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实验诊断教案.doc_第1页
005实验诊断教案.doc_第2页
005实验诊断教案.doc_第3页
005实验诊断教案.doc_第4页
005实验诊断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诊断学基础教案首页授课时间:授课对象:五年中医、五骨、外科、医英;七年针英、中医专业授课时数:108学时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课、考试课授课教师:教学地点:选用教材:诊断学基础(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戴万亨主编,中国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教参书目:诊断学(全国高等医院院校规划教材,陈文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诊断学基础自学辅导(戴万亨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诊断学基础习题集(戴万亨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诊断学基础教案次页实验诊断基本情况:讲次:第 周 第 次内容:血液检查学时:5学时讲授+2学时实验课。章节:第十二章(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查,第二节贫血的其他检查,第三节血栓与止血检测)教具:Powerpoint、模型、挂图教学要求:掌握内容: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值及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的临床意义。影响血沉的因素及血沉增快的临床意义。熟悉内容:核右移、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管壁、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物质、纤溶活性及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了解内容:了解红细胞、白细胞形态改变的临床意义;了解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平均值测定,红细胞、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以及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了解ABO、Rh血型系统的鉴定原则和临床意义。了解交叉配血试验。了解DIC的筛选及确诊实验检查(检测项目的选择及应用)。教学要点:重点: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的临床意义。血沉增快的临床意义。核右移、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管壁、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物质、纤溶活性检查的临床意义。难点:红细胞、白细胞形态改变的临床意义;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平均值测定,红细胞、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以及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DIC的筛选及确诊实验检查。拓展: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增多、减少的机制。中性粒细胞核左、右移的产生机制。红细胞、白细胞形态改变的产生机制。激趣:用图片示例临床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穿插课堂提问。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查3学时。 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30分钟、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值、增多或减少的临床意义40分钟。核左移、核右移的概念及临床意义30分钟。红、白细胞形态改变的临床意义20分钟。第二节贫血的其他检查1学时。 网织红细胞计数10分钟、红细胞沉降率10分钟、红细胞比积测定及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7分钟,红细胞、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的临床意义7分钟。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红细胞寿命、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血清结合珠蛋白、血红蛋白尿以及含铁血黄素尿的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酸溶血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血红蛋白电泳、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6分钟。第三节血栓与止血检测1 学时。 止血、凝血与纤溶机制概述学生自学。 血管壁检测10分钟: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RT)、出血时间 (BT,测定器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l)测定。 血小板检测10分钟: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定,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测定,血小板粘附、聚集试验,血块收缩试验(CRT),血浆血小板球蛋白(-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测定。 凝血因子检测10分钟:凝血时间(CT,试管法)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一期法)测定。 抗凝物质检测:血浆抗凝血酶活性、血浆肝素定量测定。 纤溶活性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浆D-二聚体(DD)测定,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3P)试验5分钟。 血液流变学检查: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性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学生自学。 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学生自学。第四节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学生自学。课后作业(5分钟):1.简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2.网织红细胞计数有何临床意义?3.简述血小板计数参考值及临床意义。4.简述凝血时间参考值及临床意义。5. 何谓核左移?试述核左移的临床意义。6试述中性粒细胞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教研室主任意见:教研室各位教师已进行了讨论,同意。詹华奎课后总结: 诊断学基础教案次页 实验诊断基本情况:讲次:第 周 第 次内容:骨髓细胞学检查 学时:1学时。章节:第十三章教具:Powerpoint、模型、挂图教学要求:掌握内容: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熟悉内容:熟悉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及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了解内容:了解血细胞的发育体系和发育规律,了解骨髓细胞检查的结果分析。