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doc_第1页
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doc_第2页
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doc_第3页
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doc_第4页
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报告编制单位: 报告日期: 目 录一、项目概况4 (一)项目概要.4(二)场地概况.5(三)规划指标.6(四)能源种类及能耗.7(五)生态环境.8(六)建筑场地内及周围建筑群节能情况.8二、总论9(一)报告的编制原则.9(二)节能减排目标的确定.11(三)节能减排技术路线概述.12(四)对节能减排效果检测评价的基本要求.15三、建筑项目总体设计与节能减排.17(一)气候条件与生态环境.17(二)建筑日照分析及采光分析.17(三)建筑风环境分析.26(四)建设场地水体绿化设计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分析.40(五)建设场地绿色交通的规划对减排评价分析.41(六)建设场地噪声分析.41(七)综合评价建筑场地总体优化设计节能减排效果.42四、建筑单体设计与节能减排.43(一)建筑.43(二)给水排水.46(三)电气.48(四)空调、通风、动力.49(五)建议对建筑单体进行整体能耗模拟分析.51五、可再生能源利用效果预测.53(一)建设项目可再生能源资源及利用条件分析.53(二)拟使用的可再生能源种类、节能量和可行性分析.53六、运行管理.57(一)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 .57(二)住宅水、电、燃气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58(三)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护、改造和更换.58(四)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完善.58(五)建筑运行过程中无不达标废气、废水排放.58(六)分类收集和处理废弃物,且收集、处理和输运过程中无二次污染.58七、实施节能减排的经济分析.60(一)建设项目采用不同节能减排方案的经济比较.60(二)优化方案建议.60八、建设项目节能减排评估结论.62(一)综合结论及总效果预测.62(二)实施节能减排目标,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对策.62一、项目概况(一)项目概要三亚中兴配套住宅建设项目一期工程由10栋建筑组成,其中有8栋1920层住宅,1栋2层会所和1栋1层垃圾用房。建筑总平面图如图1.1-1图1.1-1三亚中兴配套住宅建设项目一期工程鸟瞰图一期工程总用地面积为46230.10m2,总建筑面积为139039.89 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18900 m2,地上架空层面积2358.7 m2,地上计容建筑面积为117781.19m2。各功能建筑面积如表1.1-1。表1.1-1三亚中兴配套住宅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各功能区建筑面积功能区建筑面积(m2)备注1#楼23730.972#楼15741.83#楼10643.654#楼18367.9含架空层面积为213.2 m25#楼18153.97含架空层面积为506.6 m26#楼6889.63含架空层面积为295.8 m27#楼6898.19含架空层面积为280 m28#楼17897.68含架空层面积为826.9m29#楼1716.1含架空层面积为236.2m2垃圾用房100地下室18900合计139039.89图1.1-2三亚中兴配套住宅建设项目一期工程总平面图(二)场地概况项目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靠近崖城镇,西线高速公路西南侧,地块西南侧临海。图1.2-1三亚中兴配套住宅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地理位置(三)规划指标本项目各项规划指标如下1.3-1所示名称指标备注容积率2.55建筑密度(%)17.4绿地率(%)38.0停车位(个)688住宅户数(户)1368居住人口(人)4378按3.2人/户考虑人均用地面积()10.56人均建筑面积(/人)31.76人均绿地面积(/人)4.01(四)能源种类及能耗本项目主要为住宅建筑,主要用能类型包括电、燃气及水。海南省目前未出合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能耗定额值,因此按照能耗统计值来进行估算,根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编写的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9)附表2-6城镇住宅不同气候区高、中、低三种生活方式人群的比例和单位面积总能耗,附表2-8各类公共建筑单位面积电耗中的指标进行估算。夏热冬暖地区住宅建筑平均电耗为14.5KW/h(a)。