟 平均亩产404 3kg 验证试验结果分析 全膜覆盖玉米不同施肥水平的试验研究试验方法 设0 60 80 100 120 140kg六个处理 三次重复 结果分析 亩施肥量为0 60 80 100 120 140kg的六个处理 平均亩产量分别为388 6kg 441 4kg 481 4kg 619 5kg 611 5kg 604 6kg 得出随着施肥量的增加 产量呈上升趋势 在亩施肥量100kg达到产量最高值后 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呈下降趋势 验证试验结果分析 土壤墒情变化研究覆膜期至结薯期 秋覆膜平均土壤含水量为12 5 春覆膜平均土壤含水量为12 3 对照平均土壤含水量为9 3 三个处理相比 土壤含水量秋覆膜与春覆膜基本接近 但均高于对照 从各个时期看 播种期 出苗期 拔节期三个时期的土壤含水量较高 利于玉米苗齐 苗壮 验证试验结果分析 土壤温度变化研究秋覆膜平均地温19 4 春覆膜19 3 露地16 三个处理相比 秋覆膜和春覆膜基本接近 但比露地高3 3 3 4 取得的效益 2008年至2010年 我省在民和 乐都 乌兰等县对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 示范 累计面积达23 78万亩 平均亩产595 8kg 比对照小麦田平均亩产144 4kg 亩增加产量451 4kg 亩产值921 8元 包括秸秆亩产值200元 平均每亩要比种植小麦增收690 8元 总产值达2 2亿元 实践证明 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的推广有效地带动了玉米等高产高效作物的发展 有力地促进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对于全面提升我省旱作农业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规范内容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的选地 整地 施肥 覆膜 品种选择 播种时间 播种密度 田间管理等技术 本规范适用于海拔在2200m 2500m的旱作区玉米栽培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404 1 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一部分 禾谷类 规范内容 术语烧苗 因覆膜温度过高使植株萎蔫或坏死 产量指标每公顷产量6750 8250 450 550 666 7m2 地块选择选择坡度15度以下 土壤肥沃 土层较厚的耕地 前茬以豆类 薯类茬口为佳 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 及时深翻 深度20cm 25cm 结合秋深翻一次施足底肥 并耙平耱细 规范内容 施肥基肥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0000 45000 化肥 纯氮357 五氧化二磷207 N P 1 0 7 覆膜前一次性施入 追肥大喇叭口期每公顷追施尿素225 用打孔器在植株根系周围5cm 8cm的地方打孔追肥 规范内容 覆膜地膜规格 幅宽120cm 厚度0 008mm的农用地膜 覆膜时期 秋覆膜 在冬季土壤封冻前覆膜 时间在11月上旬 春覆膜 在春季土壤解冻10cm 15cm后覆膜 时间在3月中旬 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录音机芯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大武口从业资格证考试及答案解析
- 室外防水植物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药理学抗生素药物应用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坚果质量提升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合同范本快递代收代派委托协议
- 2025年全科医生手册常见疾病诊疗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口腔科常见病症的口腔护理评估答案及解析
- 贷款免责协议书
- 重症感染诊断标准2025
- 胰腺肿瘤WHO分类2025
- 牛羊猪兽药培训课件
- 环评公司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 车间行车梁安装合同协议
- 工厂合同管理制度
-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与健康教育
- 医疗决策遗嘱书写范文
- DB33-T 628.1-2021《交通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第1部分:公路工程》
- 绳锯切割施工方案
-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