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治疗笔记.doc_第1页
叙事治疗笔记.doc_第2页
叙事治疗笔记.doc_第3页
叙事治疗笔记.doc_第4页
叙事治疗笔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log/static/162864193201032504442123/叙事治疗笔记(一)学习空间 2010-04-25 12:40:03 阅读3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寻访叙事哲学观:法国哲学家福柯提到:当知道成为真理的时候,它会变成一种权利来压制人们。因为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当我们没有办法尊重每个人的想法而带着我们唯一的想法,觉得这个想法是唯一的知道来看待人们的时候,这样的量尺就变成唯一的真理,所以,福柯说这样就变成是权利会来压制别人。从这个角度看,往往我们的主流文化,我们的传统,或是透过科学实证出来的结果都会去看很多人们的现象,探出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不正常的。他说,如果我们把世界很快地用这样正常或不正常去看待的话,那么就是会一种集权的方式在看待人们,而且人们会很不自觉地把知识这样地看待,已经成为真理的知识和主流文化就内化到自我认同里头,来规范自己。我们其实在长大的过程里面总是会受到很多很多的教导,叙事很重视我们做为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可以成为一种避免重复压制别人的工具。常常会去省思,看看自己有没有怎么样的想法,似乎是要求我们做咨询的个案要跟我们一样的想法去自己,因为我们做咨询的人,我们的想法也往往受到很多主流文化的影响,传统的影响去带领我们去看待自己看待别人。福柯说,人们不一定只适用一种方法来看待自己。做咨询工作很重视一个概念叫做多元化的概念。即能看到每个人的差异性,每个人来自环境成长的背景是不一样的,那我们怎么可以用?在地性的特别的东西跟他工作,而不是用唯一的方法。要看看来做咨询的人,是不是其实有别的东西是我们没有看到的。因此,叙事的工作怎么想怎么看人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个东西看不透的话,叙事可能学不起来。因为可能我们学了很多的叙事的技巧,可是却不断地用唯一的真理的知识来看待我们的个案,就算是做叙事的外化解构重写可能也是很费力的,因为那个哲学观没有去把它展现出来。叙事在哲学观里面就受到福柯的影响,因为这样的关联所以就看到其实人本身并不等于是问题,问题怎么影响人们才是最重要的议题。因为问题往往会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不能看到人就等于问题,这样就等于说这个人很没人力量,可是如果去看她的这些症状是怎么影响她这个人,症状会如何影响他自己的自我发展,她的症状会如何影响他跟她爱人的关系,还有她的症状如何影响她跟孩子、跟工作中同事之间的关系,那这些比较会让大家看到忧郁会怎么影响这个人。在叙事中,我们一定要看到每一个其实都有属于他独特性的知识,我们要想办法去看到每一个跟我们谈话的人,其实都是面对自己生命里的困难的专家跟主人,不管一个人是怎么去看的,去生活的,其实他都是自己的主人跟专家。在叙事哲学观里面最主要的一个概念是:我们要去深深地感受到到底是我们是带着怎样的想法去看待来求助的人,我们的想法有没有去看怎么样的人才是正常的人,怎么样的人才是不正常的人。我们是不是可以用不一样的思维去看人们,然后让人们看到他过去没有看到的地方。福柯说:主流的知识都是非常有权利的,非常能够控制人的,可是属于人们的独特性一般来讲都比较没有力量,比较是被否定的,因此,我们透过叙事的哲学观,我们可以去思考,我们可以去思考,怎么样去看到人们的地方性,独特性的知识,而不是唯一的主流的知识去看人,不把人当物品,好像所有的人都应该是一个模样,要用一样的方式去看待。福柯很强调我们要去思考,去解构这样的方式。否则,我们就在用集权的方式在控制人。-叙事的概念与哲学观。第二节,叙事哲学观叙事心理学的诞生麦克.怀特:把这个学说定义成一种世界观是不是比较好呢?也许吧,可是即便如此,还是不够。也许该说它是一种认识论,一种哲学,一种人的承诺,一种策略,一种伦理,一种生活等等。第二章探索叙事技巧外化叙事技巧简介:叙事的三个技巧外化、解构、重写在外化的精神里,人不等于问题。要贴近问题,让人们看到他是思考问题的专家。如果对方是个容易害怕的人,我们就问:“害怕是什么?