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doc_第1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doc_第2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doc_第3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doc_第4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教案 常熟市王淦昌中学 唐凤丹【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近几年苏州市中考试卷中古诗词鉴赏的题型。 2、让学生明确苏州市近几年中考中古诗词鉴赏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3、让学生学会一些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鉴赏古诗词技巧,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结合实例对古诗词进行题型归类。2、解题的方法、掌握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方式。【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师生讨论,启发引导,合作探究,训练感悟。 【教学过程】导入语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初中三年我们学习了不少诗词,它一般是以什么形式来考查我们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与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将采用小组比拼的形式进行。流程一热身比拼看图猜诗句:每组每次派一名同学参加,两组依次在黑板上写出看到的画面所描述的诗句,答错或出现错别字即淘汰换人。最后使用人数最少的组获胜。流程二考点解读教师语:苏州市中考,前几年没有出现诗歌赏析。2015 课内诗歌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分值5分。今年起将加入课外诗词的比较阅读。分值增加。PPT:(1)语文课程标准 (2)模拟试卷题型2017中考模拟试卷常熟比较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完成5-7题。(8分) 浣溪沙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破阵子 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5、两首词中描绘的景物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分别有怎样的作用?(2分)6、说说画线句在写景方面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并作简要分析。(2分)7、下面语句所体现的词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2分)A、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D、沙场秋点兵。 2017中考模拟试卷太仓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完成5-7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城东早春 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5、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2分)6、两首诗都认为早春是春季最美的时节,下面哪一个诗句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2分)A、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B、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C、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D、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李元膺洞仙歌)7、两诗都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2017中考模拟试卷张家港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5-7题。(6分)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5、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各自所写的景物特点及诗人抒发的情感。(2分)6、两首诗最后一句中,各有哪一个字最传神,找出来,并品味其妙处。(2分)7、两首诗都用了问句,在你看来,这两个问句各有什么作用。(2分) 2017中考模拟试卷高新区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5-7题。(8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5、描绘“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所展现的画面。(2分)6、这两首诗同为送别诗,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7、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哪一项有错误?(2分)考点分析解读:理解诗意、把握意象、分析技巧、品味语言、揣摩情感。师过渡:简单说来就是解决诗词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的问题。流程三方法提炼一、写什么?把握诗词形象,整体感知诗词的内容。PPT:(一)描写画面类问题: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变式: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所展示的画面。题型剖析:这类题型往往要求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物特点和画面,体会作品的意象、意境,领悟作者的情感。描写画面类题型的解答:(1)、抓住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 (2)、展开想象和联想,形成画面 (3)、运用恰当的修饰语或修辞通顺流畅地表达 归纳:抓要景+添画面+ 顺表达针对训练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小组比拼: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2、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水面初平云脚低”所展示的画面。(二)描绘意境类问题: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理解意境类题型的解答:(1)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语,再现画面; (2)运用恰当的形容词概括特征 。归纳:抓意象+现画面+概特征知识拓展 师过渡:小组比拼抢答,每种常见意象,请例举1-2例。