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旗手的命运图谱-钱玄同.doc_第1页
新文化运动旗手的命运图谱-钱玄同.doc_第2页
新文化运动旗手的命运图谱-钱玄同.doc_第3页
新文化运动旗手的命运图谱-钱玄同.doc_第4页
新文化运动旗手的命运图谱-钱玄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内容:虽然对旧式的礼教最为痛恨,但钱玄同却是一个极守礼法的人,钱玄同的同事们曾回忆说,钱玄同对于哥哥“比耗子见了猫还怕”。凤凰卫视5月3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陈晓楠:1912年是中华民国的元年,这一年的5月初,周树人随北迁的教育部从南京来到了北京,住进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这个31岁的绍兴人落脚到了昔日的帝都,开始了每天两点一线的教育部职员的生涯,他的业余生活就是逛逛琉璃厂,辑录古书,抄写古碑,以此来打发寂寞漫长的时光,而这种日子一晃6年就过去了,如果不是几位朋友的出现,不知道这种枯燥的日子,还会与这个政府公务员相伴多久。解说:那时偶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金心异,携手提的大皮夹放在破桌上,拖下长衫,对面坐下了,因为怕狗,似乎心房还在呯呯的跳动。刘思源(北京鲁迅博物馆副研究员):他怕狗,但他喜欢聊天,一来以后坐下就不走了,屁股生根了,他喜欢聊天也是因人而异,他喜欢跟鲁迅聊天,从1916年开始,那鲁迅日记天天是几乎都有这个,玄同来。解说:钱玄同就是书里说的那个金心异,他和周树人是浙江同乡,他到绍兴会馆找周氏兄弟来聊天,其实是带着使命来的,作为新青年的编辑,他登门来访,是请他们两人为杂志供稿。周维强(扫雪斋主人钱玄同传作者):鲁迅也有过很多笔名,用“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确实是钱玄同给他催(稿)出来的。耿傅明(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如果没有这么一个钱玄同提供的契机,鲁迅就可能不会出现,他还会作为周树人在教育部做他的科员。解说:将鲁迅推上文坛的钱玄同与周树人,周作人兄弟相识于日本,1906年倡导反清排满的国学大师章太炎,被孙中山接往日本,在小川町的同盟会会刊民报编辑部里,章太炎开办了一个国学讲习班,钱玄同和周氏兄弟同门学习。刘思源:章太炎的这个东京的弟子群,实际上也有两个圈子,内圈钱玄同,黄凯,像这个周作人、鲁迅,这都是外圈的,到民报社听大课的。解说:1910年,钱玄同从日本早稻田大学学成归国,他先在浙江教育司当了几年的公差,随后又来到了北京,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国文系主任,到了1917年,钱玄同父亲的门生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的校长,钱玄同也受邀到北大兼课,这时上海的陈独秀也受聘于北大,新青年杂志社将随其北迁。刘思源:他们就成为同事了,陈独秀办新青年他是知道的,那么陈独秀向他约稿也是很自然的事。解说:1917年2月1号,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刊在醒目的位置上,登出了钱玄同对于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一文的回应,在文章中,他对白话文大加赞赏,而将“选学妖孽”和“桐城谬种”确定为新文学革命的对象。刘思源:当时的旧文学就是两派,一个是林舒的这个,唐宋、这个桐城派,推崇唐宋八大家的,还有一派是连唐宋八大家都瞧不起的,要(推崇)唐宋以上的这就是选学派了。