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练习题.doc_第1页
传播学练习题.doc_第2页
传播学练习题.doc_第3页
传播学练习题.doc_第4页
传播学练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单选题1.传播学的诞生地是(a )A.英国B.美国C.德国D.日本2.第一个明确提出并使用“大众传播学”这一概念的学者是(d )A.施拉姆B.霍夫兰C.卢因D.拉斯韦尔3.申农一韦弗模式把传播过程中的媒介细分为三种,即发射器、接收器和(c )A.讯息B.信号C.信道D.噪音7.施拉姆把拉斯韦尔提出的环境监测功能比喻为(b )A.“反馈功能”B.“雷达功能”C.“整合功能”D.“议程设置功能”8.按照拉扎斯菲尔德等的观点,由知名人士在电视上推荐产品,具有(b )A.提供信息功能B.授予地位功能C.沟通交流功能D.麻醉精神功能9.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继集权主义理论之后出现的是(a )A.自由主义理论B.法西斯主义理论C.社会责任理论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10.权力的媒介的作者是(b )A.赛伯特B.阿特休尔C.施拉姆D.马莱茨克11.大众传播中最主要最受重视的信息是(a )A.新闻信息B.教育信息C.娱乐信息D.商业信息12.符号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的(d )A.一般性B.鲜明性C.操作性D.指说性13.现阶段普及率最高的大众传播媒介是(d )A.报纸B.杂志C.广播D.电视15.下述成语中与选择性理解的意思最接近的是(c )A.爱屋及乌B.明察秋毫C.见仁见智D.见微知著16.大众传播有各种反馈,其中重要的是(b )A.报刊杂志的发行量B.一段时间的累计性反馈C.广播电视的收视率D.一定范围的一次性反馈17.李普曼在一本著作中阐述了现代人与“第一手信息隔绝”的问题,这本著作是(b )A.人际影响B.舆论学C.人民的选择D.自由与新闻18.按照“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观点,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是(b )A.有限的B.强大的C.无力的D.微小的19.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直接策源地在(a )A.英国B.美国C.德国D.日本20.传播学传统学派对传播现状的基本态度是(a )A.肯定B.否定C.中立D.批判21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属于(a )A自我传播B狭义的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广义的人际传播22传播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其中最基本的层次是(a )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23在研究方法上,霍夫兰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c )A实地调查法B内容分析法C控制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24“二级传播理论”的创立者是(c )A拉斯韦尔B卢因C拉扎斯菲尔德D霍夫兰25下述传播模式中属于传统线性模式的是(b )A德福勒模式B申农韦弗模式C马莱茨克模式D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26申农和韦弗注意到传播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因此他们提出的传播模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环节,这个环节是( a )A噪音B信号C反馈D信道27内容分析法的操作程序由若干步骤组成,其中第一个步骤是(c )A制定分类标准B实施统计分析C确定分析单元D抽取分析样本28赖特认为传播除了具有拉斯韦尔提出的三种功能之外,还具有(c )A信息功能B文化功能C娱乐功能D协调功能29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认为,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和发展。这个观点也被称为( b )A“天赋人权”B“观点的自由市场”C“第一自由”D“真理的自我修正”30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受众有若干“关卡”,其中“第一关”是(b )A选择性记忆B选择性注意C选择性理解D选择性暴露31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手法作了系统研究并写出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的学者是(a )A拉斯韦尔B卢因C拉扎斯菲尔德D霍夫兰32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就竞选宣传对美国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作了一次调查。这次调查也叫(b )A佩恩调查B伊里调查C伊利诺调查D俄亥俄调查33“议程设置理论”暗示了一种媒介观,即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是(d )A“镜子”式报道机构B“真实反映环境”的机构C客观报道事实的机构D“环境再构成作业”机构34传播学批判学派正式登上学术舞台的时间是在二十世纪的(b )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35传播学批判学派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巨大的政治影响力主要源于其特有的( c )A信息传递功能B议题设置功能C精神麻醉功能D培养分析功能36“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舆论的形成是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三个因素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 d )A劣势意见的沉默B社会公众对事务的“理性讨论”C优势意见的疾呼D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37.