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县悬石线K5+000~K26+815段公路改造工程环评报告书_第1页
静乐县悬石线K5+000~K26+815段公路改造工程环评报告书_第2页
静乐县悬石线K5+000~K26+815段公路改造工程环评报告书_第3页
静乐县悬石线K5+000~K26+815段公路改造工程环评报告书_第4页
静乐县悬石线K5+000~K26+815段公路改造工程环评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本)项 目 名 称:静乐县悬石线K5+000K26+815段公路改造工程建设单位(盖章):静乐县交通运输局编制日期:二一九年五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6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静乐县悬石线K5+000K26+815段公路改造工程建设单位静乐县交通运输局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静乐县广场东街交通运输局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035100建设地点静乐县悬石线K5+000K26+815段,起点位于悬石线K5+000处,终点位于静乐县石咀头村,接杜静线K12+320立项审批部门忻州市交通运输局批准文号忻交发201945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E481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总投资(万元)4857.8其中:环保投资(万元)54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11%评价经费(万元)投运日期2020.5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提出背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发展的重要标志,道路交通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战,打赢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战,是交通运输行业的第一民生工程。静乐县地处吕梁山区,是国家级贫困县,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农村公路等级低、路况差。静乐县悬石线起点位于静乐县悬钟村,接省道忻黑线K54+700,经木要村、兴旺庄村、西沟村、婆娑村、邀湖村、张旗村、马家湾村、上双路村、下双路村,终点止于静乐县石咀头村,接杜静线K12+320,全线长26.815km。2016年,静乐县交通运输局实施静乐县悬石线(K0+000K5+000)段公路改造工程,静乐县悬石线(K0+000K5+000)段公路起点位于静乐县悬钟村,接省道忻黑线K54+700,经木要村、兴旺庄村,终点位于悬石线K5+000,路线全长5.0km。原静乐县环境保护局于2016年12月30日以静环函201662号对静乐县悬石线(K0+000K5+000)段公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出具了批复。2018年11月24日,静乐县交通运输局组织对静乐县悬石线(K0+000K5+000)段公路改造工程进行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原静乐县环境保护局于2018年12月28日以静环函201882号对静乐县悬石线(K0+000K5+000)段公路改造工程竣工噪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验收出具了验收意见。静乐县悬石线K5+000K26+815段现有公路路基路面出线断板、坑槽和裂缝等病害,全线排水设施不完善,部分混凝土板桥破损严重。静乐县交通运输局决定投资4857.8万元实施静乐县悬石线K5+000K26+815段公路改造工程,对悬石线K5+000K26+815段公路进行原线改造,不拓宽。忻州市交通运输局于2019年4月15日以忻交发201945号对静乐县悬石线K5+000K26+815段公路改造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进行了批复。根据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静乐县悬石线K5+000K26+815段公路起点位于悬石线K5+000处,经西沟村、婆娑村、邀湖村、张旗村、马家湾村、上双路村、下双路村,终点位于静乐县石咀头村,接杜静线K12+320,路线全长21.815km。根据现场勘察,本项目公路段改造尚未开工建设。二、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1、城乡发展规划静乐县悬石线K5+000K26+815段公路起点位于悬石线K5+000处,经西沟村、婆娑村、邀湖村、张旗村、马家湾村、上双路村、下双路村,终点位于静乐县石咀头村,接杜静线K12+320。项目原线改造,不拓宽,距离静乐县城16km,不在静乐县城规划范围内,不违背静乐县城乡规划要求。2、选址符合性分析(1)环境敏感相符性分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本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具有下列特征的区域”中规定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不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定的区域内,因此本项目区域属于环境“非敏感区”。