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测量学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测量学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测量学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测量学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量学试卷一 一 填空题 1 角度测量包括 和 2 工程测量是一门 的科学 它是通过测定点之间的 和 三个基本量来实现的 3 高程测量按采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分有 和 三种 4 直线定线一般可用 定线 当精度较高时才用 定线 5 以标准方向线的 端或 端起算 量至直线的锐角 称为该直线的象限角 6 误差传播定律描述了 和 之间的关系 7 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有 测量和 测量 因此平面控制网 可 构成 和 的形式 8 高程相等的相邻点的连线称为 等高距是 9 中线测量是 的 工作 其主要内容包括测设 10 圆曲线详细测设一般常采用的方法有 11 在隧道施工测量中 平面控制测量常用 二 选择题 1 工程测量是一门测定 的科学 A 平面位置 B 高程 C A B 都不是 D A B 都是 2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 来测定两点间高差的 A 水平面 B 竖直面 C 水平视线 D 铅垂线 3 圆水准器轴的检验校正是为了满足 A L L CC B L L VV C LL VV D LL CC 4 若竖盘为全圆式顺时针注记 在进行竖直角观测时 盘左读数为 L 盘右读数为 R 指 标差为 x 则盘左 盘右竖直角的正确值是 A 90 L x R x 270 B 90 L x R x 270 C L x 90 270 R x D L x 90 270 R x 5 已知直线 AB 的坐标方位角为 127 58 41 2 18 2 18 则该直线 的磁方位角为 A 127 54 05 B 128 00 59 C 127 56 23 D 128 03 17 6 两段距离及其中误差为 D1 72 36m 0 025m D2 50 17m 0 025m 比较它们的测 距精度为 A D1精度高 B 两者精度相同 C D2精度高 D 无法比较 7 已知 AB 312 00 54 SAB 105 22 则 X Y 分别为 A 70 43 78 18 B 70 43 78 18 C 70 43 78 18 D 70 43 78 18 8 在小范围内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时 以 作为投影面 A 参考椭球面 B 大地水准面 C 圆球面 D 水平面 9 接图表的作用是 A 表示本图的边界线或范围 B 表示本图的代号 C 表示本图幅与其它图幅的位置关系 D 都不是 10 为了放样 18m 的一段水平距离 其两点高差为 0 2m 所用尺子的尺长方程式为 L 30 0 005 1 20 10 5 30 t 20 若放样时的温度为 10 则放样时读数应为 A 17 9874m B 18 0063m C 17 9937m D 18 0126m 三 名词解释 1 中平测量 2 水平角 3 直线定向 4 平面控制测量 5 视距测量 6 工程测量 四 问答题 1 工程测量的定义及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2 水平角与竖直角的取值范围和符号有什么不同 3 布设测量控制网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为什么 4 中线测量的任务是什么 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五 计算题 1 已知某地某点的经度 112 47 试求它所在的 6 带与 3 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是多少 2 根据下表中的观测数据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各测站的计算 下 丝 下 丝后 尺上 丝 前 尺上 丝 水准尺中丝读数 后视距前视距 测点 编号 点 号 视距差 d d 方向 及 尺号 黑 m 红 m K 黑 减 红 高差 中数 备 注 1 5710 793后 51 3846 171 1 1970 417前 60 5515 239 后 前 1 BM1 ZD1 2 1212 196后 61 9346 621 1 7471 821前 52 0086 796 2 ZD1 后 前 K5 4 787 K6 4 687 A 3 完成下表测回法测角记录的计算 水平角 测 站 测 回 数 盘 位 目 标 水平度盘 读数 半测回值 一测回值 平均值 草图 A0 12 00 左 B91 45 00 A180 11 30 1 右 B271 45 00 A90 11 48 左 B181 44 54 A270 12 12 O 2 右 B1 45 12 4 试算置仪器于 M 点 用极坐标法测设 A 点所需的数据 已知300 25 17 XM 14 228m YM 77 564m XA 47 337m YA 73 556m 试计 测量学试卷一 答案 一 填空题 1 水平角测量 竖直角测量 2 测定地面点位 距离 角度 高差 3 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气压高程测量 4 目估 经纬仪 5 子午线北端 南端 6 观测值中误差 观测值函数中误差 7 导线 三角 导线网 