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工原理 2 第九章气体吸收Chart9Absorptionofgas第四节低浓度吸收 或脱吸 塔的计算 对填料吸收塔进行数学描述的基本方法 物料衡算方程热量衡算方程相平衡关系过程速率方程 YA mXA NA KY YA YA KX XA XA 填料塔设计命题 如图 工艺条件 T P G yb工艺要求 Ya或吸收率 A A Yb Ya Ya工程决策 xa L计算目标 h 或N DT 一 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1 填料塔吸收过程分析 如图 对稳态逆流过程 G 单位面积上的气体摩尔流量 L 单位面积上的液体摩尔流量 Yb Ya 塔底 塔顶气体中溶质组分的摩尔比 Xb Xa 塔底 塔顶液体中溶质组分的摩尔比 惰性组分B的摩尔流量GB G 1 yA 溶剂流动流量LS L 1 xA 2 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物料衡算关联吸收塔内 不同截面处相遇气 液相的组成关系 Y X 操作关系 假设 稳态逆流操作 如图所示 对塔内任一截面 X Y 以上的溶质A作物料衡算 GBY LSXa GBYa LSX 全塔作物料衡算 即取X Xb Y Yb GB Yb Ya LS Xb Xa 在X Y坐标上 上式为一条斜率为LS GB 液气比 的直线 该直线就是吸收操作线 操作线位于平衡线上方 操作线上每点与塔内某截面气液相组成X Y相对应 3 操作线斜率越小 越靠近平衡线 传质推动力越小 对传质越不利 5 对于低浓气体 通常yb 10 4 操作线方程由物料衡算得到 只与操作方式 逆 并流 有关 而与相平衡关系 T P及塔结构无关 稳态并流操作 如图所示 对图中红框范围作物料衡算 GBYb LSXb GBY LSX 二 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全塔物料衡算 GB Yb Ya Xa决定于生产任务和要求 可变量只有Xb和LS 1 最小液气比 LS LS GB Xb X h 动力消耗增加 脱吸塔负荷增加 LS LS GB Xb X h 动力消耗减小 脱吸塔负荷减小 LS继续 Xb 直至Xb X b X 0 h 此时得到最小液气比 Xa GB Yb Ya LS Xb Xa 如果气液相平衡关系为Y mX 2 适宜液气比 理论上综合设备大小 能量消耗等因素 以总费用最低为目标函数确定最适宜液气比Lopt 最小液气比只对设计型问题有意义 可以 能 但达不到指定的吸收要求 思考 实际操作时的液气比可否小于或等于最小液气比 此时吸收塔是否能操作 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三 低浓度吸收计算 低浓度气体吸收yA 5 10 为简化计算 作了几点假设 1 填料层高度基本计算式 吸收传质速率方程 NA KY Y Y KX X X kmol m2 s 吸收塔中X Y沿塔变化 Y Y X X 也变化 NA随塔高度变化 需要采用微分物料衡算进行计算 传质面积与填料层高度 a 单位体积填料层中的有效传质面积 m2 m3 塔横截面积 m2 距塔顶h处取微元体dh 微元体体积 dh 传质面积为 adh 以单位时间为基准 在此dh内对组分A作物料衡算 稳态条件下有 1 对气相中溶质作物料衡算 B C h 0 Y Ya h h0 Y Yb 填料层高度基本计算式 气相传入液相的溶质 气相所失溶质 液相所得溶质 低浓度吸收 G Ky视为常数 则 积分可得 2 对液相中溶质作物料衡算 NAa dh L dX 速率方程为 NA KX X X B C h 0 X Xa h h0 X Xb KXa X X dh LdX 低浓度吸收 L KX视为常数 则 2 填料层高度计算 1 平均推动力法 设 平衡线为直线即 Y mX 操作线为直线 如 Y L G X g 那么 DY Y Y L G m X g也是直线 dY L G dX d DY L G m dX B C Y YaDY DYaY YbDY DYb 积分 则 Y L G X g DY Y Y L G m X g 同理以液相摩尔分率为推动力时 填料层高度为 2 传质单元 的意义 分离程度 yb ya 为平均推动力 ym的倍数 若将Dym作为一个传质单元 h0 HOGNOG 对于平均推动力法 定义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和总传质单元高度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m h0 HOLNOL 若以液相摩尔分率计算塔高h0 定义 对于平均推动力法 定义 液相总传质单元数和总传质单元高度 定义 定义 NA ky