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名词解释(整理).doc_第1页
先秦两汉名词解释(整理).doc_第2页
先秦两汉名词解释(整理).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秦两汉名词解释(整理)1、神话:神话是人类不自觉的艺术创造,使用想象、幻想的方式征服自然、支配自然,并把自然力加以想象化的结果。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世界的起源、人类的命运,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2、创世神话:中国古代神话中变现宇宙产生、世界形成的神话,以盘古故事为代表。3、始祖神话: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以女娲故事为代表,如女娲补天。4、洪水神话: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以大禹故事为代表,如大禹治水。5、神话历史化: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情况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做是史实看待,构成一些虚幻的始祖及其发展谱系。6、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始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另有六篇笙诗,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诗歌。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报存下来的宗教祭祀和宴飨中的乐歌等。7、“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8、“风、雅、颂”:指诗经的分类。“风”时具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分十五国风,160篇,除豳风全部是西周作品外,大部分是东周作品。“雅”是朝廷正乐,用于典礼,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宗庙祭祀的音乐,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9、“赋、比、兴”:诗经中的艺术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兴”是触物兴词,大多在诗歌开端。“赋”是基础。10、风雅精神:主要得名于诗经中的国风、小雅,指诗经中表现出来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11、楚辞: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新诗体,“楚辞”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创始人屈原和后来的宋玉、唐勒、景差等作者都是楚国人。楚辞篇幅增长,句式长短不均,多用楚语楚声、楚地方言词,铺排夸饰,想象丰富。“兮”“些”等虚词、叹词使用极其频繁,是楚辞的鲜明标致。12、楚辞:是我国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西汉成帝时,刘向辑录屈、宋及后人模拟制作为一书,名为楚辞。东汉王逸以此为基础编写楚辞章句,楚辞从此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13、“诗经四大家”:齐诗,辕固生(齐);鲁诗,申培(鲁);韩诗,韩婴(燕);毛诗,毛亨、毛苌(鲁、赵,古文)。14、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是一受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全市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两千五百字。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他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主旨是忠君爱国。15、九歌:屈原所作的一组祭祀诗歌的总称。共11篇,分别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九歌以描写爱情为主,但也表达了对神灵的赞颂和祭者的前程。其中,山鬼是爱情的绝唱,国殇歌颂阵亡将士。16、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颂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九篇作品。“九章”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屈原作品时所加上的。九章内容与离骚基本接近,主要是叙述身世及遭遇。其中橘颂篇,是我国最早的咏物诗。17、尚书:本意即“上古帝王之书”,战国时称书,汉人将其改为尚书,并被尊为经书,故又叫书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集,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主要记载了统治者处理重大问题时所发表的言论,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商书盘庚是我国记言文之祖。18、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由孔子编订的鲁国编年史,以记录鲁国事件为主,兼及周王室及其他诸侯。按时间顺序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迄鲁哀公十四年242年间的史实。19、春秋笔法:原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来表明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写作手法。后来人们把这种文笔蕴藉、含蓄,带有“微言大义”并暗寓褒贬的文字也称之为“春秋笔法”。20、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成书于战国初年,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间的史实,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左传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记事散文的发展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21、“春秋三传”:左氏春秋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22、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共二十一卷,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分别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诸国史事,重在记言,主演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的观念。23、战国策:又称国策国事短长等,共33篇,是一部战国时期分国记事的史料汇编,国别体。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辩论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由西汉刘向编订成书,定名战国策。24、诸子散文:是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文章,当时学派很多,号称诸子百家,其文章被称为诸子散文。诸子散文从思想上形成了我国古代思想的高峰,确立了古代说理散文的体制。25、论语:语录体著作,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成书于战国初年,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标题取每篇没章前两句,各篇有时间先后顺序。26、孟子:语录体散文,主要记载了孟子的谈话,共7篇,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著作。反映了孟子对儒家学派的继承和发展,表现了孟子的思想和理论。孟子长于辩论,长于譬喻,气势浩然。27、浩然之气:由孟子提出。孟子注重道德修养,他把孔子“仁”的道德规范发展为仁义,提出尽心、养性、诚心、寡欲等修养方法。“浩然之气”就是通过“义”的积累而养成,它到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他把道德操守置于生命之上,他的舍生取义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28、庄子:共33篇,分内、外、杂三部分,一般认为内七篇为庄子所作。庄子散文章法自由灵活、变化多端,但有些作品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篇章结构,有些作品保留对话体特点。29、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语言。30、重言:即借重前贤或古人的谈话或言论,托己说于长着、尊者之言以自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见解。31、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语言层出不穷,散漫流衍的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言无尽,永远流传下来。32、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编写而成,成书于战国晚期,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再加上一篇序文,共161篇,现存160篇。33、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汉淮南王刘安招致门客编成,共21篇,分内、外篇。“鸿”是广大之意,“烈”是光明之意。34、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以描写、表现外界形象的大赋为主,也有抒情小赋。赋讲究押韵、对仗和形式的整饬,句型自由,可骈可散。35、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著。起于汉高祖元年,迄于王莽地皇四年,体制上延续史记而稍有改动。全书共一百篇,帝纪十二,表八,志十,列传七十,是继史记以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36、劝百讽一:汉大赋的模式。“劝”是鼓动,“讽”是谏止。通常是先联篇累牍的堆砌辞藻,极尽夸大美饰之能事,最后以淫乐足以亡国、仁义必然兴邦的讽谏作为结果。但前重后轻,比例严重失调,客观上造成了劝百讽一的效果。37、发愤著书:明确指出穷愁困辱可以成就伟人,是取得创作成功的动力;穷愁困辱所结之“思”之“怨”,如不能通其道,就当“述往事,思来者”;借著书来发泄心中的郁结。38、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桓灵之际始专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黄帝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计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记载历史的先例。39、乐府诗:乐府本是秦汉时期掌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机构,训练乐工、收集歌词。魏晋后,乐府收集的作品保留下来被人们称之为“乐府”。从此,“乐府”从一种机构名称演变成一种诗体名称。乐府诗即指汉代乐府诗,也指后代根据汉魏乐府曲辞而创作的拟辞。唐以后,凡是配合乐曲演唱的文体都可以称之为“乐府”。40、伪“苏、李”诗:时至托名于西汉苏武、李陵的若干五言赠答诗,今有10首。李陵与苏武三首、苏武诗四首,最早见于文选杂诗类,列次古诗十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