(2)“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生态保护红线:静乐县尚未发布生态保护红线,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原悬石线沿线不涉及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等区域,项目进行原线改造,不拓宽,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影响,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环境质量底线:根据静乐县2018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例行监测数据,静乐县2018年环境空气监测因子中PM10的年均值不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其余监测因子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说明静乐县环境空气质量一般,为不达标区。距离本项目所在地最近的地表水体为东碾河和双路河,雨季时河流主要为雨水,水质较好。本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评价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后,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且影响时间有限。项目的实施将改善悬石线的道路状况,减小道路扬尘及交通噪声的影响,将改善区域环境,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资源利用上线:现有悬石线路基宽度为7.5m,公路路基路面出线断板、坑槽和裂缝等病害,全线排水设施不完善,部分混凝土板桥破损严重。本项目为悬石线公路改造工程,且原线改造,不拓宽,不新增占地。弃土场占地为荒地。施工过程中所需建筑材料均从当地购买,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与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对照:项目所在区域未发布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本项目为悬石线公路改造工程,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项目属于鼓励类中第二十四项“公路及道路运输”第12条“农村公路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三、评价任务由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静乐县悬石线K5+000K26+815段公路改造工程”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静乐县交通运输局于2019年4月12日委托我公司承担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见附件1)。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立即组织评价人员赴现场进行实地踏勘,对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物理(质)环境、自然生物(态)环境、周围污染源、存在的敏感因素以及项目工程内容等进行了全面调查,收集了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静乐县悬石线K5+000K26+815段公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送审本)。忻州市生态环境局静乐分局于2019年5月11日在静乐县召开了静乐县悬石线K5+000-K26+815段公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技术审查会(见附件),根据技术审查意见,我单位对报告表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修改和完善,编制完成了静乐县悬石线K5+000-K26+815段公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本),现提交建设单位报请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四、原有工程静乐县悬石线K5+000K26+815段原公路起点位于悬石线K5+000处,经西沟村、婆娑村、邀湖村、张旗村、马家湾村、上双路村、下双路村,终点位于静乐县石咀头村,接杜静线K12+320,路线全长21.815km,路基宽度为7.5m,道路等级为三级。现有公路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道路平纵面指标较差,在K12+500-K12+800段及K14+460-14+700段平面半径均不达标,不满足行车视距,无法确保行车安全。2)全线排水设施不完善,部分填方段因排水设施设置不合理,造成路基冲刷严重,大量雨水渗入路基,使路面强度和稳定性降低;挖方段因车辆行驶中相互避让,边沟多数压毁、淤堵,己不具备排水能力。3)道路经过长期的运营,已出现多处路面断板、坑槽和裂缝等病害,部分路段路基下陷,极差的通行状况已严重影响了悬石线整体服务水平,不仅降低了运输效率,增加了运输成本,也加大了其他道路的通行压力。4)原有5座桥梁,部分板桥破损严重,部分桥梁主题稳定良好,按实际情况维修清淤后利用。5)全线原有涵洞63道,其中石拱涵10道、盖板涵10道、明板涵27道、圆管涵16道。