张铁荣(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章太炎就是搞选学的,(钱玄同)他们都跟章太炎起家,然后他为了参加新青年,为了鼓吹文学革命,他就不管你那套了。周维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琅琅上口,那么一下子就成为了这个(经典)流传下来,就后来一讲到旧的东西的时候,立刻就引出这两个(例子)。解说:当时的新青年虽然也算小有名气的文学刊物,但废除古文的主张毕竟太过离经叛道,而钱玄同的加盟无疑给陈独秀和胡适的阵营注入了一种特殊的力量,胡适说钱教授是位古文大家,居然对我们提倡通俗新文学做出积极的反应,实在使我们声势一振。周维强:胡适是什么?胡适那个时候是美国留学回来,一个留洋少年,陈独秀他也不是一个名门正徒,他是主要是一种社会的知识分子力量,那么现在有章门弟子,大弟子,这么来给他们助阵,他们觉得找到了一个呼应信心大增。沈卫威(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章门弟子)他们反了以后,这个力量对社会的影响太大了,为什么?他们最知道旧文学、旧伦理、旧道德,甚至那种旧的体制那一套,他们在那个体制里头,他们一反之后,这种榜样的反叛的,榜样的力量很大。解说:虽然文学改良的口号并不是出自钱玄同之口,但他对古文的改革主张却更为彻底,当初陈独秀和胡适用古文写出文学革命的理念,钱玄同马上提出了批评,并以白话写信回复,而加入新青年不久他更是提出,应引用西方的标点符号将文字竖写改为横写。周维强:我们古代都是竖着写,从右往左竖着写,那么钱玄同觉得,我们两个眼睛是平行的,你的文章是竖写着的,等于说这是不合视觉规律。刘思源:再说你从左至右,你写过的字手不会碰它,不会把这个字抹了,手稿污了。解说:在钱玄同看来,这种既科学又方便的书写方式,很快便会大行其道,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的这个提议即便是(新青年的同仁们也少有赞同。周维强:胡适他觉得这个,因为他说大家都已经习惯了竖着看,竖着排,竖着看,说这个是小问题,可以先不改。耿傅明:因为你看那个横排书就好象老是在摇头,你看这个竖排书老是在点头,摇头表示以一种质疑的态度来读书,点头(表示)以接受的认同的态度来读书,而现在的态度主要还是一种质疑的态度。解说:更让新青年的同仁们关心的似乎还是杂志本身的影响力,此时种种新鲜的思潮、言论和他们批判旧学的文章,多是处于无人回应的状态。刘思源:新青年当时是很寂寞的,没有人赞成,也没有人反对,这是鲁迅自己说的。解说:1918年的一天钱玄同和另一位编辑刘半农,在新青年编辑部里闲聊,两人来言去语时,一个念头闪过了钱玄同的脑海,不久之后新青年上,便上演了一出“双簧”戏。沈卫威:钱玄同就化名叫王敬轩,给新青年写了一封信就是白话文如何如何不好。周维强:然后刘半农化名写了一篇这个对立,对不同意见,再做出他的一个正面的一个申辩,或者驳斥也好这种文章。沈卫威:按照我们现在来讲,就是故意要制造一个文化事件,故意要制造一个热点,就是吸引读者的眼球。解说:一直对新文学静观其变的桐城派代表人物林舒,也终于按捺不住行动了起来,然而他却并没有选择与钱玄同等人进行书面辩论。刘思源:文言文不适合做辩论,一辩论就是左支右绌,搞不过白话文,那是肯定的。周维强:(林舒)很生气,那么他也写信给,包括写信给蔡元培。刘思源:找你家长去,你们都是北大,我找你们校长去,跟校长告状的意思有点。解说:蔡元培对林于舒的来信做出了礼貌的回复,但行动上却是毫无表现,无奈之下的林舒,随即发表了一篇小说荆生,在小说中他幻想出一个伟丈夫,将违反纲常的金心异等人痛打了一番。刘思源:金是钱字边,然后异跟同是反义的,这个影射的是钱玄同。解说: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提到,“金心异”去绍兴会馆找他催稿的时候,新青年已经在这场双簧引发的论战后声名日渐兴隆,旧文学和文言文的势力开始步入衰微,钱玄同无疑是助推这场新文华运动获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员猛将。