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茶叶标准化进程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oc_第1页
浅谈茶叶标准化进程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oc_第2页
浅谈茶叶标准化进程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oc_第3页
浅谈茶叶标准化进程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oc_第4页
浅谈茶叶标准化进程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茶叶标准化进程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茶业经济是我省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盆周、丘陵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也是传统出口创汇产品。全省现有产茶县100多个,重点产茶县28个。主要分布在盆周山区、盆地丘陵区和坝区,据统计,至2005年,全省茶园总面积为228万亩,其中国家级无公害茶园面积达100万亩;茶叶总产量近9.8吨,其中,名优茶产量3.8万吨,占39%;茶叶总产值15.9亿元。茶业作为我省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地位越来越明显,因此必须加快无公害优质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步伐,以全面提升茶叶标准化生产水平推进产业化升级,增强我省茶叶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茶叶标准化生产的现实意义 1茶叶生产标准化,是食品安全的需要。2005年,食品安全问题又一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从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到“大头娃娃事件”、光明牛奶“过期牛奶再加工”事件以及“猪链球菌”病等等,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最关心的话题。就茶叶产品而言,苏州市场茶叶抽检出现碧螺春“添加工业颜料事件”;被央视曝光的安徽“无公害”茶叶“肮脏出炉”;碧螺春、苦丁茶等由色素染绿这些事件无一例外地暴露出整个食品产业发展进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使人们对整个食品生产、加工行业、对市场监管都丧失了一定的信心。因此必须加强食品生产标准化促进食品安全。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有机、绿色”成为茶叶生产的新亮点,是当今茶叶生产的大势所趋,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必然。 2茶叶生产标准化是提升我省茶叶竞争力,出口创汇的需要。欧洲、日本已对进入该地区的茶叶实行新的更加严格的农药最高允许残留量标准,近年来我省对欧盟、日本茶叶出口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与国际接轨的茶叶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对保证茶叶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对提升我省茶叶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促进我省茶业的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3茶叶生产标准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因地制宜,实施退耕还茶,适应市场需要,推进茶叶生产标准化,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叶,促进优质优价,是实现农业生产性收入增加、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有效措施。 二、我省茶叶生产存在的问题 1茶树良种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不高。我省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比例小,导致鲜叶原料质量较差,因此加工厂无法得到高质量的原材料,也就加工不出高质量的成品茶。 2茶叶企业规模小、茶叶加工工艺、设备简单落后。农户自己加工的茶叶一般都是用家用饭锅简单杀青,再随便揉揉晒干而已,这种制作方式根本谈不上什么工艺。茶叶加工厂多数设备简陋,机械老化不配套,厂房面积小,制茶工艺粗糙,技术不规范,造成茶叶品质不高,卫生指标超标。 3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茶叶产量、质量提升受到制约。我省茶场从业人员一些没有接受过茶叶生产管理及相关专业技术培训,生产企业的一线操作人员多是临时聘请的农民工,对茶叶生产加工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仅凭经验和习惯对初级产品的生产加工进行简单操作。先进实用的茶叶生产技术在一部分生产单位很难推广,茶叶产品质量很难快速提升。 4农残超标严重,难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随着国外各种“绿色壁垒”保护作用的增强,目前茶叶的农药残留已成为制约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我省问题尤为严重。茶叶进口大国如欧盟国家、美国及日本等不断扩大茶叶农药检验种类并实施更严格的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而我省部分茶农对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认识不够到位,仍大量施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农药化肥随意性使用较多,特别是施药后未过安全间隔期便进行采摘,致使农残超标严重。从我省茶叶出口情况来看,95年四川对欧盟出口达148万美元,占全省30%的份额,但2000年对欧盟出口为零,04年前10个月也不足1万美元,但同期浙江对欧盟出口达733万美元;04年前10个月对日本出口84万美元,浙江出口3137万美元;对北美出口仅2万美元,浙江出口984万美元,可见农残超标对我省茶叶出口的严重影响。 5缺乏知名品牌。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省茶叶加工简单、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国际知名品牌少,却有名茶而无名牌,外销茶基本上以散装为主,仅仅是充当了国外品牌的原料。