害怕如何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些影响,你对害怕的看法是什么?”在外化时,希望能够把问题分开,让人们能够珲着珍惜问题的方式去靠近,贴近问题。除了用在问题上,外化还可以用在特质或宝贵的事情上面。比如,来访者通过外化,他发现自己原来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我们可以去问他:这个勇敢是什么?当你感觉自己是个勇敢的人时候,会带给怎么样的影响?这叫贴近特质,靠近特质,外化的部分就是每个人都是思考问题的专家。让他们站在外面去看这个害怕,这个勇气时,他们会有很多的想法,透过外化,人们会丰厚他们对问题、特质等的看法。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方式,让人们有机会透过叙事的学派去用不一样的思维去珍惜,去看待自己的瓿或自己一些宝贵的特质。因此,除了对问题可以用,在很多对人们宝贵的正向的东西也可以用外化。解构,主要是看问题对人的影响,(外化是把这个问题或特质摆在前面,让当事人与问题对话,解构是要看问题对人的影响,其实除了看问题对人的影响也可以去看特质对人的影响,解构也有外化的精神。看到问题对人的影响,人们开始会有新的思索。在叙事里,人们重视人的问题往往会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而来定义它是问题,在解构里,还会去看看这个问题有没有受到主流文化定义的影响,例如对肥胖的看法,通过解构,人们可以明白原来自己也是一个很不错的人,是一个热情、善良的人。解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要用一般主流的方式去看人们的问题,希望能够透过解构去珍惜,去看到属于人们独特性的知识。例如对于“无奈”,可以问“无奈是什么,什么时候想到生活里会有无奈,在无奈的生活里最辛苦的地方是什么?最不容易的地方是什么?除了对主流文化的解构外,用词的好奇的样子也是解构很重要的。主要的解构还是要偏重在对人们有重要意义的东西.外化解构是希望能陪伴人们去外化解构他的主线故事。接下来我们要看看人们有哪些支线故事还没有看到。然后尝试去找,去丰厚这些支线故事,在支线故事里找到一些亮点。既所谓的特殊意义的事件,当我们看到对人们有非常特殊意义的事件的时候,就尝试用行动蓝图跟意义蓝图来丰厚这个特殊意义事件。会从过去,现在,未来不同的时间点去找不同的特殊意义事件去看他的行动,当这个行动蓝图(行动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表达。),当我们找到这样的行动蓝图(行动特殊意义事件)的时候,透过这些行动蓝图,我们可以看看这些行动,带给人们的意义(蓝图)是什么。也就是透过不同时空的自己来见证不同时空的自己。行动蓝图和意义蓝图都是透过不同时空,过去、现在、未来去找到不同的特殊意义的事件的行动。再透过不同特殊意义事件的行动,去看到不同时空可能拥有的意义,再去做不同时空的见证,这样的见证时时候不一定是现在的自己,未来的自己,有时候也可能是重要的亲人,或好朋友,或小说里的人物,或家里宠物。让来访者从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人,自己是糟糕的人,慢慢透过不一样的故事,开始会觉得我是一个不错的人,不简单的人,从来不放弃的人,当来访者对自己有不一样的感受的时候,叙事的工作,叙事的访问也能告一段落。如果人们的自我认同没有新的变化,没有一些新的力量出来,我们做为叙事工作者就再努力,看看哪些地方还要丰厚。让人们的自我认同有变化。重写的目标就是希望陪伴人们看到对人们较有意义的自我认同自我认同的再认构。当人们来找我们的时候,他们会带着无限的故事,我们叫主线故事,主线故事的问题往往让人觉得很苦,让人觉得自己很没有价值,很糟糕的。当我们靠近他的主线故事,问题故事之后,再来看看他的支线故事,是对当事人比较有意义的故事,可能是它的难得,可能是它不容易被看到的地方,或者是在主流文化里没有被看到的,也许是一个特殊意义事件。咨询师要做的就是把零散的支线故事连起来,成为有力量的支线故事。使当事人自己的自我认同会有比较喜欢的感觉。会觉得好像自己没有那么糟糕,自己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或是这么苦,其实也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在努力,因此,在陪伴人们去谈他们的状况的时候,态度在叙事治疗中,态度远比技术重要。用心来学也比用脑来说更重要。你的治疗学派就是人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人生观+生活态度=治疗学派。