三角网 8 等高线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9 把线路工程的中心 中线 标定在地面上 并测出其里程 中线各交点和转点 线路 各 转角 10 切线支距法 偏角法 极坐标法 11 直接定线法 三角测量法 导线测量法 二 选择题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1D2C3B4B5A6A7B8D9C10A 三 名词解释 1 用视线高的方法测定相邻两水准点间中桩的地面高程 2 一点至两目标方向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 3 确定直线与一基本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 以表达直线方位 4 在全测区范围内选点布网 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 x y 的工作 称为平面控制测量 5 是根据几何光学原理 利用望远镜视距丝 上 下丝 同时测定地形点距离和高差的 一种方法 6 是一门测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四 问答题 1 答 工程测量是一门测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其主要任务是 测图 用图 放样 放图 2 答 水平角都为正 取值范围是 0 度到 360 度之间 竖直角有正 仰角 有负 俯角 其取值范围是 90 度到 90 度之间 3 答 应遵循的原则是 从整体到局部 由高级到低级 原因是为了限制误差的传播范 围 满足测图和放样的碎部测量的需要 使分区的测图能拼接成整体 使整体的工程 能分区开展测量工作 4 答 中线测量就是把线路的中心 中线 标定在地面上 并测出其里程 主要内容包 括 测设中线各交点和转点 量距和钉桩 测量线路各转角 道路工程还需在线路转 折处加测圆曲线 五 计算题 1 6 带 N 19 111 3 带 N 38 114 2 计算结果如下表 下 丝 下 丝后 尺上 丝 前 尺上 丝 水准尺中丝读数 后视距前视距 测点 编号 点 号 视距差 d d 方向 及 尺号 黑 m 红 m K 黑 减 红 高差 中数 备 注 1 5710 793后 51 3846 1710 1 BM1 1 1970 417前 60 5515 239 1 0 832 K5 4 787 37 437 6 后 前 0 833 0 932 1 ZD1 0 2 0 2 2 1212 196后 61 9346 6210 1 7471 821前 52 0086 796 1 37 437 5 后 前 0 074 0 175 1 2 ZD1 A 0 1 0 3 0 074 K6 4 687 3 计算结果如下表 水平角 测 站 测 回 数 盘 位 目 标 水平度盘 读数 半测回值 一测回值 平均值 草图 A0 12 00 左 B91 45 00 91 33 00 A180 11 30 1 右 B271 45 00 91 33 30 91 33 15 A90 11 48 左 B181 44 54 91 33 06 O 2 右A270 12 1291 33 00 91 33 03 91 33 09 B1 45 12 4 33 58m 353 05 52 NMA 52 40 35 测量学试卷二 一 填空题 1 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是 2 水准测量中 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 调 节管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 3 水平角的定义是 观测水平角时 水 平制动后 望远镜的视准轴绕仪器横轴旋转所扫出的面应该是一个 面 4 称为钢尺的尺长误差 5 某直线的磁方位角 Am 为 65 42 其磁偏角 为东偏 3 20 子午线收敛角 为 2 10 则该直线的真方位角为 坐标方位角为 6 水准测量中 设一测站的高差观测中误差为 5mm 若 1KM 有 15 个测站 则 1KM 的 高差中误差为 L 公里的高差中误差为 写出计算公式 7 三角高程测量一般与 同时进行 8 一个测站上 测绘地形图的工作包括 9 中线测设的方法有 和 10 两点坐标反算中 已知 XAB 0 YAB 0 而 tan YAB XAB 求出 13 36 24 则 AB 二 选择题 1 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工程测量任务范围内的是 A 公路运营管理 B 测图 C 用图 D 放样 2 在水准测量中 仪器视线高应等于 A 后视读数 后视点高程 B 前视读数 后视点高程 C 后视读数 前视点高程 D 前视读数 前视点高程 3 在进行水平角观测时 若瞄准的是目标正上方的某点 则所测的角度结果与该角的实 际值相比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确定 4 某一钢尺的名义长度为 30 米 其在标准条件检定时它的实际长度为 30 012 米 则其 尺长改正为 A 30 米 B 0 012 米 C 30 012 米 D 0 006 米 5 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 45 则下列象限角表示的直线和该直线重合的是 A 南偏西 45 B 南偏东 45 C 北偏西 45 D 北偏东 45 6 设某三角形三个内角中两个角的测角中误差为 4 和 3 则第三个角的中误差为 A 4 B 3 C 5 D 6 7 已知一导线横坐标增量闭合差为 0 08m 纵坐标增量闭合差为 0 06m 导线全长为 392 90m 则该导线的全长相对闭和差为 A 1 4911 B 1 6548 C 1 3929 D 1 