同时,由于缺乏资金,科技投入有限,茶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品种单一,茶叶深加工产品以及高附加值茶制品的开发明显不足,市场开拓、营销和广告宣传等方面也相对落后。 6茶叶认证和品牌意识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许多茶厂无标生产,无标上市,无标流通,盗用知名品牌,致使茶叶质量参差不齐,既严重影响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又制约了名牌的形成。 7品牌宣传推广不够,消费认知度有待扩大。无公害茶叶虽然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总体上看,无公害茶叶现在的知名度与其市场定位以及总量规模是不相适应的。市场贴标产品少,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选择空间非常小。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要立足我省的比较优势,挖掘潜力,把茶业发展作为我省农业的精品工程来抓,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工业化管理为切入点,从产、加、销各个环节引进和整合现代生产要素,进一步提升质量,使之成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业。 第一、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标准化生产水平,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茶产业,是全面提高我省茶叶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目前我省虽然颁布实行了包括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天山绿茶在内的30多项国家及地方茶叶标准,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各地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参照农业部出台的有关茶叶的四个标准,跟踪国际同类先进水平,尽快制(修)定一批我省茶叶生产与质量标准,包括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通过这些标准的执行,全面普及整个行业的标准意识、质量意识,努力提高产品信誉度,增强市场与消费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推进茶叶标准化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按照标准组织生产。标准制定后将其束之高阁,而广大的生产者特别是茶农知之甚少,茶叶标准化工作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进展。各地特别是茶叶主产区要大力宣传茶叶生产的标准,使广大茶农和加工企业真正了解标准,并将标准应用于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要把推行标准化生产与无公害茶叶的示范推广结合起来。今后几年,各个茶叶产区每年都要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茶园建立无公害标准茶园示范基地,带动和辐射全省各地无公害标准茶园的建设和发展,从源头上杜绝污染和各种农残,以适应愈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当前原料茶大多靠临时收购,来源混杂,质量参差不齐,农残难以控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要把茶叶龙头企业作为实施标准化的重要载体来抓,茶叶专业出口公司、有自主出口权的企业要发挥优势,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建立无公害茶叶原料生产基地,或实行订单收购,努力按进口国的卫生质量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加工,真正形成整个茶叶产业链条的无公害、规范化运作。 第二、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千家万户分散式小规模生产经营是提高茶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制约因素,加入世贸组织后,茶叶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将更为突出。实践证明,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其中关键是要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区域特征显著的茶叶企业,是茶叶生产新技术、新知识的受体和传播体,正在成为联接千家万户茶农、推进茶叶科技进步、实施茶叶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整体竞争力的中坚力量。由于这些企业具备与茶农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特性,因此以其为桥梁和纽带,可以积极引导茶农联合起来,采取股份合作、承包、出让等方式,建立一定规模的茶叶种植园,推动茶叶生产的集约化。同时企业在与茶农合作的过程中,自身规模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壮大,形成更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并通过加强与有关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实现农科工商资一条龙,产加技供销一体化,进一步拓展市场、促进出口。 从福建茶叶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们直接组建超大型、大型集团式的茶叶龙头企业的时机和条件尚不成熟。因此,必须把目光和注意力集中到那些已形成一定规模、辐射带动能力较强、集产供销为一体的区域性茶叶龙头企业,并加大培育和扶持的力度,想方设法把它做强做大,使之在带动农户、推进规模生产、实施产业化经营、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要切实注意维护茶农的应得利益不受侵害,不断增加茶农收入,保护和提高其生产积极性。据调查,目前茶业产供销链条中,种植环节分配的利益是30,与其生产成本相当,利润大多集中在供销环节,造成“种茶得微利、加工得小利、流通得大利”,不利于调动茶农的种植积极性,必须调整茶叶经营环节的利益分配,使之合理化、科学化。 第三、实行工业化管理。