年用电量标准煤计算:l 总安装容量8272KW,变压器装机总容量4X800+1x400+1x315 KVA 。年用电量Wn=An*Pjs*Tn An=0.7 Tn=6x365=2190h Pe=8270KW Pjs=Kx*Pe=0.3*8272=2481KWWn=380.33万kwh/年l 折合标准煤数量:380.33万3.60=1369.21吨标准煤/年本项目的耗水量根据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10)进行估算,本项目日用水量为1049m3/d,年耗水量为38.28万m3。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暖通空调动力中附录D居民和公共建筑的生活用气量,华南地区居住建筑天然气用量指标为2093-2303MJ(人年),三亚市天然气热值按照8700Kccal/N m3(36.4MJ/N m3);居住建筑每人用气量取2198MJ(人.年)(中间值);居住总人数为4378人,则每年的用气量为26.44万m3,折标准煤系数为11tce/万m3。表1.4-1各类能源消耗能源种类消耗量折标准煤(tce)电(万KWh)380.331369.21天燃气(万m3)26.44290.84水(万m3/年)38.2832.80(五)生态环境本项目主要是居住功能区,在项目的住宅小区内设置绿化,绿地率为38%。同时本项目西南侧临海,能够调节小区的气候环境。本项目注重绿色景观设计,结合本地气候特点,解决好通风采光及节能问题。(六)建筑场地内及周边建筑群节能情况本项目所在三亚市崖州湾,靠近崖城镇,属于新建项目,因此周边居住建筑需满足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和海南省居住建筑设计标准(JDJ01-2005);公共建筑需满足公共建筑设计标准(GB50189-2005)和海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3-2006)。二、总论(一)报告的编制原则 1、执法原则本项目实现节能减排遵守的国家法律、政策法规、强制性规范、标准、规定如下:(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2)政策规章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能源发展 “十一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 “十一五”规划节约用电管理办法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3)政策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 2 8号)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建科2006 231号) (4)规范、标准及规定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 0 1 8 9-20 0 5)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JGJ 75-2003)海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 3-2006)海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DJ 0 1-200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 03 7 8-200 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节能专篇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 04 1 1-200 7)(5)节能标准执行本项目的设计严格按照国家及海南省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来执行,使建筑在设计上达到节能标准要求,同时设计之初充分考虑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 04 1 1- 20 07),保证建筑竣工后,建筑节能工程能达到验收规范要求。2、务实原则(1)坚持事实就是的原则坚持实施求实的原则,对本项目的节能减排现状及前景进行预测。本项目在设计之初充分考虑建筑节能,从建筑的日照、采光、通风、遮阳及绿色建筑技术措施方面,使各项技术与建筑完美结合,设计能达到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 0 1 8 9-200 5)、海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3-20 06)、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JGJ75-2003)及海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DJ01-20 0 5)。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预计每年可节约用电190.17万kWh,折合标准煤684.61吨。 (2)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制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本项目的节能减排技术路线是从源头上控制能耗,即设计之初全面考虑影响建筑能耗的各因素,通过节能设计,节能施工、节能验收、节能运营管理来全过程控制建筑能耗。(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拟定节能减排技术措施。本项目地处夏热冬暖地区,充分考虑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夏季炎热,空调能耗较高,冬季不需要采暖,因此设计需全面考虑夏季遮阳,过渡季节的自然通风,结合三亚市的气候特点,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及环保方面采取适合本地的技术策略。3绿色原则 (1)用绿色建筑理念优化建筑节能减排本项目设计充分考虑绿色建筑技术,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及运营管理方面优化建筑设计。(2)力争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设计本项目除了在节能方面采取措施外,在绿色建筑方面力争采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中的部分技术要求优化设计。 (二)节能减排目标的确定1能源消耗水平根据本评估报告第一章中“能源种类及能耗”计算结果可知,本项目主要能源种类由电、燃气气及水组成。本项目每年电耗为380.33万kWh,燃气26.44万m3年,水38.28万m3年。表2.2-1各类能源消耗能源种类消耗量折标准煤(tce)电(万KWh)380.331369.21天燃气(万m3)26.44290.84水(万m3/年)38.2832.802、制定节能减排目标的依据制定节能减排目标的主要依据为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并且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建筑进行节能计算。在项目规划报建阶段,以能耗定额或者统计数据为依据,对项目能耗进行估算,本项目的节能减排目标制定的依据如下:(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2)海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DJ01-2005);(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4)海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3-2 006)3、综合节能目标 (1)节电本项目主要能源消耗为电力和燃气,每种能源消耗量如表2.2-2。本项目节能减排目标是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建筑节能率均达到50。(2)节水冲厕所的节能型冲便器每次冲水量不大于6L/次,总人数为4378位,每人每天冲厕4次(1次大便,3次小便),则冲厕所每天的用水量为105.07m3/d;绿化用水每天为35.15m3/d。表2.2-2各类能源消耗能源种类消耗量折标准煤(tce)节能目标节能量电(万KWh/a)380.331369.2150%684.61tce/a天燃气(万m3/a)26.44290.84水(万m3/年)38.2832.80 (3)节能减排目标本项目综合节能减排目标如表2.2-3。表2.2-3各类能源消耗名称节能量(tce/a)CO2(t)SO2(t)烟尘(t)数值684.611691.013.706.85由表2.2-3可知,本项目每年可节能684.61tce/a,C02减排1691吨,SO2减排13.7吨,烟尘减排6.85吨。 (三)节能减排技术路线概述1.节能技术系统构成和关键技术环节本项目的节能技术主要由围护结构、空调系统、自然通风及自然采光。(1)围护结构外墙a)公建外墙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传热系数为1.07W(m2.K)。b)居建外墙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墙体传热系数为1.07,热惰性指标D2.5 。挑空楼板挑空楼板采用120钢筋混凝土,传热系数为3.68 W/(m2.K)。外窗 外窗采用普通铝合金窗,玻璃为无色透明中空玻璃。屋顶a)公建本项目的屋顶采用40半硬质矿(岩)棉板的保温做法,传热系数为0.8 7 W /(m2.K)。b)居建屋面采用40半硬质矿(岩)棉板的保温做法,屋面传热系数为0.89,热惰性指标D为3.77,满足规范要求。外窗可开启面积比 公建部分的外窗的可开启面积不小于窗面积的30,透明幕墙均设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大于0.4;居住建筑外窗(含阳台门)的可开启面积不低于所在房间地面面积的8或外窗面积的45。外窗气密性公建部分的外窗的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 7106-2008)规定的6级。