标志着人类进入真正的大众传播时代的是( B )A.中国唐代印制的金刚经 B.德国古登堡印制的圣经C.1833年,美国纽约太阳报的诞生 D.中国明朝的邸报 38.进行伊里调查,写出人民的选择的作者是(d )。A.拉斯韦尔B.勒温C.霍夫兰D.拉扎斯菲尔德39.下列论述正确的是(b )。A.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香农和韦弗的数学模式是双向传播模式B.单向传播模式的缺点是忽略了受众的反馈活动,过分强调信息的劝服性C.奥斯古德的双行为模式,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是单向传播模式D.双向传播模式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双向性和复杂性,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人类的全部传播现象40.信息论的创始人是(a)。A.香农 B.维弗C.维纳 D.马可尼41.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早提出“文化霸权”理论的学者是(b )A.卢卡奇 B.葛兰西C.哈贝马斯 D.马尔库塞42.在“使用与满足”的早期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是(a )A.面访记录法 B.心理实验法C.实地调查法 D.内容分析法43.20世纪30-40年代改进舆论调查方法,并取得研究成果的代表人物是(c )A.李普曼 B.卢因 C.盖洛普 D.拉斯韦尔44.美国政府在60年代为缓解贫富儿童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而制作的著名的儿童启蒙教育电视片是(c )A.米老鼠与唐老鸭 B.猫和老鼠C.芝麻街 D.汤姆历险记45.互联网是(b )A.单一型媒介 B.复合型媒介 C.第三媒介 D.传统媒介46.传播活动是一种(d )A.客观现象 B.主观现象 C.心理现象 D.社会现象47.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d )A.信源的可信性 B.媒介的权威性 C.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 D.内容的说服力48.创新与普及的研3究表明,“知识沟”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b )A.社会政治结构 B.社会经济结构 C.社会教育结构 D.社会文化结构49.“有限效果论”注重考察的是具体传播活动的(a )A.微观效果 B.宏观效果 C.长期效果 D.潜在效果50.有关自然灾害和战争威胁的报道,体现了大众传播社会功能中的(c )A.社会动员 B.社会规范 C.环境监测 D.社会协调 51.针对传播主体展开的研究是(d )A.内容分析 B.议题设置 C.媒介研究 D.控制研究52.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c )A.双向沟通 B.多向传递 C.单向流动 D.循环往复53.批判学派可以追溯到(d )A.霍夫兰学说 B.功能主义 C.信息论 D.法兰克福学派54.受众收听、收看轻松愉快的信息内容,主要的动机是(b )A.满足信息需求 B.追求娱乐与消遣 C.获取知识 D.交往的需要55.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被称为(a )A.人际传播 B.自我传播 C.群体传播 D.网络传播56.大众传媒的授予地位功能,可使个人和集体的地位(b )A.规范化 B.合法化 C.合理化 D.标准化57.“小道消息”不胫而走,造成信息的误传和混乱,这说明了信息富于(b )A.传递性 B.扩散性 C.扩充性 D.共享性58.哈罗德拉斯韦尔的代表作是(c )。A.解放社会矛盾B.人民的选择C.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 D.个人影响力: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59.库尔特卢因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什么概念?(c )A.大众传播 B.社会传播C.把关人 D.二级传播6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拉斯韦尔模式五环节的是(d )。A.传者 B.媒介 C.效果 D.技巧61.下列哪项传播功能不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的?(c )A.重申社会准则 B.授予地位 C.协调社会 D.麻醉精神62.一般来说,“控制研究”研究的是传播五W中的哪一项?(a )A.谁B.说什么 C.通过什么渠道 D.对谁说63.控制研究中的“施控”主要指的是(b )。A.外界因素对传播者的控制 B.传播者对传播过程施以控制C.传播者对被采访者的控制D.传播机构对传播者的控制64.一般认为,传播学中的信息指的是(b )。A.情报资料 B.消除或减少讯息不确定性的量C.表现特质特征精神属性的东西 D.语言传播的内容65.符号与意义之间的指代关系是通过(c )。A.某个专家的研究认定的 B.辞典的编写确定的 C.人类约定俗成的 D.语法和逻辑的规则形成的66.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台KDKA出现于(b )。A.1865年 B.1920年 C.1936年 D.1901年67.提出“热媒介冷媒介”区分的是(d )。A.威尔伯施拉姆 B.哈罗德英尼斯C.戈夫曼 D.马歇尔麦克鲁汉68.说服性传播研究采用的最主要方法有(a )。A.实验心理学方法 B.个案分析法 C.抽样调查法 D.内容分析法69.媒介印象指的是(a )。A.媒介给人的总体感觉B.对媒介能否满足自己的现实需求的评价C.