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SDPA优化手册HSDPA优化手册目录1编写目的42原理介绍52.1系统架构52.2HSDPA的信道62.2.1HS-PDSCH82.2.2HS-SCCH122.2.3HS-SICH142.2.4ADPCH172.3HSDPA关键技术182.3.1AMC技术原理182.3.2HARQ技术212.3.3基本调度算法233HSDPA优化测试分析253.1终端设置253.2网管OMC的配置263.2.1HSDPA全局资源配置263.2.2HSDPA小区配置283.3HSDPA测试观测点分析343.3.1速率观测353.3.2流程观测363.3.3性能统计和DSP打印观测364HSDPA问题排查思路554.1性能问题554.1.1终端问题554.1.2信号质量564.1.3传输受限574.1.4上下行接入时隙584.1.5信道/参数配置问题584.1.6天馈/干放问题604.1.7单板温度过高614.2容量问题614.3测试技巧621 编写目的HSDPA作为TD-SCDMA系统的无线增强技术,可以极大的提升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成为TD的热点技术和重要优势。目前,浙江移动的TD-SCDMA网络逐步成熟,对于HSDPA的应用需求也在不断提升,HSDPA的优化以及问题排查也成为了TD网优工作的重点任务。为了使各位从事TD网络规划与优化人员尽快了解HSDPA的原理、技术以及及测试、分析方法,特编写此文,以达到和大家交流、共同提高之目的。2 原理介绍2.1 系统架构 图 21 HSDPA协议机构图 22 HSDPA 系统架构2.2 HSDPA的信道图 23 HSDPA新增物理信道HS-DSCH信道是用来传送下行业务数据的传输信道,其映射的物理信道为HS-PDSCH。HS-SCCH是下行物理信道,HS-SICH是上行物理信道,这2个物理信道用来辅助完成HS-DSCH数据的交互,具体过程如下图:图 24 UE与NodeB交互过程首先NodeB系统根据上一次的ACK/NACK和CQI情况,确定调度以及HARQ参数,并组织相应的Mac-hs PDU通过HS-DSCH来向UE发送下行业务数据,但在该HS-DSCH发送之前,系统先发送包含所有该HS-DSCH解码信息的HS-SCCH给UE,UE监听到HS-SCCH,并根据收到的HS-SCCH信息在指定时隙码道上识别HS-PDSCH并进行解码,根据HS-PDSCH接收和解码情况,并在HS-SICH上发送CQI、ACK/NACK信息。根据协议要求,三条新增物理信道的时序图如下:图 25 三条新增物理信道的时序图2.2.1 HS-PDSCHHS-DSCH是一条用来传送下行业务数据的传输信道,其映射的物理信道为HSPDSCH,HS-DSCH由于引入了AMC和H-ARQ等技术,与原有的DSCH的在很多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它的编码过程是单独设计的。它主要增加了物理层H-ARQ功能和16QAM星座重排两步。HS-DSCH作为专门为HSDPA新增的一条传输信道,其上层可以对应DCCH和DTCH这样的逻辑信道,下层映射到HS-PDSCH。它在协议栈层次上位于MAC-hs之下,也就是说它仅存在与NodeB和UE之间。HS-DSCH传输信道属性:u 传输块大小:第一次传输自动分配u 传输块组大小:一个传输块组通常只包含一个传输块u TTI5msu 码参数:1/3Turbo码u 调制:在第一次传输和重传时是动态的u CRC大小:固定尺寸24bit表 21 HS-DSCH与DCH的对比DCH(PS64K)HS-DSCHTTI20ms(可配置)5ms(固定)TbSize336 (可配置)可以随时调整TbNum最大为6(可配置)1(固定)信道编码TurBo(可配置)TurBo(固定)CRC大小16(可配置)24(固定)图 26 HS-DSCH的编码流程相对于DCH信道,HS-DSCH不需要级联、速率匹配、均衡,增加了物理层H-ARQ功能。HSDPA 的主要处理流程与R4过程类似,但是由于HSDPA的独特性,因此与R4的过程在细节上也有所区别。简述如下:u 由于HSDPA一个TTI只有一个数据块,因此在编码码块分段的过程中,传输级联操作去掉了。u 信道编码采用了基本编码率为1/3的Turbo编码,编码器内自带交织器,HARQ模块就是将Turbo编码输出的比特数适配到HS-DSCH的多个物理码道传输的总比特数上。将R99速率匹配的功能扩展了,因此去掉了无线帧间均衡和静态速率匹配操作。u 最后输出的PhCH编号,对于TD系统而言,其实是两维编号,PhCH(码道编号,时隙编号),物理层的调制过程会根据这个编号选择适当的码道和时隙,进行调制加扰。功控:HS-PDSCH独占时隙则:HS-PDSCH的时隙总发射功率 该时隙的总发射功率HS-PDSCH可以根据具体的时隙配置来动态变化调制方式(SF=1或SF=16),不承载任何L1的控制信息(比如TPC/SS或TFCI)。