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安全注意事项.doc_第1页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doc_第2页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doc_第3页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doc_第4页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业资料:_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11 页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浓乙酸可因吸入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2.未聚合的丙烯酰胺是强神经毒剂,可通过皮肤吸收,其效应是累加的,避免吸末。多聚丙烯酰胺通常含有未聚合的丙烯酰胺。3.放线菌素D是一种致畸剂,也是致癌剂,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可能是致命的,也可能引起异常过敏。其水溶液对光敏感。4.氨基苯甲酸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5.乙酸铵.氯化铵和硫酸铵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6.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7.抑酶肽(Aprotinin)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它可能引起变态反应,暴露可能引起肠胃反应,肌肉疼痛,血压改变及支气管痉挛。8.天门冬氨酸是种可能的诱变剂,诱变可能是不可逆的。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9.生物素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10.x-gal对眼睛和皮肤是有毒的。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11.溴酚兰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12.氯霉素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同时它是一种致癌物。13.氯仿对皮肤.眼睛.黏膜和呼吸道是有毒的。它是一种致癌剂,可损伤肝和肾,它易挥发,避免吸入挥发的气体。14.柠檬酸是兴奋剂,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它对眼睛可形成严重的伤害。15.考马斯亮蓝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16.半胱氨酸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17.二氯硅烷是高度易燃和有毒,吸入可致命。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18.DEPC不仅是蛋白质的变性剂,还是致癌剂。远离自身开瓶,内压可导致液体飞溅。19.硫酸二乙酯(DES)是强诱变剂,还是致癌剂。易挥发因此对所有DES处理的培养物都要用螺口试管。20.N,N二甲基酰胺(DMF)对眼睛.皮肤和黏膜有刺激作用。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经常吸入可导致肝脾损伤。21.DMSO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它是易燃的,应远离火源。22.二硝基甲酚(DNP)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23.二硫苏糖醇(DTT)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24.乙醇胺有毒,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避免任何的皮肤接触。25.乙醇胺有毒,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避免任何的皮肤接触。26.乙酸乙酯咽下可致命,可因吸入和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27.甲基磺酸乙酯(EMS)是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具有诱变和致癌作用。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操作严格按照实验手册,对其态度不亚于辐射防护。28.氯化铁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29.甲醛具有很大的毒性,并易挥发,是一类致癌剂,很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对眼睛,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和损伤作用。避免吸入其挥发的气雾。30.甲酰胺是致畸剂。其挥发的气雾对眼睛.皮肤.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31.甲酸毒性很强可危害眼睛.皮肤.黏膜.上呼吸道,非常有害。32.-半乳糖苷酶是一种刺激物,可引起变态反应。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33.吉萨姆染料咽下可致命或引起眼睛失明。通过吸入和皮肤吸收是有的。34.戊二醛有毒。对眼睛.皮肤.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和破坏作用。35.甘氨酸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36.硫氰酸胍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37.盐酸胍对眼睛.皮肤.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38.肌醇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并对眼睛有极大伤害。39.潮酶素B有很强的毒性,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致命。40.异戊醇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并能严重损伤眼睛。41.IPTG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42.异丙醇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切勿吸入其气体。43.氯化锂对眼睛.皮肤.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44.氯化镁.硫酸镁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45.-巯基乙醇吸入.皮肤吸收可致命,如果咽下是有害的。高浓度的基乙醇对眼睛.皮肤.黏膜.上呼吸道有非常大的破坏作用。46.