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灵凤的望远镜.doc_第1页
叶灵凤的望远镜.doc_第2页
叶灵凤的望远镜.doc_第3页
叶灵凤的望远镜.doc_第4页
叶灵凤的望远镜.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叶灵凤的望远镜 从意象的角度解读叶灵凤短篇小说 06汉语言文学 伍茂源 叶灵凤的小说长期以唯美主义和颓废主义的性爱小说定论,对叶灵凤小说的评价也多集中于他1932年以前的作品,因此自鲁迅以来,人们对叶灵凤小说的评价一直存在不全面的地方。事实上,读者群一直在忽略叶灵凤小说的一大重要特点,即意象的运用。不少文艺评论在提到叶灵凤作品的意象时,往往只说“文章中是一个意象”,而不对其作出进一步的思考。因此,本文将从意象的角度,重新探讨叶灵凤的短篇小说作品。为了研究方便,本文将叶灵凤的短篇小说分为前后期,以1932年12月,叶灵凤发表小说紫丁香为界。一 叶灵凤小说意象的特点(一)以审美意象为创作媒介,构架全篇 意象在文学作品中有两种存在形态,一种是表现审美理想不够充分的普通观念意象,一种是表现审美理想充分的审美意象。两种意象都在叶灵凤的小说中得到了普遍运用,而审美意象常常成为其小说的突破口和凝聚点,并以此构架全篇。运用方式也多种多样。1以意象为题目,统领全篇叶灵凤的小说常常出现题目与情节无直接关联的情况。如女娲氏之余孽,文章明确提到“娲皇”的只有一句,明天通篇是在写今夜之事,流行性感冒仅在文尾略有涉及。而叶灵凤正是用这种简单的意象作为文眼来完成全篇的。女娲氏之余孽用“天破”这个意象,来隐喻了充满矛盾的“世纪婚外恋”,暗示礼教维系的旧家庭已经开始破裂,而且“任是娲皇再世,炼就了几万方的五采神石,只恐怕回天乏术,终无力补救了”。虽然这个意象描写得十分简洁,但文章里几乎所有人物的行为,都是围绕这个“无力补天”的意象,来深刻诠释了婚外恋的必然性。流行性感冒用流感来象征带有病态思想的恋爱在都市里的蔓延。小说的语言、情节、观念都带有两大特征:病态与普遍,这也正是流行性感冒的特征。明天这个时间意象,则更工于对读者情感的引导。明天象征着未知和挑战,特别是在这个发生了出轨之事的今夜,明天一词显然更带有战栗和恐惧色彩。小说中人物的行为和思想,都让读者去联想明天该怎样发展。 叶灵凤的小说中,也有题目与内容关系密切的,如丽丽斯紫丁香。这类意象所表达的意义往往比较丰满。丽丽斯以取自宗教传说的人物作为意象,并将其与现实中向往丽丽斯的女性展开交叉阐述,从而升华出一种丽丽斯精神。这里的“丽丽斯”已经是精神希望的象征。紫丁香也是选择花来象征精神,通过紫丁香的特征来表达对理想生活和理想情感的向往。 2.以意象为线索,贯穿全篇叶灵凤的小说还有的以意象为线索,意象既勾勒情节脉络,又体现小说主旨。鸠绿媚中的骷髅是贯穿全文的一个重要线索,也是将主角春野君与白灵斯之梦联系起来的纽带。骷髅是春野君做梦的媒介,他依靠骷髅唤起与鸠绿媚的幻梦。当骷髅粉碎时,梦也就随之结束。口红以口红和信作为线索,通过“信口红信”的结构展开全文。信与口红,一个女友送给L的,一个是L预备送给女友的,结果口红没有送给女友,女友在信上说的也没实现。小说的主旨也通过这种落差来体现。3以意象为情节,寄意全篇这种形式的意象其实是一种寓言式意象,通过整个故事反映道理。比较典型的有摩伽的试探菊子夫人落雁。这类意象通常伴随着独特的结构特征,即“幻梦与现实”模式:故事=新奇刺激的梦幻+暴力猛然导致的惊醒使意象的思想内涵得到完美呈现的,是“暴力猛然导致的惊醒”。叶灵凤往往虚构出一个以假乱真的世界让人沉陷其中,而在结尾猛地告诉我们那不过是一个梦。