居住建筑1至9层外窗的气密性,在10Pa压差下,每小时每米缝隙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2.5 m3,且每小时每平方米面积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75 m3;10层及10层以上外窗的气密性,在10Pa压差下,每小时每米缝隙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l.5 m3,且每小时每平方米面积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4.5m3。幕墙气密性 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15225-94)规定的3级。(2)空调系统本项目为了便于控制,且各住户使用空调的时间段和习惯不同,因此采用分体空调便于控制和节能,分体空调的能效等级不低于2.0级。(3)自然通风对本项目的小区风环境进行模拟优化设计,使建筑处于良好的通风环境,利于室内自然通风的组织。(4)自然采光 对项目小区在大寒日进行日照分析,同时使建筑朝向利于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白天的照明负荷。 (5)建筑遮阳设计本项目的建筑遮阳设计主要通过建筑本身的结构来达到自身的遮阳图2.3-1建筑遮阳设计(6)绿化设计 建筑四周以长绿冠大的乔木为主,既能遮阳防晒,又能改善小气环境,降低环境气温,形成小区域的对流风。2贯彻节能技术措施的优势和难点本项目节能技术措施的落实按照节能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保证施正的质量和节能验收环节的控制,即可达到节能措施的落实。本项目节能技术措施落实的难点是需对本项目的通风、采光及能耗进行模拟计算,并且根据模拟结果对方案进行优化设计。3落实节能技术的必备条件和节能目标实现可能性分析本项目节能技术落实的必备条件包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执行;节能技术措施的施工质量控制,需对节能技术材料进行见证检验;节能验收,对节能技术落实的实际效果进行考核。对所采取的节能技术措施落实后,对项目的节能效果进行评估,能否达到国家或地方的节能标准要求。 (四)对节能减排效果检测评价的基本要求本项目的节能效果检测评价主要包括墙体、幕墙、门窗、屋面、地面、配电与照明等,分项节能工程的主要内容如表2.4-1所示。分项节能工程的检测内容如表2.4-2所示。分项节能工程现场检测内容如表2.4-3所示表2.4-1分项节能工程序号分项工程主要验收内容1墙体节能工程主体结构基层;保温材料;饰面层等2幕墙节能工程主体结构基层;隔热材料;保温材料;隔汽层;幕墙玻璃;单元式幕墙板块;通风换气系统;遮阳设施;冷凝水收集排放系统等。3门窗节能工程门;窗;玻璃;遮阳设施等。4屋面节能工程基层;保温隔热层;保护层;防水层;面层等。5地面节能工程基层;保温层;保护层;面层等。6通风与空气调节节能工程本项目为分体空调。配电与照明节低压配电电源;照明光源、灯具;附属装置;控制功能;7能工程调试等。监测与控制节监测与计量装置;供配电的监测控制系统;照明自动控制8能功能系统;综合控制系统等。表2.4-2分项节能工程材料送检项目序号分项工程检验项目1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l墙体节能工程2粘结材料的粘结强度; 3增强网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l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密度;2幕墙玻璃:可见光透射比、传热系数、遮阳系数、中空2幕墙节能工程玻璃露点;3隔热型材:抗拉强度、抗剪强度。3门窗节能工程夏热冬暖地区:气密性,玻璃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中空玻璃露点。4屋面节能工程保温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5地面节能工程保温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6通风与空气调节节能工程本项目为分体空调。7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电缆、电线截面和每芯导体电阻值。表24-3现场检测项目1围护结构外窗气密性每个单位工程的外窗至少抽查3樘。当一个单位工程外窗有2种以上品种、类型和开启方式时,每种品种、类型和开启方式的外窗应抽查不少于3樘。外墙节能构造每个单位工程的外墙至少抽查3处,每处一个检查点;当一个单位工程外墙有2种以上节能保温做法时,每种节能做法的外墙应抽查不少于3处。2空调系统本项目为分体空调 3防排烟系统漏风量按照防排烟系统的数量的20来抽取。4低压配电系统三项电压不平衡度每台变压器全数检测。三项电压允许偏差谐波电压谐波电流5照明系统平均照度和照明功率密度同一功能区不少于2处的抽取原则。三、建筑项目总体设计与节能减排 (一)气候条件与生态环境1建筑项目气候条件三亚市地处海南岛最南端,位于北纬180934183727、东经10856301094828之间。东邻陵水县,北依保亭县,西毗乐东县,南临南海。三亚地处低纬度,受海洋气候的影响较大,属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5.4,气温最高月7月,平均气温28;全年日照时间256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279毫米。