4000 8 三幅地形图的比例尺分别为 1 1000 1 2000 1 5000 则其比例尺精度分别为 A 1m 2m 5m B 0 1m 0 2m 0 5m C 0 01m 0 02m 0 05m D 0 001m 0 002m 0 005m 9 在 1 1000 的地形图上 AB 两点间的高差为 0 10m 距离为 5m 则地面上两点连线 的坡度为 A 1 B 2 C 3 D 4 10 如右下图所示 OC 60 500m AO C0 1 AOC 30 则 CC0的值为 A 0 009m B 0 009m C 0 0045m D 0 0045m 三 名词解释 1 大地水准面 2 竖直角 3 方位角 4 导线 5 碎部测量 四 问答题 1 测量上所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所用的直角坐标系统有何不同 2 钢尺量距精度受到那些误差的影响 在量距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3 导线可布设成哪几种形式 都在什么条件下采用 4 某里程桩号为 K25 400 试说明该桩号的意义 五 计算题 1 某工程距离丈量容许误差为 1 100 万 试问多大范围内 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2 调整下列闭合水准路线成果 并计算各点高程 其中 水准点的高程 HBM1 44 313m 水准测量成果调整表 高差值 测点测站数观测值 m 改正数 mm调整值 m 高程 m 备注 BM1 N1 N2 N3 N4 BM1 实测高差 h 已知高差 H终 H始 0 高差闭合差 fh 容许闭合差 fh 容 一个测站的改正数 3 完成下表竖直角测量记录计算 测 站 目 标 竖盘 位置 竖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指标 差 竖盘形式 左81 18 42 M 右278 41 30 左124 03 30 O N 右235 56 54 全圆式 顺时针 注记 4 一根名义长为 30 米的钢尺与标准长度比较得实际长为 30 012 米 用这根钢尺量得两 点间距离为 264 580 米 求经过尺长改正后的距离 5 已知下列左角和右角 试计算线路的转角 并说明路线是左转角还是右转角 1 左角 1 170 24 30 2 右角 2 165 25 36 测量学试卷二 答案 一 填空题 1 测图 用图 放图 放样 2 使水准仪纵轴竖直 使视准轴水平 3 地面上一点至目标方向线在同一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 铅垂 4 钢尺实际长度与其名义长度之差 5 65 45 20 65 47 30 6 19 4mm mm 7 平面控制 8 观测 计算 绘图 立尺 跑尺 9 穿线交点发 拨角放样法 10 166 23 36 二 选择题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1A2A3C4B5D6C7C8B9B10A 三 名词解释 1 代替海水静止时水面的平均海水面是一个特定的重力等位的水准面 面上处处与重力 方向线正交 称为大地水准面 2 在同一竖直面内一点至目标倾斜视线与水平线所夹的锐角 3 以直线端点的子午线北端起算 顺时针方向量至直线的水平夹角 4 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称为导线 5 是以图根控制点为测站 测定周围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并按规定的图式符号绘 成地形图的一种测量方法 四 问答题 1 答 坐标轴互换 象限编号顺序相反 2 答 1 定线误差 丈量前必须认真定线 在丈量时钢尺边必须贴定向点 2 尺长误 差 在丈量前应将钢尺交有关部门进行检定 并且由于钢尺尺长误差对量距的影响随 距离增长而增大 所以对也比较精密的丈量一定要加尺长改正 3 温度误差 加温度 改正数 并且在精密丈量中 必须设法测定钢尺表面的温度 据此加以改正 4 拉力 误差 在丈量时要保持拉力均匀 5 钢尺对准及读数误差 量距时钢尺要对准点位 读数时要集中精力 避免把数字读错或颠倒 记录者不能听错 记错 3 闭合导线 多用在面积较宽阔的独立地区作测图控制 附合导线 多用于带状地区作 测图控制 也广泛用于公路 铁路 水利等工程的勘测与施工 支导线 一般只作补 点使用 而且点数不宜超过两个 4 答 表示该桩至路线起点的水平距离为 25400 米 五 计算题 1 半径在 10km 的范围内 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2 计算结果如下表 水准测量成果调整表 高差值 测点测站数观测值 m 改正数 mm调整值 m 高程 m 备注 BM144 313 102 134 102 144 N146 457 81 424 81 432 N247 889 8 1 787 8 1 779 N346 110 11 1 714 12 1 702 N444 408 12 0 108 13 0 095 BM144 313 49 0 051 510 实测高差 h 0 051m 已知高差 H终 H始 0 高差闭合差 fh 0 051m 容许闭合差 fh 容 70mm 一个测站的改正数 mm 3 计算结果如下表 测 站 目 标 竖盘 位置 竖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指标差 竖盘形式 左81 18 428 41 18 M 右278 41 308 41 30 8 41 24 6 左124 03 30 34 03 30 O N 右235 56 54 34 03 06 34 03 18 12 全圆式 顺时针 注记 4 D 264 686m 5 1 9 35 30 为左转角 2 14 34 24 为右转角 测量学试卷三 一 填空题 1 通过平均海洋面的水准面称为 