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业务》第六章 船舶防污染.doc_第1页
《船长业务》第六章 船舶防污染.doc_第2页
《船长业务》第六章 船舶防污染.doc_第3页
《船长业务》第六章 船舶防污染.doc_第4页
《船长业务》第六章 船舶防污染.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船舶防污染第一节 MORPOL公约考点1: 1船舶污染物主要有油类、油性混合物、散装有毒液体物质、包装有害物质、船舶生活污水以及船舶垃圾等,其中油类、油性混合物、散装有毒液体物质、包装有害物质对海洋环境有严重的破坏作用。 2油类、油性混合物对海洋环境污染的途径主要有:机舱污水和残油的排放;含油的压载水和洗舱水的排放;船舶海损事故造成的重大溢油;装卸作业中的跑、冒、滴、漏。散装有毒液体物质对海洋环境污染的途径主要有:含散装有毒液体物质的压载水和洗舱水的排放;货泵舱舱底水的排放;船舶发生海损事故造成的事故性排放;装卸作业中的跑、冒、滴、漏等。包装有害物质对海洋环境污染的途径主要有:将冲洗从包装货物中洒落或泄漏的有害物质的水直接排入海中;从有包装有害物质洒落或泄漏的舱室中清除出来的垃圾、混合物或包装材料落入海中;船舶发生海损事故造成的事故性排放;装卸作业不慎,造成包装有害物质的意外落海等。考点2: MARPOL公约提供了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方面的国际标准。自公约生效以来,该公约在控制海难事故、操作性排放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环境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现行的MARPOL公约由公约正文、两个议定书和六个技术性附则组成。考点3: 无考点4: 1“油类”是指包括原油、燃料油、油泥、油渣和炼制品在内的任何形式的石油。“油性混合物”是指含有任何油分的混合物。“最近陆地”是指根据国际法划定的领海基线。“特殊区域”是指需要采取特殊的强制办法以防止油类物质污染海洋环境的海域。MARPOL公约附则规定的特殊区域有:海湾区域、阿曼海区域、亚丁湾区域、红海区域、地中海区域、黑海区域、西北欧区域、波罗的海区域、南非南部海域和南极区域。“油量瞬间排放率”是指任一瞬间每小时排油的公升数除以同一瞬间的船速节数之值。“清洁压载水”是指在这样一个舱内的压载水,该舱自上次装油后,已清洗到如此程度,以致其中的废液,即使在晴天从一个静止状态下的船上排入平静而清洁的水中,不会在水面或邻近的岸线上产生明显的痕迹,或形成油泥或乳化物沉积于水面以下或邻近的岸线上。“专用压载水”是指在这样一个舱内的压载水,该舱与货油或燃油系统完全隔绝并固定用于装载压载水。 2MARPOL公约附则适用于所有船舶。凡150总吨及以上油船和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船舶应进行初次检验、年度检验、期间检验、换证检验,以及必要时的附加检验。航行于国际航线的150总吨及以上油船和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船,在按MARPOL公约附则的规定进行检验后,应签发给一张国际防止油污证书,该证书的有效期自签发之日起不得超过5年。考点5: 1在特殊区域外,船舶机器处所的油类或油性混合物的排放条件(标准)为:船舶正在航行途中;油性混合物经滤油设备加工处理;未经稀释的排出物含油量不超过15ppm;油性混合物不是来自于油船的货泵舱的舱底;如是油船,油性混合物未混有货油残余物。 2在特殊区域内,船舶机器处所的油类或油性混合物排放条件(标准)为:船舶正在航行途中;油性混合物经滤油设备加工处理;未经稀释的排出物含油量不超过15ppm;油性混合物不是来自于油船的货泵舱的舱底;如是油船,油性混合物未混有货油残余物。 3就南极区域而言,禁止任何船舶将任何油类或油性混合物排放入海。 4在特殊区域外,油船货油区域(包括货油舱、货油泵舱、压载水舱等)的油类或油性混合物的排放条件(标准)为:距最近陆地50海里以上;正在途中航行;瞬间排放率不超过30升/海里;排入海中的总油量,对于现有油船而言,不得超过该项残油所属的该种货油总量的1/15000,对于新油船而言,不得超过该项残油所属的该种货油总量的1/30000;排油监测和控制系统以及污油水舱正在运转。 5在特殊区域内,油船禁止将船上货油区域的油类或油性混合物排放入海。但上述规定不适用于清洁或专用压载水的排放。 6对排油的控制不适用于下述例外情况:将油类或油性混合物排放入海是为保障船舶安全或救助海上人命所必需者;将油类或油性混合物排放入海是由于船舶或设备遭到损坏的缘故。