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安全数据表[1].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2/22/0944fdae-4b8d-4e85-83b0-5affc00986af/0944fdae-4b8d-4e85-83b0-5affc00986af1.gif)
![化学品安全数据表[1].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2/22/0944fdae-4b8d-4e85-83b0-5affc00986af/0944fdae-4b8d-4e85-83b0-5affc00986af2.gif)
![化学品安全数据表[1].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2/22/0944fdae-4b8d-4e85-83b0-5affc00986af/0944fdae-4b8d-4e85-83b0-5affc00986af3.gif)
![化学品安全数据表[1].doc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2/22/0944fdae-4b8d-4e85-83b0-5affc00986af/0944fdae-4b8d-4e85-83b0-5affc00986af4.gif)
![化学品安全数据表[1].doc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2/22/0944fdae-4b8d-4e85-83b0-5affc00986af/0944fdae-4b8d-4e85-83b0-5affc00986af5.gif)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SDS部分物质简单表格化学品安全数据表化学品名称:酒精 编号:MSDS-001分子式:C2H6O;CH3CH2OH 分子量:46.07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溶点:()-114.1 沸点:()78.3燃烧性:易燃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瓜。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时发出紫色火焰。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无效。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健康影响:慢性影响:可引起头痛、头晕、易激动、乏力、震颤、恶心等,皮肤反复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急救: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泪睑,用流动清水基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暖并休息。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就医。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饮足量温水。防护措施:工作时穿工作服。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泄漏处置: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玩不要让水进入包装容器内。如果大量泄漏,用塑料布覆盖,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消除。化学品名称:天拿水 编号:MSDS-002分子式:C7H14O2,CH3COOC5H11 分子量:130,19外观与性状:无色、有香蕉气味、易挥发的液体燃烧性:易燃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分解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溶解性:微溶于水 禁忌物:氧化剂、强酸、卤素灭火方法: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配备相应品种数量的消防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毒性:属中等毒类健康危害:对眼和粘膜有刺激作用,大剂量吸入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甚至肝肾损害。急性中毒可引起急性结膜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肺水肿。长期接触,有流泪、咳嗽、喉干、疲劳等症状,重者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心悸、食欲不振等。