部分涵洞破损严重,需拆除新建。6)沿线多为高填方和深沟路段,缺乏安全设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道路管护差,缺少交通标识。五、本次改造项目概况1、项目概况本次改造项目概况见下表1。表1 本项目改造概况表序号名称主要内容1项目名称静乐县悬石线K5+000K26+815段公路改造工程2建设单位静乐县交通运输局3项目性质技术改造4总投资总投资4857.8万元,除申请国家、省补助资金外,其余由地方政府筹措5建设规模本次改造公路为悬石线(K5+000K26+815段),路线全长21.815km,路基宽7.5m,路面宽7.0m,设计速度为30km/h6道路等级三级公路7起止点8沿途村庄西沟村、婆娑村、邀湖村、张旗村、马家湾村、上双路村、下双路村2、建设内容项目为公路改造工程,路线方案沿现有公路走廊带布线。项目公路按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30km/h)标准建设。本次改造项目建设内容分主体工程、辅助工程、环保工程,具体见表2。表2 本项目主要改造内容一览表类别工程名称现有工程本次改造工程建设情况衔接情况主体工程路基工程现有路基标准宽度7.5m,存在部分特殊不良路基全线路基标准宽度7.5m,路基设计标高以行车道中心标高为准。双向单车道。对原有不良路基进行换填处理未建改造路面工程现有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出线断板、坑槽和裂缝等病害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一般路面结构层:3+5cm沥青混凝土面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过村下挖段结构层:3+5cm沥青混凝土面层+18cm水泥稳定碎基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15cm天然砂砾垫层。改造交叉工程路线终点与杜静线平面交叉,其余为与进村道路平面交叉路线终点与杜静线平面交叉,其余为与进村道路平面交叉改造桥梁现有桥梁5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部分板桥破损严重,部分主体稳定性良好原有维修及利用的5座,新建桥梁3座,全线共设桥梁8座未建利旧+改造涵洞现有涵洞56座,部分涵洞破损严重,需拆除重建全线共有涵洞82道,其中维修及利用的56道,拆除后新建及接长的26道未建利旧+改造辅助工程交通设施缺乏安全设施,缺少交通标识路基填土高度4m的一般路段设Gr-C-4C型波形梁护栏。全线共设波形护栏9428米。共设交通标志牌96块,新增单柱式标志77块,单悬臂标志19块。里程碑采用C30钢筋砼制作,设在公路右侧,每公里设1块,共计21块。四百米桩附设予公路两侧的轮廓标上,设置于公路里程碑之间,每一百米设一块,共计197块。未建新增环保工程施工期环境空气/施工土方、筑路材料等的运输、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扬尘设置围挡、覆盖防尘网、洒水抑尘等。施工车辆及施工机械设备排放的尾气定期维修机械及车辆运行情况。未建新增固废/现有路面挖除产生的废渣和弃土送至悬石线K16+200处路南500m处的弃土场内填埋处置;施工营地生活垃圾垃圾箱收集后送环保部门指定地点处理。未建新增噪声/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布局施工场地、加强设备检修、维护等。未建新增生态环境/施工完毕后对弃土场和施工便道进行覆土绿化、恢复整治。未建新增运营期环境空气/加强路面的养护及维护;设减速慢行标志;道路定期清扫、洒水。未建新增固废/对公路沿线过往车辆和行人丢弃的垃圾定期清扫并送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置。未建新增噪声/设置减速带、设置限速禁鸣标志,在敏感点设置减速禁鸣标志。未建新增生态环境公路两侧绿化种植树木。公路改造不拓宽,两侧树木以原有树木为主。未建改造3、经济技术指标本项目按照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30km/h,根据实地具体情况,路基宽度为7.5m。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3。表3 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基本指标1公路等级级三级2设计速度km/h303项目总投资万元4857.8二、路线7路线全长公里21.8158平均每公里交点数个4.1219平曲线最小半径米/个30/210直线最大长度米1109.42911最大纵坡%/处7.74312竖曲线最小半径(1)凹型米/处1400(2)凸型米/处300三、路基、路面13路基宽度米7.514挖路槽长度米535015排水米5918C25砼立方米2941.2挡墙米916M10浆砌片石立方米175016特殊路基处理米122017路面沥青砼路面平方米150171.4四、桥梁涵洞18桥梁座819涵洞道8220平均每公里涵洞数道0.264、道路工程本项目为旧路改造工程,全长21.815km,起点位于悬石线K5+000处,经西沟村、婆娑村、邀湖村、张旗村、马家湾村、上双路村、下双路村,终点位于静乐县石咀头村,接杜静线K12+320,路线全长21.815km。根据本项目道路功能,结合实际地形和原路情况,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的规定,本项目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30km/h,路基宽度为7.5m。5、路线设计1)平面设计本项目为路面改造,路线设计利用原有道路走廊,项目道路按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30km/h)标准优化平纵面线形。