表 22 HS-PDSCH时隙格式Slot Format#SF训练序列长度(chips)NTFCI code word (bits)NSS & NTPC(bits)Bits/slotNData/Slot (bits)Ndata/data field(1) (bits)Ndata/data field(2) (bits)0 (QPSK)1614400 & 0888844441 (16QAM)1614400 & 017617688882 (QPSK)114400 & 0140814087047043 (16QAM)114400 & 02816281614081408对于HS-PDSCH,由位于Node B的高层来选择调制方案和合适的传输速率。这将通过高层选择HS-PDSCH合适的传输块大小、调制方式及无线资源来实现。如果UE支持多个载波HSDPA的传输,高层就选择多个载波来进行数据的传输。参数的选择可以基于UE上报的CQI(信道质量指示)来进行。如果UE支持多载波传输,就需要在控制信道上上报每个载波上的CQI信息。 Node B过程:u Node B发送HS-SCCH,上面承载UE标识号用来指示对UE分配的HS-DSCH的TTI位置。如果UE得到连续的HS-DSCH传输调度,将使用相同的HS-SCCH作为控制信道。如果UE使用多个载波的HSDPA传输,每个载波上的控制信道HS-SCCH的检测原则与单载波情况相同。u Node B发送HS-DSCH,其使用的无线资源为HS-SCCH上指示的无线资源。如果UE支持多个载波的传输,HS-SCCH与它所控制的HS-DSCH的对应关系由高层给出。u 接收到目标UE的HS-SICH,将HS-SICH承载的状态报告(ACK/NACK及CQI)传送给高层。如果UE支持多个载波的传输,HS-SICH与它所对应的HS-DSCH的对应关系由高层给出。 UE 过程:u UE得到高层指示需要监测HS-SCCH时,开始监测高层配置的HS-SCCH集中的所有HS-SCCH信道。HS-SCCH上所承载的信息在3GPP 25.221中有描述。如果UE支持多个载波的传输,需要检测的HS-SCCH集合由高层给出。u 一旦接收到CRC校验正确的HS-SCCH,UE将读取与该HS-SCCH对应的 HS-PDSCH的信息。如果UE支持多个载波的传输,则可能需要读取对应多个HS-SCCH对应的HS-PDSCH的资源信息。HS-SCCH所控制的HS-PDSCH之间的对应关系由高层给出。如果接收到CRC校验错误的HS-SCCH,UE将抛弃在HS-SCCH上接收的数据,并继续监测HS-SCCH集。u 接收完HS-PDSCH,UE将产生ACK/NACK信息并连同最近时间得到的CQI信息一起在相应的HS-SICH上发送给Node B。如果UE支持多个载波的传输,则每个载波上的CQI信息和ACK/NACK信息都在独立的HS-SICH上传送。HS-SCCH信道接收正确的话,UE就会到HS-SCCH指定的HS-PDSCH的时隙码道去接收相应数据,而HS-PDSCH是否正确接收的唯一标准也是CRC校验是否正确,同上也给出判定依据: 通过LMT后者DSP监控工具跟踪指定的UE,察看NACK这个域,是否大量增长。是的话就是HS-PDSCH的接收问题。 利用频谱仪察看HS-PDSCH所在的时隙是否有数据下发,如果无则代表HS-PDSCH在空口没有下发。HS-PDSCH配置支持SF=1和SF=16,并支持多用户共享(“竖切”方式,即不同用户使用不同时隙的HS-PDSCH码资源,“横切”方式,即不同用户使用相同时隙不同的码道资源)。HS-PDSCH支持QPSK和16QAM两种调制方式,实际调制方式的选择和数据块大小的选择都是有Mac_hs层来确定的。另外,HS-PDSCH只承载用户数据,不承载任何L1的控制信息(比如TPC/SS或TFCI)。2.2.2 HS-SCCH共享控制信道HSSCCH是HSDPA专用的下行物理信道,它用于承载所有与HS-DSCH相关的底层控制信息。协议规定同一个载波上HS-SCCH可以配置多条,最多4条,即能实现同一5ms子帧里多个用户同时调用。这里引入一个概念,把N频点小区中同一个载波上配置的所有HS-SCCH称作一个HS-SCCH子集。实际在HS业务中,NodeB会在回给RNC的RL重配准备消息(或RL建立响应消息)返回该业务载波上的HS-SCCH子集信息,RNC将这HS-SCCH子集信息通知给UE,之后UE就开始监听子集上所有的HS-SCCH,当在子集中搜索到符合UE本身标识的HS-SCCH,则UE停止对该子集内其它HS-SCCH的搜索,并在下个TTI可以仅监测该HS-SCCH。UE将搜索到符合自身标识的HS-SCCH归入HS-SCCH有效集,而将所有没有搜索到符合自身标识的HS-SCCH都归入HS-SCCH备用集,在随后的每个TTI,UE会更新和维护HS-SCCH有效集和备用集,以保证始终监听到正确的HS-SCCH信息。HS-SCCH采用下行2个SF=16的码道,时隙格式分别是5和0。