陈晓楠:在不少朋友和学生的印象里,钱玄同生性狂狷,治学也不守“家法”,作为古文大师章太炎的入室弟子,他却大张旗鼓的宣扬新文化,除了倡导白话文和西式标点,他还着手简化繁体字,编撰汉语拼音,还有新式的国民教育教材,章太炎就曾因为他提倡白话文而戏称他做“判师”,可是,实际上钱玄同的旧学相当了得,像这样的弟子恐怕当老师的想恨都恨不起来吧。解说:上世纪30年代初期,钱玄同在北大和北师大,教授古典音韵学和文字学,后来成为古典文学家的顾学颉,也在他的班中学习这些旧学经典,他说钱玄同上课时很少带书本,除了粉笔之外身无长物,口讲指画,滔滔不绝,随口引证说文解字尔雅,原原本本绝无差错。刘思源:音韵学是一个太专门的学问,要把音韵学讲好,讲的有吸引力,钱玄同是大有本领的。刘思源:胡适还幽默,还能讲点笑话,那么钱玄同呢他当时讲课都是很严谨,很正经、也不讲笑话,不讲笑话而能把人家吸引住,可见他的魅力。解说:一次钱玄同罕见的带了一本书来教室,讲课时不停翻弄,下课后顾学颉上前翻看,这本所谓的“讲义”,结果却是一本空白的无字天书。刘思源:没有讲义,就是随口讲,张中行给他评论是,他说钱先生讲的课,如果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周维强:关键是讲自己有所得的东西,我自己有心得的,我有心得我可以编成讲义,我也可以不编成讲义,但是假如说,按照我们现在统编教材,一门学科都是讲一本教材,你说老师的心得在哪里?这是有问题的。解说:在当时的北大学生们都盛传,钱玄同的课有两“高”,学问高,合格率高,只要是报名上课年底没有不通过的。周维强:他上课,他不点名,他也不看你们有几个人到,他一上来就一圈,把这个笔在花名册上一扫,就算你们都到了。刘思源:完全凭自觉,完全凭就是我讲课得其人而传之。周维强:不改卷子,反正你们考只要你们答题了,他有一个章及格就一敲。解说:在蔡元培的“学术自由”和“兼容并包”思想下,此时的北大汇聚起了一大批不同学术流派的大师级学者,各种主张和思想,也纷纷聚集在这一片狭小的校园之中。周维强:李石曾是无政府主义,胡适是自由主义,英美自由主义。张铁荣:辜鸿铭还梳着辫子,他是那个心里有皇上的人,那是那个保守派,最保守派的人。解说:章门弟子黄凯,此时也在北大教授国学课程,由于看不惯师弟钱玄同放弃旧学,转而倡导白话文学的做法,便经常在自己的课堂上大骂师弟是背叛师门的疯子,而恃才傲物的钱玄同脾气也不小,两人一起便经常磕磕碰碰。刘思源:在一次酒席宴上,当时章太炎也在座,黄凯就摆出大师兄的架子,就是钱疯,尔来前,今天你当着老师的面你说说,你为什么要去搞白话文,章太炎没说话,钱玄同说我就是要提倡白话文,我就是要骂桐城要骂选学,你怎么样?拂袖而去。解说:鲁迅曾说钱玄同“十分的话必说到十二分,沈从文则用,“端午吃月饼,中秋吃粽子”来形容他的特立独行。周维强:最早的时候他是古的,后来要打倒皇帝了,那么他认为要反清排满,那么是要用比这个古更古的古来代替这个古,还是复古。他回国以后,当时在浙江省教育厅工作,他有一天是穿的深服来上班,这个深服还是古代的汉服,华夏的汉服,他就自己做这个衣服来穿,就是非常极端一个人。解说:加入新青年之前的钱玄同,绝对称得上是一个顽固的复古派,然而帝制的两次复辟却使他认识到了复古之不可取,旧思想之不可保留,他马上从复古转向了新文化,开始痛恨一切旧物。刘思源:痛恨中医,痛恨道教,痛恨京剧,痛恨一切传统的旧的东西,这实际上是新文华也是有一点教训的,包括痛恨我们的这个农历,都把他要作为废历。解说:偏激,好走极端,社会上这些指责新文华运动人物的话,好像就是针对着钱玄同说的。周维强:他说整个中国的教育和思想,这些典籍里面所表达的(思想)都是跟现代的民主的,人道的所不相容的,都要去掉它,所以他说这个汉语废掉算了,不用了,以后就拼音文字,拼音化。解说:虽然对旧式的礼教最为痛恨,但钱玄同却是一个极守礼法的人,钱玄同的同事们曾回忆说,钱玄同对于哥哥“比耗子见了猫还怕”。刘思源:他的大哥,钱旬大他30多岁,最讲礼,最讲究,而且钱玄同避无可避,钱玄同经常是什么?在除夕的时候,在旧式年节的时候,听说大嫂要带人过来,或者是大嫂的儿女、儿媳要过来,他就躲在外面不回家。