如果单纯只是想学会一种技术,你便失去了感受叙事治疗最精华部分的机会。叙事治疗是一种叙说性的、语言性的、故事性的治疗方式。叙事治疗=叙说性的+语言性的+故事性叙事治疗强调的是咨询师在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语文如何发挥作用来创造新的真实。它是目标不是为了追求理解,得到真理,或者挖掘潜藏的事实。相反,咨询师相信的是:每个人的经验是他在某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问话的过程即可产生新的经验。怀着对生命的“相信”、“谦卑”、和“警醒”的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先自我“解构”,打破“框架”、不自我“设限”,这样才能收获最特别最珍贵的经验。1、叙事治疗的咨询框架外化:把个案和问题分开有机会:去看问题去面对问题去看主流文化对人和问题的影响,以及问题对人的影响解构:一起去寻找生命故事中的“特殊意义事件”打开宝藏,发现力量重写:重新面对生活的挑战叙事是怎样来帮助来访者的呢?首先,我们要用“外化”的态度来看待来访者,把来访者与问题分开。这样,来访者就有机会:去看问题,去面对问题,去看主流文化对人和问题的影响,心脏问题对人的影响。当这些影响都被解构以后,就可以与来访者一起去寻找生命故事中的“特殊意义事件”,找开宝藏,发现力量,带着这些力量,来访者可以重新面对生活的挑战重写。感受叙事治疗 来访者一般咨询师叙事咨询师“我觉得心情不好,抑郁。”哦,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个“抑郁”是什么时候来到你身上的外化我想上博士,可是别人都说女孩子别学那么多了,赶紧找个人嫁了才是正事。那你自己的想法是什么呢?“女孩子别学那么多了,赶紧找个人嫁了才是正事。”这样的想法对你的影响是什么解构儿子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是我的一块心病。现在儿子在上大学,一年多来,我每天都会给他打电话,督促他读书,看书,可是一直没有什么效果,他成绩还是不好,儿子上大学了,还每天打电话督促他学习,而且没有效果,你有没有想过改变自己这样的做法?儿子上大学了,不坚持每天打电话,还是没有效果。我好奇的是是什么力量让你一直坚持下来的重写1、外化的定义:外化的创始人:麦克.怀特和大卫.艾普斯顿二人发展起来的。强调的是:将人与问题分开。即“人不等于问题,问题才是问题”。当人与问题分开是地,人会由无力感进入到自己是可以有力量去面对问题。外化的假设:相信人是思考自己问题的专家,绝对相信人有力量处理任何问题。相信人可以不断地去思考如何面对问题,面对挣扎和挑战去做思考,面对问题有其渴望与愿景。外化技巧的目的:通过外化,让人们透过问题,去看自己的力量与能力,去珍惜自己的问题,2、咨询案例:体验外化的力量咨询师:“害怕”是什么时候可以逮到你,什么时候可以进来制造想吐的感觉。来访者:哧,这种问题很有趣。咨询师:为什么,你为什么觉得有趣?来访者:我不知道,我只是喜欢这种说法。好像“害怕”并不是我的一部分,你知道我的意思吗?害怕好像某件在那里的东西,而不是在我里面。-当问题与人分开时,来访者脱离呾的束缚,站到问题对面来看问题对自己的影响。外化的意义和重要性,1、可以降低当事人面对问题的失败感和挫折感。因为个人容易在努力解决问题,却仍然失败以后感到无力,无助,懊丧和消沉。2、面对“严重的要命”的问题,外化可以让当事人轻松下来。从而能够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来减低心理压力。3、让人们能够珲着珍惜问题的方式去靠近、贴近问题或自己的宝贵特质,用不一样的思维去珍惜,去看待自己的问题或自己一些宝贵的特质,开启新的可能性,使人能够采取行动。4、提供与问题“对话”的可能,使人不必仅仅通过个人独白来面对问题的困扰。5、让人感受自己是面对问题的专家。外化的步骤:首先要有外化的态度,全然地接纳和尊重来访者。相信: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来访者有能力面对问题。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外化不仅是种技巧,更是一种态度。在咨询时,咨询师要放空自己,全然地和尊重来访者,通过仔细地聆听,不放过来访者任何宝贵的经历;贴近来访者心灵的最深处,直到陪伴来访者发现自己潜在的力量。著名叙事咨询师奥汉隆对“外化”的态度的一种解说:我必须警告你,如果只把外化当成一种技巧,可能无法产生深刻的效果。如果你不从灵魂深处相信人不等同于他们的问题,他们的困难是经由社会和个人建构的,那么你就是看不到这些转化。