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色组织讲解.ppt_第1页
花色组织讲解.ppt_第2页
花色组织讲解.ppt_第3页
花色组织讲解.ppt_第4页
花色组织讲解.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花色组织讲解 花色组织是采用各种不同的纱线 按照一定的规律编织不同结构的线圈而形成的 按照线圈结构可分为 提花组织 衬垫组织 集圈组织 毛圈组织 菠萝组织 纱罗组织 波纹组织 长毛绒组织和衬经衬纬组织等 以及由以上组织组合而成的复合组织 花色组织能形成 色彩花纹 凹凸效应 网孔 毛绒或毛圈 衬纱结构等 第一节提花组织 提花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1 定义 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所选择的某些织针上编织成圈 而未垫放纱线的织针不成圈 纱线呈浮线状浮在这些不参加编织的织针后面所形成的一种花色组织 2 结构单元 线圈 浮线3 分类 单面提花组织双面提花组织 提花组织织物 一 单面提花组织 在单针床针织机上形成的提花组织 分类 均匀 规则 提花 单色 多色不均匀 不规则 提花 单色 多色 1 结构均匀的提花组织 特点 1 线圈大小相同 结构均匀 外观平整 2 二色提花 每一横列由两根纱线编织而成 三色提花 每一横列由三根纱线编织而成 以此类推 3 每个线圈后面都有浮线 浮线数等于色纱数减一 色纱浮线交换处除外 4 每枚织针编织次数相同 即每个横列中只参加一次编织 5 浮线太长 容易勾丝 一般在4 5个圈距为宜 2 结构不均匀的提花组织 特点 1 线圈大小不相同 结构不均匀 外观有凹凸效应 2 在确定的循环周期内 每枚织针参加编织的次数不完全一样 某些织针连续几个横列不编织 这样就形成了拉长的线圈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的应用应用范围 袜品提花线圈的高度两倍于平针线圈 提花线圈纵行突出在织物的表面 平针线圈凹陷在提花线圈纵行之下 外观形似罗纹 平针线圈纵行间隔在提花线圈纵行之间 可以使花纹扩大而浮线减短 平针纵行与提花纵行可呈1 2或1 3间隔排列 二 双面提花组织 在双针床针织机上编织的提花组织 通常在织物的一面形成色彩花纹效果 根据其反面效果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 分类 可分为 完全提花组织 不完全提花组织或分为 均匀提花组织 不均匀提花组织 完全提花组织 每一路成圈系统在编织反面线圈时 所有反面织针 在圆机中即上针盘织针 都参加编织的一种双面提花组织 两色完全提花组织 正面由两根色纱根据花纹需要形成一个线圈横列 反面由一种色纱形成一个线圈横列 反面形成横条效应反面线圈的纵密 正面线圈纵密 色纱数应在2 3色为宜 色纱愈多 纵密差异就愈大 影响织物正面花纹的清晰度及其牢度 不完全提花组织 在编织反面线圈时 每一个横列由两种色纱编织而成的一种双面提花组织 两色不完全提花组织 正面由两根色纱根据花纹需要形成一个线圈横列 反面内两根色纱形成一个线圈横列 且不同颜色的线圈各自按一隔一排列 即在每一路中 上针一隔一参加编织形成织物的反面 正反面线圈纵向密度之比为1 1 密度较为均匀 三色提花为2 3 