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导学案(教师版)------祁阳二中------杨年生.doc_第1页
离骚-导学案(教师版)------祁阳二中------杨年生.doc_第2页
离骚-导学案(教师版)------祁阳二中------杨年生.doc_第3页
离骚-导学案(教师版)------祁阳二中------杨年生.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离骚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与作者理想的关系。4.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诵、品悟的基础上背诵全文。【学习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课时建议】 2课时 预习案【知识链接】1、屈原生平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2、楚辞“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发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怀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3、有关离骚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文学上常以“风骚”并称。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自学反馈】(1)给画线字注音修姱( ku ) 侘傺( ch ch ) 揽茝( chi ) 蕙纕( xing ) 芰荷(j h) 溘死( k ) 攘诟( gu ) 谣诼(zhu)(2)文言知识A、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 忳郁邑余侘傺兮 “郁邑”通“郁悒” 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 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 延伫吾将反 “反”通“返”B、一词多义虽 以余虽好修姱 虽然 长太息以掩涕 连词而,表并列虽九死其犹未悔 即使 谣诼谓余以善淫 介词,用 竞周容以为度 以(之)为,把作为 之哀民生之多艰 之:主谓之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高余冠之岌岌兮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C、词类活用步余马于兰皋兮 步-使动,使马步 固前圣之所厚 厚形容词活用动词 推重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高,长-形容词活用使动 使加高 使加长 E、特殊句式不吾知其亦已矣: 不吾知 宾语前置 长余佩之陆离 佩之陆离 定语后置 :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状语后置 F翻译。A、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世俗本来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 B、背绳墨以追曲,竞周容以为度 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悅于人奉作法度。C、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好的。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受挫而改变的吗?文本解读表现屈原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怀诗句: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民生各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探究案探究点一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兮”,却“謇朝谇而夕替”,有哪几个个原因? 明确:君王放纵,不察(灵修浩荡,“终不察夫民心);小人投机诬蔑(“众女嫉余之娥眉,谣诼谓余以善淫);时俗不好,而自己不愿同流合污(固时俗之工巧”“背绳墨以追曲”)。屈原用什么态度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 ?(用原文回答)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现了屈原坚持自己的志向和理想,坚贞不屈,不同流合污,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诗中的屈原在衣着和外貌上有怎样的特点?这比喻什么?明确:衣着“制以为衣兮,集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佩缤纷其繁饰兮”外貌“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用“芰荷芙蓉高冠长佩繁饰蛾眉”比喻诗人远大高尚的志向和品德探究点二赏析离骚的语言特色明确: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蕙纕”“揽茝”比喻自己的美德)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灵修”,神圣,喻指君王。“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喻指高尚德行)其次,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等, 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训练案课外延展1、屈原作品中的一些名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远游)。“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九歌国殇)。2、朗读屈原离骚结尾“乱曰”部分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离骚(节选)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注解:彭咸:传说是殷代贤臣,因为讽谏君主不被听从,投水自尽。(1)解释下列词语已:停止 故都:故国 美政:理想中的美好政治(圣君贤臣的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