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读哲学原理 读书归纳与总结潮与汐的起伏,日与月的轮现;山与水的相望,海与天的变幻;孤岛的沦没,森林的消逝;银河的渺茫,宇宙的神秘;生灵演进,沧海桑田;从远古到今天,从蛮荒到文明;从天宇到大地,从飞鸟到走兽;这包罗万象的自然界是如何变幻?缤纷繁芜的世界如何一步步向前?而我们人是从哪里来?人的本质是什么?万事万物又是怎样地进退出没?面对这神秘莫测的大自然,我们有一连串的问号。从古至今,纵横南北,穿越东西,我们的先人曾思考着世界。柏拉图边走边问过蓝天,老子面山而居,沉思着感叹;黑格尔索尽思绪探究着人类的起源,宋明理学家们发问大地、叩问高山。马克思究天人,览地物,将千百年来的的思索串成珍珠链它凝聚了人类思想的精髓,它就是哲学。对于人类而言,思想力是永远无法被征服的东西,哲学的思维就是人类前行中的启明星指引正确的方向!究起哲学之根,可谓源远流长,纵贯古今。所谓“哲”字,可译为智慧、知识之意。古希腊语中,哲学为爱智慧之说,故其为使人聪慧的学问。生活中人们对其周围的世界及与世界的关系都有一定的看法和观点即世界观。而哲学则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这样的归纳对于哲学知识甚微的人来说仍是抽象,进一步阐明: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领域里,有两大基本和首要的问题,其一为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的问题,即孰先产生;其二为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而对于第一问题的回答决定了哲学的派别:持物质先生观点的为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先入则为唯心主义。在几千年的理论与实践中,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与观点符合了时代的前进要求,因而唯物论广为人们接受。在唯物哲学的发展过程过程中曾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及辩证唯物主义几个时期,一步步走向完善。而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史的狂沙中历练成金,成为了哲学史上后人无法逾越乃至无法企及的一座高峰!(一)在辨证唯物主义中,首要的内容就是唯物论,其基本观点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这里需要指明一点,我们素来所见的阳光,树木等实物,并非所谓的物质,我们真切地感到的、触到的的东西实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他们的共性就是客观实在性-你看或不看,它们就在那里,不近不远,真实地存在着,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或改变。当然,物质还有一个特性-运动性。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幻着,所以运动是绝对的。不过,有些物的运动比较细微,譬如煤的形成,琥珀的结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它们的变化是不明显的,但却一直在进行。这里可视其为相对静止。因此,整个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唯物主义坚持物质决定意识,那么意识该作何解释呢?在哲学的观点里,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从低级“动物刺激感应”到高级人类思维中发展而来。另外,意识为人类所特有,那些纯粹的动物反应是出自其本能,并非有组织的思维,所以意识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的本质就是客观影像在人脑中经过加工后形成的反应,因此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唯物论中还提到,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可以调节人的生理活动,并且呢,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这一观点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指导: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有益的创造活动。但前提是遵守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另一重要内容为认识论,由实践观点引出。实践是人存在的方式,人们有目的的能动性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即为实践。因此我们在生活,也在时刻实践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而人们获得认识必当应用它指导实践,所以实践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当然在认识论中,关于真理的内容具有极大的关注性。我们知道认识有感性和理性之分,人们对于一事物的认识起初是感性的,当其随着实践与阅历的加深,会上升到理性认识。当理性认识经历实践的鉴证,就会成为正确的指导-真理。由真理产生的过程可以看出,其具有客观实在性,它必须从客观物质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其次,真理具有具体性和历史性特征,任何一真理都是人们在某一时期内的认识,相对来说是具体的,具有历史性特征。当然,真理只有一个,是绝对!同时比起更长远的发展来说,某一时期内的真理超出这一阶段就会成为谬误。因而,真理又是相对的。我们要用实践的扫帚清理掉真理上的灰尘,让它永远焕发出闪闪的光芒-照亮人们前行的路! (三)如果说辩证唯物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一朵奇葩,那么唯物主义辩证法就是唯物主义的枝芽。首先,唯物主义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事与物及物与人之间的这种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形式就在于: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所以在处理问题是,我们由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事物都是一个统一联系的整体,而这个整体是由不同的部分所组成。整体的功能永远大于局部,同时起关键作用的部分有时又决定了全局。所谓:为山不成,功亏一篑,就是那关键的一筐土决定了整座山的高度。所以,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我们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同时关注关键部分,方可全面而又理性地占据智慧的高地。另外,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一个整体最后的功能和成效的大小是内部各部分协调工作的结果,内部秩序恰当,则可产生1+12的效果,反之则不然。