反面组织 纵条 小芝麻点 大芝麻点 跳棋式 注 反面形成直条效应 色纱效应集中 容易显露在正面而形成 露底 现象 通常采用芝麻点做反面 三 提花组织的特点 1 由于浮线的存在 织物延伸性小 2 厚度增加 布面变窄 平方米克重大 3 脱散性较小 4 生产效率低 用途1 服装用布2 装饰用和其他产业用 四 提花组织的编织 1 单面提花组织的编织 1 成圈针1 3沿受选针机构控制上升退圈 并垫上新纱线 2 针2不上升 不退圈 也不钩取新纱线 3 1 3针下降 弯纱成圈 4 针2仍处于静止状态 旧线圈由牵拉力作用被拉长成大约2倍大小 新纱线以直线段浮在拉长线圈的后面 2 双面提花组织的编织 a 织针2 6被选针机构选上上升退圈 垫上纱线a 织针4不被选上 b 织针2 6和上针成圈 织针4不动 新纱线以浮线处在织针4的后面 c 织针4选针 和上针成圈 织针2 6不选针 不参加编织 纱线b以浮线处于其后面 第二节集圈组织 定义和分类 定义 集圈组织 tuckstitch 是一种在针织物的某些线圈上 除套有一个封闭的旧线圈外 还有一个或几个悬弧的花色组织 结构单元 线圈 悬弧 集圈组织结构a单针三列集圈b双针双列集圈c三针单列集圈 分类 按单双面来分 可分为单面集圈组织和双面集圈组织按悬弧多少来分 可分为单列 双列 多列集圈组织按参加集圈的针数分 可分为单针 双针 三针集圈一般将悬弧多少与参加集圈的针数多少结合起来命名 一 单面集圈组织 单面集圈组织是在平针组织的基础上进行集圈编织而形成的一种组织 特点利用集圈单元在平针中的排列形成花色效应利用多列集圈形成凹凸网眼效应利用几种色纱与集圈单元组合形成色彩效应利用集圈悬弧来减少单面提花组织中浮线的长度 二 双面集圈组织 1 定义 双面集圈组织是在罗纹组织和双罗纹组织的基础上进行集圈编织而形成的 2 作用 形成花色效应 在双层织物组织中 集圈还可以起到一种连接作用 3 常见组织 1 半畦编组织 只在织物的一面形成集圈 两个横列完成一个循环 半畦编组织 2 畦编组织 集圈是在织物的两面形成的 两个横列完成一个循环 畦编组织 三 集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1 利用集圈形成较多的花色效应 色彩效应 网眼 凹凸 闪色效应等 2 脱散性较平针组织小 织防脱散横列 3 耐磨性比平针 罗纹差 而且容易抽丝 4 厚度较平针与罗纹组织的大 5 横向延伸较平针与罗纹差 6 断裂强力比平针与罗纹差 线圈受力不均 四 集圈组织的编织 1 钩针织针2不闭口 旧线圈进入针钩内与新线圈处在一起 织针1 3上的旧线圈脱圈 线圈C2被拉长 所需的纱线会从相邻线圈转移过来 与悬弧H2形成集圈组织 这种组织的形成需要专门的花压板 2 舌针织针1 3被选中 上升到退圈高度 成圈织针2被选中上升到集圈 即不完全退圈 高度 集圈以上方法称无退圈法 也可用无脱圈 无弯纱 法形成 第三节添纱组织 定义与分类 1 定义添纱组织 platingstitch 是指针织物上的全部线圈或部分线圈由两根纱线形成的一种组织 2 分类可分为单色和花色两类 可在单面或双面地组织上形成 或分为全部线圈添纱和部分线圈添纱两类 一 单色添纱组织 所有线圈都是由一根地纱和一根添纱 也称面纱 形成的 其中地纱经常处于线圈的反面 添纱经常处于线圈的正面 使用不同颜色或性质的纱线做添纱 可使织物的正反面具有不同的色泽及服用性能 例如单面 丝盖棉 织物 1 2罗纹添纱织物 表面就产生两种色彩或性质不同的纵向条纹 