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验技术-广东海洋大学.ppt_第1页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广东海洋大学.ppt_第2页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广东海洋大学.ppt_第3页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广东海洋大学.ppt_第4页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广东海洋大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实验 课程简介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 面向 食品质量与安全 专业本科生 主要介绍食品中危害残留物质的检验 本实验课程为该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 要求学生能根据检验内容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根据检测结果对食品安全性进行评价 共有学时数20学时 实验教学内容包括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生物化学测定 等 实验教学中包括技能型和综合型实验环节 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检测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实验一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生物化学法测定 综合型 实验二对虾中氯霉素含量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 技能型 实验三鱼体中组胺含量的分光光度法检测 技能型 实验四饮料中食用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设计型 目录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蔬菜中农药残留量生物化学法测定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比较两种常见的生物化学测定法 酶抑制率法和速测卡法的异同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一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生物化学法测定 实验原理 生物化学测定方法根据其检测手段又可分为速测卡法和酶抑制率法 速测卡法的原理是根据胆碱酯酶可催化靛酚乙酸酯 红色 水解为乙酸和靛酚 蓝色 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 使催化水解 变色的过程发生改变 由此可判断出样品中是否含有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存在 酶抑制率法的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 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 其有抑制率与农药的浓度呈正相关 正常情况下酶催化乙酰胆碱水解生成胆碱 胆碱在显色剂的作用下产生黄色物质 该黄色在412nm处有特征吸收峰 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或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进行测定 实验步骤 1 速测卡法 纸片法 检测 滴2 3滴洗脱液在菜叶正面近叶尖部分 用另一片菜叶滴叶处轻轻摩擦 取一片速测卡 将菜叶上洗出的水滴1滴在白色药片上 静置10min 将速测卡对折 用手捏3min 打开速测卡 白色药片变蓝色为正常反应 不变蓝或显淡蓝色说明有过量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每批同时做一片无农药对照 实验步骤 2 酶抑制率法检测 取2g切碎样本 置提取瓶内 加入20mL提取试剂 震荡1 2min 倒出上清液 静置3 5min 于平底小试管中加入50 L酶液 3mL样品提取液 50 L显色剂 在37 38 下培养30min 于待测的小试管内加入50 L底物 倒入比色杯内 进行仪器测定 同时做对照组 对照组的平底小试管中用3mL提取试剂代替样本提取液 注意事项 1 速测卡法检测中 当温度低于37 时 酶反应的速度随之放慢 药片加液后放置反应的时间应相对延长 延长时间的确定 应以空白对照卡用手指捏3min时可以变蓝 2 速测卡法检测中 预反应后药片表面必须保持润湿 3 采用酶抑制率法测定韭菜 生姜 葱 蒜 辣椒 胡萝卜等蔬菜中农药时 不要剪得太碎 浸提时间不能太长 对于这类蔬菜必要时可采取整株浸提 一些叶绿素含量较高的蔬菜也是如此 4 当温度条件低于37 时 加入酶液和显色剂后放置反应的时间应适当延长 延长时间的确定应以胆碱酯酶空白对照测试3min的吸光度变化A0值在0 3以上 即可往下操作 5 当吸光度过大无法读取时 说明测定溶液浑浊有干扰 实验目的 进一步学习酶联免疫试验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确实掌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虾肉中氯霉素含量的基本原理 实验方法和结果的分析 实验二对虾中氯霉素含量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 实验原理 抗原与抗体能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化学反应 以竞争性酶联免疫反应为例 酶标记抗原与样品或标准体中的非标记抗原 氯霉素 具有相同的与抗体结合的能力 