2 由已知点 A 测量并计算未知点 B 的高程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 其 计算公式是 二是 其计算公式是 3 竖直角的定义是 观测竖直角时 望 远镜的视准轴绕仪器竖轴旋转所扫出的面应该是一个 面 4 在精密距离丈量中 一般对丈量结果应加 和 三 项改正 5 一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 78 另一直线的象限角为北偏西 15 则两直线之间最小的水 平夹角为 6 已知正方形边长为 a 若用钢尺丈量一条边 其中误差为 3mm 则正方形周长的中误 差为 若丈量正方形的每条边 其中误差均为 3mm 则正方形周长的中误 差为 7 地形测量的任务是 8 测定碎部点的方法有 9 中线测设的常用方法有 和 10 根据建筑物的分布和地形状况 建筑基线可布置成 等多种形式 二 选择题 1 测量上确定点的位置是通过测定三个定位元素来实现的 下面哪个不在其中 A 距离 B 方位角 C 角度 D 高程 2 水准测量中 后视点 A 的高程为 40 000m 后视读数为 1 125m 前视读数为 2 571m 则前视点 B 的高程应为 A 43 696m B 38 554m C 41 446m D 36 304m 3 在进行竖直角观测时 若瞄准的是与目标在同一水平面的其它点 则所测竖直角的结 果与实际上的角值相比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确定 4 若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 L 30m 0 008m 1 2 10 5 30 t 20 m 则用其在 26 8 的条件下丈量一个整尺段的距离时 其温度改正值为 A 2 45mm B 2 45mm C 1 45mm D 1 45mm 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北方向的是 A 真北 B 象北 C 磁北 D 轴北 6 设函数 X L1 2L2 Y X L3 Z X Y L1 L2 L3的中误差均为 m 则 X Y Z 的 中误差分别为 A m m m B m m m C 5m 6m 21m D 5m 6m 11m 7 已知一导线横坐标增量闭合差为 0 08m 纵坐标增量闭合差为 0 06m 导线全长为 392 90m 则该导线的全长相对闭和差为 A 1 3930 B 1 3929 C 1 3000 D 1 4000 8 若地形图比例尺为 1 1000 等高距为 1m 要求从 A 至 B 点选择一条坡度不超过 5 的路 线 则相邻等高线间的最小平距应为多少 图上距离是多少 A 20m 1cm B 10m 1cm C 10m 2cm D 20m 2cm 9 图的比例尺为 1 2000 等高距为 2m 要求在该图上从 A 到 B 以 5 的坡度选定一条 最短的线路 则符合要求的最小平距为 A 30mm B 20mm C 10mm D 5mm 10 在归化法测设 40 水平角时 对直接观测的水平角进行多测回观测得其值为 40 00 30 若 OC0 50 米 参照下图 则实际中应怎样调整 OC0至正确的测设位置 A 外移 0 007m B 内移 0 007m C 外移 0 003m D 内移 0 003m 三 名词解释 1 铅垂线 2 竖盘指标差 3 象限角 4 图根点 5 龙门桩 四 问答题 1 什么叫大地水准面 测量中的点位计算和绘图能否投影到大地水准面上 为什么 2 当钢尺的实际长度小于钢尺的名义长度时 使用这把尺量距是会把距离量长了还是量 短了 若实际长度小于名义长度时 又会怎么样 3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有哪些 4 什么是穿线交点法 其主要的测设步骤有哪些 五 计算题 1 丈量两段距离 一段往测为 126 78 米 返测为 126 68 米 另一段往测 返测分别为 357 23 米和 357 33 米 问哪一段丈量的结果比较精确 为什么 两段距离丈量的结果 各等于多少 2 完成下列附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调整表 点名测站数实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 m A43 564 16 3 334 1 14 2 418 2 8 0 389 3 B 13 2 053 41 987 辅助计算 3 计算下图各边的方位角 反方位角和象限角 计算结果 23 32 R23 34 43 R34 42 24 R42 4 完成下表中平测量记录的计算 水准尺读数 m 测点 后视中视前视 视线高程 m 高程 m 备注 BM51 426 417 628 K4 980 0 87 K5 000 1 56 020 4 25 040 1 62 060 2 30 ZD10 876 2 402 080 2 42 092 4 1 87 100 0 32 ZD21 286 2 004 120 3 15 140 3 04 160 0 94 180 1 88 200 2 00 ZD3 2 186 5 等精度观测某四边形各内角为 每个角的观测中误差均为 设四边 形角度闭合差为 为了消除闭合差 将其平均分配到各角中得改正后的角度为 和 求角度闭合差的中 误差和改正后的角度中误差 测量学试卷三 答案 一 填空题 1 大地水准面 2 高差法 HB HA Hab 视线高法 HB Hi b 3 在同一竖直面内 一点至目标的倾斜视线与水平视线所夹的锐角 圆锥面 4 尺长改正 温度改正 高差改正 5 87 6 12mm 6mm 7 测绘地形图 8 极坐标法 直角坐标法 距离交会法 角度交会法 距离角度交会法 9 偏角法 切线支距法 10 三点直线形 三点直角形 四点丁字形 五点十字形 二 选择题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1B2B3C4B5B6A7B8D9B10B 