当艾普斯顿或怀特在治疗时,你可以看到他们绝对相信人不等同于他们的问题,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姿势,、他们整个人都放射出可能性和盼望,他们彻底受到乐观主义的影响。外化的态度从灵魂深处相信:人不等于问题。咨询师与他的督导的对话:咨询师:老师,一个厌学的孩子,用外化的态度,我们应该怎么看呢?督导:因为当人跟问题是相等的,他厌学,他就是一个坏孩子,当我们用外化的态度去看这个孩子,我们就可以去看“厌学”怎么影响那个孩子,怎么影响孩子与家里人的关系。这个“厌学”是怎么来的,“厌学”在地;段时间有没有什么变化,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当人们感到自己跟问题是分开的时候,人们会由无力感转变到自己原来是可以有力量去面对问题的。咨询师:嗯,我了解了,当我们把孩子和厌学分开的时候,我们才能从心底深处去珍惜他这个人,珍惜他的问题,去探索厌学对孩子的影响,厌学是怎么找到这个孩子的。督导:把人和问题或特质彻底分开的一种态度,孩子是孩子,问题是问题,这样我们才能彻底地保持一种价值中立,才能从我们的心录底层保持对人的尊重、贴近、温暖、陪伴。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并不是说读了很多书就可以的,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地修炼,及对自己人生经验的不断整合,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用这样的态度去看人,去看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挑战,就是先让自己用叙事的态度去生活。外化作业:作业一:听了上面咨询师和督导的对话,你的感受是什么?你的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和挑战是可以用外化的态度来看的?把他们写下来,并说说用个化的态度怎么看你的问题和挑战。(请到讨论答疑中讨论。)外化的步骤二:找到可以外化的点要外化的点可以是来访者谈到的负向的问题,如:焦虑、恐惧、对自己的不满意、抑郁、自卑也可以是正向的或宝贵的特质,如:勇气、梦想、坚持、毅力等,通过这样的外化,人们会丰厚他们对问题、特质等的看法,让人们能够带着珍惜问题的方式去靠近、贴近问题。外化的过程特别要注意:语言的使用:重点在于是否使用了当事人的语言去贴近来访者。案例1:来访者:我最近特别烦恼,做什么事都静不下心来。咨询师:这个“烦”是什么时候来到的?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点评:“特别烦”是来访者对自己的一个负性手相术,把“烦”这个问题和人分开。案例2: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后,来访者说:我想还是自己内心深处比较自卑吧。咨询师:“自卑”是什么时候来到你身边的?你可以怎么称呼自卑呢?来访者:那就叫他自卑兄弟吧!咨询师:现在我要邀请您和“自卑兄弟”做一个对话怎样?点评:当让来访者想象怎么称呼自卑时,来访者会觉得自己和自卑是分开的,它并不是那么可怕,让来访者带着珍惜“自卑”的思维来和自卑进行“对话”,使人不必仅仅通过个人独白来面对问题的困扰。案例3:来访者:我从小的时候就很懂事,总觉得自己肩上有一种责任,要为爹妈分忧,要照顾弟妹,可成年后发现,责任压得我已经喘不过气来咨询师:老师好奇的是这个“责任”是怎么影响你的?让你觉得自己已经喘不过气来?点评:“责任”是来访者谈到的具有正向意义的特质同,也可以外化,通过外化,让来访者去贴近这个特质,珍惜这个特质。案例4:咨询师:在那么多的压力下,你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去求学,是什么力量在支撑你做出这样的选择?来访者:我想是自己心中有一个梦想吧。咨询师:这个梦想是什么?这个梦想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点评:“梦想”是来访者谈到的正向意义的词语,也可以外化,当来访者站在外面去看这个“梦想”的时候,他们会有更多的想法出现。可外化的负向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五种:感觉;人与人的关系;习俗与文化;问题的隐喻;身体的一部分。案例1:感觉来访者:我很不满,(害怕,自我憎恨。)咨询师:这个“不满”是什么时候开始的?通常在什么情况下,它比较容易影响你?