考点6: 4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应设置一个或几个足够容量的残油(油泥)舱;400总吨及以上的任何船舶,应装有符合规定的滤油设备、报警和自动停止排放设备;载重量2万吨及以上的新原油油船和载重量4万吨及以上的现有原油油船,以及载重量3万吨及以上新成品油油船和载重量4万吨及以上的现有成品油油船,应设专用压载舱;5000载重吨及以上的新油船应设有双层底和包围货油舱的边舱,6005000载重吨的新油船也应设有双层底和包围货油舱的边舱,或至少设有双层底舱或处所。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应设有污油水舱装置、排油监控系统、油水界面探测器;2万载重吨及以上的原油油船应设置使用原油洗舱的货油舱清洗系统。考点7: 14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应备有油类记录簿第部分。每当船舶进行下列任何一项机器处所的作业时,应逐舱填写油类记录簿第部分:燃油舱的压载和清洗;燃油舱污压载水或洗舱水的排放;(机舱)油性残余物(油泥和其他残油)的收集和处理;机器处所积存的舱底水向舷外排放或处理;添加燃油或散装润滑油。 2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应备有油类记录簿第部分。每当船舶进行下列任何一项货油/压载的作业时,均应逐舱填写油类记录簿第部分:货油的装载;航行中货油的转驳;货油的卸载;货油舱的清洁压载舱的压载;货油舱的清洗;压载水的排放,但从专用压载舱排放者除外;排放污油水舱的水;污油水舱排放作业后,所使用的阀门或类似装置的关闭;污油水舱排放作业后,为清洁压载舱与货油和扫舱管路隔离所需阀门的关闭;残油的处理。 3油类记录簿应使用船旗国的官方文字记录,持有国际防止油污证书的船舶,还应用英文或法文或西班牙文记录。每项完成的作业,应由高级船员或有关作业的负责人签字,且每写完一页应由船长签字。考点8: 1“包装形式”是指IMDG规则中所规定的有害物质的盛装形式。“有害物质”是指IMDG规则中被确定为海洋污染物的物质。MARPOL公约附则适用于所有装运包装形式的有害物质的船舶。 2装有有害物质的包装件应永久地标以正确的技术名称(不得仅用商业名称),并且还应永久地加上标志和标签,以表示该物质是海洋污染物。该标志和(或)标签应能在海水中浸没至少3个月后仍然可以从包装件上辨认出来。 3在所有关于海运有害物质文件上提到此类物质时,应使用每种此类物质的正确技术名称(不得仅使用商业名称),并且在该物质上还应补充标明“海洋污染物”字样。每艘装运有害物质的船舶,应有一份特别的清单或舱单,列明船上所装的有害物质及其位置。可以使用一份载明船上所装全部有害物质位置的详细积载图,来代替这种特别的清单或舱单。如果船舶持有一份装运危险货物的特别清单、舱单或详细积载图,可将运输有害物质所要求的文件与之合并。合并后,应将危险货物和有害物质明确加以区分。考点9: 1“船舶垃圾”是指船舶正常营运期间产生的需要不断或定期处理的各种食物的、日常用品的、工作用品的废弃物,但不包括鲜鱼及其各部分,也不包括MARPOL公约其他附则中所规定的或列举的物质。“特殊区域”是指需要采取防止垃圾污染海洋的特殊强制办法的海域。MARPOL公约附则规定的特殊区域有:海湾区域、红海区域、地中海区域、黑海区域、北海区域、波罗的海区域、泛加勒比海区域(包括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以及南极区域。 2在特殊区域外:一切塑料制品均不得处理入海;能漂浮的垫舱物料、衬料和包装材料,应在距最近陆地25海里以外,尽可能地远离最近陆地处理入海;食品废弃物和一切其它垃圾,应在距最近陆地12海里以外,尽可能地远离最近陆地处理入海,如果距最近陆地3海里以外12海里以内,应经粉碎机或磨碎机加工处理后,通过筛眼不大于25毫米的粗筛,方可处理入海。 3在特殊区域内:一切塑料制品和一切其他垃圾禁止处理入海;食品废弃物可在距最近陆地12海里以外,尽可能地远离陆地处理入海,在泛加勒比海区域内,经粉碎机或磨碎机加工处理后,通过筛眼不大于25毫米的筛网,可在距最近陆地3海里以外,尽可能地远离陆地处理入海。在南极区域,禁止将任何垃圾排放入海。 4总长12米或以上的所有船舶都应张贴公告标牌,向船员和旅客展示有关垃圾处理的要求。所有400总吨及其以上的船舶和经核定可载人15人及以上的船舶,应备有一份垃圾管理计划,其内容应包括垃圾收集、存放、处理和排放的程序。 5所有400总吨及其以上的船舶和经核定可载运15人及以上的船舶应配备垃圾记录簿。在下列情况下均应在其垃圾记录簿中记载:向海里排放垃圾时;向岸上接收设施或其他船舶排放垃圾时;在船上焚烧垃圾时;意外或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垃圾排放。