三 名词解释 1 重力方向线 2 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 竖盘指标不是恰好指在始读数 MO 上 而是与之相差一 个 x 角 称为竖盘指标差 3 以直线端点的子午线北端或南端起算 量至直线的锐角 4 直接用于测图的控制点 也称为地形控制点或图根控制点 5 在建筑物四角和中间隔墙的两端基槽之外 1 2m 处 竖直钉设的木桩称为龙门桩 四 问答题 1 答 通过平均海水面并延伸穿过陆地所形成闭合的那个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不能 因为大地水准面表面是一个凹凸不平的闭合曲面 这给测量中点位计算以及绘图投影 带都会来很大麻烦 2 答 当实际长度小于名义长度时 会把距离量长了 反之 会把距离量短了 3 答 1 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2 丈量各条导线边长 3 测量导线转角 4 与高级 控制网进行连测 4 答 这种方法是利用测图导线点与纸上定线之间的角度和距离关系 将中线的直线段 测设于地上 然后将相邻直线延长相交 定出交点 其测设的主要步骤是 放点 穿 线 交点 五 计算题 1 相对误差 k1 1 1200 k2 1 3590 因为相对误差 k1 k2 所以第二段距离丈量比较 精确 两段距离丈量的结果分别为 d1 126 73m d2 357 28m 2 计算表格如下 点名测站数实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 m A43 564 16 3 334 16 3 318 146 882 14 2 418 14 2 432 244 450 8 0 389 8 0 397 344 053 B 13 2 053 13 2 066 41 987 51 1 526 51 1 577 辅助计算 1 526 41 987 43 564 51mm 85mm 3 计算结果如下 23 80 52 54 32 260 52 54 R23 80 52 54 34 199 35 34 43 19 35 34 R34 19 35 34 42 318 25 40 24 138 25 40 R42 41 34 20 4 计算结果如下表 水准尺读数 m 测点 后视中视前视 视线高程 m 高程 m 备注 BM51 426 419 054417 628 K4 980 0 87 418 18 K5 000 1 56 417 49 020 4 25 414 80 040 1 62 417 43 060 2 30 416 75 ZD10 876 2 402417 528416 652 080 2 42 415 11 092 4 1 87 415 66 100 0 32 417 21 ZD21 286 2 004416 810415 524 120 3 15 413 66 140 3 04 413 77 160 0 94 415 87 180 1 88 414 93 200 2 00 414 81 ZD3 2 186 414 624 5 测量学试卷四 一 填空题 1 地面点沿 至 的距离称为点的绝对高程 而至 的 铅垂距离称为它的相对高程 2 写出水准仪上 3 条轴线的定义 1 视准轴 2 水准管轴 3 圆水准器轴 3 测量水平角时 对中的目的是 整平 的目的是 4 相位式测距原理是通过测量 在测线上往 返传播所产生的 再按公 式计算出距离的 5 如右图中 已知 AB 203 则 12 21 6 在一般的工程测量工作当中 都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遵循这种原则的目的是为了限制 7 所谓地形图的测绘就是将地面上各种 和 按照一定的比 例测绘于图纸上 8 地形图分幅的方法有 和 9 里程桩上标明的桩号的意义是 里程桩分为 和 两类 10 为了施工恢复各交点位置 施工前必须将轴线延至开挖线外的 和 上 二 选择题 1 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地球形体 称为 A 旋转椭球体 B 大地体 C 参考椭球体 D 都不是 2 关于微倾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所产生的误差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误差大小一定 与前后视距无关 B 误差大小与两点间高差成比例 但与距离无关 C 误差与前 后视距之和成比例 D 误差与前 后视距之差成比例 3 与右图中竖盘刻划相对应的竖角计算公式为 其中 L 为盘左时的读数 A 90 L B L 90 C 270 L D L 270 4 在山区丈量 AB 两点间的距离 往 返值分别为 286 58m 和 286 44m 则该距离的相对 误差为 A 1 2047 B 1 2046 C 1 2045 D 1 2044 5 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不能确定唯一直线 A 方位角为 100 B 磁方位角为 100 C 象限角为 100 D 坐标方位角为 100 6 某三角网由 10 个三角形构成 观测了各三角形的内角并算出各三角形闭合差 分别为 9 4 2 5 4 3 0 7 3 1 则该三角网的测角中误差为 A 12 B 1 2 C 2 6 D 2 4 7 在单三角锁中 观测到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值分别为 58 28 30 42 29 56 79 01 46 则在该三角形中 其内角改正数值为 A 4 B 4 C 3 D 3 8 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 A 等高距 B 等高线平距 C 基本等高距 D 都不是 9 