摩伽的试探以“摩伽的修行”这个意象呈现开来,故事以“所割去的是尘根”这样荒诞的结局揭开了所有真相,以此既质疑了宗教的禁欲主义,又表达了“违背人性必受惩罚”的寓意。小说通过许多零碎的情节共同反映了这一寓意:早几年修行十分艰辛,逆人性而行初遭挫折老人请求时,摩伽心被扰乱,说明尘根不灭犹存心中对佛的控诉显示了人性的觉醒(“佛说救人,佛门竟也是这样的吝啬!”)4.修行初见成果是假象,禁欲的危害已经到了招致幻象的地步断根的结果表明:禁欲修行违背了人性,终究得到了惩罚。菊子夫人则以男子教唆菊子夫人的信和信被打断来表现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菊子和伽铃在一起,但伽铃只是菊子丈夫的朋友,此刻菊子又面临男子的诱唆,男子的身边还有一位女子。菊子夫人的形象见于法国作家洛蒂的同名小说,叶灵凤借其出卖爱情的特征来塑造了一个现实的菊子夫人以及一大堆跟菊子做交易的男人,反映了爱情在都市的堕落。落雁“使用了人鬼交往的聊斋模式和笔法”叙述了主人公的神秘经历,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上海滩人鬼莫辩的社会现实”。(二)以普通观念意象为点缀,烘托情感氛围若把作为题目、线索、情节的审美意象称作“大意象”,那么零星散布于文章各个角落的普通观念意象则可称为“小意象”。“小意象”做为小说的点缀,其宏观作用虽不及“大意象”,但却有着“大意象”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时候对一篇小说的阅读次数越少,“小意象”给读者的印象就越深于“大意象”,所以往往我们只会记得文章的个别字句,却记不起文章讲的是什么。叶灵凤的小说正是这样,其对大意象的刻画通常简洁、含蓄,因此小意象的作用更明显起来。钱理群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里说,叶灵凤善“用跳动不定的充满感官刺激的意象”,这实际上是指小意象。叶灵凤对小意象的运用,前后期有明显的转变,这与他的创作理念的转变息息相关。1 前期:自然的萃取1932年以前的作品中,小意象分布的密度比较小。常见的意象例如:水仙、深闺怨妇(女娲氏之余孽)、野猫、春天(昙华庵的春风)、麻雀、月光、落叶(处女的梦)、油灯、窗棂、猫儿(姊嫁之夜)、菊花(菊子夫人)、雨丝,桃花(爱的战士)、外套、手套(口红)、麻雀(浴)等 以上意象除了外套、手套、窗棂、油灯、怨妇取自于大自然,而对这组取自自然的意象进行观察,会发现可以分为春景(水仙、猫、春天、麻雀、月光、雨丝、桃花)和秋景(落叶、菊花)两类,恰巧的是,除了拿撒勒人故事发生在春夏之交外,绝大多数的前期作品背景都在春季和秋季。另外,这些意象或多或少地透着古典气息,摩伽的试探更通篇一股诗气。 叶灵凤的前期小说,单从情节来看,以写感伤的爱情或性的觉醒的居多,因此春与秋无疑是最好的季节。利用中国传统文学的“怨妇”“月光“等意象来烘托感伤的氛围自然成了顺理成章的事,而描写性的觉醒,又选择“猫”“麻雀”等取自民间口语的意象引人联想,也十分合理。不过,正因其过分合理,因此未免俗套,从传统文学中提取精华固然有助于增添唯美主义的色彩,但究其语言来看通常鲜有新意。总之,叶灵凤较多地从自然中选择意象,是与他的前期伤感为主的创作基调和唯美的审美理想相适应的。2 后期:都市的提炼比之前期的创作,叶灵凤在后期更显示了他组织意象的天赋。