垃圾记录簿每记完一页都应由船长签字,记完最后一页后应(留船)保存2年。垃圾记录簿应放在船上随时可取来检查的地方。向港口垃圾接收设施排放垃圾时,船长需从接收设施管理人员处得到一份写明垃圾估计转移量的收据或证明,并同垃圾记录簿一起留船保存2年。第二节 有关船舶防污的其他国家公约及IMO决议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考点1: 1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国家管辖的其他海域。在国家管辖海域以外,造成我国管辖海域污染的,也适用本法。 2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全国环保工作的统一监管部门,对全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指导、协调和监督。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负责全国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和海洋倾倒废弃物对海洋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等。国家海事管理机构负责所辖港区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港区水域外非渔业、非军事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并负责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对在国家管辖海域内航行、停泊和作业的外国籍船舶造成的污染事故登轮检查处理。考点2: 1任何单位未经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向我国管辖海域倾倒任何废弃物。禁止境外的废弃物在我国管辖海域内倾倒。获准倾倒废弃物的单位,必须按照许可证注明的期限及条件,到指定的区域进行倾倒。废弃物装载之后,批准部门应当予以核实。获准倾倒废弃物的单位,应当详细记录倾倒的情况,并在倾倒后向批准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倾倒废弃物的船舶必须向驶出港的海事管理机构作出书面报告。 2在我国管辖海域,任何船舶及相关作业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废弃物、压载水、船舶垃圾及其他有害物质。船舶必须持有防止海洋环境污染的证书与文书,在进行涉及污染物排放及操作时,应当如实记录。船舶必须配置相应的防污设备和器材。载运具有污染危害性货物进出港口的船舶,必须事先向海事管理机构申报。经批准后,方可进出港口、过境停留或者装卸作业。装卸油类的港口、码头、装卸站和船舶必须编制溢油污染应急计划,并配备相应的溢油污染应急设备和器材。 3进行下列活动,应当事先按照有关规定报经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船舶在港区水域内使用焚烧炉;船舶在港区水域内进行洗舱、清舱、驱气、排放压载水、残油及含油污水接收、舷外拷铲及油漆等作业;船舶、码头、设施使用化学消油剂;船舶冲洗沾有污染物、有毒有害物质的甲板;船舶进行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过驳作业等。考点3: 1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向海域排放本法禁止排放的污染物或者其他物质的;不按照本法规定向海洋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未取得海洋倾倒许可证,向海洋倾倒废弃物的;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事故,不立即采取处理措施的。 2违反本法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予以警告或者处以罚款:不按照规定申报,甚至拒报污染物排放有关事项,或者在申报时弄虚作假的;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不按照规定报告的;不按照规定记录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