可致皮肤干裂,皮炎或湿疹;可致贫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及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并休息。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防护措施: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戴防毒口罩。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沐浴更衣。定期体检。泄漏处置: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可减少蒸发。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物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化学品名称:润滑油 编号:MSDS-003分子量:230 500外观与性状:油状液体,淡黄色至褐色,无气味或略带异味。成分:脂环烃,烷烃相对密度:(水=1)1 燃烧性:可燃闪点():140 自燃温度():248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禁忌物:强氧化剂燃烧分解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1211灭火剂、砂土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侵入途径:吸入、食入毒性:毒性低微,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某些防锈剂可引起接触性过敏性皮炎。急救: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并敷硼酸眼膏。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暖并休息。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饮牛奶或植物油,洗胃并灌肠。就医。防护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防毒面具。防护服:穿工作服。其它:工作后,沐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泄漏处置: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也可以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化学品名称:油漆 编号:MSDS-004分子式:危险性类别:第3类易燃液体。特性及注意事项:各种颜色及粘度的液体。有不适宜气味。闪点及水溶性依成分而定。含有“P”的物质10%或10%以上及及含标有“PP”的物质1%以上为海洋污染物。闪点:23-61禁忌物:灭火剂:雾状水、干粉、抗溶泡沫、二氧化碳,禁用水柱。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备注:油漆类中某些货物可能含有20%或20%以下、含氨量不超过12.6%的硝化纤维素。本规定不适用于这些货物。应按硝化纤维素的规定运输。散装和罐柜运输应符合有关规定。应急措施:适用于易燃液体,闪点23-61c.c.,溶于易燃溶剂中的易燃物质。当处理溢漏或扑救火灾时要穿防护服。注意事项:避免所有火源(如:明火、无防护灯、电动手工工具。)泄漏处置: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使用吸收材料收集起溢漏物,并用安全的方式处理。当发生火灾时,用水雾、泡沫或干粉灭火。不得用水射流。用大量水保持相领的容器冷却。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衣着,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0分钟;化学性灼伤时,用肥皂水清洗患处;若水泡已破,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作面;疼痛时,口服扑热息痛或肌注吗啡。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0分钟;敷1%的氯霉素眼膏;剧痛时服扑热息痛或肌注吗啡。就医。吸入:立即将伤员撤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暖、吸氧;必要时采用人工呼吸或心脏按压术。就医。误食:保暖,饮水;口服活性炭加水混合物,尽力避免伤员呕吐;必要进行人工呼吸,症状严重时迅速就医。化学品名称:汽油 编号:MSDS-005分子式:C4H10 C12H26分子量:特性及注意事项:是一类轻质石油产品。主要成分为C4-C12的脂及烃和环烃类。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易挥发,有气味,不溶于水。含铅汽油为海洋污染物。密度(水=1):0.70-0.79。爆炸极限:0.6%-8.7%。