最低码道承载TPC/SS命令字,但不承载TFCI(即格式5),还有一条格式为0,不承载TPC和SS。HS-SCCH的功率受上行HS-SICH的TPC命令字控制,具体控制过程与R4中DPCH相同。 HS-SCCH物理层特性:SF固定为16,使用两个码道,1/3卷积编码。 HS-SCCH的功控:RNC将为HS-SCCH配置一个最大发射功率,而HS-SCCH的初始发射功率将由Node B自己决定 。HS-SCCH可以进行闭环功控,NodeB会参考HS-SICH中的TCP标志来进行功率调整。表 23 HS-SCCH的承载信息名称长度(bit)含义Start Code4用来标识该用户的第一个码道的信息Stop Code4用来标识该用户的最后一个码道的信息TS21标识该时隙是否有信息TS31标识该时隙是否有信息TS41标识该时隙是否有信息TS51标识该时隙是否有信息TS61标识该时隙是否有信息Modulation1标识调制方式是QPSK(0)还是16QAM(1)Transport Block Size6传输块的大小HARQ Info7HARQ信息UE ID10Ue标识由HSSCCH携带的信息可以看出 HS-PDSCH在一个时隙内使用的是连续的一段码资源。 HS-PDSCH如果同时使用多个时隙,那么多个时隙中使用的码是相同的。 调制方式可以是QPSK和16QAM。 每次的传输块大小是可变的。图 27 HS-SCCH的突发结构HS-SCCH信道的正确接收是HSDPA可以运作的前提,而HS-SCCH是否正确接收的唯一标准就是CRC是否校验正确,下面给出判断依据: 通过LMT后者DSP监控工具跟踪指定的UE,察看NoAns这个域,是否大量增长。是的话就是HS-SCCH的接收问题。 利用频谱仪察看HS-SCCH所在的时隙是否有数据下发,如果无则代表HS-SCCH在空口没有下发。2.2.3 HS-SICHHigh Speed Shared Information Channel,高速共享信息信道。这是一条上行物理信道,它用于传输HS-DSCH的高层控制信息,以及信道质量指示CQI。HS-SICH的物理层特性:SF=16,使用一个码道,采用比较特殊的编码方式。图 28 HS-SICH的突发结构HS-SICH的具体内容是传输ACK和NACK信息,以及推荐的调制方式以及传输块大小。表 24 HS-SICH的承载信息名称长度(bit)含义Recommended Transport Block Size6推荐的传输块大小Recommended Modulation Format1推荐的调制模式ACK/NACK1是否正确收到HS-PDSCH数据包UE在读取HS-PDSCH数据后,根据协议的规定Ue必须在收到HS_PDSCH的下下个子帧中的HS-SICH中将HARQ等信息返回给NODEB。信道质量指示(CQI)为Node B提供了通过上次传输HS-DSCH解码得到的能够最大化单次传输吞吐量的编码速率的估计值。CQI报告要求见Node B分配的HS-PDSCH资源,但没有限制只能通过测量这些HS-PDSCH资源来获得CQI, 当UE收到HS-PDSCH后,根据测得的SIR、BLER进行查表,从表中获取对应的CQI值。CQI的见资源是指在一个单独的TTI内,UE接收的一组HS-PDSCH资源,上面承载一个完整的传输块。这些资源信息Node B可以通过承载CQI的HS-SICH信道和上一次给UE的HS-DSCH传输之间的相对定时关系得到。CQI包括两个域:推荐传输块大小(RTBS)和推荐调制方式(RMF),UE采用的这两个域的映射表和Node B侧在HS-SCCH采用的一致,可以见3GPP 25.321。上报过程如下: UE通过接收本用户的下行控制信道(HS-SCCH)消息获取下一个HS-PDSCH的资源分配情况。 UE接收本用户的HS-PDSCH,通过必要的测量得到CQI,CQI估计的目的就是在BLER不大于10%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单次传输吞吐量。 对应一次HS-DSCH的CQI报告,UE应该在HS-DSCH传输的随后一个可用的HS-SICH上发送,除非HS-SICH紧邻着HS-DSCH的最后一个传输时隙,在这种情况下,UE将使用下一个可用的HS-SICH进行传输。承载CQI的HS-SICH不一定要和对应HS-DSCH传输、承载ACK/NACK的HS-SICH是同一个。UE总是在任何一个HS-SICH上传输最近获得的CQI,这也就意味着有一些CQI报告将被丢弃而不传给Node B。HS-SICH的功控:开环功控:计算初始发射功率:PHS-SICH = PRXHS-SICH + LPCCPCH PrxHS-SICH:HS-SICH的期望接收功率,由RNC配给UE。 LPCCPCH:测量PCCPCH RSCP得到的路损。闭环功控:UE侧响应Node B下发HS-SCCH中功控命令字TPC。由于HS-SCCH不一定是连续的。所以在第一个HS-SICH或在两个HS-SCCH间存在一段时间的空闲,此时HS-SICH的发射功率仍然使用开环功控计算初始发射功率。