因此,联系观为我们提供了制定决策的好方法系统优化,即注意事物内部的组合、安排,选择最佳方式,最终1+12.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万事万物皆处于不停地运动发展中。发展观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毋庸置疑的。所谓发展,其本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并且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普遍的、不可抗拒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新事物初出茅庐,新生的力量尚且微弱,不足以颠覆旧势力,因此,刚开始旧事物会处于上风。但是,否极泰来是万事万物的规律,一旦新事物成熟,其不可遏止的力量必然会摧毁旧事物。事物的发展变化也是量变到质变过程,我们所熟知的“功亏一篑”、“积羽沉舟”、“滴水穿石”等故事也蕴含着质变、量变的哲理。一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点滴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引起质变即事物本质发生变化,产生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又会进入量变的过程,最终再质变。如此循环往复,事物不断发展。所以,在学习工作中,我们要脚踏实地,认真做好量的积累,期待新的飞跃。但同时也要注意充分发挥你的主动性,适时地加快量的积累或当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迅速促成其质变,莫待超乎或不及一定程度,无功而返。“螺旋式上升”、“曲折前进”,即为事物发展的基本模式。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始终坚信:前途是光明的,虽然道路曲折。坚守信念,厚积薄发你就是赢家。另外,原因和结果及其关系问题是人类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的问题,也是哲学史上较早产生的一对范畴。从现实世界的普遍联系来看,一切现象都处在无限的相互联系的因果链条之中,佛家也有言: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是的,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由此观之,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并且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们在了解了这对范畴后,以此去分析世界、社会和人的实践活动,就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方法。也正是有了因果观念,我们可以把一些事情联系起来,也可以以此去认识、改变世界;在工作中正确把握事态动向,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期事半功倍。 科学认识的任务,就在于透过事物的表象,把握其内在本质。所谓现象是指事物外部的联系和表面特征,而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其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首先,不能将二者混为一潭,要正确区分;同时对于事物,应了解表象,发现本质,将二者统一。那么,如何投透过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呢?第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观察大量生动的现象,尽可能地占有丰富和真实的感性材料。其次,开动思想机器,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在唯物辩证法中,对立统一规律(或矛盾观)举足轻重的一笔,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使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法则。何谓矛盾?简而言之,既对立统一,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即对立、统一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趋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并相互转化。而斗争性是贯穿矛盾始终的性质,是排斥性。但矛盾的斗争和同一也是有联系的,二者是相对而言的。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其时时处处存在,一切事物都是一个矛盾体。矛盾发展的过程就是事物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由此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而在此进行曲中,矛盾的斗争性是主旋律,同一性是协奏。当然矛盾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主要体现为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占主要地位的矛盾不同,即使是同一矛盾内部也有主次方面之分。我们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所谓两点即既要把握主要矛盾,又要注意次要矛盾;既要在意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遗漏矛盾的次要方面。而重点是指:解决问题应分清轻重,由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入手,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矛盾又是不尽相同的,矛盾也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在解决特殊矛盾和个别矛盾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一风吹”,不能不分门别类。对于承善弃恶、扬利避浊等这些话,我们并不陌生,其实这也是哲学中的辩证法辩证否定法。这一辩证法对于我们看待事物大有裨益。其实质就是“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除了辩证唯物主义,还有一个重大哲学观,即历史唯物主义,它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人从哪里来?纵横古今中外,无数哲人志士曾不懈地探究过,就在十九世纪,马克思承前人之果,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一百多年的时光见证了它的科学性,由此,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先河。人归根结底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正是由于人的发展才产生了人类社会。