教学要点:重点: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难点: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及骨髓细胞学特点。拓展: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及骨髓细胞学特点比较。激趣:用图片示例临床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穿插课堂提问。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观看骨髓穿刺操作及典型骨髓象的录像。内容及时间安排: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5分钟;血细胞的发育体系和发育规律4分钟;骨髓细胞检查结果分析4分钟;常见血液病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液学特点25分钟。课后作业:2分钟 1骨髓增生程度的分级以及临床意义。 2.何谓粒、红比值?有何临床意义? 3.骨髓细胞学检查有何临床意义? 4.试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象和骨髓象的表现。教研室主任意见:教研室各位教师已进行了讨论,同意。詹华奎课后总结:诊断学基础教案次页实验诊断基本情况:讲次:第 周 第 次内容: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学时:2学时章节:第十四章教具:Powerpoint、模型、挂图教学要求:掌握内容:掌握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的选择。熟悉内容:熟悉各类黄疸的实验室检查要点,病毒性肝炎 (甲、乙、丙、丁、戊型)标志物测定。了解内容:血氨、阻塞性脂蛋白-X、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谷氨酷转移酶、单胺氧化酶、脯氨酷烃化酶、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测定临床意义。教学要点:重点: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各类黄疸的实验室检查要点。难点: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的产生机制。拓展:肝脏的生理功能,在蛋白质代谢、胆红素代谢中的作用及过程,肝酶异常产生机制及特点。激趣:用图片示例临床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穿插课堂提问。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内容及时间安排:蛋白质代谢功能的检查20分钟。血浆凝血因子测定,血氨测定,阻塞性脂蛋白-X测定8分钟。胆红素代谢的检查,正常人及三种黄疸的实验室检查特点15分钟。血清转氨酶 、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谷氨酷转移酶测定。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单胺氧化酶、脯氨酷烃化酶、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测定20分钟。病毒性肝炎 (甲、乙、丙、丁、戊型)标志物测定20分钟。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的选择5分钟。课后作业:2分钟1.简述白蛋白降低和球蛋白增高的原因。2.5种病毒性肝炎的病因诊断目前采用的检查项目是什么?教研室主任意见:教研室各位教师已进行了讨论,同意。詹华奎课后总结: 诊断学基础教案次页实验诊断基本情况:讲次:第 周 第 次内容:肾功能检查学时:2学时章节:第十五章教具:Powerpoint、模型、挂图教学要求:掌握内容:掌握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素氮、肌酐、血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熟悉内容:熟悉浓缩稀释试验、酚红排泄试验及有效肾血浆流量测定的临床意义。了解内容:尿酸、有效肾血浆流量测定的临床意义。教学要点:重点: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素氮、肌酐、血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难点: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素氮、肌酐、血2微球蛋白测定异常的机制。拓展:肾小管、肾小球病变的分类,如何进行肾功能检查的选择。激趣:结合临床病例介绍,如何判断和确定肾小管、肾小球病变。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穿插课堂提问。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内容及时间安排:肾小球功能检查: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10分钟,血浆肌酐8分钟、血清尿素氮8分钟、血清尿酸4分钟、血2微球蛋白测定10分钟。肾小管功能测定20分钟:浓缩稀释试验、酚红排泄试验。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分数测定自学。二氧化碳结合力检查10分钟,肾功能检查的选择5分钟。课后作业:5分钟1.反映肾小管功能与肾小球功能的指标分别有哪些?2.为什么肾小管功能检查有助于区别急性与慢性肾小球肾炎?3.哪些疾病可引起血肌酐与尿素氮增高?4.二氧化碳结合力升高与降低分别见于哪些疾病?教研室主任意见:教研室各位教师已进行了讨论,同意。詹华奎课后总结: 诊断学基础教案次页实验诊断基本情况:讲次:第 周 第 次内容:临床常用生化检查学时:2学时。章节:第十六章教具:Powerpoint、模型、挂图教学要求:掌握内容:血糖测定及葡萄糖耐量试验;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及;血、尿淀粉酶测定;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熟悉内容: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载脂蛋白测定、铁蛋白的测定的临床意义。了解内容:血清钾、钠、氯化物、钙、无机磷测定,血阴离子差额测定;血清镁、血清铜测定。血清铁与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的测定。酸性磷酸酶、脂肪酶、胆碱酯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尿17-羟皮质类固醇和17-酮皮质类固醇测定,醛固酮测定,尿儿茶酚胺及香草扁桃酸测定。教学要点:重点:血糖测定及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测定;血、尿淀粉酶测定;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难点:生化指标异常的原因、机制。拓展:适当介绍引起生化指标异常的常见疾病含义及临床特点。激趣:结合临床病例,根据常用生化指标异常如何诊断疾病及诊断思路。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穿插课堂提问。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余看录像。内容及时间安排:血糖测定及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15分钟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测定。血清钾、钠、氯化物、钙、无机磷测定,血阴离子差额测定;血清镁、血清铜测定。15分钟血清铁与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及铁蛋白的测定。5分钟血、尿淀粉酶测定,酸性磷酸酶、脂肪酶、胆碱酯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15分钟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的测定、肌钙蛋白T及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测定。