上行同步:上行HS-SICH的同步控制实际上也就是UE侧响应Node B下发的HS-SCCH中同步控制命令字SS。由于HS-SCCH的不连续性,要求NodeB合理处理SS,在不连续的时候可以参考伴随DCH,或者不调整。HS-SICH的初始发送同步见伴随的上行DPCH。之后UE将通过HS-SCCH传输的SS命令来调整HS-SICH的同步定时。同步调整的步长通过高层通知UE。在一些情况下,经过一个或者多个子帧的HS-SCCH传输中断,这样UE没有接收到SS命令,UE将见下行伴随DPCH上的SS命令来调整HS-SICH的同步定时直到HS-SCCH被再次接收到为止。2.2.4 ADPCH由于HS-DSCH信道只是承载HSDPA下行业务数据,实际业务类型还需要上行业务数据和上下行信令的承载,且底层的HS-SCCH和HS-SICH信道都是随用户的调度而时分复用的,当用户得不到调度的时候,信令消息无法传递,因此引入了伴随DPCH信道,用于承载高层信令及辅助同步功控信息。伴随DPCH并不是新信道类型,物理信道还是DPCH,只是在HSDPA业务中,习惯称为伴随DPCH。ADPCH信道也是多个用户复用,复用率可以为1/4。(即如果系统中有8个用户,为它们分配2条DPCH信道,得不到调度的用户每隔4个TTI固定会使用一次DPCH来传送信令)。 HS-PDSCH 相关信息:HS-PDSCH所用频率信息、该频率内的时隙、Midamble 码信息、信道码、HS-PDSCH and HS-SCCH Total Power (相应时隙内最大功率)等信息。 HS-SCCH相关信息:HS-SCCH ID 、频率信息、时隙、 Midamble 码、信道码(两个)、HS-SCCH最大发射功率、以及对应的HS-SICH信息(每个HS-SCCH与一个HS-SICH对应)。 HS-SICH相关信息: HS-SICH ID 、时隙、 Midamble 码、信道码 上、下行,用于承载高层信令及辅助同步功控信息。下行伴随DPCH无承载数据,主要承载下行信令并传递快速控制信息,比如TPC、SS。上行伴随用以承载上行信令和上行业务数据,包括Dpch承载Rlc层的确认包、控制包和应用层的数据包,如果上行伴随DPCH出现问题,则会造成应用层或Rlc层无法下发数据,导致Node B无数据可发,从而影响系统吞吐量。2.3 HSDPA关键技术2.3.1 AMC技术原理图 29 AMC系统底层结构示意图AMC是一种无线链路自适应的编码和调制技术,其调制方式和信道编码方式等随接收信号的质量而变化,其原理就是根据瞬间的无线信道条件相应的改变调制方式、编码方式及传输块大小,从而得到较高的传输速率和频谱利用率。在HSDPA系统中,NodeB采取的调制方式,可根据UE侧反馈的无线信道条件,采用16QAM调制方式或QPSK调制方式。NodeB采取的编码方式,当UE侧反馈无线信道条件较好时可采用3/4Turbo码编码方式;无线信号不好时,可采取1/3Turbo码编码方式.。图 210 HSDPA的AMCAMC的简单过程:(1) UE监听HS-SCCH信道,根据HS-SCCH上的UE ID来匹配是否读取HS-SCCH信道上指示的HS-PDSCH信道无线资源信息,从而在HS-PDSCH信道的相应TTI位置解出NodeB发送给自己的数据。 (2) UE接收HS-PDSCH数据,计算BLERrev,并测量HS-PDSCH信道的SIRrev,根据SIRrev和BLERrev(是当前子帧根据SIRrev查表估算的还是由上一子帧译码得到的?)查找静态链路索引表AVI,产生RTBS和RMF使在当前信道条件下保证BLER=10%的吞吐量最大,即满足目标BLER条件。图 211 物理层链路性能表AVI(3) 在下一个相继的HS-SICH上,UE将当前CQI连同对上一个子帧译码的应答信息ACK/NACK一起发送到NodeB,以便NodeB在一个HS-PDSCH进行传输时使用。 图 212 HS-SICH反馈(4) NodeB根据UE上报的CQI信息决定下一个HS-PDSCH信道采用的传输格式,连同HARQ的应答信息ACK/NACK以及其他信息组装在HS-SCCH中在下一子帧发送给UE。2.3.2 HARQ技术混合自动重传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技术是自动重传请求ARQ和前向纠错FEC相结合的纠错方式,接收端译码后,如果在纠错能力范围内,自动纠正错误,如果超出纠错范围则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数据。H-ARQ协议采用基于下行异步和上行同步的N信道停止/等待方案(SAW)HARQ会根据信道质量动态的选择重传策略来实现尽可能大的传输速度,HARQ的重传合并方案分为:HARQ-Type-I:Chase Combining(CC),重传算法的基本原理为,当收到NACK信息后,每一次重传都传输同样的编码序列,不考虑调制重排或不同的RV(redundancy version)版本。