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边角联合后方交会原理的自由设站程序 for 4850P.doc_第1页
基于边角联合后方交会原理的自由设站程序 for 4850P.doc_第2页
基于边角联合后方交会原理的自由设站程序 for 4850P.doc_第3页
基于边角联合后方交会原理的自由设站程序 for 4850P.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边角联合后方交会原理的自由设站程序 for 4850P一、程序编制原理:基于边角联合后方交会法,按最小二乘间接条件严密平差原理二、源程序:1、主程序:JIAOHUI-BJ1Lbl 1:XYABCDRGEFQ:XXA:YYA:AXB:BYB:CD1:DD2:Ra0:GMR:EMS1:FMS2:QK(1,-1)K=F:F=R:ProgDMS2:R=F:F=K:J=0:I=Pol(X-A,Y-B):J0=J=J+360Prog“COS”:V=O:K=C:C=D:D=K:ProgCOS:W=O:K=C:C=D:D=K:Z=3600(180-W-V-R):H=CsinW:P=206265:K=H2G2Z(H2G2+P2(cosW)2F2):N=KPG2H:L=NE2cosV:M=NF2cosW:R=R+K3600:a0=:RDMS“CP=”:C=Int(1E3(C+L)+0.5)1E3:Pause 0:DP=:D=Int(1E3(D+M)+0.5)1E3L=(C2+I2-D2)2I2:M=(C2I2-L2):V=A-X:W=B-Y:U=X+VL-QWM:S=Y+WL+QVM:XP=:Int(1E3U+0.5)1E3:Pause 0:YP=:Int(1E3S+0.5)1E3MP=:M=(KZ)(E2+F2)(sinR)2+P2E2F2H2G2):Int(1E7M+0.5)1E4Goto 12、子程序:COSO=cos-1(C2+I2-D2)(2CI)3、子程序:DMS2F=Int F+Frac 100F36+(Int 100F100-Int F)0.6三、说明:1、XA是已知点A的x坐标;2、YA是已知点A的y坐标;3、XB是已知点B的x坐标;4、YB是已知点B的y坐标;5、D1是自由设站点P至已知点A的测距;6、D2是自由设站点P至已知点B的测距;7、a0是PA与PB的夹角,即APB;8、MR是测角中误差(秒),如:MR=5;9、MS1是PA测距中误差(mm);10、MS2是PB测距中误差(mm);11、K(1,-1)是三角形PAB的编号顺序,逆时针编号输入-1,逆时针编号输入1;12、a0=是经过平差后的夹角APB;13、CP=是经过平差后的PA测距;14、DP=是经过平差后的PB测距;15、XP=是经过平差后的自由设站点P的x坐标;16、YP=是经过平差后的自由设站点P的y坐标;17、MP=是经过平差后的点位中误差(mm);四、算例:已知点A(61749.436,95127.533),B(60112.617,97808.541);在P点设置GTS-310D型全站仪测得PA、PB及夹角a0值分别为2221.99m,1053.106m,1444340,现求设站P点的坐标及点位精度。运行主程序JIAOHUI-BJ1:输入数据:1、XA?61749.436 回车2、YA?95127.533 回车3、XB?60112.617 回车4、YB?97808.541 回车5、D1?2221.99 回车6、D2?1053.106 回车7、a0?144.4340 回车8、MR?5 回车9、MS1?7.4*1E-3 回车10、MS2?5.1*1E-3 回车11、K(-1,1)?-1 回车(注:三角形PAB按逆时针编号输入,则输入-1)显示:1、a0=1444332.632、CP=2221.9863、DP=1053.1044、XP=60980.6695、YP=97212.2926、MP=14.577五、参考文献:1、测绘工程2000年9月(第3期)李全信边角后方交会的精度分析及布设方案选择2、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年第1期宋润嘉等几种典型自由设站法测量的解算及精度分析沙发:hanniu_1973 楼主 09-10-12 15:58 回基于这样精良的数学建模和详细算例的自由设站程序,居然没人顶?2 楼:我很认可09-10-12 18:41 回评:+10 分楼主,你好,这方面的程序实在是太少,所以很高兴能有你提供共享,我是新手,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你:一、Ra0中的a0是如何输入?二、Int(1E3(D+M)+0.5)1E3中的1E3是不是10的三次方还是这个E是代表EMS1中的E?三、就是4800与4850计算器中的输出部分更改问题:(1)、RDMS(2)、“CP=”:C=Int(1E3(C+L)+0.5)1E3:Pause 0:DP=:D=Int(1E3(D+M)+0.5)1E3(3)、XP=:Int(1E3U+0.5)1E3:Pause 0:YP=:Int(1E3S+0.5)1E3(4)、MP=:M=(KZ)(E2+F2)(sinR)2+P2E2F2H2G2):Int(1E7M+0.5)1E4以上四句在4800中如何更改输入?我很想用你的程序,可我用的是4800计算器,苦于是新手,所以只能在这里求救于您了,望能得到楼主的解答,最后再次感谢你的好程序!3 楼:我也来顶09-10-12 18:44 回评:+10 分楼主,我也是新手,对了,你的程序中的K=F:F=r中的r在计算器中是如何输入的,小弟不太懂,希望得到你的指导,谢谢!还有测角与测距的中误差都得输入?这些中误差是如何来确定的?能给个说明吗?4 楼:测量09-10-12 19:21 回看测量学吧,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很重要5 楼:hanniu_1973 楼主 09-10-13 15:0 回回2楼的朋友:1、a0在按functon-4.const-3.a02、1E3是10的3次方;3、改成C“CP=”。M“MP=”请这位朋友多多看说明书,这些问题都比较菜,多努力哦!回3楼的朋友:1、其中的“r“是输入有误,应为”R“。2、测角与测距中误差请看仪器说明书或测量书注:这个数学建模是比较新的,在现有的测量教科书上是找不到的,请查阅我上面所提的论文。谢谢各位的支持!6 楼:我很认可09-10-13 20:42 回评:+10 分楼主,在4800里,下面几句是不是这样改?(1)、RDMS改为R(2)、“CP=”:C=Int(1E3(C+L)+0.5)1E3:Pause 0:DP=:D=Int(1E3(D+M)+0.5)1E3改为:CCP=Int(1E3(C+L)+0.5)1E3:DDP=Int(1E3(D+M)+0.5)1E3(3)XP=:Int(1E3U+0.5)1E3:Pause 0:YP=:Int(1E3S+0.5)1E3改为:XP=Int(1E3U+0.5)1E3:YP=Int(1E3S+0.5)1E3(4)、MP=:M=(KZ)(E2+F2)(sinR)2+P2E2F2H2G2):Int(1E7M+0.5)1E4改为: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