路线纵断面最大纵坡7.743%,最小坡长100m,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300m,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1400m。优化K12+500-K12+800段及K14+460-14+700段平面半径,确保行车视距,保证行车安全。2)标准横断面设计本次改造路段不进行拓宽,横断面设计标准为:全线路基宽度7.5m。行车道采用2%的路拱横坡,桥涵与路基同宽。超高、加宽设置:路面超高方式采用绕行车道中心旋转,硬路肩与行车道一同超高;加宽在曲线内侧设置加宽,加宽值采用3类加宽。路基标准横断面设计图见附图6。3)路基边坡及防护填方路基:填方高度小于8米时,边坡坡率采用1:1.5,填方高度大于8米时,上部8米采用1:1.5,下部采用1:1.75。当地面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为保证路基压实度,防止不均匀沉降,应将路堤基底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向内倾斜4%的坡度。挖方路基:挖方路基边坡根据沿线地质情况,石方路段采用1:0.3,设置1米边坡平台,坡高8-16米边坡坡率采用l: 0.5;土方路段采用1:0.5,当挖方超过8米时,设置1米边坡平台,坡高8-16米边坡坡率采用1: 0.75。路基防护主要采用路肩墙、路堤挡土墙,采用M10水泥砂浆砌MU30片石砌筑,增设路基防护,确保路基稳定,避免因填方边坡不足而造成路基稳定性的影响。4)路面结构根据对原有旧路的破损情况、路面强度的判定,全线均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和交通流量、车型比例等特点,依据设计弯沉、路面材料参数等,本项目路面结构如下:一般路面结构层:3+5cm沥青混凝土面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过村下挖段结构层:3+5cm沥青混凝土面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15cm天然砂砾垫层。路面结构示意图见附图7。6、排水工程挖方路段设置边沟、急流槽。边沟、急流槽采用矩形断面,部分边沟加铺盖板。填方路段通过路基横坡排至两侧后可进入道路两侧的天然沟渠。混凝土边沟:挖方及穿村路段采用矩形边沟排水。急流槽:在边沟与排水沟衔接处,当纵坡较大时设置急流槽,使沟中水通过急流槽排入自然河沟或附近桥涵。急流槽采用M10装砌片石砌筑。排水沟:为保证路基不受水流冲刷,设置了足量的排水沟,排水沟采用C25凝土浇筑。7、桥梁、涵洞项目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级,桥涵与路基册宽。全线共设板式桥梁8座,其中原有维修及利用的5座,新建桥梁3座。桥梁工程内容见下表4。表4 桥梁工程内容序号中心桩号孔数及孔径(孔-m)桥长(m)上部结构桥台备注1K5+2902-8m26钢精混凝土空心板U型桥台新建2K5+7791-8m18钢精混凝土空心板U型桥台新建3K5+9231-6m15钢精混凝土空心板U型桥台维修4K7+2002-6m15.6钢精混凝土空心板重力式桥台新建5K8+8772-6m22钢精混凝土空心板U型桥台维修6K15+0162-13m26钢精混凝土空心板U型桥台维修7K22+2943-13m52钢精混凝土空心板U型桥台维修8K26+7783-13m52钢精混凝土空心板U型桥台维修全线共有涵洞82道,其中维修及利用的56道,拆除后新建及接长的26道,其中钢筋混凝土管涵9道,盖板涵9道,明板涵8道。涵洞工程内容见下表5。表5 涵洞工程内容序号中心桩号孔数及孔径(孔-米)结构类型涵长(米)1K6+575.001-3.461.60明板涵9.242K10+352.001-2.601.9明板涵9.243K10+660.001-2.000.96明板涵84K16+130.001-2.001.55明板涵85K16+350.001-2.001.02明板涵86K18+575.001-2.001.01明板涵87K18+855.001-2.001.00明板涵88K19+445.001-2.001.57明板涵89K7+300.0011.00圆管涵14.6910K11+036.0011.00圆管涵101K11+180.0011.00圆管涵1012K12+675.0011.00圆管涵(接长)613K13+905.0011.00圆管涵1014K14+245.0011.00圆管涵915K14+704.0011.00圆管涵1016K17+150.0011.00圆管涵10.6917K20+760.0011.00圆管涵1018K11+515.001-2.002.00盖板涵1219K11+825.001-2.002.00盖板涵2020K12+170.01-2.002.00盖板涵2121K13+230.001-2.002.00盖板涵1522K13+990.001-2.002.00盖板涵1123K14+555.001-2.502.70盖板涵(接长)1024K18+980.001-2.002.00盖板涵925K25+162.001-2.002.00盖板涵1526K25+705.001-2.002.00盖板涵(接)108、交通安全设施1)交通标志本项目共设标志牌96块,新增单柱式标志77块,单悬臂标志19块。2)标线采用热熔型标线,共计2033m2。3)护栏路基填土高度4m的一般路段设Gr-C-4C型波形梁护栏。全线共设波形护栏9428米。4)里程碑、百米桩里程碑采用C30钢筋砼制作,设在公路右侧,每公里设1块,共计21块。四百米桩附设予公路两侧的轮廓标上,设置于公路里程碑之间,每一百米设一块,共计197块。9、预测交通量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预测特征年定为2020年、2025年、2030年和2036年,基年为2017年。特征年交通量预测结果见下表6。 表6 道路交通量预测结果表 单位:折合小客车,辆/日年度20172020202520302036交通量1401179322572832369710、工程占地和临时占地(1)工程占地本项目为悬石线K5+000K26+815段公路改造工程,路面宽度为7.5m,道路改造在原有道路红线范围内进行,无新增占地。