当前,农业效益低、竞争力不强,单纯依靠农业本身无法彻底解决农业问题,必须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茶产业也是如此,如果单靠茶叶种植和初加工,行业效益和整体素质的提高都十分有限。要按照“特色化、区域化、品牌化”的要求,着力发展现代茶叶加工业,培育茶叶加工企业群。据初步调查,目前,全省约80以上的初制厂和50以上精制厂加工机具和设备落后,厂房破旧,部分地方的卫生状况令人堪忧,加快全省茶叶加工设备与厂房的整治与改善已成为当务之急。要采取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由点及面,企业为主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办法,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我省大部份茶叶加工厂的设备、厂房有明显的改观。尤其要发挥我省的对台优势,重视对台湾先进的茶叶加工工艺和设备的引进、利用,尽快提高我省茶叶加工的技术水平。要强化质量、成本和效益意识,借鉴工业企业的管理方式,改善经营管理。要实施名牌战略,更多地借鉴现代工业品的营销观念、方式和手段,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上开拓市场,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 三、国际、国内制定茶叶标准化会议提出国际会议回顾了伦敦会议以来红茶、绿茶等两个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建议对ISO 14502-1和ISO 14502-2两个国际方法标准进行修订,讨论了茶叶中茶氨酸测定方法实验室环试结果及对茶叶中茶氨酸测定方法国际标准起草的建议、白茶工作组工作进展报告、ISO 14502-1和ISO 14502-2标准适用范围延伸的技术报告、特种茶项目组工作进展报告及成立特种茶工作组和启动茶叶化学分类法项目的提议、茶叶良好加工规范(GMP)项目工作进展报告、固态速溶茶国际标准中(冷热溶固态速溶茶)总灰分指标问题及相关问题的工作报告、ETC对茶叶农药残留监控报告及FAO、IGG茶叶农药残留工作组报告等13个议题,共达成14个决议。中国代表团在会前作了精心准备,会议期间充分展示了中国茶叶界的技术优势,推动成立了特种茶工作组,争取到乌龙茶项目、茶叶化学分类研究、绿茶术语和用于感官审评的绿茶茶汤制备方法两个国际标准起草项目立项。国内会议针对我国当前茶叶标准化工作的现状,会议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重点解决我国茶叶生产质量安全问题。有关专家指出,出台的国家标准首先要满足食品安全,其次是确保大多数企业能够符合国家标准,不合标准的企业要退出市场;二是要尽快完成ISO绿茶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争取申请承担ISO。三是召开边销茶专题研讨会,重点讨论氟的含量指标问题,同时召开专题会议,讨论中国茶叶行业如何承办SC8年会的问题。地方会议提出三点意见:一是提高认识,把茶业作为我省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来抓。二是正视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工业化管理三是加强指导和管理,确保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的应对措施 1. 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完善中国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是有效应对发达国家使用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核心。目前,中国已有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与发达国家标准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中国政府应建立一套科学的标准体系,健全茶叶生产、运输及出口的农药残留标准。首先,应借鉴茶叶农药残留标准较为健全的发达国家经验,尤其是欧盟、日本、美国等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农药残留具体指标,完善中国茶叶农药残留标准。其次,应促进技术标准认证及检验制度等体系的完善,促进各个方面的技术法规制定、认证、检验工作的合作统一,推动行业协会等微观层面制定该领域的茶叶标准,并进行汇总、分析研究,生成新的标准体系。2.发展中国茶叶深加工能力 中国出口茶叶多以未进行加工的天然茶叶为主,不仅附加值较低,而且容易遭受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消极影响。为此,中国政府应大力发展中国茶叶深加工,出口附加值较高的茶叶加工产品,通过直接补贴、贷款资助等措施,支持茶叶加工行业,例如茶叶包装、茶饮料生产、茶食品加工、保健品生产以及药品生产等茶叶加工领域的发展以绕开日本等发达国家针对天然茶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措施。3.建立健全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机制 中国政府可建立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收集、处理机制,国内技术检验检测网络机制,信息风险评估及预警共享机制等,对国际茶叶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茶叶进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监控、评估和发布。通过构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预警机制让茶叶出口企业及时应对发达国家相关贸易措施,降低可能产生的贸易风险和损失。研究结果表明:世界茶叶市场处于垄断竞争的状态,茶叶供给大于需求;我国茶叶出口企业的成本构成很复杂,其中成本高于价格,茶叶出口企业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我国茶农户中直接生产大宗鲜叶交售给出口企业的农户行为对出口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而生产名优茶到交易市场被茶叶企业收购部分的茶农户的行为对出口起着间接的影响作用;茶叶企业特别是茶叶出口企业直接决定着茶叶的出口贸易;技术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影响很大,起着阻碍的作用;政策特别是国内外贸政策直接影响我国茶叶贸易;中国茶叶在主要出口国家市场竞争力各异:其中在摩洛哥市场具有竞争力,在日本市场不具有竞争力,在美国和乌兹别克市场虽然有竞争力,但是茶叶出口结构与进口市场结构发生冲突,从而影响了茶叶贸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