闪点:52%);UN2984( 浓度80%;20%) 化学品名称:甲醛 编号:MSDS-008CAS号:50-00-0危险品编号:83012分子式:CH2O;CH2O;HCHO熔点:-92沸点:-19.5闪点:85( 30% 工业用溶液相对密度:0.815(-20)溶解度:122外观及性状: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 含15% 甲醇中文别名:福尔马林; 蚁醛空气中允许极限:美国TWA :1.5mg/m 水中允许极限:美国:41.4g/l 前苏联 MAC: 0.01 g/l ( 生活用水)禁忌物/禁忌:强氧化剂、强碱强酸,苯酚、尿素危险性/症状:火爆炸: 易燃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皮肤及眼睛接触健康危害: 短时过度暴露刺激和灼伤皮肤、眼睛和粘膜, 流泪、恶心、呕吐( 呕血) 、腹痛、腹泻、呼吸困难、咳嗽、肺炎、肺水肿、敏感者会出现气喘反应。在心血管瘫痪前可能出现低血压和体温降低, 及嗜眠、头昏、惊风和昏迷、肾炎、血尿、肝中毒急救措施:火爆炸: 喷水或使用、泡沫灭火剂; 若无危险,可将容器移出现场; 喷水冷却火中容器, 以免爆炸, 但容器内勿进水眼接触: 立刻用清水冲洗皮肤接触: 立刻用清水冲洗吸入: 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施行人工呼吸其它: 误服后, 就医, 让患者大量饮水, 使其呕吐( 昏迷者例外)防护措施:穿专用防护服, 戴护目镜, 戴防毒面具或呼吸器, 皮肤沾染后, 立刻冲洗; 更换并转移被污染的防护用具; 配备应急喷淋设备和眼药水; 定期检查肺功能 储存:存于密闭容器内, 置于凉爽、通风处; 隔热, 避氧化剂、碱; 严禁烟火 泄漏处理:切断点火源, 严禁烟火; 不得触摸泄漏物, 安全前提下尽量堵漏; 喷水减少泄漏物挥发量; 严禁容器进水; 少量泄漏, 使用砂土或其它不吸附剂吸收至容器内待处理; 大量泄漏, 围堤处理运输无需贴标签, 航空、铁路限量运输化学品名称:盐酸 编号:MSDS-009 皮肤接触 : 立即脱去衣、鞋,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0分钟;化学性灼伤时,用皂水清洗患处;若水泡已破,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伤面;疼痛时,口服扑热息痛或肌注吗啡。眼睛接触: 需立即处置。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0分钟;敷1%的氯霉素眼膏;剧痛时服扑热息或肌注吗啡。吸入 : 立即将伤员撤离现场,保暖、吸氧;稍重者吸痰,插通气导管,不要给食物和兴奋剂;必要时采用人工呼吸或心脏按压术,营救须戴隔绝式呼吸器。肺水肿: 持续吸氧;肌注利尿剂;必要时,人工呼吸、心脏按压术、吸痰。支气管炎: 卧床、查痰、禁烟。必要时,口服阿斯匹林,口服氨苄青霉素或其他抗菌素。肺炎: 卧床、查痰、大量饮水,必要时,吸氧;肌注氨苄青霉素或其他抗菌素(须作过敏皮试);口服扑热息痛。误食: 保暖,饮水;尽力避免伤员呕吐;神志不清时,不要口服食物或药物,必要时人工呼吸。肠穿孔: 输血、 禁食;肌注吗啡(只能一次)。症状严重量时,迅速就医。化学品名称: 液化石油气 编号:MSDS-010液化石油气; 压凝汽油; 石油气; Liquified petroleum gas; LPG; CAS:68476-85-7理化性质液化石油气是由石油伴生气(油田气)、天然气、炼油厂及石油化工厂气体产品,经分离精制而来。其主要成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低级烃。无色透明,带有微弱的臭味。难溶于水; 溶于乙醇和乙醚等,并能溶解石油产品,动植物油和天然橡胶。对金属没有腐蚀性,但它含微量的硫化物,对铜和钢铁材料有微弱的腐蚀作用。遇热、明火、电火花,易引起燃烧、爆炸,能与氧化剂发生反应。以丙烷为主的液化石油气其闪点为-103.4; 自燃点为432; 爆炸限值为2.4%9.5%。消防措施首先关闭钢瓶阀门,切断气源,消杀火势。小火可用二氧化碳、干粉扑救。用水冷却在火场中的容器,如有可能移至安全的地方,并用水保护去关闭阀门的人员。储运须知包装标志:易燃气体。副标志:毒害品。包装方法:钢瓶、大型气柜。储运条件:液化石油气(乙烯除外)系在常温及相应的压力下(一般达1.6-1.8Mpa)输送。充装容器时必须考虑留有必要的蒸气空间。温差达40时,充装液化石油气的压力储槽的液相最大装量为85%,在温差更大时其装量更低。钢瓶应储存在阴凉、通风良好的不燃材料结构的库房。远离热源和火源。与卤素、液氧、氧化剂隔离储运。泄漏处理对钢瓶泄漏出的气体用排风机排送至空旷地方放出或装置适当煤气喷头烧掉。接触机会用作石油化工原料,也可用作燃料,有冬用和夏用两种。侵入途径可以呼吸道吸入毒理学简介因本品的主要成份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主要具有轻度麻醉作用。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燃烧时可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使空气中氧含量降低,引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碳中毒和缺氧所致的症状。