如果是l 1罗纹 织物正反面均为添纱线圈 二 花色添纱组织 仅有部分线圈是由两根纱线形成的组织 1 架空添纱 由二根纱支相差悬殊的纱线编织而成 有些地方参与成圈的只有一根纱线 细支纱 另一根呈浮线停留在织物反面 添纱不成圈处形成孔眼 用于袜品 2 绣花添纱 地纱始终成圈编织 而面纱则在需要形成花纹的针上进行成圈 面纱可以与地纱同色或异色 架空添纱和绣花添纱的区别 绣花添纱 织物反面无浮线存在 架空添纱 织物反面有浮线存在 3 交换添纱 根据花纹要求相互交换两种纱线在织物正面和反面的相对位置 三 添纱组织的编织 1 编织条件采用特殊的纱线喂入装置以便同时喂入地纱和添纱 并在垫纱和成圈过程中 保证面纱在织物正面 地纱在织物反面 2 成圈过程中纱线相对位置垫纱时 必须保证添纱靠近针背 地纱靠近针钩 添纱垫纱横角 地纱垫纱横角 添纱与地纱的相互配置 地纱与添纱的垫纱 编织添纱组织专用导纱器 添纱组织的编织方法 注 1 地纱 2 添纱 3 影响因素 1 垫纱角 2 织针和沉降片的外形 3 纱线的性质 线密度 摩擦系数 刚度等 4 线圈长度 5 纱线张力 牵拉张力和纱线粗细等 第四节衬垫组织 一 定义与分类 1 定义衬垫组织 fleecystitch laying institch laid institch 是以一根或几根衬垫纱线按一定的比例在织物的某些线圈上形成不封闭的悬弧 在其余的线圈上呈浮线停留在织物反面的一种花色组织 2 结构单元线圈 悬弧和浮线 3 分类 平针 two threadfleecy 添纱 three threadfleecy 一 平针衬垫组织 以平针为地组织 1为地纱编织平针组织 2为衬垫纱 它按一定的比例编织成不封闭的圈弧悬挂在地组织上 1 地纱2 衬垫纱 特点 在衬垫纱和平针线圈沉降弧的交叉处 衬垫纱显示在织物的正面 称之露底 破坏织物外观 如图中a b处 衬垫纱采用比地纱粗的纱线 采用多种花式纱线可用来形成花纹效应 二 添纱衬垫组织 1 形成方式 1 面纱和地纱编织平针组织 2 衬垫纱夹在面纱和地纱之间 2 特点 1 不显示在织物的正面 2 从而改善了织物的外观 1 面纱2 地纱3 衬垫纱 二 衬垫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用途 1 衬垫纱可用于拉绒起毛形成绒类织物 2 通过衬垫纱还能形成花纹效应 3 适宜用于内衣及运动衣 T恤衫等 特性 1 织物表面平整 保暖性好2 横向延伸性小 织物尺寸稳定3 添纱衬垫组织的脱散性较小 仅能逆编织方向脱散 三 衬垫组织的编织 衬垫组织可在钩针和舌针的针织机上编织 台车上形成衬垫组织的过程 1 旧线圈d退圈 按1 3规律垫入衬垫纱c 织针1前面 织针2 4后面 2 将衬垫纱c压至针的根部 垫上地纱b并进行弯纱 织针4 9 3 压针钢板e使针口封闭 旧线圈d与衬垫纱一起套圈 随后旧线圈再次被压至针的根都 衬垫纱c处于针钩上 织针11 13 4 喂入面纱a并带至针头上 衬垫纱c从针头脱下悬挂在地纱b之上 织针14 19 5 压针钢板f压针 旧线圈d进行套圈 织针19 22 最后形成添纱衬垫组织 衬垫纱垫放的比例可以是1 1 1 2或1 3等 前一个数表示针前垫纱的针数 后面的数字表示针后垫纱的针数 即浮线所占的针距数 目前 应用的主要是1 2的垫纱比例 这种垫纱方式经拉绒后可以得到较为均匀的绒面效果 第五节毛圈组织和长毛绒组织 一 毛圈组织 1 定义毛圈组织 plushstitch 是由平针线圈和带有拉长沉降弧的毛圈线圈组合而成的一种花色组织 