在中线测量中 转点的作用是 A 传递方向 B 传递高程 C A 和 B 都可以 D A 和 B 都不行 10 已知水准点 A 的高程为 8 500m 要测设高程为 8 350m 的 B 点 若在 A B 两点间 架设仪器后视 A 点的读数为 1 050m 则视线高和前视 B 点的读数应为 A 9 400m 0 900m B 9 400m 1 200m C 9 550m 0 900m D 9 550m 1 200m 三 名词解释 1 绝对高程 2 照准部偏心差 3 子午线收敛角 4 导线相对闭合差 5 接图表 四 问答题 1 测量选用的基准面应满足什么条件 为什么 2 为什么红外测距仪要采用两个以上的调制频率 3 导线点的选择应注意哪些问题 4 施工测量包括哪些内容任务 五 计算题 1 设丈量了两段距离 结果为 l1 528 46m 0 21m l2 517 25m 0 16m 试比较这两段 距离之和及之差的精度 2 已知 CB 290 50 10 如图所示 求 AB ED 3 闭合导线的观测数据和已知数据如表所示 试求 B C D 三点的坐标 取为至 增量计算值 m 改正后增量 m 坐标值 点号 坐标方位角 距离 m x y x yxy A500 000500 000 125 30 30 105 22 B 53 18 43 80 18 C 306 19 15 129 34 D A 215 53 17 78 16 辅助计算 fx fy fD K X D A dAB C B 4 如图 仪器安置在 A 点 要测定 M 点的距离和高程 今测得仰角 17 02 视距间隔 1 37m 量得仪器高 i 1 32m 目标高 l 2 00m 已知 A 点高程为 HA 80 643m 试 计算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 M 点高程 测量学试卷四 答案 一 填空题 1 铅垂线 大地水准面 任意假定水准面 2 中心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 过水准管零点的纵向切线 过圆水准器零点的法 线 3 使仪器中心 竖轴 与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使仪器的竖轴竖直 水平度盘处于 水平位置 4 调制光波 相位移 5 304 124 6 从整体到局部 由高级到低级 误差的传播范围 7 地物 地貌 8 梯形分幅 矩形分幅 9 该桩至路线起点的水平距离 整桩 加桩 10 龙门板 轴线控制桩 二 选择题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1B2D3A4B5C6C7B8A9A10D 三 名词解释 1 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2 是指照准部旋转中心与水平度盘分划中心不重合 指标在度盘上读数时产生的误差 3 地面上两点真子午线间的夹角 4 在导线测量中 实际计算出的闭合 或附合 导线坐标并不闭合 附合 存在着一 个终点点位误差 f f 与导线全长的比值就称为导线相对闭合差 全长相对闭合差 5 一种表示本图幅与相邻图幅的相关关系的表格 四 问答题 1 答 应满足的条件有 a 基准面的形状和大小 要尽可能地接近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b 要是一个规则的数学面 能用简单的几何体和方程式表达 这是因为 a 所有的 测量工作都是在地球表面进行的 是以地球为参照的 所以要保证测量工作的真实性 和准确性 b 为了尽可能地方便测量中繁杂的数据计算处理 2 答 分别用不同调制频率的光波来作为 粗测尺 和 精测尺 解决了测程与测距精度 的矛盾 3 答 1 相邻点间必须通视良好 地势较平坦 便于测角和量距 2 点位应选在土质 坚实处 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 3 视野开阔 便于测图或放样 4 导线各边的 长度应大致相等 除特殊条件外 导线边长一般在 50m 350m 之间 5 导线点应有 足够的密度 分布较均匀 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4 答 施工测量就是根据建筑物 构筑物设计施工图的要求 通过施工测量的定位 放 线和检查 将其平面位置和高程标定到施工需要的作业面上 以指导施工 还有就是 对于一些高大或特殊的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 五 计算题 1 两段距离的中误差 m1 m2 0 26m 由于第一段距离比第二段长 所以第一段的相对中 误差小于第二段的相对中误差 2 AB 89 20 30 ED 313 20 10 3 计算结果如下表 增量计算值 m 改正后增量 m 坐标值点 号 坐标方位角 距离 m x y x yxy A500 000500 000 125 30 30 105 22 61 11 85 65 61 13 85 67 B438 87585 67 53 18 43 80 18 47 90 64 30 47 88 64 32 C486 75649 99 306 19 15 129 34 76 61 104 21 76 59 104 19 D563 34545 80 A 215 53 17 78 16 63 32 45 82 63 34 45 80 500 000500 000 392 90 0 08 0 08 辅助计算 fx 0 08 fy 0 08 fD 0 113 K 1 3400 X D A dAB C B 4 水平距离 D 125 24 米 高程 HM 118 334 米 测量学试卷五 一 填空题 1 地面上两点 M N 之间的高差为 hMN 若 hMN 0 则点 M 于点 N 2 水准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有 1 2 3 3 