这里四季如夏,可谓三冬不见霜和雪,四季鲜花常盛开,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 2建筑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亚市崖州湾,靠近崖城镇,西线高速公路西南侧,地块西南侧临海。属于新建项目。是集度假居住为一体的生活小区,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居住,本项目建成为了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建筑设计保留原有地形地貌,不破坏建筑场地的原有地形地貌,同时进行小区绿化设计,改善小区气候。 (二)建筑日照分析及采光分析1建筑日照 日照模拟和设计的目的是期望冬季建筑阴影范围小;使建筑周围的场地能接受比较充足的阳光,至少没有大片的永久阴影区;夏季最好有较大的阴影范围,以便对周围场地起一定的遮阳作用;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参考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对居住建筑日照时数的要求,评价建筑规划设计方案。表3.2-l为住宅建筑日照要求。表3.2-1住宅建筑日照要求建筑气候区划、气候区气候区、气候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日照标准日大寒日冬至日日照时数(h)231有效日照时间带(h)(当地真太阳时)8-169-15日照时间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三亚位于北纬18.13,东经109.42,根据全国气候区的划分,三亚地区属于类气候区,所以应满足大寒日不小于3小时的日照时间,有效日照时间带为当地真太阳时8:00-16:00,经计算当地真太阳时比北京标准时间晚54分钟,故有效日照时间带按北京标准时间应取8:54-16:54。本项目采用Ecotect生态软件对小区的日照进行模拟计算,分析时考虑了北侧临近地块23#、21#、12#及西侧临近地块35#、46#与所分析地块内建筑的相互影响,计算模型如图3.2-1所示,模拟结果如图3.2-2、3.2-3所示。图 3.2-1 日照分析模型大寒日日照时间大寒日日照时间不满足的区域图 3.2-2 三亚中兴置地一期(A34-4/2地块)日照模拟结果分析: 由图3.2-2可知,07#南向底层部分区域不满足3h的日照要求,但由于采取了底层架空处理,二层以上区域均满足3h的日照要求。其余各栋南向住宅每户至少有一个卧室满足大寒日满窗日照3h的要求。因此,小区整体的日照情况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1) 大寒日日照图 3.2-3 大寒日太阳运行轨迹大寒日8:00日照阴影分析 大寒日9:00日照阴影分析大寒日10:00日照阴影分析 大寒日11:00日照阴影分析大寒日12:00日照阴影分析 大寒日13:00日照阴影分析大寒日14:00日照阴影分析 大寒日15:00日照阴影分析大寒日16:00日照阴影分析图 3.2-4 大寒日日照阴影分析 由上述大寒日日照分析图可以看出,07#楼受01#楼遮挡较严重,南向底层窗台面在10:0012:00之间,只有部分窗户受遮挡,而其他时间段大部分窗户均被遮挡,采用底层架空处理来满足日照要求。08#楼主要受自身体型影响,自遮挡比较严重,南向凹入部分的窗户难以满足日照要求,通过将卧室安排在凸出部分,保证卧室的日照时间,从而满足日照要求。 (2)夏至日日照 图 3.2-5 夏至日太阳运行轨迹夏至日8:00日照阴影分析 夏至日9:00日照阴影分析夏至日10:00日照阴影分析 夏至日11:00日照阴影分析夏至日12:00日照阴影分析 夏至日13:00日照阴影分析夏至日14:00日照阴影分析 夏至日15:00日照阴影分析夏至日16:00日照阴影分析图 3.2-6 大寒日日照阴影分析 由于三亚在北回归线以南,夏至日南向房间均处于阴影区域。由于太阳高度角较大,10:0014:00之间场地内大部分空地均无遮挡,可通过地面绿化或增加透水面积以改善小区微气候,降低局部热岛效应的影响。04#由于为东西向布局,其房间在夏季的东西晒问题比较严重,东、西向房间需安装遮阳设施,其余建筑由于大部分时间均有相互遮挡,低层部分遮阳效果较好,仅高层部分日照时间较长的区域需设置遮阳设施。2.自然采光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对办公建筑和居住建筑的自然采光要求如下:表3.2-2办公(会所)建筑的采光系数标准值采光等级房间名称侧面采光室内天然光临界照度(lx)采光系数最低值Cmin(%)办公室、会议室1002卫生间、过厅、楼梯间250.5表3.2-3居住建筑的采光系数标准值采光等级房间名称侧面采光室内天然光临界照度(lx)采光系数最低值Cmin(%)起居室、卧室、书房501卫生间、过厅、楼梯间、餐厅250.5室内自然采光需保证冬季典型日(12月22日15:30)的采光满足要求,由图3.2-7可以看出,04 #、06#、07#、09#楼的底层部分区域被前方建筑遮挡,采光会受到影响,具体的室内照度需在设计中做详细的室内采光分析。可以通过选择可见光透射比较高的玻璃及设置反光板提高室内照度。