对媒介的不同特点的认识D.对媒介的内容是否优秀的评价70.下列各项关于舆论权威的说法错误的是(a )。A.舆论权威一般指的是职业传播者中的一员B.舆论权威具有较大知名度,对公众有影响力C.舆论权威一般是在长期的大众传播活动中形成的D.“舆论权威”其实就是“意见领袖”71.传播学“控制”研究中的“控制”一词的含义理解错误的是(c )。A.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和影响、左右和操纵B.传播者既受到外界制度等的制约,又受到自身文化等的主观制约C.指传播学研究中都对现象用控制实验法进行研究D.传播者一方面施控于传播过程,一方面又受控于外界各因素72.知识沟理论假说起源于20世纪(d )的美国。A.30年代 B.40年代 C.50年代 D.60年代73.在整个社会系统中,传播媒介是信息流通渠道的(d )A.不固定的把关人B.重要把关人C.次要把关人D.主要把关人74.大众传媒的自我控制也称为(c )A.他律B.内律C.自律D.外律75.传播过程中的译码又被称为(a )A.符号解读B.符号化C.接受信息D.传送信息76.大众传媒延续社会传统、传播社会经验与知识的教育功能,属于(b )A.说服性功能B.文化传递功能C.环境监测功能D.使用与满足功能77.面对面接触时产生的信息沟通和互动行为,属于(b )A.大众传播B.人际传播C.组织传播D.社会传播78.在网络时代,社会信息传播中信息把关方式的改变指的是(d )A.把关现象在社会上全然消失B.把关操作变得更为简单C.把关仅依靠技术手段完成D.受众在某种程度上参与把关79.能够避免出现环境监测功能失调的是(c )A.授予地位功能B.文化传递功能C.传递信息功能D.社会协调功能80.介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信息交流层次是(c )A.网络传播B.跨文化传播C.群体传播D.大众传播81.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强大影响发生在(d )A.认知阶段和判断阶段B.判断意见阶段和行动阶段C.判断阶段和意见形成阶段D.认知判断意见行动的全过程82.就传播过程而言,批判学派关心的是传播者,传统学派关心的是(c )A.内容B.媒介C.受众D.环境83.在人类最早的传播方式中,听觉系统和视觉系统的信息符号是(a )A.分离的B.合一的C.并用的D.整合的84.电脑网络上的信息提供者是(d )A.网络服务供应商B.各种传媒机构C.网上的个体用户D.电脑网络用户85.培养分析研究最初的着眼点有(a )A.电视暴力与社会犯罪的关系 B.电视色情与社会犯罪的关系 C.电视的视听兼备对感染力的影响 D.电视业的垄断化对观点多样化的影响86.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创立了著名的(b )A.信息论和控制论 B.群体动力学和场论C.二级传播理论 D.议程设置功能理论87.魔弹论产生的理论背景是(a )A.传统社会理论的流行B.依附理论的流行C.大众社会理论的流行D.现代化理论的流行88.保罗拉扎斯菲尔德潜心研究传播理论达30年之久,成为传播学中的(b )A.耶鲁学派的创立者B.哥伦比亚学派的创立者C.格式塔学派的创立者D.芝加哥学派的创立者89.提出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的学者是(b )A.卡兹和麦奎尔B.卡兹和布鲁姆勒C.麦奎尔和布鲁姆勒D.麦奎尔和贝雷尔森90.对传者、受者的自我形象、个性结构、社会环境等的分析属于(a )A.马莱茨克模式中的概念B.传播单位模式中的概念C.赖特夫妇模式中的概念D.丹斯模式中的概念91.施拉姆提出传播的雷达功能的比喻,指的是(d )A.麻醉性功能B.社会协调功能C.娱乐功能D.环境监测功能92.“大众传播科学”这一概念第一个提出者是(a )。A.拉斯韦尔B.拉扎斯菲尔德C.卢因D.施拉姆93.人类传播活动最基本的层次(基础)是(a )。A.自我传播 B.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大众传播94.控制论模式的主要贡献是引入了(d )。A.信源B.信道C.信宿D.反馈95.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作了重要的补充,指出传播具有第四种功能,即(c )。A.议程设置功能B.授予地位功能 C.娱乐功能D.监测环境功能96.在大众传播的多种功能中最为显露的功能是(d )。A.环境监测功能B.社会协调功能C.文件传递功能D.娱乐功能97.控制研究针对的是(a )。A.传播者B.受众C.媒介D.政府98.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的作者是(c )。A.李普曼B.拉斯韦尔C.施拉姆D.阿特休尔99.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思想中,继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之后的是(c )。A.集权主义报刊理论B.集团垄断报刊理论C.社会责任理论D.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100.以下观点不属于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是(b )。A.国家利益高于一切B.天赋人权C.权力是衡量真理的尺度D.政府有权控制信息的流通101.电子传播媒介的发展使整个世界缩成了“地球村”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 )。A.麦克卢汉B.英尼斯C.马尔库塞D.哈贝马斯102.大众传播的信息在传向受众的通道上,受众心理上设下的“第一道”选择性因素是(c )。A.选择性分析B.选择性理解C.选择性注意D.选择性记忆103.因出版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而被后人称为“宣传研究之父”的是(b )。A.李普曼B.拉斯韦尔C.霍夫兰D.施拉姆104.舆论学一书的作者是(a )。A.李普曼B.拉斯韦尔C.拉扎斯菲尔德D.诺尔诺伊曼105.“伊里调查”的主持者是(b )。A.拉斯韦尔B.拉扎斯菲尔德C.卢因D.霍夫兰106.“伊里调查”的研究报告人民的选择得出一个结论,即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最大的效果是(d )。A.休眠效果B.