写出光学经纬仪上几何轴线的名称及其英文缩写 4 红外测距仪一般有两个以上频率的光波 其目的是为了解决 与 相 匹配的问题 5 研究误差的目的主要是对带有 的观测值给予适当的处理 以求得其最可靠值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取 6 经纬仪导线的起算数据至少有 和 观测数据是 和 导线计算的最终目的是求出 7 称为图的比例尺 常见的比 例尺有 和 8 某图幅的编号为 H 49 69 则其正北面相邻图幅的编号为 正东面 相邻图幅的编号为 正南面相邻图幅的编号为 正西面相邻图幅的编号为 9 线路纵断面测量又称 测量分两步进行 先是 其采用 法 然后是进行 其采用 法 10 为了便于桩列定位 沿控制网边每隔几个柱子的间距还要设置控制桩 这种桩称为 二 选择题 1 通过平均海水面并延伸穿过陆地所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 A 大地水准面 B 地球椭球面 C 旋转椭球面 D 参考椭球面 2 中心十字丝交点与物镜中心的连线称为望远镜的 A 视准轴 B 横轴 C 竖轴 D 水准管轴 3 水平度盘指标与照准部的转动关系和竖盘与竖盘指标的转动关系不同之处在于 A 无差别 B 水平度盘 指标转动 度盘不动 竖盘 指标不动 度盘转动 C 水平度盘 指标不动 度盘转动 竖盘 指标不动 度盘转动 D 水平度盘 指标不动 度盘转动 竖盘 指标转动 度盘不动 4 对某一段距离丈量了三次 其值分别为 29 8535m 29 8545m 29 8540m 且该段距 离起始之间的高差为 0 152m 则该段距离的值和高差改正值分别为 A 29 8540m 0 4mm B 29 8540m 0 4mm C 29 8536m 0 4mm D 29 8536m 0 4mm 5 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 192 45 36 则其坐标反方位角为 A 192 45 36 B 12 45 36 C 167 14 24 D 12 14 24 6 测一正方形的周长 只测一边 其中误差为 0 02m 该正方形周长的中误差为 A 0 08m B 0 04m C 0 06m D 0 02m 7 在野外进行地形测图中 为保证测量质量 地形点的间距选择一般是 A 随仪器的精度而定 B 随测绘方法而定 C 随比例尺和地形而定 D 随绘图技巧而定 8 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地性线的是 A 山脊线 B 山谷线 C 山脚线 D 等高线 9 已知线路导线的右角为 210 42 则其转角为 A 右转 30 42 B 右转 60 42 C 左转 60 42 D 左转 30 42 10 已知 MN 300 04 XM 14 22m YM 86 71m 要测设坐标为 XA 42 34m YA 85 00m 的 A 点 则仪器安置在 M 点上用极坐标法测设 A 点的测设数据 MA和 SMA分别为 A 356 31 12 28 172m B 266 31 12 28 172m C 176 31 12 28 172m D 86 31 12 28 172m 三 名词解释 1 中央子午线 2 照准误差 3 轴北方向 4 归零差 5 三北方向 四 问答题 1 水准仪必须满足那些条件 2 何谓直线定向 3 何谓比例尺 何谓比例尺精度 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4 测设与测图有什么区别 五 计算题 1 设拟测设 AB 的水平距离 D0 18m 经水准测量得相邻桩之间的高差 h 0 115m 精密 丈量时所用钢尺的名义长度 L0 30m 实际长度 L 29 997m 膨胀系数 1 25 10 5 检 定钢尺时的温度 t 20 求在 4 环境下测设时在地面上应量出的长度 D 2 完成下列碎部测量手簿的计算 测站高程 HO 65 321m 仪器高 i 1 542m 指标差 x 1 测 站 点 碎 部 点 视距 读数 m 中丝 读数 m 竖盘 读数 水平角 竖直角 水平 距离 m 高差 m 高程 m OP0 3251 23691 0665 24 3 如图 已知 AB 150 30 42 CD 28 44 02 试计算附合导线各边的方位角 f 容 40 4 已知 M N 为已知控制点 XM 15 245m YM 56 356m XN 34 235m YN 34 791m P 点为测设点 XP 43 784m YP 100 006m 现以 M 点为测站点 N 为后视点 用极坐标法测设 P 点 试 1 计算测设所需的元素 D 2 简述测设的步骤 测量学试卷五 答案 一 填空题 1 HN HM 高 2 圆水准器轴应平行于竖轴 水准管轴应平行于视准轴 十字形中横丝应垂直于竖轴 3 HH 横轴 VV 竖轴 CC 视准轴 LL 水准管轴 4 测程 测距精度 5 误差 算术平均值 6 一条边的方位角 一个点的坐标 两点间距离 水平角 各个导线点的坐标 7 图上任一线段与地上相应线段水平距离之比 数字比例尺 直线比例尺 8 H 49 57 H 49 70 H 49 81 H 49 68 9 路线水准测量 基平测量 高差法 中平测量 视线高法 10 距离指标桩 二 选择题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1A2A3B4C5B6A7C8D9D10A 三 名词解释 1 高斯分带投影中 位于各带中央的子午线 2 是指视准轴偏离目标与理想照准线的夹角给水平角测量带来的误差 3 坐标纵轴 x 轴 正向所指方向 轴子午线北端所指方向 4 在用全圆方向观测法测量水平角时 两次照准起始方向的读数差称为归零差 5 表示真北 轴北 磁北方向之间的关系图 四 问答题 1 答 1 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 2 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 