y yAi NAadh Gdy NAadh Ldx NA kx xAi x 气膜传质单元数和气膜传质单元高度 液膜传质单元数和液膜传质单元高度 h0 HGNG h0 HLNL HOG HG SHL HOL AHG HL SHOL SAHG SHL HG SHL HOG HOG SHOL AHOG HOL 或 h0 HOGNOG HOLNOL SNOG NOL NOG ANOL 或 各种传质单元之间的关系 传质单元高度与传质单元数的物理意义 传质单元高度 完成一个传质单元效果所需的塔高 是吸收设备传质效能高低的反映 反映传质阻力的大小 填料性能的优劣以及填料表面湿润的好坏 传质阻力越大 填料有效比表面积越小 传质单元所相当的填料层高度越大 传质单元数 NOG 反映了吸收过程进行的难易程度 生产要求气体组成变化越大 吸收平均推动力越小 过程进行的难度越大 此时所需的传质单元数也就越大 设平衡线符合符合Henry定律y mx 操作线 3 吸收因子法 解析法 积分得 上面式子有三个无因次数群 可以用图表示 见p37图9 11 图9 11的适用范围 当xa 0时 同理推导可得到 同理也可证明 NOL SNOG 两种方法的比较 对数平均推动力法 形式简单 两线都是直线 需要四个组成 已知其中三个 另一个要通过物料衡算求出 吸收因数法 形式较繁 如求NOG 只需知道三个组成 仅适于逆流操作方式 4 图解 数值 积分法 根据NOG定义 可采用如右图解积分 曲线下的面积即为NOG 此时h HOGNOG中的HOG G KYa KYa需由实验测定 而不用下式计算 图解积分法适于平衡线弯曲较大的情况 作图步骤如下 在操作线AB和平衡线OE之间作曲线MM 使该线恰好等分AB与OE两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自A点起作一水平线 交MM 于M1 并延长至D 使AM1 M1D 过点D作垂线交AB于点F 至此完成一个梯级法ADF M1 如此类推 可继续作出第二个梯级 直至越过点B的横坐标xb为止 D F E 梯级总数 NOG如图所示 梯级数为2 8个 亦称为贝克 Baker 法 5 近似梯极法 对平衡线是直线或弯曲不大的情况 可采用此法 M1 D F A 证明 为什么梯级数就是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OG 可见 每一个梯级都满足 M1 D F 思考 根据近似梯级法判断操作线距平衡线越近 则NOG如何变化 操作线越靠近平衡线 梯级数越多 故NOG越大 讨论 填料层高度基本方程是物料衡算 传质速率方程综合应用于微元填料层的结果 它关联了影响填料层高度的各种因素 将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处理为等于传质单元高度乘以传质单元数 是一种工程处理方法 它把一多变量的较复杂过程 组合分离成相互独立的两部分 工艺部分 设备部分 这有利于对过程的分析与计算 传质单元数有多种计算方法 要注意每种方法的适用场合 汇总 或 操作条件 气液流量 气液进口浓度 操作温度 压力等 例1 逆流操作的填料塔中 用清水吸收某可溶性气体 其平衡关系用摩尔分率表示为y 0 06x 已知 溶质在进出塔气体中的组成分别为yb 0 009和ya 0 001 溶质在出塔液体中的组成为xb 0 08 体积传质总系数Kya 0 06kmol m3 s 气体流率G 0 0216kmol m2 s 试解答下列问题 为满足上述操作条件 清水流率L应为多少kmol m2 s 该吸收过程的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OG 该吸收过程的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HOG 填料高度h 若维持yb xa L G和平衡关系不变 而将塔内的填料高度h增加 那么xb和ya将如何变化 解 采用平均推动力法 h HOG不变 NOG 分离效果增强 ya 再据物料衡算式可知 xb 讨论题1 解 h HOGNOG 已知xa h NOG用何式计算 进出口四个组成不全 应采用吸收因数法 即 则h0 HOGNOG 0 8 7 5 6m 此时有 则 h0 0 8 36 6 29 3m h 23 3m 在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中 用清水吸收焦炉气中的氨 氨的浓度为8g Nm3 混合气体处理量为4500Nm3 h 氨的回收率为95 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 5倍 空塔气速为1 2m s 气相体积总吸收系数KYa 0 06kmol m3 h 且KYa G0 7 操作压强为101 33kPa 温度为30 