图3.2-7冬季典型日15:30日照阴影 (三)建筑风环境分析自然通风是一种最简便和容易实现的一种节能技术,其主要作用包括提供新鲜空气;生理降温;释放建筑结构中蓄存的热量。自然通风的评估方法有风洞试验、网络法及数值计算方法。风洞试验是当前建筑室外风环境及风工程领域使用的主要方法,它是通过制作实际建筑物的缩尺模型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进行的,通过必要的手段产生类似于实际建筑周围的风场,然后通过布置在模型表面及其周围的试验仪器测量风速、风压等相关数据,当前研究内容已经涵盖了建筑物在不同地貌下以及各种体型的高层建筑的风压风速分布研究以及不同高度比和相对位置的变化所产生的相互干扰影响。但是风洞试验也存在着诸如模型制作费时费力,试验周期较长,难以同时研究不同的建筑设计方案等缺点,而且缩小尺寸的试验模型并不总是能反映全比例结构的各方面特征,另外,在测点布置、同步测压一等系列问题上也有很多不足有待解决。网络法是从宏观角度对自然通风进行分析,主要用于自然通风建筑设计初期的风量预测。它利用质量、能量守恒等方程计算风压和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量。但由于网络法不考虑房间内部的空气流动形态对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所以无法给出房间内部的空气详细流动情况分析。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值计算已成为评价方法的主流。而通风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主要有节点法、数学模型法和计算流体力学法。计算流体力学(CFD)法因其快速简便、准确有效、成本较低等优点,受到广泛认可。CFD模拟是从微观角度,针对某一区域或房间,利用质量、能量及动量守恒等基本方程对流场模型进行求解,分析其空气流动状况。采用CFD对自然通风模拟,主要用于自然通风风场布局优化和室内流场分析,以及对象中庭这类高大空间的流场模拟,通过(CFD)提供的直观详细的信息,便于设计者对特定的房间或区域进行通风策略调整,使之更有效的实现自然通风。 本项目采用选用PHOENICS作为模拟计算工具,对三亚中兴配套住宅建设项目一期建筑周围的风环境进行模拟分析,评价室外流场分布状况。1、 气象参数设置。 三亚位于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5.5,6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28.8,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21.6,极端气温最高35.9,最低5.1。由于无三亚的气象数据,经与三亚气象局沟通,气象局建议参考海口气象数据,因此本项目采用海口的气象数据。对建筑小区的春/夏季、秋/冬季工况进行通风模拟,春/夏季主导风向为南东南风,平均风速2.6m/s;秋/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平均风速为2.6m/s。2、小区风环境。 对本项目的春/夏季及秋/冬季分别进行小区通风模拟,来考核其人行区的风速是否符合人的舒适性要求及建筑前后压差是否利于室内自然通风的组织。本项目0108#建筑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 09#会所比0108#建筑低约2.2m,模型中同时建出了可能对风环境模拟结果有影响的周边建筑,如下图所示。图3.3-1小区建筑模型图(1)风速流线图3.3-2 0108#建筑春/夏季1.5m人行高度横向截面风速流线图图3.3-3 09#建筑春/夏季1.5m人行高度横向截面风速流线图图3.3-4 0108#建筑秋/冬季1.5m人行高度横向截面风速流线图图3.3-5 09#建筑秋/冬季1.5m人行高度横向截面风速流线图由图3.3-2到图3.3-5可以看出,本项目春/夏季的小区风速流线比较流畅,8#楼迎风面存在滞风区或涡流区,不利于自然通风的组织;秋季通风顺畅,不存在滞风区,利于秋季自然通风的组织。(2)风速值图3.3-6 0108#建筑春/夏季1.5m人行高度横向截面风速云图图3.3-7 09#会所春/夏季1.5m人行高度横向截面风速云图图3.3-8 0108#建筑秋/冬季1.5m人行高度横向截面风速云图图3.3-9 09#会所秋/冬季1.5m人行高度横向截面风速云图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要求,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风速低于5m/s、风力放大系数小于2时不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室外活动。由图3.3-6至图3.3-9可以看出本项目春/夏季及秋/冬季大部分室外人员活动区域风速控制在3.5m/s以下,秋/冬季少数区域风速较大,主要存在于处于迎风面的03#、04#、05#楼,局部风速最大处达3.9m/s,小于5m/s,满足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要求。春/夏季背风面建筑存在部分滞风区,主要是由前方建筑的遮挡造成的。 (3)风压值09# 1.5m高度处0108# 1.5m高度处0108#10m高度处0108# 25m高度处0108# 50m高度处图3.3-10春/夏季压力场云图09# 1.5m高度处0108# 1.5m高度处0108#10m高度处0108# 25m高度处0108# 50m高度处图3.3-11秋/冬季压力场云图由图3.3-10和图3.3-11可以看出春/夏季的08#及09#楼建筑前后压差较小。不利于室内自然通风的组织,其余建筑均有利于室内的自然通风组织;秋/冬季建筑前后均有一定的压差,利于自然通风的组织。冬季除了迎风面建筑的前后压差大于5.0Pa以外,其余建筑前后压差均小于5.0pa。小区建筑在垂直方向上的风压随着高度的增加降低,但是变化范围较小。图3.3-12春/夏季小区建筑迎风面风压分布图3.3-13春/夏季小区建筑背风面风压分布图3.3-14秋/冬季区建筑迎风面风压分布图3.3-15秋/冬季区建筑背风面风压分布由图3.3-12 3.3-15可以看出,本项目的布局有利于过渡季节采用自然通风,局部建筑的布置在春/夏季自然通风条件不理想,主要是08#及09#楼。3室内通风由小区通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本项目的布局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的组织,只要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部分的外窗可开启满足要求,本项目可达到良好的室内通风。 (四)建设场地水体绿化设计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分析1水体、绿化对小区气候的影响(1)水体对小区气候的影响建筑场地水体系统是建筑水环境的一个小规模的水环境,其受水面蒸发、植物蒸腾、渗漏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水量损失,水体的供给需保证水质。本项目的水体包括建筑场地的景观水池和游泳池,改善建筑微气候。(2)绿化对小区气候的影响防污绿化植物具有良好的净化大气的能力,因此在居住小区内种植可以净化空气的植物,有利于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最大吸收,并能将污染物托向高空,避免在建筑物附近积聚和扩散。利于组织小区风环境根据三亚的气候特点,全年风向来合理配置植物,可以在不同的季节为建筑提供良好的新风环境。结合建筑的门窗位置设计,场地和绿化,借助树木形成的空气流动可以帮助建筑室内通风。利于场地声环境的组织合理的林带组成、结构、高度、宽度、长度和位置设置可以降低噪声,在建筑周围种植适用本地的树木,在树木周围配置灌木,形成不透光的稠密林墙,降低建筑周围噪声。2绿化、透水地面对微气候的影响(1)绿化对微气候的影响滞尘绿化可以防止地表尘土飞扬,加速漂浮粉尘降落,阻挡含尘气流向建筑物的扩散和侵袭,将粉尘污染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遮阳 在建筑的西侧,利用落叶藤木、落叶乔木等进行遮阳设计,通过不同的植物种类,合适的密度以及适宜的配置方式来满足建筑对日照的不同需求,同时在停车场种植上述植物,减少夏季对汽车的暴晒。(2)透水地面对微气候的影响将室外停车场和绿化地面作为透水地面,可以缓解城市及居住区气温逐渐升高和气候干燥状况,降低热岛效应,调节微气候,增加场地雨水与地下水涵养,改善生态环境及强化天然降水的地下渗透能力,补充地下水量,减少因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地面下陷,减轻排水系统负荷,以及减少雨水的尖峰径流量,改善排水状况。(五)建设场地绿色交通的规划对减排评价分析绿色交通,广义上是指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狭义指为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建立起来的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从交通方式来看,绿色交通体系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从交通工具上看,绿色交通工具包括各种低污染车辆,如双能源汽车、天然气汽车、电动汽车、氢气动力车、太阳能汽车等;绿色交通还包括各种电气化交通工具,如无轨电车、有轨电车、轻轨、地铁等。各种交通工具的绿色等级如下图3.5-1图3.5-1 绿色交通等级本项目共有688停车位,因此在绿色交通方面可以针对不同排量的汽车提供不同的停车服务,并且预留后期发展的新能源补充站。(六)建设场地噪声分析本项目为住宅小区和配套会所,无大的噪声源,因此不会对周边造成噪声污染。(七)综合评价建筑场地总体优化设计节能减排效果本项目居住建筑达到夏热冬暖地区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和海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DJ01-2005),建筑节能率达到50;公共建筑达到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和海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32006),建筑节能率达到50。本项目综合节能减排目标如表3.7-1表3.7-1节能减排目标名称节能量(tce/a)CO2(t)CO2(t)烟尘(t)数值684.611691.013.706.85四、建筑单体设计与节能减排(一)建筑1建筑平面布局、体形与空间设计(1)总体布局本项目用地现状规整,在空间布局上,根据自然地形采用台地和平坡地混合布置形式,总平面布局为南北朝向,会所建筑布置于西北侧,位了三期用地的交汇处,便于二、三期配套使用。