两者竞争与固相载体包被的抗体结合反应 洗涤多余的酶标抗原 加酶反应的底物后 底物被酶催化显色 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刊物定性或定量分析 在整个反应当中 样品中氯霉素含量越多 反应显色就越淡 反之 样品中氯霉素含量越少 则显色越深 实验步骤 1 实验准备 从冰箱取出试剂盒 将氯霉素标准溶液 浓缩萃取稀释液 浓缩洗涤液 酶标记物 底物溶液及微量测试孔条置于室温下回温30min 配制原倍萃取稀释液及洗涤液 用蒸馏水将10倍浓缩萃取稀释液及浓缩洗涤液都分别用蒸馏水按1 9的比例稀释 实验步骤 2 样品制备 将3g对虾肉剪碎后放入50mL带塞离心管中 加入6mL乙酸乙酯 用均质机均质约1min 再震荡约30s 离心 3000rpm 10min 取2mL上清液至玻璃管中 于50 下氮气吹干 于上述玻璃管中加入正己烷2mL 先将残余物完全溶解后 再加入1mL原倍萃取稀释液 震荡约30s 离心 3000rpm 10min 用吸管吸去上层液及中间乳化层部分 弃掉 取下层液备用 实验步骤 3 操作测定 取一定的微量测试孔条 于适当微孔中分别加入100 L标准溶液 六个浓度 在另外的微孔中加入100 L已完成前处理的样品溶液 在每一微孔中加入50 L酶标记物 轻敲盘子四周 使其充分混合后于室温下避光静置温育1h 甩掉微孔中的反应液 再将洗液加满每一微孔后甩掉 重复洗3次 最后一次甩掉洗液后 在吸水纸上拍干 于每一微孔中加入底物溶液100 L后 轻敲盘子四周 使其充分混合 室温下避光静置温育20min 于每一微孔中加入100 L反应终止液 用酶标仪于波长450nm下判读 注意事项 1 使用前先将试剂盒置于室温下 回温30min 回温后 取出所需微量测试孔条 将剩余板条立即放回铝箔袋中用胶带封好 置于4 保存 2 浓缩萃取稀释液和浓缩洗涤液使用前必须稀释 3 每次吸取不同的液体时一定要换移液枪的吸头 4 加样时必须小心勿溅出微孔外 以免造成其他微孔的污染 加样品或试剂时枪头请勿接触微孔 5 洗涤必须充分 重复3次 6 温育时 要盖上塑料片或标签纸 置于暗处 温育时间不够不要随意取出 7 试剂盒较贵且量很少 请准确量取 不要造成浪费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进一步学习并掌握分光光度法检测鱼肉中组胺含量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三鱼体中组胺含量的分光光度法检测 实验目的 鱼体中的组胺用正戊醇提取后 与偶氮试剂反应显橙色 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最低检出浓度为5mg 100g 实验步骤 1 组胺标准曲线的制备2 样品中组胺的提取取10g切碎的鱼肉于具塞锥形瓶中 加入20mL三氯乙酸 100g L 60 水浴中浸泡30min 过滤 取2 0mL滤液于分液漏斗中 加氢氧化钠溶液 250g L 使呈碱性 pH9 10 加入3mL正戊醇 振摇5min 提取三次 合并三次的正戊醇提取液并用正戊醇定容至10 0mL 吸取2 0mL正戊醇提取液于分液漏斗中 用盐酸 1 1 振摇提取3次 合并盐酸提取液并定容至10 0mL 备用 实验步骤 3 样品中组胺的测定取1 0mL盐酸提取液于10mL比色管中 加水至2mL 同时取0 00 0 20 0 40 0 60 0 80 1 00mL组胺标准使用液分别置于10mL比色管中 加水到1mL 再各加1mL盐酸 1 1 标准管与样品管各加3mL碳酸钠溶液 50g L 3mL偶氮试剂 加水至10 0mL 混匀 放置10min后以零管调节零点 于480nm处测比色测定 并绘制标准曲线 注意事项 1 偶氮试剂必须临配现用 2 用正戊醇提取三氯乙酸溶液中的组胺时 必须用氢氧化钠调节溶液pH值至碱性 使组胺游离便于提取 而在用盐酸 1 1 提取时则必须使溶液呈酸性 使组胺能成为盐酸盐而溶于盐酸提取液中 3 组胺测定过程中 标准管和测定各管的条件必须控制一致 保证显色反应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 组胺与偶氮试剂的反应须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 且反应时间控制10min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 要求学生熟悉在食品安全性检验过程中 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验设计的总体原则和基本方法 掌握薄层色谱 分光光度法分离和测定合成着色剂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进一步了解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食用合成色素的规定以及我国饮料中添加剂的使用情况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实验四饮料中食用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设计型实验 实验内容 学生自主选择市售的各种饮料 根据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结合现有的实验条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设计简易可行的实验方案 对饮料中苋菜红 胭脂红 柠檬黄 日落黄及亮蓝5种食用合成着色剂进行提取 分离以及定性和定量检测 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对市售饮料中合成着色剂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 实验要求 本实验要求学生有目的地选择市售饮料 每组至少选择三种 每班至少选择20种 根据所选饮料的性质和实验项目要求独立设计实验 准备和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每组提供完整的实验报告一份 综合各组的实验结果 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