在操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为Y 1 2X 试求 用水量 kg h 塔径和塔高 m 若混合气处理量增加25 要求吸收率不变 应采取什么措施 假设空塔气速仍为适宜气速 讨论题2 解 用水量 kg h 最小用水量 其中 所以 塔径和塔高 m 塔径D 填料层高度 若混合气处理量增加25 要求吸收率不变 应采取什么措施 假设空塔气速仍为适宜气速 可采取的措施 增加用水量 增加填料层高度 增加用水量 塔高一定 提高G HOG和NOG均发生变化 h0 HOGNOG 不变 当G 1 25G时 KYa G0 7 可得 L 0 1215kmol s 用水量提高 提高填料层高度 G 1 25G 用吸收 解吸 因数法 h HOG NOG h 0 855 9 76 5 1 3 24m 增加用水量是简单可行的办法 此外 提高操作压强或降低温度 改善填料性能 提高KYa 也可提高处理量 在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中 对某一低浓气体中的溶质组分进行吸收 现因故 1 吸收剂入塔浓度变大 2 吸收剂用量变小 而其它操作条件均不变 试分析出塔气体 液体浓度如何变化 快速分析法作图 排除法吸收因数法 解 1 吸收剂入塔浓度变大 xa变大 将使全塔浓度均变大 因此xb也将变大 而且全塔传质推动力将变小 故不利于吸收 因此 ya变大 快速分析法 讨论题3 快速分析作图 排除法吸收因数法 作图 排除法 L G不变 影响因素 流动状况 物系 填料特性和操作条件 与h0不变相矛盾 故假设不成立 a 假设ya不变 b 假设ya变小 作图知此时操作线为红线 可见NOG h0 快速分析作图 排除法吸收因数法 作图 排除法 与h0不变相矛盾 故假设不成立 b 假设ya变小 作图知此时操作线为红线 可见NOG h0 因此 ya只能 快速分析作图 排除法吸收因数法 作图 排除法 关于xb 与ya的分析类似 假设xb不变 变小 作图可知NOG将变小 故h0将变小 与h0一定相矛盾 因此 xb 1 吸收剂入塔浓度变大 吸收因数法 NOG yb mxa ya mxa 由题意可知 由右图可知 又xa变大 故ya变大 快速分析作图 排除法吸收因数法 1 吸收剂入塔浓度变大 NOG yb mxa ya mxa 至于xb 仍需用排除法判定 略 快速分析作图 排除法吸收因数法 建议 上述三种方法中 首先推荐使用 快速分析法 如果此法不行 建议使用 吸收因数法 如果还不行 再使用 作图 排除法 解 2 当吸收剂用量变小时 吸收剂用量变小时 不利于吸收 因此 ya变大 快速分析法 快速分析作图 排除法吸收因数法 至于xb的变化 可以这样理解 L 将导致全塔液相浓度变大 故xb 2 当吸收剂用量变小时 吸收因数法 由题意可知 NOG h0 HOG变小或不变 由右图可知 ya Kya变小或不变 2 当吸收剂用量变小时 至于xb 仍需用排除法判定 a 假设xb不变 b 假设xb变小 NOL 作图知 NOG 与h0不变相矛盾 故假设不成立 与h0不变相矛盾 故假设不成立 1 气体入塔浓度yb变小 快速分析法 yb ya必 yb 将导致入塔溶质量减少 且传质推动力变小 因而传质量变小 故xb 吸收因数法 查图可知 至于xb的变化仍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设备调试技术规范与质量控制
- 2023年度医保工作总结报告
- 二年级语文培优课后练习合集
- 小微企业融资方案设计指引
- 数控横向进给系统改造项目方案
- 2025年放射治疗方案设计模拟试题答案及解析
- 建筑桩基检测报告标准模板
- 污水处理厂运行安全管理手册
- 中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升培训计划
- SMT贴片作业流程及加工合同范本
- 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GB/T 602-20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 GB/T 4074.8-2009绕组线试验方法第8部分:测定漆包绕组线温度指数的试验方法快速法
- 董关鹏-沈阳课件
- 大学生活从“心”开始
- 淄博市2020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题及答案
- 大运河前世今生课件
- 商务英语翻译实务完整版教学ppt课件全套教程
- 第五章__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 现代控制理论教案Word版
- 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