解说:对于封建礼教和新式生活,钱玄同曾说,我自己拼着牺牲只救青年,只救孩子,有人劝他纳妾,去追寻自由恋爱,一辈子没有交过女朋友的他,却说自己最不喜爱看电影,又不惯替人拿外套,所以难于奉陪。刘思源:(他)就是要做旧礼教的牺牲,来完结这个几千年的旧账,一个是亲人他不能伤害他们,还有一个就是怕授人以柄,说你就是想摆脱责任,你们提倡新道德不就是这样嘛,摆脱对家庭的对亲人的责任,什么都不管了,大哥也不拜了对吧,礼也不讲了也不回了,他怕授人以柄。陈晓楠:性格刚烈的鲁迅对钱玄同的极端和激进极为欣赏,钱玄同到周氏兄弟家里聊天一般不到晚上十点不散,有时还会聊到深夜,找不到黄包车的钱玄同不得不打电话叫来汽车,乘着月色“呜呜而去”三个人师出同门,又一起在新青年上打打杀杀,感情不可谓不厚,然而后来周氏兄弟反目,再后来鲁迅离开北京南下,三个人聚在一起痛快聊天的机会几乎就再无可能了。解说:1929年5月,春天的北京,这天钱玄同如往常一样,来到了孔德学校借读古籍,出乎他意料的是,他在这里遇见了3年未曾见面的鲁迅。刘思源:鲁迅上这个北京孔德学校看马隅卿,而这个时候钱玄同已经先在马隅卿的办公室坐着,他们就是不期而遇。解说:自从鲁迅1926年8月离开北京南下之后,这还是第一次回来探亲,两位老友不期而遇,而桌上的一张鲁迅名片引来了钱玄同的话头儿。周维强:看见这个桌上有鲁迅的名片,上面写着周树人三个字,钱玄同说你还是三个字不是两个字,那么钱玄同的意思就是说,你名片写的是周树人不是写的鲁迅,鲁迅就回应了,他说反正我是肯定,三个字的不用四个字的。刘思源:这指的是钱玄同啊,因为钱玄同他曾经一度署名“疑古玄同”,这用的是4个字,所以这个钉子给钱玄同碰晕了,钱玄同就走了。解说:鲁迅在给许广平的信里写到,遇金立因,胖滑有加,唠叨如故,时光可惜,默不与谈,少顷,则朱山根叩门而入,见我即踟蹰不前,状极可笑也,信中的金立因指的是钱玄同,而朱山根则是指的顾颉刚。刘思源:顾颉刚是鲁迅很不喜欢,叫他“朱山根”,就是红鼻子,顾颉刚学术成就很大,当时是一个学术明星,也是学术新星,为胡适和钱玄同所极赏。周维强:那么鲁迅和顾颉刚素来不和,那么这个因素出现以后,爱屋及乌,有这个可能性,在鲁迅看来你们都是一伙的。刘思源:后来这个通信发表了,两地书上发表了,钱玄同看见了,他就说我唠叨,我是胖了,这没错,但是胖了,这不是过错,完了唠叨我好早就唠叨啊。解说:鲁迅态度的转变,使得钱玄同百思不得其解,而被这个昔日的好友嘲笑为“胖滑有加,唠叨如故”,则更是让他耿耿于怀。周维强:钱玄同觉得我是没变化,变化的是你,那么你变化就变化,那么我们就不来往算了。解说:对鲁迅敬而远之,钱玄同与周作人的关系却越走越近,他的学生们都知道,下课后要找先生,最好的去处就是八道湾胡同的苦雨斋。张铁荣:经常都到周作人家里来,在苦雨斋聊天,吃饭,就是个人的感情比较好。耿傅明:钱玄同,周作人认为他是畏友,也就是说他在有些场合,他可以规劝周作人的,因为两个人也确实是知心朋友,无话不说的。解说:1937年7月29号,日军的铁蹄耀武扬威地踏进了北平四九城的城门,这一天,钱玄同来到了学生魏建功的家中,。周维强:他跟魏建功说,他说我们都是南人,南人还是要回到南方去,这是表达一个意向,实际上就是说走也走不了。刘思源:他做不到,因为你看西迁的,魏建功西迁没问题,人家年轻力壮,带着老婆孩子就走了,他怎么办?他身体不好,他那个夫人身体也不好。解说:由于严重的高血压,钱玄同此时已经很少出门走动,唯一经常来访的就是尚未南迁的学生魏建功,对于这段日子,魏建功在回忆录里说到,我们白天看报纸,专把新闻反过来解释,夜里偷偷的收听中央广播,第二天再互相转告。耿傅明:钱玄同一直很坚决,留平教授一个月就50块钱,但是汤尔和,先当了大汉奸,他就给他的老朋友,一个人一个名分,就那个教育部的所谓编审委员会,教材编审委员会的委员,一个月就送你100块钱车马费,但是钱玄同不要这个钱,周作人就要了。解说:除周作人之外,钱玄同的好友此时大多已离开了北平,困局北平的钱玄同心情十分凄怆,在身体极度的衰弱之中,他开始怀念故乡,他在一封写给周作人的信里面写到,我近来颇想添一个俗不可耐的雅号,日: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