在这一时期,叶灵凤意象的选择上出现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意象的选择更加多样化:紫丁香中曾经出现了这样一句:“将X代表了她,我在空中列着种种的算式;聪明的学生,每次求得的结果总是一律:她一定来。”叶灵凤出乎意料地选择了数学公式作为他的意象,用公式结果的唯一性来象征他对“她一定来”这个信念的坚定。除此之外,飞机师,一九三三型新车,朱古力,母亲等等意象都跳动在叶灵凤精致的笔下。这一时期,叶灵凤除了继续从自然中提取意象,还更注重从社会中去搜集意象。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采用意识流手法,使意象的密度大大增加,使意象呈珠链式排列:如“南极探险工作的开始。粮食,罗盘,气候检测,暴风雨,长途旅行。”(紫丁香)叶灵凤的后期创作转向为用“最现代的文体来写最现代的都市男女”,必然也要求叶灵凤使用最现代的意象。一方面表现为选择最现代的事物作意象,另一方面表现为从旧意象挖掘出最现代的含义。无论是大意象还是小意象,都面临着这种转变。像“山茶花”“紫丁香”都已经从纯粹的爱情象征中脱离出来,跟都市生活走在了一起。叶灵凤在这种转变上无疑收获颇丰。综上所述,意象在叶灵凤的小说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有着独特的特点,这种特点既与作品本身相联系,又与作者创作时间相联系。从横向看,意象在小说中运用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寓言式意象,又有符号式意象,既有审美意象,又有观念意象。从纵向上看,叶灵凤对意象的运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作者的创作理念的改变而改变,并不断成熟,进步。 二 叶灵凤小说意象与作品思想主题的关系从叶灵凤作品的语言层和形象层进行分析,人们一般认为叶灵凤小说的特点是:性爱主题、情调浪漫、结构灵活,语言优美。有学者认为叶灵凤的小说“缺乏深厚的思力和深沉的底蕴”,因为“未能把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未能把人的性欲与审美情感、自觉意识、价值追求等等精神因素融为一体”。在这里,通过对叶小说中的意象和意蕴层的分析,以求对叶小说有新的认识。社会价值(一) 通过意象,叶灵凤展示了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爱情的矛盾性叶灵凤的小说的确是打着反封建和反禁欲主义的旗号,但他并不是一边倒地鼓吹。在叶灵凤的很多小说里,都表现出了矛盾的地方,这正是叶灵凤对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爱情进行的辨证思考。1女娲氏之余孽前面已经说过,女娲氏之余孽用女娲无力补天的意象,来深刻诠释了婚外恋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既表现为必然发生,也表现在必然失败,因为“任是娲皇再世,炼就了几万方的五采神石,只恐怕回天乏术,终无力补救了”的潜台词还是希望天能够补好的。这种必然性蕴涵在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爱情的矛盾性之中。20世纪20年代,性自由思想正在从封建桎梏中被解放出来,并同许多同时期的现象一样处于改革的转型期中,具有两重性。而这种两重性在旧家庭的体现之一,便是婚外恋。蕙的行为带着反抗和妥协的两面特征。