(2)临时占地建设单位似在双路村租用空置民房用作施工营地,生活设施利用民房现有设施,因此,不单独设施工营地。本项目为旧路改造工程,建设单位合理分配施工方法,公路沿线桥梁新建处需在施工期开设施工临时便道,其余路段采用半幅分段施工方法、不设施工便道,保证村民出行。公路沿线桥梁新建处施工便道设计宽5m,占用现有荒地,不占用耕地、农田,现有植被主要为荒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主要为车辆通行产生的扬尘,应采取洒水抑尘等措施,施工完毕后施工临时便道采取生态恢复措施,恢复原貌。根据土石方平衡可知,本次公路改造不设取土场,根据建设单位对沿线区域地形地貌调查,弃土场拟设于悬石线K16+200处路南500m处的荒沟内,占地约10亩,荒沟内现有植被为荒草、灌木。路线经过地带崇山峻岭,河壑纵横,地形高度差变化较大,属土石山区风貌。弃土场周边无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目标,弃土场选址可行。弃土场设置挡土墙和排水沟,弃方平整后可做耕地使用。11、项目进度本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于2019年5月开工,至2020年5月竣工。12、工程投资本项目总投资4857.8万元。资金来源为:除申请国家、省补助资金外,其余资金由静乐县人民政府筹措。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属于公路改造项目,路线按照原线设计,不加宽,无新增用地,不涉及拆迁内容。项目尚未开工建设。本项目现有公路段路基路面出线断板、坑槽和裂缝等病害,全线排水设施不完善,部分混凝土板桥破损严重。现有公路主要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过往车辆产生的二次扬尘。车辆尾气中主要污染物是颗粒物、CO、NO2和烃类等。2、噪声染源运营期噪声污染源主要为汽车行驶交通噪声。3、固废污染源主要是过往车辆和行人丢弃的生活垃圾。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概况自然环境简况1、地理位置静乐县地处山西台地北部,境内褶皱强烈,断层发育,造成前马宗组地层在境内重复出现。境内地貌大体上属陆地山地型地貌。就其形态而言,可分为山地区、丘陵区、河川区三种类型。山地区一般海拔在16002200m之间,主要包括东北支中山系以及西北部芦芽山系的土石山区,其面积为1517432亩,丘陵区海拔在13001600m之间,面积约为1137853亩,占总面积的37%;河川区海拔在11001300m之间,面积为432086亩,占总面积的14%。本次改造公路为悬石线K5+000K26+815段,起点位于悬石线K5+000处,终点位于静乐县石咀头村,接杜静线K12+320,全长21.815km。本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交通位置见附图2。2、地形地貌静乐县地处山西台地北部,境内褶皱强烈,断层发育,造成前马宗组地层在境内重复出现。境内地貌大体上属陆地山地型地貌。就其形态而言,可分为山地区、丘陵区、河川区三种类型。山地区一般海拔在16002200m之间,主要包括东北支中山系以及西北部芦芽山系的土石山区,其面积为1517432亩,丘陵区海拔在13001600m之间,面积约为1137853亩,占总面积的37%;河川区海拔在11001300m之间,面积为432086亩,占总面积的14%。本项目改造路段位于静乐县,路线经过地带崇山峻岭,河壑纵横,地形高差变化较大,属土石山区风貌。3、地质概况静乐县境内地层由老至新为古生界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石千峰组(P2sh);中生界三叠系二马营组(T2er)、延长组(T3y),侏罗系中统大同组(J2d)、云岗组(J2y)、天池河组(J2t)及新生界上第三系静乐组(N2j)及第四系地层组成。静乐县地质构造总体位于山西中隆北部,吕梁隆起北段之东翼,宁静向斜之东南部。区内构造线总体方向为NE向,向斜南东翼的边缘地带为奥陶系分布区,断裂构造发育,而在向斜内部,以次级褶皱构造为主,断裂构造不发育。境内没有发现岩浆活动现象。4、气候、气象静乐县地处山西黄土高原之中北部,属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炎热,气温多变。据山西省静乐县气象部门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67,最高是7月份,平均约20.7,最低为1月份,平均约-9。气温极端值:最高37,最低-29。年平均降水量为472.5mm,但主要集中在78月份,其降水量为217248mm,占年降水量的60%;降水量最少是一月份约为15mm,仅占年降水量的3%左右。年平均蒸发量为1749.4mm,56月份蒸发量最大,约占全年的30%,最小是1月份,仅为全年蒸发量的0.5%。全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7倍,所以该区气候干旱。无霜期为135145天。冻结期为11月中旬至次年的3月中旬,冻结深度一般在1m左右,最大冻土深度为1.5m。风向一般多为西北风及西风,而东南和南风较少。平均风速2.7m/s,最大风速为28m/s。5、地表水静乐县境内500m以上的河流(包括时令河)2370条,其中较大的河流有:汾河、东碾河、西碾河、大鸣河、岔上河、万辉河、扶头会河、双路河,属黄河流域,境内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554亿m3。汾河是县境内主要的河流之一,发源于宁武管涔山麓雷鸣寺,入境后由北向南流经段家寨、城关、西坡崖、神峪沟、丰润5个乡镇39.6km,流域面积178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86.7%。