临床表现大量吸入时可产生头昏、头痛、恶心、四肢无力、酒醉状态,可有发绀,意识障碍,重症者昏迷。吸入高浓度时可立即有窒息感,并迅速昏迷。急性中毒者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增高,但与中毒的严重程度不一定相关。处理:大量吸入时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安静。给吸氧。对症处理。注意防治脑水肿,参见。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处理参见。标准车间空气卫生标准中国MAC 1000mg/m3;美国ACGIH TLV-TWA 1800 mg/m3 (1000 ppm)美国MSHA STANDARD-air: TWA 1000 ppm (1800 mg/m3)美国OSHA PEL (所有行业): 8H TWA 1000 ppm (1800 mg/m3)OEL-THE NETHERLANDS: MAC-TGG 1000 ppm (1800 mg/m3), JAN1993;OEL-THE PHILIPPINES: TWA 1000 ppm (1800 mg/m3), JAN1993;OEL-SWITZERLAND: MAK-W 1000 ppm (1800 mg/m3), JAN1999;OEL-TURKEY: TWA 1000 ppm (1800 mg/m3), JAN1993;OEL-UNITED KINGDOM: TWA 1000 ppm (1750 mg/m3), STEL 1250 ppm, SEP2000;OEL IN ARGENTINA, BULGARIA, COLOMBIA, JORDAN, KOREA check ACGIH TLV,;OEL IN NEW ZEALAND, SINGAPORE, VIETNAM check ACGIH TLV危规: GB2.1类21052(石油气)、21053(液化的)。原铁规:易燃气体,32010。UN NO.1071(石油气)、1075(液化的)。IMDG CODE 2103、2105页,2类。副危险3类6.1 类。化学品名称:柴油 编号:MSDS-011分子式:C4H100C12H26危险性类别:第三类 易燃液体特性及注意事项:是一类轻质石油产品。主要成分为C4C12的脂肪烃和环烃类。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易挥发,有气味,不溶于水。含铅汽油为海洋污染物。密度(水=1):0.700.79。爆炸极限:0.6%8.7%。闪点:23。沸点:38204。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需配备的专用应急器材: 防护手套和靴子、自给式呼吸器、喷雾水枪。人员防护措施:当处理溢漏或扑救火灾时要穿戴防护服、手套和靴子及自给式呼吸器。注意事项:避免所有火源(如:明火、无防护灯、电动手工工具)。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衣、鞋,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0分钟;化学性灼伤时,用肥皂水清洗患处;若水泡已破,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伤面;疼痛时,口服扑热息痛或肌注吗啡。眼睛接触 :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0分钟;敷1%的氯霉素眼膏;剧痛时服扑热息痛或肌注吗啡。吸入 :立即将伤员撤离现场,保暖、吸氧;稍重者吸痰,插通气导管,不要给食物和兴奋剂;必要时采用人工呼吸或心脏按压术,营救者须戴隔绝式呼吸器。惊厥 :对神志不清伤员取面向上平卧体位,头部尽力后仰,令呼吸道畅通,肌注安定。肺炎 :卧床、查痰、大量饮水。必要时,吸氧;肌注氨苄青霉素或其他抗菌素(须作过敏皮试);口服扑热息痛。精神错乱 :置伤员于安静处所,观察24小时以上,检查心、肝、肾及循环系统,并作相应处理。严重狂噪者,肌注氯普马嗪等镇静剂。支气管炎: 卧床、查痰、禁烟。必要时,口服阿斯匹林;口服氨苄青霉或其他抗菌素。误食 : 保 暖,饮水;口服活性炭加水混合物,尽力避免伤员呕吐;神志不清时,不要口服食物或药物,必要时人工呼吸。化学品名称:甲胺磷 编号:MSDS-012CAS号:10265-92-6危险品编号:61125分子式:C2H8NO2PS;CH3OP(O)(NH2)SC;H3熔点:44.5外观及性状:亚白色晶体中文别名:多灭灵; 杀螨隆; 脱麦隆禁忌物/禁忌:强酸、强碱危险性/症状:火爆炸: 可燃, 火中容器会爆炸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皮肤接触健康危害: 急性暴露, 引起瞳孔缩小成针点、视觉模糊、头痛、头晕、肌肉痉挛、呼吸沉重、呕吐、腹泻、腹痛、癫痫发作、昏迷; 食入后心跳变慢; 皮肤接触后心率加快、胸痛、低血压、呼吸短促、压抑、癫痫、患精神病急救措施:火爆炸: 使用干粉、二氧化碳、泡沫或雾状灭火剂; 穿戴压气式呼吸器和专用防护服眼接触: 用温吞水冲洗15分钟皮肤接触: 用肥皂、水冲洗吸入: 