1、把握意象 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说来,在创作时,诗人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情言志,化客观事物为意象。 常用诗歌意象解说:(1)自然景观类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春风、东风春天、希望等美好事物 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 (2)植物类杨柳离别难舍等情思 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愁 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 梧桐、芭蕉光阴易逝、身世磨难的惆怅哀愁 (3)动物类 鸦、猿、杜鹃(子规)凄苦哀伤之情 孤雁孤独、思乡 鸿鹄、雄鹰理想追求 蝉高洁 2、体会意境*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细小的单位,是具体的、可找到的。*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是抽象的,需概括的。*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淡闲适”、“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还是不够,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二、怎样写?品析诗词语言、表达特点。师过渡:诗歌的语言字字凝练含蓄。所以即使一字之差,也会让诗歌的表达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谬以千里。我们初三同学即将面临中考,考试时,诗歌鉴赏的题型中,就有针对某个字的表达效果的赏析题,我们可以称之为“炼字题”。1、炼字 直接赏析:赏析“x”的表达效果(妙处) 比较赏析:“诗中的“x”詞能够换成“y”?为什么? 发现赏析:这句诗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里。解答分析:(1)、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虽然问法不同,但基本答题步骤基本一致。归纳:释含义+绘景象+比手法(效果、意蕴)+点情志 知识拓展师:欣赏诗词,推敲字词是最基本的环节,也是理解诗句的意思、正确把握诗词思想内涵的关键,推敲字词主要有以下几类。1动词在欣赏诗词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所具有的特殊韵味。又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就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山景自然地展现在诗人眼前,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传达出诗人超然物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恬适之情。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由 “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作者热爱农村自然风光。2表示修饰的形容词如“巴山楚水凄凉地”,一个“凄凉”,写尽了诗人无限辛酸的感情。“枯藤老树昏鸦”中的“枯”“老”“昏”等词语,渲染了深秋悲凉的气氛,蕴含着诗人悲苦的秋思。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数词或量词在古诗词中,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常常使用数词,一般情况下都不是确数。“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作者描写碧苔时用“点”而不用“团”或“块”,“点”使画面具有水墨画般的韵味。4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画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从视线角度看,红绿映衬,色彩鲜明,春意盎然。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5、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6、虚词: 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7、特定名词(即前面所讲意象)一些特定名词,由于具有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加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古道”“西风”“瘦马”等几个意象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针对训练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小组比拼一:1、“几处早莺争暖树”中哪个字最传神(很有表现力),找出来,并品味其妙处。小组比拼二:师过渡:今天我们就来玩个游戏,假如你不是考生,而是中考命题人,要命制一道炼字题,你会选哪个字来命题?(1)白居易的这首七言律诗中,还有许多用得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大家再找一个字,也来命制一道试题,并且附上答案。(2)小组交流,品评。(3)推荐一位同学全班交流,评价。流程四模拟演练师小结过渡:今天主要研析的是中考诗词“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接下来我们来小试牛刀,运用一下今天所学知识。春暮赏析 春暮 宋 曹豳(bn)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小组比拼:1、自读春暮。2、模仿刚刚对钱塘湖春行的形式,进行试题命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合作,共同完成命题、答题。3、交流评价。附:白话译文 没人去注意那门外纷纷飘落的红花,树木的枝条低垂,浓郁的绿阴,直铺向海角天涯。树上的黄莺儿啼声渐渐停下,春草芊芊,我独自站立在池塘边,听着青蛙不停地叫着,一片喧哗。赏析: 这首绝句写的是暮春三月的景象。繁花凋谢,树阴绿浓,莺啼声渐渐消歇,春草池塘的蛙声开始热闹起来。诗人选择的几个物象,花落、绿阴、莺老、蛙鸣,无一不是暮春典型景况,通过这些,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热闹非凡的暮春全景。大凡写暮春的诗词,总是由惜春而充满着愁怨,尤其是对落花,没有不带有伤感的,黄莺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鸟,它到了春暮,叫声便逐渐稀少,诗人往往借莺啼停息前的鸣声,感叹春天的逝去。曹豳这首诗,却一改悲凄情调,把暮春景色写得分外地开朗。诗人对逝去的春光不存在伤感,而对将来的初夏,充满喜悦。于是,诗说对落花不去过问,对莺声的消失也不放在心上,因为繁花有绿阴来代替,莺啼有蛙鸣来代替。这四种景象,在暮春是同时存在的,诗人不是把它们简单地并列,而是两两对映,在情感上侧重于对后者的鉴赏,着重对后者的描绘。所以花落、莺老,诗对这类衰退的现象只是一笔带过,而说绿阴冉冉,似乎是一支画笔,把整个世界涂抹得苍翠欲滴;春草池塘,处处蛙鸣,诗人独立凝听,格外赏心。诗把这些新生的、充满活力的景物渲染得有声有色,使暮春别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