3 当仪器整平后 十字丝必须满足水平的条件 2 答 确定直线与一基本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 以表达直线的方位 称为直线定向 3 答 比例尺就是图上一段直线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之比 比例尺精度 是相当于图上 0 1mm 的实地水平距离 比例尺精度 m 0 1mm 数字比例尺分母 M 4 答 恰好是两个相反过程 测设是从图纸上到实地的过程 也就是把图纸上的设计实 测到实地的过程 而测图是从实地到图纸的测量过程 即把地表面上的地物 地貌测 绘到图纸上的过程 五 计算题 1 D 18 0051 米 2 计算如下 测站高程 HO 65 321m 仪器高 i 1 542m 指标差 x 1 测 站 点 碎 部 点 视距 读数 m 中丝 读数 m 竖盘 读数 水平角 竖直角 水平 距离 m 高差 m 高程 m OP0 3251 23691 0665 241 0532 4880 92066 241 3 B1 65 42 47 12 146 23 12 2C 108 33 12 4 1 104 38 04 D 52 152m 2 测设步骤 a 计算出测设元素 b 在 M 点安置好仪器 以 N 点为后视点向右边放样出角度 c 在 角的方向线上 从 M 点开始放样出距离 D 定出 p 点 测量学试卷六 一 填空题一 填空题 1 已知某点的横坐标通用值为 20365759 31m 则该点是在高斯投影分带的第 带号内 其自然值是 2 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有 和 3 经纬仪在进行角度测量时 其四条轴线要满足的几何条件为 1 2 3 4 对某边往 返观测 得观测值分别为 87 213 米和 87 226 米 则观测结果为 米 相对误差为 5 系统误差具有三个特性 2 1 3 其主要消减的方法有 和 6 导线的布设形式有 和 7 地形图上表示地物的符号可分为 8 某图图幅的编号为 F 48 127 其比例尺为 若编号为 J 50 107 3 则其比例尺为 若其编号为 Q 53 则其比例尺又为 9 横断面的测量方法有 和 10 管道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控制 和 位置 以确保 管道按 和 敷设 二 选择题 1 某点的经度为东经 123 30 该点位于高斯平面投影 6 带的第 带号 A 19 B 20 C 21 D 22 2 在水准测量中 转点所起的作用是 A 传递高程 B 传递距离 C 传递高差 D A 和 C 3 在水平角的观测中 盘左盘右取平均值能消除的误差是 A 视准轴误差 B 照准误差 C 竖轴误差 D 对中误差 4 对一距离进行往 返丈量 其值分别为 72 365m 和 72 353m 则其相对误差为 A 1 6030 B 1 6029 C 1 6028 D 1 6027 5 直线 AB 的坐标方位角为 190 18 52 左角 ABC 的值为 80 52 16 则 BC 的坐标方 位角值为 A 191 11 08 B 91 11 08 C 271 11 08 D 1 11 08 6 已知用 DJ6型光学经纬仪野外一测回方向值的中误差为 6 则一测回角值的中误差为 A 17 B 6 C 12 D 8 5 7 同一张地形图上 等高线平距越大 说明 A 等高距越大 B 地面坡度越陡 C 等高距越小 D 地面坡度越缓 8 用经纬仪进行视距测量 已知 K 100 视距间隔为 0 25 竖直角为 2 45 则水平距 离的值为 A 24 77m B 24 94m C 25 00m D 25 06m 9 在路线右角测定之后 保持度盘位置不变 如果后视读数为 32 40 00 前视读数为 172 18 12 则分角线方向的度盘读数是 A 51 14 33 B 102 29 06 C 153 43 39 D 204 58 12 10 已知路线的转角为 39 15 又选定圆曲线的半径为 220m 则该圆曲线主点测设元素 T L E D 分别为 A 6 19m 13 57m 150 71m 78 45m B 13 57m 150 71m 78 45m 6 19m C 78 45m 150 71m 13 57m 6 19m D 150 71m 13 57m 78 45m 6 19m 三 名词解释 1 水准测量 2 直线定线 3 比例尺精度 4 坡度比例尺 5 龙门桩 四 问答题 1 为什么把水准仪安置在距离前 后视两根尺子大致相等的地方 2 什么叫象限角 象限角与方位角有何关系 3 等高线有什么特性 五 计算题 1 完成下列竖直角测量的计算 测 站 盘 位 目 标 竖 盘 读 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备注 左A112 09 54 O 右A247 50 30 2 根据下图所示水准路线中的数据 计算 P Q 点的高程 3 如图所示 三角形的三个观测值列于图上 已知 CB 124 15 求 BA和 CA 4 已知交点的里程为 K3 182 76 测得转角 y 25 48 圆曲线半径 R 300m 求曲线测 设元素及主点里程 测量学试卷六 答案 测量学试卷六 答案 填空题 1 20 134240 69 2 闭合水准路线 附和水准路线 支水准路线 3 照准部水准管轴应垂直于竖轴 视准轴应垂直于横轴 横轴应垂直于竖轴 4 87 220 1 6700 5 误差的绝对值为一常量 或按一确定的规律变化 误差的正负号保持不变 误差的绝 对值随着单一观测值的倍数而累积 检校仪器 求改正数 对称观测 6 附和导线 闭合导线 支导线 7 比例符号 非比例符号 线形符号 注记符号 8 1 10 万 1 1 万 1 100 万 9 标杆皮尺法 水准仪法 经纬仪法 10 管道中线 管底设计高程 中线方向 设计坡度 二 选择题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