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仔细观察脉搏及呼吸率, 脉搏停止时, 施行心肺复苏术; 呼吸停止时, 进行人工呼吸;呼吸困难时, 输氧储存:储存时, 避免接触强酸、强碱 泄漏处理:处理工作应在高处、上风处进行; 不得触摸泄漏物; 喷水降低泄漏物挥发量; 用沙土或其它不可燃吸附剂吸收少量泄漏液, 置于密闭容器内; 用铲子铲起干粉泄漏物, 置入清洁、干燥的容器中; 移离泄漏现场, 大量泄漏应围堤处理 运输:须贴“毒品”标签, 航空、铁路限量运输附注: 高毒性, LD50:7.5mg/kg ( 大鼠经口) 化学品名称: 漂渍液、洁厕精 编号:MSDS-013内容:Calcium Hypochlorite with more ihan 10% but more than 39%,available chlorine; bleaching powder分子式:Ca(OCI)2联合国编号(UNNO)2208国际海运危规页码(IMDG CODE)5138危险性类别 5.1类 氧化剂特性及注意事项 白色或淡黄色片、颗粒或粉末。有氯气味。溶于水。与酸反应放出有刺激性、腐蚀性和毒性的氯气。与可燃物或铵化合物接触可着火。在潮湿空气中对大多数金属有腐蚀性。粉尘刺激粘膜。标志 主5.1包装类 III积载 A,与金属粉末、铵化合物、氰化物隔离。远离温度超过55、持续24h以上的热源。灭火剂 只用水,禁用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烃。应急措施(EMS)5.1-06适用范围 固态氧化物质、未列入其他应急表中的。需配备的专用应急器材 防护手套、靴子和护目镜、自给式呼吸器。人员防护措施 在处理溢漏时要穿戴防护手套、靴子和护目镜。在扑救火灾时要穿戴防护手套、靴子和自给式呼吸器。溢漏 收集起溢漏物以便安全处置。用大量水将残余物冲洗下船。不得使用木屑或易燃材料作为吸收物。需脱去并用大量水仔细清洗被沾染的衣服。火灾 使用大量水灭火,转移可能涉入火中的容器或用大量水保持其冷却。MFAG NO 741适用范围 亚氯酸盐和次氯酸盐类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衣、鞋、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0分钟;化学性灼伤时,用肥皂水清洗患处;若水泡已破,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伤面;疼痛时,口服扑热息瘙或肌注吗啡。眼睛接触 需立即处置。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0分钟;敷1%的氯霉素眼膏;剧痛时服扑热息痛或肌注吗啡。吸入 立即将伤员撤离现场,保暖、吸氯;稍重者吸痰,插通气导管,不要给食物和兴奋剂;必要时采用人工呼吸或心脏按压术,营救者须戴隔绝式呼吸器。肺水肿 持续吸氧;肌注利尿剂;必要时,人工呼吸、心脏按压术、吸痰。循环虚脱 对昏迷伤员取面向下平卧体位。头侧偏,测取颈部脉博,必要时用通气导管、保暖,吸氧。误食 保暖,饮水;口服活性炭加水混合物,尽力避免伤员呕吐;神志不清时,不要口服食物或药物,必要时人工呼吸。肠穿孔 禁食;肌注吗啡(只能一次)。内出血 输血 症状严重时,迅速就医。化学品名称: 甲醇 编号:MSDS- 014品名甲醇; 木醇; 木酒精; 甲基氢氧化物; Methanol; Methyl alcohol; Carbinol; Wood alcohol; Wood spirit; Methyl hydroxide; CAS: 67-56-1更新日期1999-8-17理化性质无色、透明、高度挥发、易燃液体。略有酒精气味。分子式C-H4-O。分子量32.04。相对密度 0.792(204)。熔点 -97.8。沸点 64.5。闪点 12.22。自燃点 463.89。蒸气密度 1.11。蒸气压 13.33KPa(100mmHg 21.2)。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下限 636.5 % 。能与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着火。遇明火会爆炸。消防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和防毒面具。小火用二氧化碳、干粉、1211、抗溶泡沫、雾状水灭火。以使用大量水灭火效果较好。用雾状水冷却火场中的容器并保护堵漏人员。储运须知包装标志:易燃液体。副标志:毒害品。包装方法:(II)类。玻璃瓶外木箱或钙塑箱内衬不燃材料或铁桶装。储运条件:注意轻装轻卸,防止容器破损,避免日光曝晒,严禁接触火源。夏天高温季节早晚运输。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液体库房内,与氧化剂隔绝,远离火源,炎热气候采取通风降温措施。泄漏处理首先切断所有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水冲洗,对污染地面进行通风处理。接触机会甲醇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造甲醛,纤维素,甲基化反应,用作防冻剂,萃取剂,橡胶加速剂,亦可作染料、树脂、人造革、火漆薄膜、玻璃纸、喷漆等的溶剂以及油漆、颜料去除剂,有机合成的中间体等。