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冬季维持蛋鸡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蛋鸡的产蛋高峰期大约在2835周龄,这一时期蛋鸡产蛋生理机能最旺盛。早春育雏(45月育雏)的蛋鸡,现在正处在产蛋高峰期,因此为了维持蛋鸡高产,必须有效地利用这一宝贵时期。笔者认为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饲养管理1、有效的饲喂方式。冬季寒冷,鸡需要热量多,应给鸡喂热料饮温水,最起码将要饲喂的饲料控制在室温左右进行投喂。在给鸡饮水中加入适量食盐,可增进食欲和饮水量,提高产蛋率。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矿砂,以提高鸡的消化能力。也可在晚上加喂一次粒料,防止夜间饥饿和御寒,以增加蛋鸡对能量的摄人和提高御寒能力,维持较高的产蛋水平。2、注意巡查。冬季蛋鸡的日常管理,要突出巡视制度,每天早晚对鸡群仔细进行巡视检查,对群体进行检查,重点关注饮食、活动、产蛋、粪便情况,借以判断饲料、饮水、温度、湿度等是否合理,管理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出现气体危害;对个体检查,重点关注冠髯、眼神、羽毛等,仔细查看神情、形态、性状、颜色等情况,发现异常鸡后,单独提出分析治疗,尤其是秋后冬初常注意天气变化,对病鸡要根据推断结果,采取隔离治疗或群体投药措施。3、防冷应激。鸡舍温度低时,要适当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增加喂量,一般在寒潮前l-2天,每只鸡每天增加饲料10-20克,气温每降低3,应给鸡多喂5克饲料。另外,可在气温骤降的前一天,给鸡饲喂防冷应激的药物,其配方及用法为:葡萄糖20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钠3.5克,加水1000毫升溶解后加温,每天分两次喂给,每只每次50毫升,连用3-5天。 4、防免疫应激。接种疫苗前,检查鸡群是否健康,不健康或鸡体较弱的鸡群应慎用疫苗;在接种疫苗前2天和后2天,让鸡服用抗应激药物,以提高鸡的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若使用疫苗后鸡出现呼吸道症状或拉稀现象,用环丙沙星溶液,让鸡连用3-5天。 二、疫病防治1、定期进行防疫。冬季蛋鸡易发生呼吸道和新城疫等疾病,因此根据本地区传染病情况和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防疫程序,定期进行防疫。要严格制定场区及鸡舍的准入制度,禁止闲杂人员进入,以免带入疾病;另外要定期对大环境及鸡舍内环境、水槽、用具的消毒;产蛋鸡17周龄时进行新城疫四系免疫(滴鼻、饮水、气雾免疫均可),同时要及时进行禽霍乱、鸡痘疫苗的免疫。随时观察鸡群,出现疫病要及时隔离。2、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为了防患于未燃,要求所有员工尽量不接触活禽和鸟类,远离一切有可能的传染源。目前疫情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三种:人、空气、媒介。具体措施如下:洗澡、更换防疫服、鞋帽,严禁将外界物品带入场区,进入栋舍踩踏消毒盆,禁止行走污道、串栋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流程,可以有效切断经人传播的途径。冬季多西北风,利于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在这种环境中,及时调整风机、进风口大小和保持外环境的清洁以及加强消毒显得尤为重要。及时处理死鸡,防止夜间猫鼠偷食;及时清扫舍外卫生,对于羽毛等杂物每天清扫,及时处理。 3、饲料中加入适宜的药物。在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泰乐菌素或恩诺杀星,防治鸡的支原体病。每隔四周左右在饲料中加入广谱抗菌药物,如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等,连用3-5天,增强鸡体抗病能力。预防寄生虫病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左旋咪唑、阿维菌素等药物。同时,还要细心观察鸡群,及早发现、隔离、诊断、治疗病鸡,妥善处理病死鸡。4、合理投药防病。对产蛋鸡群定期进行抗体监测,及时掌握鸡群的免疫水平,不盲目用疫苗,不随意加大疫苗的使用量,以免造成免疫失败或免疫麻痹,避免非典型性新城疫的发生。当发生疫病时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增加死淘率和加大用药投资等。入冬以后,对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应及时做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以便及时控制病情,同时防止支原体病、新城疫、禽流感等更严重疾病的继发感染,以免造成产蛋率下降。三、饲料与营养1、适度增加能量。环境温度过低时,蛋鸡的维持需要、采食量和养分转化效率等都会发生变化,设计配方时应作相应的调整。成年蛋鸡的适宜温度约在l825,以适宜温度为标准,环境温度每降低l,鸡的平均自由采食量将增加1.5,同时维持需要也增加1.5,虽然提高的比例相同,但维持能量需要约占总能量需要的6070,生产需要的能量占3040。