她妥协,因为她顾及莓箴的幸福,“不欲与她丈夫分离”,担心敬生知道她的隐事,恐怕“众人反要责我的无耻”,情绪也变化不定,“犹疑寡断”,不时想用“死”来解决问题。旧家庭的诸多成员同样充满矛盾:礼教对于婚外恋的处罚本是十分严厉的,但亲戚的态度只是讥笑或者暗示,就连丈夫敬生也没有什么过激行为。面对有外遇的妻子,他的态度相当平和,竟说自己“本没有权柄干涉”。 这表明人的观念已随时代开始改变。礼教和包办婚姻是这场“世纪病”的根源:“在被几千年传统势力积成的缚束下,在一点真情被假面重重的礼教斩割得的无余中,人心里终不敢迸出这一缕真灵!”这也正是敬生如此大度的原因:男人同样是这两大枷锁的受害者。对敬生而言,蕙未必不也只是他有名无爱的妻子,因此他理解并默许了蕙。然而因为新时代的朝阳还没完全升起,旧时代的黑夜没完全褪去。婚外恋的最终结局是蕙将宝贝的日记遗弃,暗示了这场爱情的失败。同时文尾莓箴的信也表明了自己的软弱,显示了这场特殊的爱情并不具备长存的条件。各个人物的行为态度从不同侧面印证了激进与保守并存的时代特征。 2鸠绿媚前面已提到,骷髅这个意象是作为梦的媒介存在的。弗洛伊德认为,梦即欲望的满足,那么从这个角度出发,梦的媒介即是欲望的不满足。春野的朋友雪严君将骷髅送给春野君,口头理由是妻子的不满,实际暗示了雪严君欲望的满足:雪严找到了归宿,所以他不再需要这个梦的媒介,而把它送给了需要媒介的春野。春野的现实生活是不如意的,他可以沉溺梦境而冷淡霞子,说明梦中之爱比情人之爱更能满足他的欲望。骷髅原本就是一具公主的尸骸,它的存在本就象征了一段波斯时代不得善终的爱情。因此无论对春野还是白灵斯,骷髅都意味着现实的失意,是前者悲剧的结果,又是后者梦的起因。而梦存在着消极作用,梦中白灵斯(其实也是春野)被“梦儿迷住了”而失去爱的机会,最后与鸠绿媚跳楼选择了毁灭自己;现实中的春野为这梦停止了两个月的工作,疏远了与情人的关系,整日抱着骷髅沉迷梦境。最后骷髅摔碎,春野颓然的说“完了,什么都完了,一切的梦都完了”,显示了当梦的媒介毁灭,当事者的一片茫然。小说通过骷髅这一意象表现了人在追求自由爱情的过程中,往往沉迷梦境而带来危害。3口红在叶前期小说里,口红的主角L君相当特殊,他并没有明显表现出对个性解放和自由爱情的追求,对待爱情的态度反而显得保守。作者有意将L君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因此他让L君穿上了与两个朋友不同的外套,并让他戴上白手套。在这里,手套和外套有着象征含义。P君和C君的外套均是黄色,这显然与他们杂交主义的爱情观相应,而L君的外套是低调的灰色。另外,白手套象征着纯洁,表达着对纯真爱情的向往。这样,在小说的开篇就已经通过意象将各自的角色定位。在小说中,坚持纯真爱情的L君被看作异类,时常被指“假正经”。为女友买口红的正常举动被戏谑,宴会上又被人强行把口红搜去。在人群当中,人的伦理观念完全颠倒过来。口红与信,原本都是极普通的东西,在这里却分别成为人群的焦点。不同的是口红得到P君C君关注,而信得到其嘲笑;L君担心信,而可以舍弃口红。因此这里口红与信已经成了两种不同恋爱观的象征(注意信也是白色的)。通过这两个意象,小说生动地揭露了在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爱情的过程,许多人已经走上了极端,而真正纯洁健康的爱情却遭到嫌弃。此外,表现了这种矛盾性的还有爱的战士摩伽的试探菊子夫人等等。(二) 通过意象,叶灵凤展示了三十年代都市,人群和婚恋的暧昧关系叶灵凤后期将创作重心转移到都市上来,此时期他笔下的人物,要么曾有一段失败的婚姻和不顺的爱情,要么过着沉沦的都市生活。