东碾河、西碾河、大鸣河、岔上河、万辉河、扶头会河、双路河均为汾河支流。本项目悬石线K5+000K10+250段东侧为东碾河,距离最近为50m。悬石线K15+500K26+815段沿线为双路河,并有一处交叉。区域地表水系图见附图3。6、地下水据县境岩性组合特征及埋藏条件,将区域含水岩组分为碳酸盐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碎屑盐夹碳酸盐类裂隙含水岩组、碎屑盐类裂隙含水岩组、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二叠系泥岩隔水岩组及太原组底部隔水岩组。(1)碳酸盐类岩组溶裂隙含水岩组:包括奥陶系中、下统和寒武系中、上统,地层厚度在1000m以上,以奥陶系中统厚层状石灰岩为主要含水层,岩溶裂隙发育不均一,赋存岩溶裂隙承压水,宁静向斜两翼有岩溶泉出露。水质类型多为HCO3SO4CaMg型。(2)碎屑盐夹碳酸盐岩类裂隙含水岩组:主要由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地层组成,岩性为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石灰岩等。含水岩性主要以砂岩及石灰岩为主,含砂岩及石灰岩裂隙水。裂隙局部较发育,赋存裂隙承压水,富水性弱,水质类型为HCO3CaNa型。(3)碎屑盐类裂隙含水岩组:包括二叠系上、下统,三叠系,侏罗系,岩性为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等,含裂隙承压水及潜水,有泉水出露,流量一般在0.26L/s左右。(4)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主要分布于河谷中,岩性主要为沙砾石层,厚度为几米到几十米之间,赋存孔隙潜水,水位埋深一般0-10m,局部富水性较强,水质类型多为HCO3Ca型,矿化度为420mg /L左右。(5)二叠系泥岩隔水岩组主要由具塑性的泥岩及砂质泥岩等组成,含水性差。可有效阻止其上下含水层地下水的水力联系。(6)太原组底部隔水岩组。主要由铝质泥岩及砂质泥岩等组成,含水性差。可有效阻止其上下含水层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区域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径流排泄受构造控制。地下水在向斜两翼露头处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或沿倾向向宁静向斜轴部径流,在宁静向斜轴部向南径流,于汾河河谷排泄,或直接向南径流,于汾河支流河谷中排泄。7、乡镇集中供水水源地本项目位置距离双路集中供水水源最近距离为0.8km,不在其保护区范围内。本项目位置距离娑婆集中供水水源最近距离为0.9km,不在其保护区范围内。8、矿产资源静乐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锰、铝矾土等,其中煤系宁武煤田,储量260亿t,可开采量为60-70亿t。全县14个乡镇,除堂尔上乡、赤泥洼乡、娑婆乡和石壑子镇表层无煤外,其余17个乡镇都有埋深不同的煤层。9、地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中国地震动峰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区地震烈度为度。10、自然生态环境1)土壤静乐县土壤分为褐土、棕壤、草甸土三大类,9个亚类,48个土属。褐土为分布最广的一种区域地带性土壤,主要有山地淋溶褐土和山地褐土。本项目所在地土壤类型为山地褐土。2)植被静乐县按典型的植被群落可分为:木本植物群落:由针叶、阔叶木本绿色植物组成。主要分布于县境东北、西北部海拔1800m以上的高中山区,多为针、阔叶混交林,树种主要有油松、华北落叶松、桦、山杨、侧柏、云杉、椴、山杏等构成,植被覆盖度好。草灌植物群落:在该地区低山区多有分布,覆盖度较好。草甸植物群落:主要由喜温草甸绿色植物组成,分布于河川沟谷和山前洼地、河漫滩,面积不大且零星分布。主要植物为蒲草、蓖梳草、车前草、蒲公英等。3)野生动物静乐县动物资源较丰富,主要种类为哺乳纲兽类、鸟纲动物类、两栖与爬行纲、昆虫纲等。野兽主要有:野猪、狍羊、獾、野兔、狼、狐等;禽类主要有:鹰、燕、鸽、黄鹂、喜鹊、乌鸦、麻雀等;鼠类主要有黄鼠、家鼠等;其它野生动物还有蛇、青蛙、鱼类、蝙蝠等;昆虫类名目较多,除蝇、野蜂外,此外还有多种农业害虫。本项目所在区域内受人为干扰较多,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均为常见种。11、文物保护静乐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文化古县。早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唐尧、夏、商均为冀州领域。春秋属晋地,战国为赵地,秦属太原郡晋阳邑。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始置县,名汾阳,属并州太原郡。春秋属晋,战国设邑,西汉置县。风景名胜区主要有文峰塔、悬钟山、清凉寺等人文景观,天柱山等自然景观。项目沿线无文物保护单位。12、生态经济区划根据静乐县生态经济区划,本项目在B-1巾字山林牧业发展生态经济区、B-2管涔山林旅业发展生态经济区、B-1。(1)B-1巾字山林牧业发展生态经济区该区域的现状描述该区位于娑婆乡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康家会镇的东北部少量区域,总面积为206.7km2。土壤类型主要为薄麻渣土和薄麻砂质淋土。