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龅之交》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管龅之交》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管龅之交》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管龅之交》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鲍之交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 房珊珊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点。 2、理解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3、探究司马迁在本传中寄托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理解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2、探究司马迁在本传中寄托的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1、 导入 有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见,知己难得。所以,历史上结为刎颈之交的廉颇和蔺相如才会世代为人们所称道;而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钟子期和俞伯牙才会世代为人们所仰慕;春秋时齐国人管仲和鲍叔牙也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佳话,后人称为管鲍之交。(板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段故事。首先,让我们齐读一遍本课的学习目标。2、 明确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点。 2、理解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3、探究司马迁在本传中寄托的情感。下面,请一位同学范读本文,初步了解管鲍其人其事。三、整体感知1、初读正音。 贾(g):做买卖。不肖(xio):不贤,没有才能。不肖子孙:没有出息的子孙。2、齐读。3、预习检测(结合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针对性讲解重难点)(一)重点词语(二)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语齐桓公以霸(名作动,称霸)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动用法,为而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意动用法,以为羞,以为耻)(三)判断特殊句式管仲囚焉(被动句,被拘禁)管仲既用(被动句,被任用)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动句、状语后置句)任政于齐(状语后置句)(四)翻译下列句子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我被囚禁忍受耻辱,鲍叔不把我当作无耻的人,他知道我不会以失小节而羞,却以功名不曾显扬于天下而耻。四、研读探究 (1) 女生齐读第1段1、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管仲的人生经历吗? 明确: 贫困-经商-为囚-相齐 (板书)评价:曲折却辉煌!2、 教师补充:一箭之仇春秋初期,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到莒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到鲁国。齐国内部安定后,两位公子都急于回国做君主。管仲率鲁国军队阻拦公子小白,并拿箭射向小白,但只射中了衣带钩。小白假装中箭身亡,管仲立即送信给公子纠。公子纠觉得没人再和自己争位了,就不慌不忙走着,结果公子小白迅速赶到临淄当上国君,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他发兵迎击公子纠,鲁国迫于压力,杀死了公子纠,并把管仲押回齐国治罪。鲍叔牙向齐桓公力谏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终于成就了一代霸业。(任人唯贤)(板书:相桓公一匡天下)3、 管仲千古谈齐桓公:“仲父”。孔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三国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梁启超:“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管仲之所以能够成为名垂千古的“华夏第一相”,除了自身卓越的才干,更离不开鲍叔牙(板书)这位挚友的帮助。可以说,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的今天。(2) 男生齐读第2段1、 在管仲心中,鲍叔牙是个什么样的朋友?明确: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己。2、 在鲍叔牙心中,管仲是个什么样的朋友?当初贫困时,曾与鲍叔牙做买卖,每次给自己多分钱财,鲍叔牙不认为管仲贪财,知道管仲贫困。(板书:贫)曾为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窘困,鲍叔不认为他愚笨,知道是时运不顺利。(板书:时)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牙不认为他无能,知道没有遇上好时机。(板书:贤)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怯懦,知道管仲有老母亲要奉养。(板书:孝)公子纠失败了,召忽死了,我被囚禁起来受屈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拘小节而以功名不显露于天下为耻。(板书:志)鲍叔牙之于管仲恰如管仲深情所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让我们再次以管仲的口吻把这一句有感情地齐读一遍。3、 你认为管仲是个怎样的人?明确:肯定:忍辱负重、有谋略有才华、幸运等。否定:穷困潦倒、自私自利、狂妄无能、胆小怯懦、没有气节等。东汉史学家班固称赞史记:“不虚美,不隐恶。”即秉笔直书,不妄加赞美,也不隐其恶行。本段恰恰体现了这一点。我们仿佛看到了管仲是一个不成功的商人、不给力的谋友、不称职的官员、不合格的士兵、不仁义的辅臣。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孝顺隐忍、胸怀大志、懂得感恩、重视友情、富贵而不忘本的品质。4、你认为鲍叔牙是个怎样的人?明确:对朋友理解、忍让、宽容、鼓励、支持、无私、爱国、识人善任、举贤不避亲等。(3) 齐读第三段1、鲍叔牙辞为宰:“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f)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国语齐语) 鲍叔牙认为管仲有五项强于自己:宽厚仁慈,能安抚百姓;治理国家,能抓住根本;忠信可结于诸侯;能给国家制定规范和礼仪;能站在军门前指挥练武,使将士勇气倍增。所以,他认为如果治理齐国,自己可以胜任宰相一职,但是如果想让齐国强大富强成就霸业,管仲更合适。如果说鲍叔牙知贤荐贤是对朋友的知遇之恩,体现了他对朋友的信义,那么鲍叔牙甘居人下的让贤之举更体现了他高风亮节的国家大义。2、荐贤贤于贤:子贡问大臣。孔子曰:“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子贡复问孔子曰:“然则荐贤,贤于贤?”孔子曰:“知贤,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韩诗外传) 孔子对鲍叔牙的评价,强调“荐贤贤于贤”,他认为知道谁是人才,这是智慧;推举人才,这是仁爱;引荐人才,这是义气。智慧、仁爱、智慧三者都有,才是最牛的!所以司马迁深情慨叹:“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四)合作探究1、太史公创作史记,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在客观记录史实时,必然会有自己的情感寄托。那么,在本文,司马迁除了赞美鲍叔牙的知人之能,还寄托了哪些情感?(特别强调:结合司马迁遭受腐刑时的身世处境考虑)小组合作,代表发言:怀才不遇的悲痛;对管子有鲍叔牙这样的知己的羡慕;不以受刑为耻辱,反坚持名扬天下的积极向上的情感。2、教师补充:清代的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有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多鲍叔之知人,情见乎辞矣。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明确:汉武帝任人唯亲、刚愎自用,司马迁为李陵辩护遭遇宫刑,汉朝当时有以钱赎命的规则,而面对深陷危难的司马迁,曾经的知己同僚,却漠然视之、冷眼旁观。可见:对比管仲,有齐桓公这样任人唯贤的明君器重,有鲍叔牙这样的知己知遇,而司马迁只得以残身践志,饱受怀才不遇的痛楚和无人知己的寂寞。 (渴求知己)3、教师补充:此外,司马迁早在报任安书中对“死”发表了精辟的见解:“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免哉?”司马迁认为真正勇敢的人不一定非得为名节而死,怯弱的人如果真仰慕气节名义,那随时随地随事皆可勉励自己。由此可见,管仲弃小辱成大志的品质也正是司马迁所追求的。(弃小辱成大志)管鲍之交,鲍叔牙成就了管仲的华夏第一相,管仲也成就了鲍叔牙的义薄云天。那么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才能光亮我们的人生呢? 让我们一起从先哲的智慧里寻找答案。五、拓展延伸:(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3)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欧阳修) 希望同学们都能择益友,遇知音。六、总结往事越千年,我们在史书中寻觅着管仲的治国方略,不由得为其思想的博大精深而感叹;而鲍叔牙的真诚包容,力荐贤才,甘居人下,其品格襟怀,直至今日,仍为人们所称颂。惟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无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