故得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是客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劳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出现了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属于精神领域,包括在意识这一范畴中。因此,社会意识同样具备意识的功能,即能动性,对客观社会生活具有反作用(注:即对一事物具有影响力,包括正负影响),自觉地树立科学意识,才可正确地指导实践。此外,社会意识又具备自身特殊的性质不平衡性和历史性。不平衡性指社会意识不一定与客观社会步调一致,可能会超越客观现实(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当时的客观社会条件);也可能滞后于客观世界(文革时期的运动及思想)。而历史性具体来说是指阶段性,同样的社会意识在特定时期适用于现实,但走出特定的时间范围,就会与客观现实不符。在矛盾规律中提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同样,正是社会矛盾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最根本的矛盾是生产力(生产力指人类改造、适应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客观的人与人、人与物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矛盾。其中,生产力是核心,生产力决定了该采用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历史上每次社会的大变革,其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产生了矛盾。或是生产力超越了生产关系,或是生产关系超前而生产力低下(如六十年代的大跃进)。因此发展生产力、完善生产关系就成了各个时期的首要任务。另外,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也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关系及产品分配制构成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上衍生出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对应的各种制度和设施构成上层建筑。在这一关系中,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同时上层建筑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所以,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科学制度也就成了国家发展的重点。正是这两对矛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在历史唯物主义中,人民群众论也是重中之重。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精神财富,他们的劳动推动了制度的变革、朝代的更替、时代巨轮的运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这一观点中,要分清人民与伟人的历史作用。那些所谓的“英雄造时势”、“伟人书写了历史”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他们没有把握好群众和为人对历史的作用而平主观臆断得出这样的观点。杰出人物往往是变革的发起者和领导者,而真正推动历史巨轮的是广大群众,没有应呼而起的人民子弟、没有劳动者的创造、没有群众的支援与协助,再伟大的人物也只不过如草原孤号的苍鹰,呐喊声终将归于没有回应的茫茫的原野。诚然,在历史的巨大的变革中,伟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历史证明:人民群众造就了历史。因此,群众观和群众路线也就成了众多政党的执政方针。其表现为:一、坚持民主集中制;二、树立群众观点,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出发点,自觉地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三、制定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观众去。”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价值观是人类探讨的焦点,价值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生和实践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意义就在于指导人们去探索真理、创造价值。所谓价值是指事物(物质和精神)对于人而言的某种有用性,对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这里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价值是相互的,个人为社会创造了价值,社会会对个人给予肯定。无论是创造了客观价值,还是社会回馈精神肯定都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有价值的涵义可知,对一个人或集体的价值进行评价,根本标准就是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因此,也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了一个尺度,即:站在社会、人民的立场上,做有益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他的观点源于实践并最终指导实践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请你帮个忙》课件
- 找月嫂工作总结和计划
- 责任组长工作总结
- 《诗经·采薇》节选课件
- 托儿班工作计划
- 《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
- 亏损企业员工安全培训课件
- 事业编教材加课件
- 事业单位章程课件
- 护理教学示范科室汇报
- 肩周炎的影像诊断
- 无伞空投技术研究进展及国外准备阶段分析
- 日结工资合同(2025年版)
- 免疫定性实验性能验证
- 2025年配电专业运检题库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人工智能(北理 )》单元测试考核答案
- 第24课《古诗词五首:十五从军征 》课件 2024-2025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新增年产3.5万吨油液产品(润滑油、特种油、金属加工液、防冻液)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设备质量检测报告模板
- 音乐厅小剧场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 医院感染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防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