主要生态系统为农田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区域内植被覆盖度仍然较低,生物物种相对单一,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区内牧业养殖虽以圈舍养殖和放牧相结合,但仍以放牧为主,规模化、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冬春季草场返青期放牧,影响草场嫩草的长势,破坏草场的生态环境,引起草地资源的退化。该区的功能定位:该区域森林、牧草资源相对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划分为限制开发区。(2)B-2管涔山林旅业发展生态经济区该区位于县境北部的杜家村镇、堂尔上乡、中庄乡和双路乡的大部分区域,以及段家寨乡和辛村的少量区域,总面积约为549.21km2。区域内动植物资源丰富,云杉和华北落叶松集中,素有云杉之家和华北落叶松故乡之美誉,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该区的生态环境整体状况较好,但因局部地区地形起伏度大,存在水土流失现象,区内生态建设发展不够平衡,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还时有发生;2、旅游景区的发展,使区域内人类活动强度加大,对区内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当地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该区的功能定位:该区为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在静乐县的所在地,是静乐县生态环境较好,生态功能价值较大的区域,划分为限制开发区。(3)B-1汾河东部循环经济发展生态经济区该区域的现状描述该区域位于汾河流域东部,包括娘子神乡、鹅城镇、丰润镇和神峪沟乡的大部分区域,占地面积463.8km2。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土,主要生态系统是农田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该区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鹅城镇为县政府所在地,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城镇规划和建设力度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特别是供水、排水系统,绿化美化还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生态环境的压力较大2、区域内的工矿企业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排放的堆放不合理,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影响地表植被,而且还加剧了土壤侵蚀的发生。该区的功能定位:该区域经济较为发达,人口密度较大,生态环境压力大,划分为优化开发区。本项目为静乐县悬石线K5+000K26+815段公路改造工程,沿原线改造,不拓宽,道路两旁树木不需移栽。弃土场和施工便道临时占地为荒地,现有植被为荒草、灌木,施工期结束后对临时占地平整、绿化,进行生态恢复,本项目的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本项目符合静乐县生态经济区划。13、生态功能区划根据静乐县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在A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小区和C娑婆乡营养物质保持生态功能小区范围内。(1)A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小区:该生态功能小区位于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所管辖的静乐县区域,总面积545km2,该区域靠近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生态环境敏感性为生境高度敏感,主要生态服务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该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区域地形复杂,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区内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生态系统较为脆弱;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进行,区内人类活动强度不断加大,原有的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对区内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煤矿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表植被破坏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现象比较严重。煤矿在开采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以及废矿堆放、处理、处置不合理,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影响了地表植被,加剧了土壤侵蚀的发生。