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在“两翼”农业农村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doc_第1页
武隆在“两翼”农业农村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doc_第2页
武隆在“两翼”农业农村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doc_第3页
武隆在“两翼”农业农村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doc_第4页
武隆在“两翼”农业农村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两翼”农业农村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武隆县农业委员会(2010年11月18日)各位领导,同志们:按照会议要求,现就我县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情况及2011年工作打算作如下汇报:一、主要工作成效2010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以万元增收工程为统缆,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打造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取得了一定成效。(一) 万元增收凸显亮点。自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实施以来,我县立足区域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按照“产业化布局、基地化打造;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合作,紧密化联结;全员化参与,社会化服务”的思路,强力推进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建设,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前三季度,全县农业增加值6.25亿元,同比增长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018元,同比增加456元,增长17.8%。一是坚持产业化布局,基地化打造。突出比较优势,选准主导产业。武隆针对人少地多,生态环境优良、林下空间广阔、立体气候明显的实际,重点打造乡村旅游、高山蔬菜、中药材、草食牲畜四大优势产业,着力培育胭脂萝卜、生态笋竹、有机茶叶、特色林果四大特色产业,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点、线、面”结合打造产业基地。按照“点为突破,线为重点,推动全面”的思路,以全县7000户示范户为点,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以及通乡公路为线,强力推进点与点之间联片种植和养殖,逐步沿“线”形成种养殖产业带。到2012年,全县将打造1000家农(林)家乐、50万亩蔬菜基地、30万亩中药材基地、30万头以山羊为主的草食牲畜养殖基地。截止9月底,全县新发展农(林)家乐373家,同比新增蔬菜种植7.1万亩,中药材6.2万亩,新发展山羊6.7万只,肉牛0.75万头,肉兔11万只,新增种植胭脂萝卜7000亩,改造和新发展笋竹1.9万亩,茶叶5000亩,猪腰枣、西瓜、甜柿等特色林果2.1万亩。二是坚持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通过在政策上优惠、资金上支持、项目上倾斜、服务上到位,成功“引进一批、扶持一批、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实现了每一项重点发展产业都有12个具有一定规模、辐射带动农户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创新适应市场经济的营销方式。在切实强化各级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的硬件建设的同时,通过“龙头企业辟市场、专业合作社找市场、农商对接拓市场、农超对接进市场、扶贫单位扩市场”等措施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与市内外80家企业签订17.5亿元的农产品购销协议,与重百集团等3个超市和市供销总社签订了合作协议。三是坚持专业化合作,紧密化联结。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合作经营方式,大力引导各龙头企业采取“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保价收购”的三统一措施,规模发展种养殖大户和基地,实行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公司化经营,创新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模式。四是坚持全员化参与,社会化服务。农民与干部全员参与万元增收工程。我们通过层层召开会议,部入户宣讲,媒体开辟专栏、发放宣传资料,使万元增收工程目的、意义深入人心。将三进三同、大下访、结穷亲等活动与万元增收工程紧密结合。全县正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三进三同”活动累计已达6000余人次,开展宣讲宣传活动500余场次;为农户提供致富信息1000条,培育产业大户300余户;创新“政府与银行”、“经济组织与银行”合作模式,组建县内农业担保融资平台,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信贷投放力度;整合全县各种培训项目和资源,对全县的农民、技术人员、乡镇及村社干部、经纪人进行分类培训,已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500余场次、10万余人次。(二)农业科技不断进步。针对我县农业科技力量不足、服务体系弱化的问题,一是大力推进院(校)地、院(校)企合作,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市农科院等6所国家或市级科研院所合作,围绕主导产业组建了武隆高山蔬菜研究所、畜牧科学院武隆分院、中国林科院武隆亚林所等地方科研院所,整合县内84个农、林、畜业务站所和多家龙头企业的1016名技术人员,组成科技服务队分片包户提供技术服务,今年我县被列为农业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之一;二是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各类农业机械推广成倍、超额完成任务,共推广5000余台套,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较往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三)农村改革得到深化。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工作有序推进,截止目前,确权到户比例65%;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近尾声,颁证率达到95%;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配套政策基本完善;农村土地流转进一步规范,规模经营度较住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建立健全了农村承包地纠份仲裁制度,年内调处或仲裁各类纠纷89起。(四)园区建设初见成效。按照一区多园的模式,以山地农业为特色,启动了以仙女山为中心的100平方公里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目前,已有11家市、县级龙头企业入驻,以3万亩高山蔬菜为重点的生态农业园已初具雏形,以万亩仙女红有机茶叶为重点的观光农业园正加快推进,以1000户农家乐培育为重点的体闲农业带逐渐形成,以草食牲畜为重点的健康养殖区和仙女山龙宝塘体验农业园已启动建设规划。二、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设施条件差。普遍存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套不完善等问题,对农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制约影响大;二是产业化水平较低。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产业链条不长,生产组织化、标准化程度不高;三是资金制约因素大。不少养殖、种植龙头企业和大户,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做大规模、拉长链条方面仍止步不前。四是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全县农业户数空挂达8000余户,全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8万人左右,在家劳动力量少质弱、农业产业化推进困难。三、2011年工作思路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万元增收工程的攻坚之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将继续坚持以万元增收工程为统缆,以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着力破解制约产业化进程的关键环节,全力确保万元增收阶段目标的实现。一是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十二五发展规划,突出优势产业,优化产业布局。二是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筛选产业和项目,筛选重点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大力主推以商招商、产业招商的方式来实现高位嫁接,迅速解决产业前景好但主体带不了、推不动的问题;重点引导和支持企业引进人才、组建团队;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建基地联农户的机制探索。三是强化市场建设。推进综合农贸市场建设,完成产地交易市场和冷链物流系统建设,改建全县各乡镇农贸市场,完善市场功能,促进城乡“双向流通”;鼓励企业创建品牌,支持品牌保护;推进“农超”、“农校”、“农企”对接。四是强化政策支撑。要有效实现政策资源的整合,建立稳定的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引导机制,科学确定支持环节,加强资金监管和使用效益评估;进一步明确重点产业主抓部门和基地乡镇,放手配置资源,实现权责对等,长远规划、一抓多年、逐年问效;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水利建设要向主要产业基地倾斜。五是加快推进园区建设。以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为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