HARQ-Type-II:Incremental Redundancy(IR),这种实现方案是指,当收到NACK信息时,并不是简单的将上一次传输的编码比特完全的发送出去,而是每次重传都增加一些新的冗余比特再发送出去。实际采用的是两种方案混合的方式,即根据发送的TBS大小,查找RV参数表,根据RV参数表来确定实际采用哪种方式重传。表 25 TBS与RV参数UE的HARQ缓冲区大小H调制方式4次重传的RV版本选择顺序TBS H3*TBSQPSK0,0,0,0TBS H3*TBSQPSK0,1,2,7.N Channel HARQ 发送:在第一个进程发送数据之后,ACK/NACK应答消息还没有返回时,第二个进程发送数据块,这样不浪费等待时间,提高系统流量。CQI信息和ACK/NACK应答可以不对应同一发送数据块。 图 213 4process SAW停等HARQ重传的发送流程图在第一个进程发送数据之后,ACK/NACK应答消息还没有返回时,第二个进程发送数据块,这样不浪费等待时间,提高系统流量。在HS-SICH的应答序列块中,可以看到,CQI信息和ACK/NACK应答可以不对应同一发送数据块,这是因为ACK/NACK应答需要接收端解码解调,需要时间比较长,而CQI信息要求比较快速反馈,因此反馈时间比较短,所以把当前数据块的CQI信息和上一数据块的ACK/NACK信息一起发送。2.3.3 基本调度算法(1) 公平调度 (RR)(2) 最大C/I调度 (Max C/I)(3) 比例公平调度 (PF)三种基本调度策略如下:RR算法:RoundRobin是一种最简单的算法,它以循环的方式调度用户,而不管它们的信道质量如何。该算法能够确保系统中的所有用户有相同的传输机会。使用该算法能够获得系统的性能边界,即公平性的上界和系统吞吐量的下界。该方法实现时,处于队列的头上的用户总是先被服务。每个新到达的用户加入到队列的最末端。5ms后,如果该用户的所有分组包都已被传输,则从队列中清除该用户。否则,它被放到队列末端。如果被从队列中清除出去的用户又有新的分组到达,则该用户再次加入到队列的末端。MAXC/I算法:最大瞬时载干比算法是一种快速调度算法,为具有最高瞬时信道质量的用户提供服务,该方法最充分的利用系统的资源为具有信道优势的用户服务,因此公平性差,但系统能够获得最大吞吐量。采用C/I作为调度优先级时,在TD系统实际应用时,有一个特殊情况:协议规定,只有被调度的用户才可能上报CQI。这意味着一旦用户在一段时间内得不到调度,将不能反馈其信道质量,导致该用户始终得不到调度,这样Max C/I算法也就失去了信道分集的增益。因此,在实际仿真时,将增加一个定时器T=32TTI,一旦某个用户未被调度的时间超过T,则调度该用户一次,以便获得CQI反馈。但是即使增加了定时器,由于TD系统存在的固有缺陷将导致Max C/I算法的性能受到较大的损失。PF算法:比例公平吞吐量算法,是一种快速调度算法,并兼顾了公平性和吞吐量两个因素。在调度算法中,每个TTI时间内,计算队列中的每个用户的相对瞬时信道质量,只有当用户具有最好的相对瞬时信道质量时得到服务。其中相对瞬时信道质量定义为瞬时信道质量与平均吞吐量的比值。3 HSDPA优化测试分析3.1 终端设置 签约速率和保障速率确认USIM卡的签约速率,确保签约速率大于申请业务的保障速率。(目前一般签约速率为上行384Kbit,下行2048Kbit); 确认终端HS-DSCH的能力等级终端HS-DSCH能力等级与传输块大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其中能力等级1-3只支持QPSK调制方式。目前使用的终端一般有3,6,9三个等级。表 31 终端能力等级HS-DSCH categoryMaximum number of HS-DSCH codes per timeslotMaximum number of HS-DSCH timeslots per TTIMaximum number of HS-DSCH transport channel bits that can be received within an HS-DSCH TTITotal number of soft channel bitsCategory 1162278811264Category 2162278822528Category 3162278833792Category 4162560022528Category 5162560045056Category 6162560067584Category 7163841633792Category 8163841667584Category 91638416101376Category 101641122645056Category 111641122690112Category 1216411226135168Category 131651404356320Category 1416514043112640Category 1516514043168960终端的能力等级可以在“RRC连接建立完成”或者“RL重配置请求”里面的“HSDSCH_TDD_Information”信元可以看到,如下截图:图 