结晶效果C.改变效果D.强化效果107.下列著作(研究报告)中,不属于传播流程研究三部曲的是(c )。A.人民的选择B.个人影响C.大众传播效果D.创新与普及108.警钟效果又称(b )。A.感情诉求B.恐惧诉求C.免疫效果D.强化效果109.格伯纳的“培养分析”研究表明,人们对社会不安全感程度的增强,主要源于(d )。A.性别的差异B.年龄的差异C.知识的差异D.电视媒介的接触量110.拉斯韦尔模式的第4个环节是(d)A.谁 B.说什么C.通过什么渠道 D.对谁111.按照卢因的观点和施拉姆的说明,下述人员中属于把关人的是(d)A.记者 B.教师C.编辑 D.A、B、C都是112.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出版于(b)A.1950年 B.1956年C.1960年 D.1966年113.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b)A.全球村 B.媒介即讯息C.媒介有“冷”、“热”之分 D.媒介是人体的延伸114.“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出发点是(a)A.受众 B.传播内容C.传播者 D.传播渠道115.据霍夫兰等研究,“两面提示”适用于(b)A.原先持赞成态度的人 B.文化水平较高的人C.原先态度不明朗的人 D.有既定政治倾向的人116.与国际传播秩序中的南北问题研究有关的理论是(c)A.“培养”理论 B.“议程设置”理论C.“知识沟”理论 D.“沉默的螺旋”理论117.按照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观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工业,关注的首先是(a)A.经济效益 B.艺术价值C.思想价值 D.社会效益118.“上限效果”假设,大众传播活动的结果将使社会“知识沟”的宽度(b)A.维持在上限 B.扩大C.维持在下限 D.缩小119.传播学批判学派关注的是(c)A.如何传播 B.传播方法C.为何传播 D.传播什么120.1946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概念的是(a)A.拉斯韦尔B.施拉姆C.霍夫兰D.凡雷尔森121.信源的可信性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传播者的信誉,二是(d)A.诚实B.客观C.公正D.专业权威性122.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中心的代表人物是(c)A.戈尔丁B.默多克C.霍尔D.阿道尔诺123.“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对传播效果的探讨,着眼点是(a)A.认知层面B.态度层面C.行动层面D.舆论层面124.有些学者认为,传播媒介的“培养效果”主要表现在形成当代社会观和现实观的“主流”。这些学者是(b)A.蒂奇诺等B.格伯纳等C.艾蒂玛等D.克莱因等125.舆论是传播学的学术渊源之一,这本著作的作者是(c)A.申农B.库里C.李普曼D.卢因126.在国际范围内,传播学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大学派:传统学派与(c)A.经验学派B.行政学派C.批判学派D.法兰克福学派127.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组成了一首“三步曲”,这首“三步曲”主要涉及(b)A.说明性传播研究B.传播流程研究C.使用与满足研究D.有限效果研究128.按照戈尔丁的观点,知识的传播属于(b)A.短期的预期效果B.长期的预期效果C.短期的非预期效果D.长期的非预期效果129“二级传播理论”的创立者是(c) A拉斯韦尔B卢因 C拉扎斯菲尔德D霍夫兰 130下述传播模式中属于传统线性模式的是(b) A德福勒模式B申农韦弗模式 C马莱茨克模式D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观点中属于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是(abde )A.地球村B.媒介即讯息C.情境决定论D.媒介有“冷”“热”之分E.媒介是人体的延伸2.拉扎斯菲尔德等对美国选民的调查发现,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效果主要是(abc )A.“改变”效果B.“强化”效果C.“结晶”效果D.“沉默”效果E.“从众”效果3拉扎斯菲尔德等认为大众传播具有若干功能,它们是(bde) A使社会遗产世代相传B授予地位 C与社会整合成一体化D麻醉精神 E促进社会准则的实行 4上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传播效果研究,主要课题和领域是(ade) A传播流程研究B潜移默化的效果研究 C信息社会阶层研究D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E“使用与满足”研究 5传播效果研究提出的一些理论大多与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有关,例如(abcde) A“沉默的螺旋”理论涉及舆论的形成 B“培养”理论涉及人们对现实社会的看法 C“知识沟”理论涉及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 D“两级传播”理论涉及社会效果的制约因素 E“议程设置”理论涉及人们对社会环境的认知6.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bc)A.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的概念 B.创建了二级传播理论C.亲身实践了实地调查法 D.对传播的技巧进行了总结E.将他人的成果系统化7.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其研究层次可分为(cde )。A.纵向研究B.横向研究C.理论D.模式E.研究方法8.控制研究的内容,包括(ab )。A.传播者的施控行为B.传播者的受控情状C.受众的受控情状D.传播的效果和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