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置换术的康复护理.doc_第1页
全髋置换术的康复护理.doc_第2页
全髋置换术的康复护理.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髋置换术的康复护理唐文怡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骨科摘要: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病变解除髋关节疼痛、使髋关节恢复功能的有效手段。本文就如何做好髋关节置换病人的护理进行探讨。两年来我院开展髋关节置换术共68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5082岁,平均66岁。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二年,平均13个月。全部病例无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脱位等并发症,功能恢复良好。护理的重点是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与术后的康复指导,防止术后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脱位等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年社会,股骨颈骨折发生率也逐年提高。而人工关节材料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日益成熟,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来代替病人原有的疾病关节,重新获得关节功能越来越被患者和医生接受。但是如何护理好髋关节置换病人,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髋关节置换成功的关键。笔者经过二年来的临床实践,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探讨了一系列康复护理经验,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两年来我院开展髋关节置换术共68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5082岁,平均66岁。其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3例,骨性关节炎8例,外伤性股骨颈骨折47例。其中行全髋置换42例,半髋置换11例,双髋置换13例。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二年,平均13个月。全部病例无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脱位等并发症,并且功能恢复良好。2.适应症: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头臼已破坏,伴疼痛,功能障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头臼受损,严重功能障碍、退行性骨关节炎,髋臼受损,股骨头变形、类风湿关节炎,疼痛难忍,炎症结核后髋关节强直疼痛、慢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髋脱位,髋臼发育不良、创伤所致髋脱位等、骨肿瘤,位于股骨头颈部或髋臼的低度恶性肿瘤。3.护理:3.1术前护理:3.1.1 术前心理护理。我们认为应把心理护理作为机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能康复,调动积极的心里因素,使患者主观能动地参与机能康复的训练。首先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解除其思想顾虑,缓解其紧张情绪,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讲解有关人工关节置换的知识,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方法、疗效、风险、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介绍成功病例,以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3.1.2 饮食指导。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是术前准备的重要内容。应适当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易消化饮食,对于胃纳差进食少的患者,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来改善全身情况。3.1.3 康复指导。积极治疗病人存在或潜在的某些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慢性感染等。同时护士应指导患者学会床上大小便,学会如何使用助行器、拐杖。指导患者做屈伸踝关节和足趾关节活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做扩胸运动和深呼吸、咳痰、锻炼肺功能。3.1.4 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常规备皮、备血、皮试。要求禁烟禁酒。对精神过度紧张难以入眠者,应适当应用镇静药物以保证睡眠。另外,术前常规使用抗生素,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3.2术后护理:3.2.1 术后严密观察并监测生命体征,抬高患肢,保持患肢外展30度中立位,防止患肢屈曲内收内旋及屈曲外展外旋,以防止髋关节脱位。保持引流管通畅和负压状态,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量,颜色,性状。3.2.2 加强基础护理。病人术后生活不能自理,应协助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满足其生活需要。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注意防止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同时也应指导患者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输血以提高机体抵抗力。3.2.3 心理护理。髋关节人工置换对病人的精神影响较大,易导致心里失衡,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心理反应。因此护士应主动关心和理解病人,及时给予安慰,鼓励,使其获得心里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2.4 防止并发症。(1)感染,使用抗生素,注意局部伤口有无红肿疼痛,及时换药,保持切口干燥。(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早期按摩患肢,加强腿部肌肉收缩和踝关节的活动。也可用脉冲泵冲击疗法,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因血流缓慢和凝滞而形成血栓,同时使用速必凝,低右等预防药。(3)髋关节脱位,不宜过早进行直腿抬高运动,屈髋不能超过90度,术后患肢保持外展30度中立位,侧位时双膝间放固定垫以防止患髋屈曲内收内旋位后脱位。3.2.5 康复锻炼指导。术后第一天,在全身情况良好,耐受疼痛情况下可以在床上进行患肢踝关节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上身和臀部做引体向上运动12次/h。同时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扣背510次/h。指导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和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上下午各510分钟,以后几天运动量逐步加强,活动时间由短到长。但所有的床上运动必须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状态下进行,屈髋不能超过90度。术后1周,病情稳定后可以逐渐离床活动,在护士和家属的扶持下患肢下床着地,在少量负重下拄拐杖站立,如无不适,在床旁行走数步后立即返床休息。以后步行距离逐渐增加,并使用步行器行走。在行走时,患肢始终保持外展30度,护士或家属在旁守护以防意外。3.3出院指导:我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切口为皮内缝合,无需拆线。如患者情况良好,一般七天后可出院。护士应嘱咐病人出院后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按出院前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活动范围。可以从事日常家务劳动,避免干重活及距烈运动。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由双拐单拐弃拐,但必须避免交叉腿,下蹲位,不做踢腿动作,不坐矮凳子。复诊时间为出院后1个月,必要时及时复诊。4.讨论:4.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解除髋关节病变,矫正畸形,改善功能,使关节获得长期稳定性行之有效的方法。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病人,不同阶段的康复锻炼做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加强与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才能保证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成功,才能取得人工关节的活动效果。4.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关节稳定和肌肉张力,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术后1天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机会,同时配合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深呼吸练习。术后4-5天,病人体力多有所恢复,可以在床上作髋关节半屈位的主动或主动抗阻力屈髋练习及立位练习。术后1周,在患肢不负重情况下进行步行练习,此时应采取从拄拐站立-不负重-部分负重-完全负重的渐进方法。43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影响疾病转轨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病人由于不了解而表现出担忧、信心不足,甚至害怕等。这种担心是由于情绪紧张的一种心理反应。患者的紧张和焦虑往往反映为某些行为改变,护士能及时地发现这些改变,给予有效的关怀和帮助。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运用心理学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双方达到互相配合的心理效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我们运用心理护理后,患者对整个治疗过程的痛苦、恐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