也可用作燃料、焊剂。职业性甲醇中毒是由于生产中吸入甲醇蒸气所致。在国外,误服含甲醇的酒或饮料是引起急性甲醇中毒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也发生多起误饮含甲醇的酒而引起中毒。侵入途径主要经呼吸道和胃肠道吸收,皮肤也可部分吸收。毒理学简介人(男性)经口LDLo: 6422 mg/kg; TDLo: 3429 mg/kg。女性经口TDLo: 4 gm/kg。另有报道,人类经口 LDLo: 428 mg/kg,143 mg/kg不等; 吸入TCLo: 86000 mg/m3,300 ppm不等。大鼠经口LD50: 5628 mg/kg; 吸入LC50: 64000 ppm/4H。小鼠经口LD50: 7300 mg/kg; 吸入 LCLo: 50 gm/m3/2H。兔经皮LD50: 15800 mg/kg。甲醇吸收至体内后,可迅速分布在机体各组织内,其中,以脑脊液、血、胆汁和尿中的含量最高,眼房水和玻璃体液中的含量也较高,骨髓和脂肪组织中最低。甲醇在肝内代谢,经醇脱氢酶作用氧化成甲醛,进而氧化成甲酸。本品在体内氧化缓慢,仅为乙醇的 1/7 ,排泄也慢,有明显蓄积作用。未被氧化的甲醇经呼吸道和肾脏排出体外,部分经胃肠道缓慢排出。推测人吸入空气中甲醇浓度 39.365.5 g/m3, 3060分钟,可致中毒。人口服 510ml,可致严重中毒; 一次口服 15ml ,或 2天内分次口服累计达124164ml ,可致失明。有报告,一次口服 30ml 可致死。甲醇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麻醉作用,可引起脑水肿。甲醇的麻醉浓度与LC较接近,故危险性较大。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作用,易引起视神经萎缩,导致双目失明。甲醇蒸气对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甲醇的毒性与其代谢产物甲醛和甲酸的蓄积有关。以前认为毒性作用主要为甲醛所致,甲醛能抑制视网膜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使膜内不能合成ATP,细胞发生变性,最后引起视神经萎缩。近年研究表明,甲醛很快代谢成甲酸,急性中毒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和眼部损害,主要与甲酸含量相关。甲醇在体内抑制某些氧化酶系统,抑制糖的需氧分解,造成乳酸和其他有机酸积聚以及甲酸累积,而引起酸中毒。一般认为,甲醇的毒性是由其本身及其代谢产物所致的。临床表现急性甲醇中毒后主要受损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视神经及视网膜。吸入中毒潜伏期一般为 172小时,也有96小时的; 口服中毒多为836小时; 如同时摄入乙醇,潜伏期较长些。刺激症状:吸入甲醇蒸气可引起眼和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中枢神经症状:患者常有头晕、头痛、眩晕、乏力、步态蹒跚、失眠,表情淡漠,意识混浊等。重者出现意识朦胧、昏迷及癫痫样抽搐等。严重口服中毒者可有锥体外系损害的症状或帕金森综合征。头颅CT检查发现豆状核和皮质下中央白质对称性梗塞坏死。少数病例出现精神症状如多疑、恐惧、狂躁、幻觉、忧郁等。眼部症状:最初表现眼前黑影、闪光感、视物模糊、眼球疼痛、畏光、复视等。严重者视力急剧下降,可造成持久性双目失明。检查可见瞳孔扩大或缩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视乳头水肿,周围视网膜充血、出血、水肿,晚期有视神经萎缩等。酸中毒: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严重者出现紫绀、呼吸深而快呈Kussmaul 呼吸。消化系统及其他症状:患者有恶心、呕吐、上腹痛等,可并发肝脏损害。口服中毒者可并发急性胰腺炎。少数病例伴有心动过速、心肌炎、S-T段和T波改变,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急性甲醇中毒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双目失明, 意识朦胧、谵妄、抽搐和昏迷。最后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国外有人对多伦多医院在1982至1992年间用血液透析治疗的甲醇中毒病例,进行了影响预后因素的分析。共50例,死亡18例(36%),存活32例(64%)。32例存活者中10例(22%)有持久性视觉障碍,余25例(78%)完全恢复。出现昏迷或癫痫样发作的19例,死亡率为84%(16例)。无昏迷或癫痫样发作的31例,死亡率为6%(2例)(P 0.001)。起病时动脉血pH 7的19例,死亡率(17例,89%)明显较余31例的死亡率(1例,3%)为高(P 0.001)。从症状出现至透析之间的时间,在存活组(8.43.6h)和死亡组(7.63.5h)间无差异(P0.47)。死亡病例的平均甲醇浓度(8353 mmol/L较存活病例的(4125 mmol/L)为高(P0.004)。19例有视觉症状的存活者中,有持久性视觉障碍病例的酸中毒持续时间(5.42.3h)较其他病例(3.02.1h)为长(P0.06)。