31 HSDSCH_TDD_Information信元3.2 网管OMC的配置3.2.1 HSDPA全局资源配置图 32 HS-DPAINFO配置关系选择OMC下的RNC配置集,打开RNC全局资源页面,选择“HS-DPAINFO配置关系”选项卡查看HSDPA全局属性配置,主要包括上图所示5个配置项,参考取值如下: TDD ACK-NACK功率偏移:-5dB HSSICH期望接收功率:-105dBm HSSICH TPC步长:2dB HSSICH目标SIR:110(11dB) HSSCCH误块率:采用数据库默认值3.2.2 HSDPA小区配置首先在小区配置中选择HSDPA配置选项卡,其中包含两个子选项卡:载频HS-DSCH配置和HS共享信道配置。小区的HSDPA配置以载频为单位进行添加、删除。添加一个载频的HSDPA资源后,需要配置相应的HSPDSCH信息和HSSCCH/HSSICH信息。小区HSDPA资源配置示意图可以参见:3.2.2.1 载频HS-DSCH配置图 33 载频HS-DSCH配置1对于载频HS-DSCH配置里的载频信息,主要关注以下几个参数: 是否是主载频:采用“是”or“否”来区分主辅载频,不再延续老版本下第一个就是主载频的配置方法; 是否支持HSDPA:承载HS业务的载频填“是”,只承载R4业务的载频填“否”; 载频优先级:为保证R4业务尽量优先接在非HS载频,所以HS载频的优先级比其余两载频配置的低。 载频时隙配置:根据测试要求选择合适的时隙配置索引; HSDPA极限用户数:根据测试要求填写。图 34 载频HS-DSCH配置2对于载频HS-DSCH配置里的HS-DSCH配置页面: 频点上配置Hspdsch时隙数:HSDSCH占用几个时隙; Hsdsch时隙: HSPDSCH所在的时隙; Hspdsch配置索引:对应于私有数据区配置表TRNC_HSPSCH中的具体配置; Hspdsch+Hsscch总功率偏移值:目前配置是HSPDCH单独占用整个时隙,所以该功率偏移值为Hspdsch相对于PCCPCH信道的相对功率。3.2.2.2 HS共享控制信道配置图 35 HS共享控制信道配置选择HS共享控制信道配置,可以配置HSSCCH/HSSICH信息。由于HSSCCH/HSSICH成对出现,所以以HSSCCH/HSSICH对为单位进行添加、删除: Hsscch信道标识:小区范围内唯一标识该条HSSCCH,小区范围内不能重复; 小区中建立Hsdsch的载频频点:标识HSDSCH建立的载频; Hsscch时隙:HSSCCH所在时隙; Hsscch对应Hssich时隙:Hssich所在时隙; Hsscch配置索引:对应于私有数据区配置表TRNC_HSSCCH中的HSSCCH具体配置; Hsscch对应Hssich配置索引:对应于私有数据区配置表TRNC_HSSICH中的HSSICH具体配置; Hsscch最大发射功率:默认配置-2dB; Hsscch对应Hssich信道标识:小区范围内唯一标识该条HSSICH,小区范围内不能重复。3.2.2.3 相关私有数据表 TRNC_HSPDSCH图 36 TRNC_HSPDSCH静态表HSPDSCH静态表主要包含4个字段:u HSPDSCH INDEX:HSPDSCH配置索引,对应小区配置中的HSPDSCH配置索引。u CODENUM:码道个数,该时隙HSPDSCH使用了多少个码道。u CHANCODE:该时隙HSPDSCH所使用的信道码,其个数有CODENUM决定,最多16个。注意该项取值为16进制。信道码取值见下表:u MIDAMSHF:MIDAMBLE码配置,此处填0即可。典型参数中,HSPDSCH多配置为SF=1的一个码(CODENUM = 1, CHANCODE = 0) TRNC_HSSCCH图 37 HSSCCH静态表HSSCCH静态表主要包含4个字段:u HSSCCHINDEX:HSSCCH配置索引,对应小区配置中的HSSCCH配置索引u CHANCODE1:HSSCCH所使用的第一个信道码(协议规定使用两个SF=16的码)u CHANCODE2:HSSCCH所使用的第二个信道码(此处为10进制)u MIDAMSHF:MIDAMBLE码配置信息,此处填0即可HSSCCH所使用的两个信道码一般配置为两个SF=16的相邻信道码。 TRNC_HSSICH图 38 HSSICH静态表HSSICH静态表主要包含3个配置项:u HSSICHINDEX:HSSICH配置索引,对应小区配置中的HSSCCH配置索引u CHANCODE:HSSICH所使用的信道码(HSSICH规定使用1个SF=16的码,10进制)u MIDAMSHF:MIDAMBLE码配置信息,此处填0即可3.3 HSDPA测试观测点分析对于HSDPA测试的侧重点主要包括:(1) 各类HSDPA业务,包括流媒体视频播放,交互类网页浏览,背景类文件下载等功能是否满足性能要求;(2) 多HSDPA用户在线时,用户调度是否符合算法要求;(3) 多用户同时发起HSDPA业务呼叫,系统处理是否满足能力要求;(4) HSDPA用户满容量情况下,系统对高吞吐量的数据处理是否满足能力要求;(5) 移动环境下HSDPA的业务保持和切换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满足性能要求;(6) 测试中最直接的观测点有以下三个方面:1、观测速率;2、观测流程是否正确;3、观察性能统计。