20分钟尿17-羟皮质类固醇和17-酮皮质类固醇测定,醛固酮测定,尿儿茶酚胺及香草扁桃酸测定。5分钟课后作业:5分钟1.简述血钾升高降低的临床意义。2.血糖升高降低有哪些原因?什么情况下选择糖耐量试验?3.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有什么临床意义?4.了解心肌受损可做哪些生化指标检查?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的是什么指标?5.简述血、尿淀粉酶测定的临床意义。教研室主任意见:教研室各位教师已进行了讨论,同意。詹华奎课后总结: 诊断学基础教案次页实验诊断基本情况:讲次:第 周 第 次内容:常用免疫学检查学时:2学时。章节:第十七章教具:Powerpoint、模型、挂图教学要求:掌握内容:熟悉内容:熟悉临床常用血清学检查及免疫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了解内容:教学要点:重点:反映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指标,常用的自身抗体检查项目。难点:免疫学指标异常的原因、机制。拓展:适当介绍引起免疫学指标异常的常见疾病含义及临床特点。激趣:结合临床病例,根据常用免疫学指标异常如何诊断疾病及诊断思路。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穿插课堂提问。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内容及时间安排:体液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补体的检查。20分钟 细胞免疫检测:T淋巴细胞 (T细胞花结形成试验、T细胞转化试验、T细胞分化抗原测定)和B淋巴细胞 (B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测定、红细胞抗体补体花结形成试验、B细胞分化抗原测定)检查。20分钟感染免疫检测 (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伤寒、副伤寒的免疫测定,结核分支杆菌抗体和DNA测定,幽门螺杆菌抗体测定,汉坦病毒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抗体IgM测定,寄生虫感染免疫测定)。梅毒螺旋体、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DNA抗体测定。20分钟自身抗体检查: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DNA抗体、可提取性核抗原多肽抗体谱测定;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微粒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及抗线粒体抗体的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丙种反应性蛋白测定。20分钟课后作业1.反映体液与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分别有哪些?2.简述抗“O”升高的临床意义。3.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可以出现哪些免疫学指标异常?教研室主任意见:教研室各位教师已进行了讨论,同意。詹华奎课后总结:诊断学基础教案次页实验诊断基本情况:讲次:第 周 第 次内容:尿液检查学时:2学时+1学时(实验)。章节:第十八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第一节尿液检查教具:Powerpoint、模型、挂图教学要求:掌握内容:掌握尿液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尿沉渣计数的临床意义。熟悉内容:熟悉尿液检查的标本采集与保存、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尿液特点。了解内容:了解尿液其他检查的临床意义。教学要点:重点:尿液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尿沉渣计数的临床意义。难点:尿液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尿沉渣计数异常的原因及机制。拓展:适当介绍引起尿液异常的常见疾病含义及临床特点。激趣:结合临床病例,根据常用尿液指标异常如何诊断疾病及诊断思路。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穿插课堂提问。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实验室由学生自己作尿常规检查。内容及时间安排:尿液检查的标本采集与保存。3分钟尿液一般检查(量、颜色、气味、酸碱反应、比重)的临床意义。15分钟尿液化学检查:尿蛋白(肾小球性、肾小管性、混合性、溢出性、分泌性和组织性蛋白尿);尿糖(血糖增高性、血糖正常性、暂时性、其他糖尿);酮体;尿隐血试验。20分钟显微镜检查: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脓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细胞、颗粒、透明、蜡样、脂肪、肾衰竭管型),结晶体,病原体。尿细胞计数 (Addis尿沉渣计数、1小时尿细胞排泄率)及其临床意义。20分钟 尿液的其他检查(尿红细胞形态、尿蛋白电泳、2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溶菌酶)。20分钟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的尿液检查特点。自学。课后作业:2分钟. 简述尿液检查的临床意义。. 何谓脓尿、血尿?各有何临床意义?3 . 何谓细胞管型?分几种类型?各有何临床意义?4简述尿溶菌酶检查的临床意义。5.蛋白尿分哪几类?分别见于什么疾病?教研室主任意见:教研室各位教师已进行了讨论,同意。詹华奎课后总结: 诊断学基础教案次页实验诊断基本情况:讲次:第 周 第 次内容:粪便检查学时:1学时+1学时(实验)。章节:第十八章第二节 教具:Powerpoint、模型、挂图教学要求:掌握内容:掌握粪便一般检查、显微镜检查、化学检查及细菌学检查的临床意义。熟悉内容:了解内容:教学要点:重点:粪便一般检查、显微镜检查、化学检查及细菌学检查的临床意义。难点:粪便一般检查、显微镜检查、化学检查异常的原因及产生机制。拓展:适当介绍引起粪便检查异常的常见疾病含义及临床特点。激趣:结合临床病例,根据粪便检查异常如何诊断疾病及诊断思路。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穿插课堂提问。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在实验室由学生自己作粪便常规检查。内容及时间安排:粪便标本采集;4分钟粪便的一般性状 (量、颜色与性状、气味、寄生虫体、结石)检查;15分钟显微镜检查(细胞、食物残渣、寄生虫卵、原虫);10分钟化学检查(隐血试验、胆色素检查)及细菌学检查。9分钟课后作业:2分钟1粪便检查的目的是什么? 2何谓隐血试验?有何临床意义?3.粪便显微镜检查时可发现哪些细胞?各有何临床意义?教研室主任意见:教研室各位教师已进行了讨论,同意。詹华奎课后总结: 诊断学基础教案次页实验诊断基本情况:讲次:第 周 第 次内容:浆膜腔穿刺液检查学时:0.5学时章节:第十八章第四节教具:Powerpoint、模型、挂图教学要求:掌握内容:掌握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熟悉内容:熟悉浆膜腔穿刺液的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及细菌学检查的临床意义。了解内容:教学要点:重点:渗出液与漏出液的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等特点。难点: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渗出液与漏出液的产生机制。拓展:适当介绍引起浆膜腔穿刺液异常的常见疾病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