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2014年考研大纲.doc_第1页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2014年考研大纲.doc_第2页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2014年考研大纲.doc_第3页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2014年考研大纲.doc_第4页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2014年考研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2014年考研大纲一、考试目的:硕士研究生德语作为全日制硕士学位入学考试的德语考试,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硕士阶段学习所要求的德语水平。二、考试性质与范围:本考试是一种测试考生单项和综合语言能力的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考生应具备的德语语法与词汇、阅读理解及笔头翻译等方面的技能。三、考试基本要求1. 具有良好的德语基本功,掌握2300个基本单词(包括一定数量的常用词组)。2. 掌握基本的词法、句法,并初步具有在语篇层面上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3掌握基本阅读技能,能读懂难度较低的一般题材文章。4. 具有初步的笔头翻译能力。四、考试形式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五、考试内容考试包括以下部分:词汇与语法;阅读理解;笔头翻译。六、考试时间和计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总分为100分。一、主要参考书目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胡正荣、段鹏、张磊, 传播学总论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二、考试大纲1. 掌握传播学相关的基本概念2. 了解传播学产生、发展及其社会原因3. 熟悉传播学发展历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4. 熟悉传播的基本类型和特点5. 掌握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的基本知识6. 熟悉传者、受众研究的基本理论7. 了解传播学的信息理论8. 了解传播学的符号理论9. 掌握大众媒介的基本类型与特点10.熟悉传播媒体的类型、特点与传媒产业发展趋势11.了解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2.了解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对传播领域带来的变革和影响参考教材:(模拟部分、数字部分),康华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第四版一、 模拟电子技术部分1、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了解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PN结的形成及特性、半导体二极管的特性、二极管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特殊二极管(稳压管)。2、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特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掌握图解分析法、小信号模型分析法、放大电路的工作点稳定问题。重点掌握基本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及放大器非线性失真的分析与计算、基本放大器微变等效电路的含义以及如何在微变等效电路上分析计算放大器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与放大器的增益。3、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了解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4、功率放大电路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性能要求、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和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5、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了解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中的电流源。掌握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特性(虚短和虚断的概念)。重点掌握差动放大器的主要结构形式及放大器中每个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计算、在多种输入输出方式下计算差动放大器的交流参数(例:Ri,Ro,Aud)以及共模输入电压、共模增益、共模抑制比的含义及相应分析与计算。6、反馈放大电路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增益的一般表达式。掌握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改善。重点掌握负反馈放大器的四种形式及其判别,在深度负反馈情况下估算闭环放大器的增益。7、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重点掌握由理想放大器所组成的反相放大器,反相加法器,同相放大器以及差动输入型放大器(含仪表放大器)、积分器等的分析与计算;理想放大器在非线性状态下所组成的比较器,斯密特触发器等电路的分析与计算。8、信号产生电路了解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RC正弦波振荡电路、LC正弦波振荡电路、非正弦信号产生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9、直流稳压电源了解串联开关式稳压电路、直流变换型电源。重点掌握小功率整流滤波电路、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计算。二、 数字电子技术部分1、数字逻辑基础了解数制、二进制码、基本逻辑运算关系。2、逻辑门电路了解二极管的开关特性、BJT的开关特性、TTL逻辑门电路、CMOS逻辑门电路、NMOS逻辑门电路。掌握各类逻辑门电路(与、或、非、与非、或非、同或、异或)的功能。3、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掌握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重点掌握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及卡诺图化简方法,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4、常用组合逻辑功能器件了解编码器。掌握算术运算电路。重点掌握译码器/数据分配器、数据选择器、数值比较器的特性及应用。5、触发器了解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重点掌握基本RS触发器、D触发器及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6、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如同步计数器以及脉冲序列检测器的设计方法(在同一时序电路中,其状态表、状态流程图、波形图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与转换;时序电路中的状态方程、驱动方程及输出方程的建立)。7、常用时序逻辑功能器件了解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的功能和应用。重点掌握计数器的功能和应用。