2 分类 1 普通毛圈 unpatternedplush 组织 每一只毛圈线圈的沉降弧都被拉长形成毛圈 2 花式毛圈组织 通过毛圈形成花纹图案和效应的毛圈组织 花式毛圈又有单面毛圈和双面毛圈之分 3 编织方法 1 舌针机上形成毛圈组织地纱和面纱可分别在沉降片的片颚和片鼻上进行弯纱 1地纱2毛圈纱 2 钩针机上形成毛圈组织沉降片1具有两个片喉3和片喉4 在钩针上形成毛因线圈b和平针线圈a 4 毛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特性 1 毛圈组织具有良好的保暖性与吸湿性 2 产品具有良好的延伸性 厚实 柔软 3 卷边 易脱散 毛圈松散易转移 毛圈织物的用途 用于毛巾 睡衣 浴衣以及休闲服等 二 长毛绒组织 1 定义凡在编织过程中用纤维束与地纱一起喂入而编织成圈 同时纤维以绒毛状附在针织物表面的组织 称为长毛绒组织 high pilefabric 2 分类长毛绒组织可分为普通长毛绒和提花或结构花型的长毛绒 3 特性 长度不一的纤维形成毛干和绒毛的织物表面 手感柔软保暖性 耐磨性好比天然毛皮轻不易被虫蛀4 用途 用于服装 动物玩具 拖鞋 装饰织物等 5 长毛绒组织的编织方法在人造毛皮机上编织 具有纤维毛条梳理装置 毛条喂入装置 第六节菠萝组织 纱罗组织 波纹组织及衬经衬纬组织 一 菠萝组织 菠萝组织 pelerinestitch eyeletstitch 是新线圈在成圈过程中同时穿过旧线圈的针编弧与沉降弧的纬编组织 分单面和双面菠萝组织织物可形成凹凸花纹 且具有孔眼效应 透气性好 多用于夏季衣衫产品中 织物强度较低 菠萝组织在编织时沉降弧的转移要有专门的钩子针完成 二 纱罗组织 纱罗组织 looptransferstitch 是在纬编基本组织的基础上 按照花纹要求将某些针上的针编弧进行转移 即从某一纵行转移到另一纵行 有单面 双面之分 1 单面纱罗组织 2 双面纱罗组织 一个针床向另一个针床移圈的双面纱罗组织 同一针床移圈的双面纱罗组织 纱罗组织织物的特性和用途 1 特性可以形成孔眼 凹凸 纵行扭曲等花色效应透气性较好纱罗组织的移圈原理可以用来编织成形针织物 改变组织结构2 用途主要用于生产毛衫 妇女时尚内衣等产品 三 波纹组织 由倾斜线圈形成波纹状的双面纬编组织 倾斜线圈是在横机上按照花纹要求移动针床而形成的 可形成曲折 方格以及其他的花纹图案 广泛应用于羊毛衫生产中 四 衬经衬纬组织 衬经衬纬组织是在纬编基本组织上衬入不参加成圈的纬纱和经纱形成的 第七节复合组织 复合组织 combinationstitch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纬编组织复合而成 由不同的基本组织 变化组织和花色组织复合而成 复合组织可分为单面和双面复合组织 一 米拉诺罗纹组织 米拉诺组织 Milanoribstitch 又称罗纹空气层组织 由罗纹 平针复合而成 三个成圈系统编织一个完全组织 特点 织物上形成双层袋形 织物表面有凸起的横楞效应 横向延伸性小 尺寸稳定性提高 厚实 挺括 用途 内衣 毛衫等 二 瑞士式点纹组织 瑞土式点纹组织是由不完全罗纹组织与平针组织复合而成 一个组织循环需要四路编织 两个2 1罗纹组织和两个平针组织是相互交叉组成 从正面线圈过渡到反面线圈沉降弧是向下弯的 结构紧密 脱散性较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