综观叶灵凤的后期小说,多为扒开都市男女关系的奇特外衣,呈现都市生活的繁复与寂寞,都市人的喧闹与孤独,以及都市婚恋的畸形与不幸。叶灵凤尝试以两性关系为窗口对都市人的生活实况进行寻思:人群对都市既厌倦又依赖,都市令婚恋物质化,人群渴望爱却只能得到异化的婚恋,因为其本身也已被异化。1紫丁香小说反复写道“我”生了病但只让紫丁香一个人知晓,以及紫丁香反复劝“我”不要想跑了的妻等等细节,表明作者在力图为“我”与“紫丁香”的爱情排它,努力让情感只牵涉到两个人。这其实是爱情的原初状态,是对都市人际关系的一种反抗:都市的人际网络错综复杂,只有生病这一刻才可能实现两个人这种一对一的最简单的关系。这种简单,其实就是紫丁香这个意象想暗示的,因为紫丁香静穆、安宁、纯洁。再者,紫丁香象征着初恋,暗示着“我”之前与妻的那段关系不算真正的爱情,而与“紫丁香”的这种简单安定的情才算是爱。所以紫丁香这个意象,又表达了妄图摆脱都市“流行病”追求真爱的向往。 2 燕子姑娘如果将形容燕子姑娘外表的词 “小脸”“小嘴”“棕黑的眼珠子”“黑绒的上身”“颔下的一团红颜”等等,作一个大致的归纳,便会发现这些形象组合起来类似一只柔弱燕子。事实上,文章正是打算用燕子这一意象来对主人公进行特写。(但小说的男主人公并不是“我”,而是燕子姑娘口中的“他”)燕子姑娘说“跟着他,像春天一样,我度着燕子的生活。”其实那个“他”何尝又不是一只燕子,“受了旁人的骗,再回到我这里。忘记了旁人的骗,又走到旁人那里。”这来来回回的“走”,正如燕子随季节的迁徙。男女主人公在一起的时候,便是“春天”,分开的时候,依然相信“春天”的到来。小说借燕子刻画了这样一类分合频繁的都市“燕子男女”,也暴露了这样一种“有用就要,无用摇头”的病态恋爱,同时又寄托着摆脱漂泊和寂寞的都市人的渴望。3流行性感冒小说用流行感冒来象征带有病态思想的恋爱在都市里的蔓延,抛出了两大流行感冒式的观点:“因为爱她,所以极希望她和另一个男子结婚”“将最喜爱的东西送给最不喜爱的人”,而这两个观点的拥有者“我”和“蓁子”最后走到一起,这不能不说是流行感冒的再一次流行(之前“我”与蓁子各自有段不正常的恋爱)。可见这种爱情模式在当时十分普遍,就跟流感一样蔓延。然而流感是不受欢迎的,因此作者借“我”的思想向全社会的男女呼吁:应该去“买一份安替林的发汗剂”。4丽丽斯丽丽斯是来源于中东传说的一个人物,因为不肯顺从亚当却跟撒旦结合而被圣经抹杀。小说显然只截取了丽丽斯不肯顺从亚当的一面,说她“不曾沾染人世的罪恶”“纯洁”,因此一直“孤独”地“流浪”。小说把丽丽斯塑造成一个无束缚无依附的意象,用来象征女性自由独立的一面。它既带有精神恋爱的倾向(所以女主角要说“认识我,要使你痛苦的”),又反应了一种女权思想。把丽丽斯的意象放入文本,会发现其还有更深层的现实含义。丽丽斯摆脱的是男性的主宰,而文中女主角还渴望摆脱都市,她已经深深意识到,都市已经给她种下了鸦片的瘾,因此她不“需要刺激”却又得“寻找刺激”,她想去“一座幽静的小园子”过“平淡的日子”,时时怀念自然和母亲,在这里,丽丽斯的意象得到了升华,叶灵凤既吸收了原义,又丰富了意象,为其灌注了现代情感。5夜明珠夜明珠是一个人的名字,也是一种人的概括,更是一种生活形式的象征。黑夜给了夜明珠释放光辉的舞台,同时也成了钳制夜明珠生命的枷锁。在舞厅里,人“失去了理解旁人理解自己的灵魂”,人是充满谎言的幻象,而在清醒的白天,人又仿佛生活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黑夜将夜明珠撕裂成两种风格,在这两种风格的轮流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