聚乙二醇(PEG)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47.蛋白酶K是一类刺激物,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48.磷酸具有高度的腐蚀性,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49.硅烷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易燃,其挥发雾对眼睛.皮肤.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用。50.叠氮钠毒性非常大。可阻断细胞色素电子运输,含叠氮钠试剂必须清楚标明。5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有毒,是一类刺激物,对眼睛严重损伤,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51链霉素有毒,可能是致癌剂和突变剂。可引起过敏反应。52四环素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53TEMED对眼睛.皮肤.黏膜.上呼吸道有极大破坏作用。吸入可致命,避免长时间接触。挥发的气体能传很远,遇明火火星四溅。54三氯乙酸腐蚀性很强。55Tris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56Tritonx-100可刺激并灼伤眼睛。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57尿素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危害人体健康。58紫外线损伤视网膜,具有诱变和致癌作用。第 6 页 共 11 页实验室使用气体钢瓶的安全知识在实验室可以使用气体钢瓶直接获得各种气体。气体钢瓶是储存压缩气体的特制的耐压钢瓶。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气压表)有控制地放出气体。由于钢瓶的内压很大(有的高达15MPa),而且有些气体易燃或有毒,所以在使用钢瓶时要注意安全。一、常用气体的常识和安全知识:1高压气体的品种1)压缩气体:氧、氢、氮、氩、氨、氦等。2)溶解气体:乙炔(溶于丙酮中,加油活性炭)3)液化气体: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丙烷、石油气等。4)低温液化气体:液态氧,液态氮,液态氩等。2高压气的性质1)乙炔:无色,无嗅,(不纯净时,因混有H2S、PH3等杂质,具有大蒜臭)。比空气轻,易燃,易爆,禁止接触火源,呼吸有麻醉作用。2)一氧化二氮(N2O):又称笑气,无色,带芳香甜味,比空气重,助燃,有麻醉性。3)氧:无色,无嗅,比空气略重,助燃,助呼吸,阀门及管道禁油。4)氢:无色,无味,比空气轻,易燃,易爆,禁止接触火源。5)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易液化,极易溶于水。6)氩:无色、无味的惰性气体,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在高浓度时有窒息作用。7)氦:无色、无味,不可燃气体,在空气中不会发生爆炸和燃烧,但在高浓度时有窒息作用。8)氮:无色、无嗅,比空气稍轻,难溶于水。3高压气体的容器与色标1)氧,氢,氩,一氧化二氮应用有机无缝钢制造钢瓶。乙炔,丙烷可用一般焊接钢制造的钢瓶。2)各类高压容器必须附有证明书,此证书应随高压容器作为技术档案保存。a在钢瓶肩部,用钢印打出下述标记制造厂制造日期气瓶型号工作压力气压试验压力气压试验日期及下次送验日期气体容积气瓶重量;b为了避免各种钢瓶使用时发生混淆,常将钢瓶上漆上不同颜色,写明瓶内气体名称;C应经常检验(如三年一次),在钢瓶上刻有试验日前,有问题的应及时更换。我国常用高压气瓶颜色标志一览表(GB7144-xx气瓶颜色标志):二、钢瓶使用的注意事项:(1)在搬动存放气瓶时,应装上防震垫圈,旋紧安全帽,以保护开关阀,防止其意外转动和减少碰撞。搬运充装有气体的气瓶时,最好用特制的担架或小推车,也可以用手平抬或垂直转动。但绝不允许用手执着开关阀移动。(2)钢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如阳光、暖气、炉火)处。高压气体容器最好存放室外,并防止太阳直射,风吹日晒。可燃性气体钢瓶必须与氧气钢瓶分开存放。互相接触后可引起燃烧、爆炸气体的气瓶(如氢气瓶和氧气瓶),不能同存一处,也不能与其它易燃易爆物品混合存放。钢瓶直立放置时要固定稳妥;气瓶要远离热源,避免曝晒和强烈振动;一般实验室内存放气瓶量不得超过两瓶。(3)绝不可使油或其他易燃性有机物沾在气瓶上(特别是气门嘴和减压阀)。也不得用棉、麻等物堵漏,以防燃烧引起事故。(4)使用钢瓶中的气体时,要用减压阀(气压表)。减压阀(气压表)中易燃气体一般是左旋开启,其他为右旋开启。各种气体的减压阀(气压表)、导管不得混用,以防爆炸。不可将钢瓶内的气体全部用完,一定要保留0.05MPa以上的残留压力(减压阀表压)。可燃性气体如C2H2应剩余0.20.3MPa(约2kgcm23kgcm2表压)。乙炔压力低于0.5MPa时,就应更换,否则钢瓶中丙酮会沿管路流进火焰,致使火焰不稳噪声加大,并造成乙炔管路污染堵塞。H2应保留2MPa,以防重新充气时发生危险,不可用完用尽。(5)乙炔管道禁止用紫铜材料制作,否则会形成乙炔铜,乙炔铜是一种引爆剂。(6)开、关减压器和开关阀时,动作必须缓慢;使用时应先旋动开关阀,后开减压器;用完,先关闭开关阀,放尽余气后,再关减压器。切不可只关减压器,不关开关阀。开瓶时阀门不要充分打开,乙炔瓶旋开不应超过1.5转,要防止丙酮流出。(7)使用高压气瓶时,操作人员应站在与气瓶接口处垂直的位置上。操作时严禁敲打撞击,并经常检查有无漏气,应注意压力表读数。(8)氧气瓶或氢气瓶等,应配备专用工具,并严禁与油类接触。操作人员不能穿戴沾有各种油脂或易感应产生静电的服装手套操作,以免引起燃烧或爆炸。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气体气瓶,与明火的距离应大于十米(确难达到时,可采取隔离等措施)。(9)为了避免各种气瓶混淆而用错气体,通常在气瓶外面涂以特定的颜色以便区别,并在瓶上写明瓶内气体的名称。(10)各种气瓶必须定期进行技术检查。充装一般气体的气瓶三年检验一次;如在使用中发现有严重腐蚀或严重损伤的,应提前进行检验。气瓶瓶体有缺陷、安全附件不全或已损坏,不能保证安全使用的,切不可再送去充装气体,应送交有关单位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3几种特殊气体的性质和安全(1)乙炔:乙炔是极易燃烧、容易爆炸的气体。含有7-13乙炔的乙炔-空气混合气,或含有30乙炔的乙炔-氧气混合气最易发生爆炸。乙炔和氯、次氯酸盐等化合物也会发生燃烧和爆炸。存放乙炔气瓶的地方,要求通风良好。使用时应装上回闪阻止器,还要注意防止气体回缩。如发现乙炔气瓶有发热现象,说明乙炔已发生分解,应立即关闭气阀,并用水冷却瓶体,同时最好将气瓶移至远离人员的安全处加以妥善处理。发生乙炔燃烧时,绝对禁止用四氯化碳灭火。(2)氢气:氢气密度小,易泄漏,扩散速度很快,易和其它气体混合。氢气与空气混合气的爆炸极限:空气中含量为18.3:59.0(体积比),此时,极易引起自燃自爆,燃烧速度约为2.7米秒。氢气应单独存放,最好放置在室外专用的小屋内,以确保安全,严禁放在实验室内,严禁烟火。应旋紧气瓶开关阀。(3)氧气:氧气是强烈的助燃烧气体,高温下,纯氧十分活泼;温度不变而压力增加时,可以和油类发生急剧的化学反应,并引起发热自燃,进而产生强烈爆炸。氧气瓶一定要防止与油类接触,并绝对避免让其它可燃性气体混入氧气瓶;禁止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