该作者认为症状中有昏迷或癫痫样发作及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尤其起病时动脉血pH15.6mmol/L; 或甲酸4.34 mmol/L; 严重代谢性酸中毒; 视力严重障碍或视乳头视网膜水肿。解毒剂: 乙醇为甲醇中毒的解毒剂,应用乙醇可阻止甲醇氧化,促进甲醇排出。用10 葡萄糖液配成 5乙醇溶液,静脉缓慢滴注。国内临床经验不多。纠正酸中毒:根据血气分析或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及临床表现,及早给予碳酸氢钠溶液或乳酸钠溶液。支持和对症治疗:根据病情积极防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改善眼底血循环,防止视神经病变。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维持电解质平衡。给予大量族维生素。有人用醇脱氢酶抑制剂4-甲基吡唑(4MP,fomepizole,CAS:7554-65-6)治疗甲醇中毒取得成功。在治疗期间未检测到甲酸,防止了甲醇的毒作用,病人完全康复11。以下为BASF公司医学专家推荐的甲醇中毒治疗方法:如果患者神志清楚且未进行任何处理,应立即饮酒(成人),乙醇剂量为0.7 g /kg 体重,即150毫升的威士忌或白兰地。不要催土。如果患者神志不清,或在就诊前30分钟内误服了大量甲醇,应立即用小口径管子洗胃。静注乙醇的剂量为0.6 g/kg体重。如果已服用了乙醇,应调整乙醇的负荷剂量,使血内乙醇水平不超过100-130 mg/dl(21.7-28.2 mmol/l)。如果有乙醇脱氢酶抑制剂4-甲基吡唑(4-methylpyrazole),可给予静脉注射来替代乙醇,负荷剂量为15 mg/kg体重,保持30分之以上。对于肾功能正常患者,在接触甲醇后3小时内用4-甲基吡唑的效果更好。如果患者有症状,静脉注射一次亚叶酸(leucovorin,甲酰四氢叶酸),剂量为1 mg/kg(最大剂量50 mg);然后每4-6小时静脉注射一次叶酸剂量为1 mg/kg体重(最大剂量50 mg),共注射6次,以加快甲酸的代谢。如果患者无症状,单用叶酸。如果有低氧血症,给湿化氧气。如果危及呼吸,应考虑气管插管,当病人的情况不允许时,有条件的可做气管切开手术。标准车间空气卫生标准:中国 MAC 50mg/m3; 美国 OSHA PEL-TWA 260mg/m3NIOSH-IDLH: +6000 ppm R28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373-1996)危规: GB 3.2 类 32058。原铁规: 一级易燃液体, 61069。UN NO.1230。IMDG CODE 3087页, 3类。副危险 6.1 类。化学品名称:过氧乙酸 编号:MSDS- 015别名:过乙酸、过酸酸 英文名:Peractic acid;peroxyacetic acid 分子式:C2H4O3 结构式:CH3COOOH 分子量:76.05 CAS:79-21-0、 危险类别:第5.2类 化学类别:有机过氧化物 一、物化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醋酸气味。具有弱酸性,易挥发,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及硫酸,如乙醇(酒精)、乙醚、乙酸(醋酸)。熔点0.1,沸点105,饱和蒸汽压2.67(25)kPa,相对密度1.15(20),闪点41(35%过氧乙酸溶液)。 二、危险性 遇明火、受热、摩擦、振动、撞击时,易发生火灾、爆炸;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温度稍高时,易分解产生氧气;加热到110时,会发生猛烈爆炸。 毒性,经口LD50:1540mg/kg(大鼠),经皮LD50:1410mg/kg(兔),吸入LC50:450mg/kg(大鼠)。疑致肿瘤剂,致皮肤肿瘤。本品的急性毒性较低;尚未发现对人体致癌性数据。 对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眼睛或皮肤接触40%的过氧乙酸溶液能引起严重烧伤;吸入高浓度的过氧乙酸蒸气能引起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呕吐、水肿、痉挛、化学性肺炎、肺水肿等症状。 环境危害,投入水中,对水有酸化作用。 三、工业产品规格 工业产品过氧乙酸浓度一般不超过40。国家标准过氧乙酸(GB 191042003)规定, 分为:15-18%、18-25%和大于25%等3种规格,为醋酸稀释溶液。 四、主要用途 主要用作纺织品、纸张、油脂、石蜡和淀粉的漂白剂,医药中的杀菌剂和有机合成中的氧化剂、环氧化剂,食品和饮用水等的消毒剂。 15-18%浓度的过氧乙酸,一般用作消毒剂;18-25%浓度的过氧乙酸,一般用作消毒剂、漂白剂和有机合成;浓度大于25%的过氧乙酸,一般用于有机合成。 五、安全操作指南 按照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过氧乙酸属于第5.2类有机过氧化物。必须按照有机过氧化物的特殊要求包装、储存、运输和使用。 