因此,在寒冷环境下生产耗能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增加,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冬季适度提高玉米等能量饲料的水平。2、调整蛋白质及其他养分。在低温季节,蛋鸡的采食量有所提高,也就是说配方不变的情况下,采食的蛋白质、钙、磷、维生素也相应的提高,在能量能够满足蛋鸡正常生长和生产的时候,这样就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尤其是饲料中的蛋白质。所以,从成本角度来说,可以相应降低其在配合料中的浓度,蛋白质一般下调0.40.6个百分点为宜。也就是说原来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15.8%16.3%可以调整到15.4%15.7%之间,但是为了保证蛋鸡的生产性能,其他物质如钙、磷、维生素等可以保持不变或略有提高。3、特殊添加剂的应用(1)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抗感染、解毒与抗应激等作用,能增加鸡对寒冷和疾病的抵抗力,预防传染病,提高产蛋率。每100千克鸡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 5克,可降低饲料消耗,提高产蛋率。(2)维生素E冬季低温会导致产蛋鸡卵巢性能下降,产蛋减少。蛋鸡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可增强卵巢代谢功能,提高产蛋率。(3)维生素D它可促进钙、磷吸收和利用,助长骨骼和蛋壳的形成。其主要来源为阳光照射,皮肤经阳光中紫外线照射后,可产生维生素D。冬季光照少,加上笼养鸡无法接受户外光照,及时补充维生素D至关重要。(4)钙鸡体缺钙,轻者下软壳蛋。严重时会足趾抽搐,危及生命。冬季气温低日照短,鸡对钙质的需求量相应增加,给鸡补钙极为重要。蛋鸡日需钙量为2.73.4克,钙源饲料应选择: 石粉,即石灰石粉,系天然碳酸钙。一般含纯钙38 ,是补充钙质最廉价的矿物饲料。 贝壳粉,含碳酸钙96,折合钙38,快速补钙效果较好。四、鸡场的环境与控制1、防寒保温。蛋鸡最适宜的温度是2025 ,最经济的温度是2122 ,冬季舍内温度不低于10 为宜,要保持合适的温度,就需要封闭门窗和人工取暖,但这会使有害气体在鸡舍内集聚,导致直接伤害或诱发疾病,于是要正确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关系,在早晨89时和午后12时各打门窗半个小时到1h,排出舍内有害气体,一般以要在舍内感到不刺眼、不刺鼻、不压气为基本要求。用火炉取暖的鸡舍,必须架改烟囱,经常检查,防止烟囱漏烟。2、保持适当湿度。立冬空气干燥,鸡舍内灰尘较多,很容易发病和引发呼吸道疾病,应及时洒水提高湿度,使相对湿度达到65%70%,尤其是清除粪便前后,更需洒水降尘。每周进行2次全面消毒,可有效预防呼吸道病的发生。产蛋鸡要求环境湿度为50%70%,较适湿度是60%65%。湿度过低易使鸡体脱水和引发呼吸道病;湿度过高,常常使鸡舍空气污浊,易引发各种疾病。冬季气温低,舍内相对湿度大,再加上雪、雾等影响,因此必须在晴天中午在保持温度的基础上调节湿度。平时通过控制温度来调节湿度,以利于提高产蛋率。3、增加光照。光照不仅可增强母鸡体质,而且能促进母鸡脑垂体腺激素的分泌,使母鸡产蛋活力旺盛。因此,冬季因时间缩短应补充人工光照,刺激蛋鸡多产蛋。通常产蛋鸡则应补充光照,每天开灯2次,第1次凌晨4点照至天亮后关灯,第2次天黑时照至晚上9 点,保证每天16h。4、合理通风。冬季蛋鸡舍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密闭鸡舍可根据舍内空气污浊情况定时定量的开启风机。有窗的鸡舍,要根据鸡群密度大小、温度高低、天气阴晴、风力大小和有害气体的刺激程度等因素决定开窗时间的长短和次数。在鸡舍氧气充足、空气不污浊的前提下,尽量使舍内温度维持在目标温度值,且保证舍内前、中、后温度的均匀性以及温度变化幅度的最小化。依靠风机的控制,调控进风量来调整舍内温度,使早晚温度差异控制在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激光设备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品质管理专员的产品质量控制和改进措施
- 句法结构分析制度
- 职业教育政策规定解读
- 婚姻生活快乐制度
- 人才引进与培养方案
- 2025年烘培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激励和福利政策设计
- 2025年虹膜识别门禁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施工员高分题库(培优A卷)附答案详解
-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核心素养展示
- 患者出院健康指导
- 校本研修教学课件
- 物业客服部日常工作
- 宫颈癌的个案护理
- 一例外周静脉炎的护理个案讲课件
- 2025年云南省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数字成瘾机制研究-洞察及研究
- 慢性便秘病人护理
- 商铺意向金协议书
- (高清版)DB13∕T 5817-2023 河流(湖泊)健康评价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