8、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了解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复杂的可编程器件。9、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掌握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斯密特触发器。重点掌握555定时器及其应用。10、数模与模数转换器了解D/A转换器和A/D转换器。一、主要参考书目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本).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2.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顾伟列.中国文化通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谭家健.中国文化史概要(增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二、考试大纲绪论了解“广义文化”与 “狭义文化”的区别、内涵。第一章了解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了解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第二章了解中国传统社会农耕经济的特点;了解中国传统社会农耕经济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第三章了解宗法制度;了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第四章了解“百家争鸣”及其学派特征;了解明清文化中所出现的新因素。第五章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贡献;了解中国文化的走向世界。第六章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了解汉语、汉字和中国文化的关系。第七章了解中国古代科学的成就;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了解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滞的原因。第八章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特色;了解中国古代的教学思想。第九章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成就;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人文色彩和理性精神。第十章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成就;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类型。第十一章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成就;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第十二章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了解孔、孟的道德规范体系。第十三章了解儒家学说的入世精神;了解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第十四章了解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了解原始儒家的精神与理论。第十五章了解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第十六章了解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了解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第十七章了解“义利”之辩。参考教材:印刷色彩学,刘武辉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第二版第一章 光与颜色视觉颜色的基本概念和颜色视觉的形成。包括:颜色的基本概念;色与光的关系;颜色的分类;颜色的基本属性。第二章 颜色视觉形成颜色视觉形成机理。包括:颜色视觉的生理基础;人眼的视觉功能;影响颜色视觉的因素;颜色视觉形成的理论;人眼视觉现象。本章的重点是颜色视觉形成的理论。第三章 颜色的基本性质颜色的基本性质。包括:颜色的三属性,颜色的分类,色彩的调和。第四章 颜色混合规律颜色混合的基本规律。包括:色光的加色法混合;色料的减色法混合,以及加色法和减色法的关系。第五章 CIE色度学系统本章是考试的重点之一。包括:颜色的匹配;CIE1931RGB色度系统;CIE1931XYZ色度系统;CIE色度计算方法;颜色色差计算与均匀色度空间;同色异谱现象,等等。第六章 颜色的显色表示法本章的重点是孟塞尔颜色立体。包括:孟塞尔颜色立体表示颜色的方法和基本概念,孟塞尔新标系统,以及印刷及设计用色谱。第七章 光源的色度学光源的色度学。包括:光源的色温;标准照明体与标准光源;光源的显色性,以及光源显色指数的定量评价。第八章 印刷色彩印刷分色原理;网点呈色机理;调幅加网与调频加网的基本参数;聂格伯尔方程;彩色印刷与颜色密度。第九章 计算机颜色的表示方法要求能够掌握参考书中阐述的主要颜色模式,例如:RGB颜色模式、CMYK颜色模式、Lab颜色模式等。第十章 颜色测量本章是考试的重点之一。要求掌握基本测色仪器(如分光光度计和密度计)的基本测试原理,使用方法,以及对测得的数据分析和应用。第十一章 色彩管理本章是考试的重点之一。包括:色彩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要素;ICC色彩管理技术;常用的色彩管理软件以及色彩管理的基本流程。一、主要参考书目王正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1版,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年王正友,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第1版,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年李绯,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王正友,数字传媒设计与制作第1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二、考试大纲1. 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2. 掌握Windows 操作系统及其使用3. 掌握Word 文字处理软件4. 掌握Excel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5. 掌握网页制作技术及制作6. 掌握数字媒体技术的概念7. 了解数字媒体研究及应用领域8. 熟悉数字图像技术与制作9. 熟悉数字音频与数字视频技术与制作10.掌握数字动画技术与设计11.熟悉网络数据库基本知识12.掌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13.了解数字出版基本技术及应用一、主要参考书目:(美)阿尔瓦兰 著,媒介经济与管理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年第1版;赵曙光 著,传媒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喻国明 著,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优势,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喻国明 著,传媒新视界:中国传媒发展前沿探索,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二、考试大纲第l章 传媒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体系第2章 传媒分析:从传播工具到用户终端第3章 受众需求与接触点整合第4章 传媒盈利模式:立体化整合第5章传媒经营规模与范围:最优边界第6章 完全竞争的传媒市场第7章 垄断竞争的传媒市场第8章 完全垄断的传媒市场第9章 寡头垄断的传媒市场第10章 传媒市场结构与业绩的度量第11章 传媒产权分析:联盟与并购第12章 传媒监管“双轨制”:放松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