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川县教育均衡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1页
沐川县教育均衡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2页
沐川县教育均衡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3页
沐川县教育均衡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4页
沐川县教育均衡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沐川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沐川教育均衡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共沐川县委沐川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和沐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沐川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二五”规划。一、“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简要回顾“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加快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基本实现了“十一五”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目标。全县义务教育工作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通过市政府复查评估和省政府督导评估。(一)义务教育加快发展,教育质量显著提高。201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99.07%。义务教育质量保持上升态势,初中语文、政治、物理等学科教学质量走在全市前列,2006年,莫槟涛成为第一个本土培养的全市中考状元。(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以财政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逐步建立。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三)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教育投入持续加大,“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教育经费4.81亿元,较“十五”期间翻了两番。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新建校舍5.93万平方米,建成覆盖全县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学校布局更趋合理,整体搬迁实验初中,新成立实验二小,调整中小学校点79个,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19所。教师工资足额按月发放,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全面实施。(四)队伍建设有力加强。培养省级特级教师2名、省级骨干教师14名、市级骨干教师33名、县级骨干教师57名,补充中小学教师237名,培训教师2.09万人次。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由2005年的96.1、90分别提高到2010年的99、98.7,其中,小学教师专科、初中教师本科分别达62.5和45.1。有232名教师受到省、市、县级表彰奖励,48名教师在省、市级教学比赛中获奖,7项课题成果获省、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318篇教师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我县义务教育事业发展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发展整体水平与教育发达区县还有差距,教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民群众空前高涨的教育需求不相适应;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片区之间、县城与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入学难”、“大班额”问题较为突出;教育改革创新还存在差距,教育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对这些问题,将在“十二五”中认真加以解决。二、“十二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十二五”时期是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县上下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兴县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服务社会”的工作方针和“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农村教育,重点振兴职业教育,积极扶持民办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加快建设山区教育特色县,全面推进沐川教育科学发展,为加快建设“中国西部优美乡村”、“四川生态经济强县”和“盆周山区新农村连片开发示范典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更加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二)目标任务到2015年,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建设接近十二五规划标准;中小学理科、艺体学科仪器设备配置达到国家“07标准”;消除大班额;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在12所边远农村学校建设教师周转宿舍,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促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体目标是:1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十二五”期间,“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义务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00%,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08%和2%以内,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1%以内,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5%以上,15周岁人口中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8%以上,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0%以上。在人人有学上的基础上,把提升教育质量作为促进均衡发展的根本。2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到“十二五”末,全县教师总量基本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求;教师全员培训课程考试和教材教法考试合格率分别达到100%和98%;全县特级教师达到2名,省、市、县骨干教师达到30、60和100名,“双师型”教师达到15名,学科名师达到15名;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80%以上,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60%以上。3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到“十二五”末,条件较好的学校达到标准化要求,建成一批标准化的实验室、图书室、艺体室;部分中小学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运动场地完全达到省级标准,80%的义务教育学校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消除大班额;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满足学生寄宿需要;建设教师周转宿舍,让边远农村学校教师居有定所,安心从教,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三、“十二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均衡发展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并分解到年度目标计划。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成立教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把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为党政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教育工作情况。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逐步试行“管、办、评”分离,健全统筹有力、分级负责、权责明确,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管理体制。改变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综合应用法规、规划、拨款、信息服务、政策指导、资源配置和必要的行政措施,逐步形成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科学发展的良性机制。(二)保障投入,完善机制,进一步落实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坚持政府投入为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保证在校学生人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足额征收教育税费,专项用于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公共财政的保障水平,确保到2012年按可比口径计算的全县各级各类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全县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8%,以后年度随着财力的增长进一步提高。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建立社会投资、捐资教育的激励机制,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出资和投资办学、捐资助学。建立保障政府教育投入增长的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实施财务预算公开,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和经费使用全过程审计,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严格中小学收费政策,认真执行中小学收费公示制度,规范教育收费行为,积极争创“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加强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建设,完善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长效机制,通过政府补助、扩大助学金奖学金规模和覆盖面、助学贷款等方式,加大资助力度,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贫困而失学。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改善农村学校寄宿条件,逐步提高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启动农村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三)调整布局,优化结构,进一步夯实教育均衡发展基础。根据学龄人口变化、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区域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中小学教育装备经费保障机制,足额配套国家教育技术装备的各种项目经费。推进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学校实验室、图书室和学科功能室新建和改扩建力度,大力推进学校教育装备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四)强化管理,落实保障,进一步稳定和优化教师队伍。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保证新增教师质量。加强和完善各类学校编制管理,在教职工编制总量内进行调整分配时,对农村薄弱学校和边远学校实行重点倾斜。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完善评价、选用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定期交流机制,教师交流面每年不低于5%。统一调配、使用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跨校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建立和实施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坚持绩效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分配、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表彰奖励挂钩的原则。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倡导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其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聘用)、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完善形式多样的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模式,对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加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培养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打造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队伍。实施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教育培训,逐步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建立健全教科研网络,认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产生一批富有实用价值的教研成果,培养造就一批科研型、学者型教师。依法保障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或者高于全县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从教的教师实行倾斜政策。健全教师的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制度,确保与县内公务员的同等待遇。实施农村教师安居工程,在县城和较大集镇为农村教师集中修建经济适用房或周转宿舍。关心教师健康,学校要适时组织对教师的心理疏导,并坚持每年组织教师健康检查。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权利。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进一步健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和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五)育人为本,提高质量,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把立德树人融入各级各类教育,融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创新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推行快乐德育和体验德育,强化青少年教育的道德实践环节,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坚持育人为本,树立质量意识,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并重,打牢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加强实践教学,丰富社会实践。创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创新教学和考试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控制作业量和考试难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锻炼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和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使学生心理健康、体魄强健。要将教育和文化有机结合,创造条件开足开齐艺术教育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加强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示范校建设,使每位学生较好地掌握2项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技能。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完善学校综合考评体系,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引导学校主动开展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和家长更加支持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把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协调好教育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学前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义务教育要深入实施生本教育实验,建立和完善指导体系,落实质量监测制度,巩固和提高教育水平。普通高中要认真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开好选修课程,丰富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坚持市场导向,面向社会需求,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顺利实现就业。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校本研修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机制建设、课程特色、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