该区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是:设立禁挖区、禁伐区、禁采区、禁垦区和禁牧区,加强森林养护,保护山林核心,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植物蓄积量;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保护措施,在保护旅游地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的前提下,合理地发展旅游业及其配套的服务业,有效地运用环境生态保护学的原理,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避免旅游业的发展而带来的环境生态的破坏;对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勘查与整治,及时进行生态恢复,种植经济林、边坡草等,在美化周围环境的同时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规范采矿活动,合理地进行矿产开采,使其对生态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2)C娑婆乡营养物质保持生态功能小区该区域位于娑婆乡大部分地区和康家会镇的北部少量区域,总面积207km2.该区属于土石山区和黄土丘陵区的结合,地形较为复杂,部分地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该生态功能小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淡薄,对生态环境重视不够,造成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生物物种资源的减少;区域内道路的开挖和人类活动对该区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破坏。该区的生态环境敏感性为生境中度敏感,主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为营养物质保持。该生态功能小区的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是:加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加植被覆盖度和基本农田建设,逐步恢复生态平衡;扩大区内林业种植面积,加强经济用材林和水保防护林建设,恢复和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本项目为静乐县悬石线K5+000K26+815段公路改造工程,沿原线改造,不拓宽,弃土场和施工便道临时占地为荒地,施工期结束后对临时占地平整、绿化,进行生态恢复,本项目的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本项目符合本项目符合静乐县生态功能区划。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为了了解本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状况,本次评价引用静乐县2018年112月环境空气例行监测数据)。 表7 环境空气例行监测数据分析表 单位g/m3项目SO2NO2PM10PM2.5CO百分位O3百分位静乐县302079321.3156年平均值(二级标准)604070354160达标率50%50%112.9%91.4%32.5%97.5%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超标达标达标达标由上表可知:2018年1-12月SO2、NO2、PM2.5的年平均值和CO百分位数、O3百分位数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要求,PM10年平均值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要求,说明该区PM10尚不能满足规划功能要求,为PM10超标区,超标原因主要为北方大风天气产生的扬尘导致。因此项目所在区域静乐县为不达标区。2、地表水质量现状距离本项目最近的地表水体为东碾河和双路河,均为季节河流。经调查,当雨季时,河流主要为雨水,水质较好。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据调查,当地井水主要用于居民生活饮用水,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类水质标准的要求。4、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单位委托山西蓝源成环境监测有限公司于2019年5月24日对项目两侧200m范围内敏感点村庄和公路终点进行了声环境现状监测,监测数据见下表: 表8 声环境现状监测数据分析表监测时间2019.5.24监测点位昼间dB(A)夜间dB(A)L10L50L90LeqL10L50L90Leq西沟1# 46.039.03043.437.635.230.635.6于家峪2# 45.439.23041.936.232.43034.5娑婆3# 47.640.43043.933.4303032.4邀湖4# 46.639.63044.133.830.03032.8张其村5#49.243.03045.233.4303031.7马家湾6#49.443.23045.543.638.835.442.0土沟7#50.043.231.246.742.436.832.440.2上双路8#55.445.834.452.641.434.431.038.8终点9#58.850.835.254.646.639.833.243.2根据监测结果,项目终点昼间噪声监测值为54.6dB(A)、夜间噪声监测值为43.2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项目两侧200m范围内敏感点村庄昼间噪声监测值为43.45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