3.3.1 速率观测HSDPA业务的速率情况可以通过前台DU Meter和后台LMT性能统计来观察,要求单用户场景速率平稳,多用户环境速率平稳或者表现为规律性的抬升速率或降低速率,速率平滑,不出现波动剧烈以及长时间无速率情况。另外对于流媒体在线视频播放,如果出现长时间缓冲不能播放、播放质量差,马赛克多,这些情况也是速率很低很差的表现。多用户场景,各用户的下行吞吐量都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用户的总下行吞吐量应该要达到一个什么能力值,这些都是速率观测的重点,以此来检验多用户调度算法的功能。RR调度算法场景,如果出现某个用户长时间内无下行速率,这就要去确认是否该用户掉线了或者是否一直都没有被调度或者是流控处理是否出问题了;PF-R调度算法场景,如果某个用户出现无下行速率,这时就要去检查是否该用户目前调度级别低导致当前短时间内没有被调用;如果该用户长时间仍没有下行速率,那必然是可疑的,要确认是否该用户掉线了、是否一直都没有被调度、流控处理是否出问题了,因为PF-R算法既是下行吞吐量最大的方案又兼顾各用户都能够得到调度。Max C/I调度算法场景,如果有用户出现长时间没有速率,长时间没被调度,这是就要确认是否该用户掉线了、流控处理是否出问题了,功率情况是否满足要求。另外各用户的速率除了调度因素,CQI、BLER以及发起的下行业务速率这些因素也都与之相关,这些参数都可以在性能统计中观察到。3.3.2 流程观测HSDPA业务的发起、重配、保持与挂断是流程观测的重点。HSDPA业务的发起、重配和挂断主要检查控制面流程处理,包括无线链路建立、无线链路重配和无线链路删除流程是否符合25.433协议,流程中资源的申请建立和清空处理是否满足要求;HSDPA业务在保持中,主要关注用户面流程处理,尤其是流控处理,NodeB侧的流控分配帧发送是否正常,流控分配帧中的Credit值是否合理,RNC侧也要关注流控请求帧发起是否正常,Mac-d PDU的发送是否正常。3.3.3 性能统计和DSP打印观测在进行HSDPA业务测试时,需要观察LMT的性能统计信息和DSP的打印内容,以便实时了解当前进行的业务状态,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打印信息和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保存相关统计数据和打印信息有利于后期的性能分析。3.3.3.1 LMT HSDPA部分的统计分析性能统计是LMT上的一个功能,在实际HSDPA业务测试中是非常好的定位手段,实时的统计数据上报界面方便现场跟踪HSDPA用户的调度次数、CQI值、ACK/NACK比例、空口平均吞吐量、Iub口Mac-d吞吐量情况一目了然。HSDPA业务性能统计每500ms上报一次,上报的统计数据是测试间隔500ms里的累积值或平均值,这里对常用的统计参数做一下阐述:表 32 常用统计参数收到的HS-DSCH数据帧个数测量间隔内,NodeB收到的RNC 发送的FP帧个数274收到的MAC-d PDU总比特数(bit)测量间隔内,NodeB收到的Mac-d PDU大小,收到RNC的FP所包含的比特数(是336比特的整数倍)205632已调度的MAC-d PDU总比特(bit)统计时间500ms内被调度的比特数,反映缓存中的Mac-d PDU数据有多少被调度发往空口;198912MAC-d PDU平均吞吐量(bps)NodeB从Iub口收到Mac-d PDU的平均吞吐量(bps),该值可以通过“收到的Mac-d PDU总比特数(bit)” / 500ms测量间隔计算得到;411264MAC-hs PDU平均吞吐量(不包括重传)(bps)表示HSDPA业务空口上的下行吞吐量(不含重传),该值可以通过“已调度的Mac-d PDU总比特数(bit)” / 500ms测量间隔计算得到;393792MAC-hs PDU峰值速率(bps)调度的峰值速率403200收到ACK次数198收到NACK次数2未接收到数据个数Nodata0无响应个数NoAnswer0重传超时数据包个数0QPSK次数这里是两条sich的情况20016QAM次数0CQI平均值42在分析性能统计数据时,推荐转化成图表进行分析,举例说明:图 39 MAC-d PDU平均吞吐量和MAC-hs平均吞吐量Macd的吞吐量表示Hs数据在Iub口的吞吐量,Machs的平均吞吐量(不含重传),表示hs数据在空口的平均吞吐量,dumeter上的速率,表示有效的Hs数据的吞吐量(应用层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到Macd(Iub口)和Machs(Uu口)的Hsdpa数据流量,由于流控机制的原因,二者变化趋势应该基本相同,并会相互影响,即Machs的流量波动可能导致Macd流量波动(流控),而Macd数据的波动,也会影响MacHs的速率波动。