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真菌性病害的介绍及防治.doc_第1页
番茄真菌性病害的介绍及防治.doc_第2页
番茄真菌性病害的介绍及防治.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番茄真菌性病害的介绍及防治 真菌性病害预防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其次在生态防治上,要把握好棚室温度,注意通风,切记长时间闷棚:彻底清园以减少病残体组织,有条件的可实行五年以上轮作。以下每种病害只介绍化学药剂防治。 番茄是深受我们喜爱的蔬菜之一,保护地栽培模式所占比重较大。番茄病害较多,现介绍几种番茄较为常见的真菌性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早疫病 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主要侵染叶、茎、果实,一般叶片受害最重。典性症状是形成具有同心轮纹的不规则的轮纹型病斑,初象针尖似的小黑点,不断扩展成轮纹状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有褐色的同心轮纹。茎杆秆病多在分叉处,果实感病多在花萼附近,初期为椭圆形或不规则褐黑色凹陷病斑,后期病部变硬,生有黑色霉层。 药剂防治:可喷施禾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优米达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1000-1500倍液,优士达8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3000-4500倍液。也可用其它有效药剂。喷药要尽量把植株各部位都喷到,不要落死角。 晚疫病大棚温室中一般从前端开始发病, 以叶片和果实受害最重。先侵染叶片和幼果,逐渐蔓延至茎杆使之变黑褐色,重症植株的病叶枯干垂挂在叶柄上,植株易萎蔫、折断。病果坚硬,凹凸不平,初期呈油渍状暗绿色,后变成暗褐色至棕褐色,一般病果不变软和腐烂,湿度大时,叶正面和背面的病健交界处都可以看到白色霉状物。 药剂防治:可喷施禾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优米达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戊优4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灰霉病:一般从叶缘尖端开始发病,呈典型V字形病斑向内扩展,同时危害花、果。感病的青果呈灰白色、软腐,长出大量灰绿色霉菌层。国外硬国型果实感染特点是霉菌从果皮直接感染,形成外缘白色、中间绿色、直径3-8毫米的俗称鬼脸斑的病果,国内品种少见。 药剂防治:带药蘸花(现在一般改为专用小喷雾气喷花)。喷施药剂可选用迅靓90%多菌灵500-600倍液,禾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蓝菱王1000-1500倍液叶霉病主要侵染叶片,叶片受害先从下部叶片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在叶片上不规则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叶背病部初为白色霉层,后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绒状霉层,高温高湿条件下,叶片正面也可长出黑霉,随病情发展叶片反拧卷曲,植株表现卷叶干枯症状。 药剂防治:可喷施禾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戊优4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蓝菱王1000-1500倍液枯萎病 是一种维管束侵染病害,一般在花期或结果期开始发病。初期仅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变黄,以后萎蔫干枯下垂而死。有时出现半边发病,半边正常;拔起植株观察可发现根部变褐色,剖开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色。潮湿时病株基部出现粉红色霉。 药剂防治:发病前用迅靓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