一期小区人行出入口位于用地北侧的道路,车行出入口位于西侧和北侧,为满足消防需要;小区内道路分人行道和车行道,小区内沿建筑外侧设有环形车道,便于居民出入。(2)单体设计功能分区本项目1#8#楼为住宅, 9#楼为会所。住宅功能包括卧室、起居室、书房、餐厅、卫生间、厨房等;会所功能包括办公室、茶室、活动室、多功能厅等功能。户型设计本项目每栋住宅户型的功能和建筑面积如表411。表4.1-1建筑户型设计建筑户型户型户型建筑面积m21#楼A.C单元1-1-A,1-3-A三房两厅两卫95.281-1-B,1-3-B二房二厅一卫76.061-1-C,1-3-C二房二厅一卫76.061-1-D,1-3-D三房两厅两卫98.271#楼B单元1-2-A, 1-2-F三房两厅两卫97.831-2-B, 1-2-E两房两厅一卫78.111-2-C, 1-2-D一房一厅一卫57.692#楼A.B单元2-1(2)-A三房两厅两卫115.892-1(2)-B两房两厅一卫82.612-1(2)-C两房两厅一卫82.612-1(2)-D三房两厅两卫112.853#楼3-A,3-F三房两厅两卫118.953-B,3-E两房两厅一卫83.213-C,3-D一房两厅一卫60.874#楼A.B单元4-1(2)-A(F)两房两厅一卫85.154-1(2)-B(E)两房两厅一卫86.814-1(2)-C(D)一房两厅一卫63.715#楼A.B单元5-1(2)-A(F)两房两厅一卫85.755-1(2)-B(E)两房两厅一卫87.435-1(2)-C(D)一房两厅一卫65.836.7#楼6-A, 7-A三房两厅两卫98.046-B, 7-B两房两厅一卫76.156-C, 7-C两房两厅一卫76.156-D, 7-D三房两厅两卫101.888#楼A.B单元8-1(2)-A(F)两房两厅一卫85.608-1(2)-B(E)两房两厅一卫87.288-1(2)-C(D)一房两厅一卫65.722围护结构做法及热工参数要求(1)外墙公建外墙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传热系数为1.07W(m2.K)。居建外墙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传热系数为1.07 W(m2.K),热惰性指标D2.5 。 (2)挑空挑空楼板采用120钢筋混凝土,传热系数为3.68 W/(m2.K)。 (3)外窗外窗采用普通铝合金窗,玻璃为无色透明中空玻璃。(4)屋顶公建本项目的屋顶采用40半硬质矿(岩)棉板的保温做法,传热系数为0.8 7 W /(m2.K)。居建屋面采用40厚半硬质矿(岩)棉板的保温做法,屋面传热系数为0.89 W /(m2.K),热惰性指标D为3.77,满足规范要求。3、遮阳防热措施建筑外部采用遮阳构架,通过这些有效的隔热方式,大大地降低了建筑空调用电量,达到了建筑节能的目的。4自然通风组织自然通风模拟结果表明,本项目的布置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的组织。5、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根据海南省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条件是1 2层以下(含12层)的住宅建筑;单位集体宿舍、医院病房、酒店、宾馆、公共浴池等公共建筑。本项目各高层住宅部分920层均设太阳能热水系统。6.主要结构材料(1)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40。(2)钢材:Q235B及Q345B钢;(3)钢筋:HPB235级()、HRB335级() 、HRB400级( );(4)墙体材料: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或其他轻质墙体材料。 7.安全设计(1)自然条件基本风压值0.85KN/m2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2)安全设计上部结构选型本项目均采用框架及剪力墙和钢结构体系。主要荷载标准值表4.1-2建筑主要荷载标准值名称荷载标准值(KN/)会所公共楼面3.5住宅楼面2.0走廊、楼梯间、卫生间2.0挑阳台2.58、节能设计指标(1)公建部分外窗的可开启面积不小于窗面积的30;透明幕墙均设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外窗的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 7106-2008)规定的6级;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15225-94)规定的3级。(2)住宅部分居住建筑外窗(包括阳台门)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外窗所在房间地面面积的8或外窗面积的45;居住建筑1至9层外窗的气密性,在10Pa压差下,每小时每米缝隙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2.5m3。,且每小时每平方米面积的空气渗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