包装 过氧乙酸应采用深色聚乙烯塑料桶包装,每件包装净含量为50kg或200 kg。也可采用内衬塑料的槽车包装,或根据用户要求包装。各种包装容器的盖上应有透气但不漏液体的功能材料组成的排气孔。包装容器的桶身上应加贴化学品安全标签,标签的编写应符合国家标准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9-1999)。 运输 过氧乙酸应使用危险品运输车辆运输。浓度大于25%的过氧乙酸应使用具有冷藏功能的危险品运输车辆运输。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 运输车辆手续证件应齐全,符合国家标准或法律法规对安全的要求;运输和押送人员应进行相应的专业技术、安全知识和应急救援的培训,要了解所运载危险品的性质、危害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应保证运输过程中不因温度、湿度或者压力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渗(洒)漏。车速要加以控制,避免颠簸、震荡。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日光照射或受热,夏季应早晚运输。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储存 过氧乙酸不稳定,贮存过程中会逐步自然分解;在光照和加热时,容易引起急剧分解和爆炸。应在避光、通风和阴凉的地方贮存,远离火种。贮存温度应低于10。浓度大于25%的产品贮存温度应低于4。产品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或可燃物、强还原剂、铜、铁、铁盐、锌、活性金属粉末、毛发、油脂类混存。贮存库房应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使用 过氧乙酸广泛应用于各种器具、空气、环境消毒和预防消毒。用户购买的过氧乙酸浓缩液必须经配兑、稀释后方可用于消毒,浓度过高不仅不能提高消毒作用,还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过氧乙酸浓缩液宜现配现用。配兑、稀释的程序应是先在容器中加注清水,然后加注过氧乙酸浓缩液。在配兑过程中应佩戴适当的个体防护用品,如戴口罩和护目镜,避免过氧乙酸蒸气刺激;戴橡胶手套,以避免灼伤皮肤。配兑现场严禁火种,以免引起着火或爆炸。开启使用时不要将瓶口朝向人体、衣物。 六、应急处置 火灾 火灾时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用水保持附近容器冷却。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佩戴全身防护服。遇大火切勿轻易接近。 泄漏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警戒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惰性、潮湿的不燃材料混合吸收,收入金属容器内,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急救 (1)误服中毒者 用大量的水漱口,不能催吐。若呕吐发生,让病人前倾或侧卧(头部保持低位),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吸入。用水漱口后,缓慢服用生蛋清、牛乳、豆浆等液体,以保护消化道粘膜,但注意观察病情,若出现嗜睡或昏迷症状,停止服用。到医院急救。补充足量水分,纠正电解质紊乱,并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彩票兑奖系统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东安全员C22考试题库
- 2025年虚拟试衣设计师初级技术面试题及答案
- 顺丰考试题库及答案6题
- 2025年工程监理职位面试技巧及问题解答
- 2025年宠物店店长高级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风险分析报告
- 2025年家庭烹饪技能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数学期中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三坐标测工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游泳社会指导员专项理论考试复习题库汇总(附答案)
- 乒乓球体育课教案1
- 工程量确认单
- 先进制造技术第1章
- JJG 966-2010手持式激光测距仪
- 中班语言绘本《点》课件
- 大数据与金融课件
- 浙江省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课件
- 新版现代西班牙语第二册课后答案
- CS4000高级过程控制实验装置设备操作说明书
- 上海港港口拖轮经营人和港口拖轮名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