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易错题.doc_第1页
地理易错题.doc_第2页
地理易错题.doc_第3页
地理易错题.doc_第4页
地理易错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会出现明显的温度差异。读某中纬度内陆地区等值线图,回答89题。 8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不可能的是A甲、乙位于北半球的阳坡 B丙、丁位于南半球的阳坡C甲地较丙地纬度低,气温较高 D乙地较丁地海拔低,气温较高9若a为12C等温线,则乙地气温的数值可能是A15 B14? C9 ? D16 1.B2.A【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海拔高度变化,等温线a的温度低于b。丙地与甲地位于同一海拔高度,但是甲地的温度高于丙地,同理,乙地气温高于同一海拔的丁地。根据等高线凸出方向判断是山谷地形,也就是说同一海拔山谷北坡气温高于山谷南南气温,所以甲乙位于北半球的阳坡,A可能。丙、丁位于南半球的阳坡,B不可能,选B。甲地较丙地纬度低,气温较高,C可能。乙地较丙地海拔低,气温较高,D可能。2.读图,乙地海拔比甲低500米,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算,乙比甲地高3。所以丙地比b值低 3多。丙地气温要小于9C ,可能是8C ,A对。考点:等温线、等高线判读,阴坡、阳坡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会出现明显的温度差异。读某中纬度内陆局部地区等值线图,回答题。向左转|向右转向左转|向右转小题1: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地气温最高,主要是因为其海拔最低B丙地气温最低,主要是因为其海拔最高C乙处树木长势一定最好D图示区域一定位于北半球小题2:若b为26C等温线,则甲地气温的数值可能是 A21CB22CC23C D24C小题1:D小题2:D试题分析:小题1: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因此甲乙与丙丁之间为山谷。且甲丙所在等高线高度高于乙丁,地势高,则且气温较低,而乙丁之间和甲丙之间的气温差异主要是由于光照条件的差异,AB错误;而光照对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的影响不同,C错误;图示同一海拔高度条件向,山谷北侧的朝南山坡光照条件优于朝北山坡,故判断该区域位于北半球,D正确。小题2:图示甲地较乙地海拔高度高500米,故气温低3C,而b为26C等温线,故甲处气温高于23C。点评:本题难度较高,学生需要结合图示的等高线分布判断地形类型,并结合地形地势对气温、光照条件的影响,进而分析南北半球和温差等内容。当A、B两地同时日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向左转|向右转AA地日出时间大约在5时B乙国处于多雨季节CA地昼长大于B地D甲河流量达一年中最大值C试题分析:依据A、B两地同时日出(做出晨线,然后做垂线)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A、B位于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低昼越长,所以C正确,A地日出时间6时以后;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为当地冬半年,甲乙两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所以为少雨季节,流量较小,故B、D错误。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平直河段的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该河段河水流向、河水与两岸地下水补给关系的是 【小题2】滩地M处可种植一季的农作物最有可能是A油菜( A# Z3 W6 F& X B棉花0 C: G; C+ # _ A C水稻 ; E4 W- a b8 Z jD甜菜/ b9 G2 W, B L* C5 W5 H 答案答案【小题1】B【小题1】A芬瑟岛,世界上最大的沙岛,总面积1630平方千米(见下图)。岛上分布的沙漠在世界最古老沙漠中面积最大,现在仍然保留着3万年前的风貌,所以芬瑟岛已于1992年成为世界遗产之一,同时该岛还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读图完成小题。小题1:关于芬瑟岛上沙漠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而形成B是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作用而形成C是大陆漂移和全球变暖的结果D受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影响而形成小题2:芬瑟岛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的雨林植被,其原因可能有近热带雨林分布区,雨林植物种子传播到此 沙地土层深厚,利于雨林植物根系向深处延伸 来自海洋的西南风带来较充沛的降水 沿岸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作用 A BCD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答案小题1:B小题2:C试题分析:小题1:芬瑟岛由数百年前大陆南方的山脉受风雨剥蚀开始形成,风把细岩石屑刮到海洋中,又被洋流带向北面,慢慢沉积在海底,冰河时期海面下降,沉积的岩屑露出海面,被风吹成大沙丘,后来海面回升,洋流带来更多的沙子。结合题文信息,本小题选B。小题2:芬瑟岛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的雨林植被,其原因可能有近热带雨林分布区,植物的种子被风和鸟雀带到岛上,雨林植物种子传播到此,沿岸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这样种子就开始在湿润的沙丘上生长,因此本小题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试题涉及的区域学生不是很熟悉。对于芬瑟岛上雨林植被的成因,我们可对比骆驼刺的生存环境。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骆驼刺尽量使地面部分长得矮小,同时将庞大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如此庞大的根系能在很大的范围内寻找水源,吸收水分;而矮小的地面部分又有效地减少了水分蒸腾,使骆驼刺能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下来。雨林根系并不发达,因为此处水热条件应该很充足才能生长雨林,所以它的根系不需要向深处延伸,这样可以把小题2中的“沙地土层深厚,利于雨林植物根系向深处延伸”描述排除掉。读“GIS过程分析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该图最终成果反映的主题是 A地面塌陷B泥石流C地震D滑坡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答案(找作业答案-上魔方格)B试题分析:根据图中条件,地面塌陷不需要参考气象水文、植被条件,A错。泥石流发生与地质、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植被、人类活动都有关,要进行综合分析,B对。地震不考虑气象水文、植被图层,C错。滑坡不考虑植被图层,D错。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3 题。1图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 A冬季B秋季C春季D夏季2现在发现图中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的原因推测中,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