这两个速率应该略高于dumeter上的速率,因为这两个速率还包含一些数据包头和少量控制信息,而dumeter上的数据是应用层的有效数据。影响速率的最主要因素是No data、Nack和上报Cqi,如果发现速率较低,可以结合上述3个参数的图形进行分析。图 310 ACK、NACK、No Answer和No Data次数一般来说,“调度次数”近似等于ACK个数 + NACK个数 + NoAnswer个数。重传次数反应在Node B物理层传输失败,需要高层重传的次数,当存在大量的重传超时,会导致速率大幅下降,此时下行Scch信道或Dsch信道质量可能较差,可通过Ack、Nack和No Answer的数量确定。重传率=(Nack+No Answe)/( Ack+Nack+No Answer)。(1) 收到ACK次数和收到NACK次数基本反映当前BLER情况。收到NACK,表示UE正确接收HS-SCCH信息,但是对HS-DSCH数据CRC校验失败,一般有这几个原因:u 干扰大(判断是HS-PDSCH信道质量恶化了,还是其他干扰引起);u HS-PDSCH功率过低,检查HS-PDSCH功率配置以及HS-PDSCH实际功率;u Mac-hs PDU比较大或者说被调度的传输块偏大,在当前无线环境容易产生错包。因为TB块越大,冗余就越少,解码增益也就越小,那么同等干扰情况下,TB块大的相对容易发生错误,这种情况在16QAM调制方式下更加明显。直接原因就是UE上报的CQI偏大。其实系统不一定直接使用上报CQI值,会有相应的调整算法,会根据初始BLER值,算出CQI的偏移值,系统采用上报CQI - CQI偏移值得到实际使用的CQI值,不过该算法只是微调,CQI偏移值不会很大。(2) 无响应个数,即NoAnswer个数,当NodeB没有检测到HS-SICH信道信息,就认为UE无应答,一般有这几种原因:u HS-SCCH信道恶化导致UE接收HS-SCCH错误。首先要检查HS-SCCH配置的功率情况和实际功率情况,一般HS-SCCH的功率配置还是很大的,HS-SCCH的初始功率是配置的HS-SCCH最大功率减去9dB。比如,PCCPCH单码道功率功率为30dBm,配置的HS-SCCH最大发射功率(dB)为 -2dB,那么HS-SCCH的每条码道的功率都是30dBm-2dB-9dB=19dBm;u UE正确收到HS-DSCH,并上报ACK或NACK消息,只是NodeB没有检测到,这种现象还是比较少的,说明上行HS-SICH信道质量恶化严重,需要确认HS-SICH的功率情况,另外检查HS-SICH 初始目标SIR值和ACK/NACK功率偏移值设置是否正确。(3) 未接收到数据个数,即NoData个数,说明目前缓冲区中没有Mac-d PDU或者数据太少,还不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小儿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相关病例选择题试题附答案
- 伊旗辅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考试真题
- 细胞房实验室安全题库及答案解析
- 污水处理设备高效运行方案
- 工业园区消防管网建设方案
- 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防护措施
- 混凝土搅拌站生产管理能力提升方案
- 中心城区污水管网完善及提升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 机电2023年江苏职教高考文化综合理论试卷
- 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
- 鲁教版六年级英语单词表
- 企业注销申请书模板
- 2023广东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选聘职员1人笔试历年难、易点深度预测(共5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 常用型钢规格(截面)表教学内容
- 普通地质学教材
-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走向
- 明儒王龙溪的一念工夫论
- 宗教的本质及社会功能课件
- 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很全教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