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导学稿.doc_第1页
《阿里山纪行》导学稿.doc_第2页
《阿里山纪行》导学稿.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市甘泉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稿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执笔许寿云审核语文组课题阿里山纪行课型新授日期2011.11学习目标1、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理解文章主要内容。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品析文章的语言美。3、感受阿里山的如画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重点难点感受风光美,品味语言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教 学 过 程笔记、订正预学导航一、给加点字注音风靡 浓稠 山岚 溢出骤然 一泓 谛听 静谧幢顶 雄踞 堪称 红桧参天 恍如隔世 秘鲁 巨创二、多音字注音并组词创( ) ( )、( )( )幢( ) ( )、( )( )秘( ) ( )、()()参() ( )、( )( )、( )( )三、解释词语1.接风洗尘:2.庞然大物:3.无可匹敌:4. 恍如隔世:5.风靡: 6.静谧:7.谛听: 7.堪称:四、熟读课文,然后填空1.阿里山纪行的作者是当代作家、文学家 。2.本文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3.本文的体裁是 。这种体裁一般都采用 的写法,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作者的行踪是:台北松山机场( )( )林区姊妹潭( )曲径幽路-( )下山的路上。4.唐代诗人张旭的山中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 。导问研学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 检查预习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1. 找出文中最能概括阿里山特点的一句话。 2.作者在文中介绍了哪些景点?请用“修饰性的词语+名词”的短语格式概括景点名称。如:曲径幽深的林间山路第2节 第4节 第5节 第6节 第7节 第8-9节 3文中重点介绍了什么景点?介绍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重点介绍? 四、 美文细品,赏析语言 课文语言典雅、凝练、和谐、畅达,具有音乐美和情韵美。阅读47小节,请同学们找出句子,尝试从语言的修辞美、节奏美、情韵美等角度,进行品鉴。示例:山间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赏析:运用叠词写出了青苔的形态,透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采用定语后置句式,强调了青苔的特征。“染”赋予了静景以动态。三个叠词连用,读起来节奏感强。 五、 课堂小结 1.本文通过 ,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的独特感受,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 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 2学到的写法 (1)移步换景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2)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音乐美: 节奏美 拟声美 音节美 修辞美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