案例2:人与人的关系来访者:与丈夫正在冷战(互相怨恨、有误解)咨询师:“冷战”是什么时候入侵你们的婚姻,破坏你们的幸福的?案例3:习俗与文化:“重男轻女”“功课好才是好学生”等待。来访者:我们家一直都很重男轻女。咨询师:这个“重男轻女”的观念是如何影响你和家人的关系的?案例4:问题的隐喻:来访者:别人都说我是乡巴佬咨询师:乡巴佬的形容对你来说代表了什么?案例5:身体的一部分来访者:我一直受到生病的左腿的困扰。咨询师:生病的左腿会在什么时候比较不乖?可不可以和他说说话?可外化的正向或宝贵特质的分类:1、正向的品质:勇气、毅力、坚持、宽容、懂事、一个人应该给别人带来快乐等2、正向的情感:对孩子的爱、对丈夫的爱,对家庭的责任等3、关系的正向变化4、宝贵的经历案例1来访者:这样看来,自己还蛮勇敢的。咨询师:这个勇敢是什么?当你看到自己是个勇敢的人的进修,会带给你什么样的影响?案例2:来访者:自己是老大,对家庭应该负有责任。咨询师:“对家庭的负责”是怎么样影响你作为老大的感觉的。案例3来访者:女儿给妈妈做红烧排骨,在母亲节的时候,送花给妈妈祝福节日。咨询师;女儿的红烧排骨,母亲节女儿的鲜花是怎样影响你做一个妈妈的感觉的?案例4来访者:我自己14岁的时候,就可以种田,可以种十几亩田。咨询师:“14岁就可以种十几亩田,这让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外化19-10不要急于或马上外化,而没有找到真正到底是什么压抑了当事人。虽然能被外化的点有很多。只有当被外化和来访者内心感受很好地契合时,来访者才有能力面对问题。案例:来访者:我有些“焦虑障碍”。点评:这并不是一个紧贴着来访者自身的描述。因此,这并不是一个最恰当的描述。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师需要进一步地用问话来挖掘与来访者最贴近的表述。咨询师:你刚才说你有些“焦虑障碍”那么关于焦虑障碍,你能不能再多说一些。来访者:我总觉得我丈夫会背叛我,其实他对我很好的。但我管不住自己有脑子,所有总是很焦虑,一想到这件事情,我就紧张、担心。点评:在这样的对话后,来访者可能会找到紧贴着自己的描述,比如“紧张”、“颤抖”或“摇摆”,不管是什么,重要的是,这和来访者对自己顾虑的感受很贴近。案例2来访者:我就是觉得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很失败,不管事业还其他方面,虽然做得很成功,我还是觉得非常遗憾。点评:“失败”并不是一个最恰当的描述,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师需要进一步地用问话来挖掘与来访者最贴近的表述。咨询师:你刚刚一直觉得很失败,不管你在工作各方面做得怎么样,在孩子这一块都还是觉得让你有这样的感觉,那可不可以多说说作为一个母亲是什么让你感到很失败?来访者:就是学业上差,这孩子从小到大我感觉她就是不爱学习,其他没什么,在品质上,性格上、心理上都很健康,就是不爱学习。点评:在这样的对话后,来访者可能会找到紧贴着自己的描述,比如孩子的“不爱学习”是困扰她的最大的问题。外化步骤三:外化问题找到外化的点后-运用外化式问话-外化问题。外化问话应该是灵活、富有创造性的,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外化问题的具体方法有:1、邀请来访者检视问题对他们生活与关系的影响。帮助他们觉察并描述自己与问题的关系。案例:例如:将来访者描述他们自己的句子形式进行改变,从形容词改变成名词形式。来访者:我有些抑郁咨询师:抑郁(形容词转换成了名词)这个一影响你有多久了?或者抑郁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抑郁对你真正的影响是什么?当这些影响最强或者最弱时,是什么在支持着抑郁,又是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扮演了补救的角色?2、情节、问题的命名。命名能使问题的外化更有效果,可以突出问题本身,而不至于把人病态化。案例:来访者:自己经常会感觉害羞,甚至不能与别人正常沟通。咨询师:“讨厌的害羞”出现时会给你带来什么影响?哪些影响是令你满意的,哪些影响是你不满意的?3、拟人化。在叙事的思维中,问题是有生命、有动机、有需求、有伙伴的,可以通过问话的方式来对问题作拟人化的描述,以使来访者的问题外化。案例1:当来访者是一个想从麻烦中解脱出来的小孩时,就可以这样问。咨询师:麻烦先生是怎么捉弄你的?麻烦先生最喜欢在什么情况下来拜访你?案例2:邀请来访者与自己问题做一个对话,就可以这样问。咨询师:问题今年多大年纪?怎么想到要进入到此人的生活?想从此人的生活里获取什么?什么时候问题最有力?什么时候问题最无力?问题受什么影响来长壮?问题受什么影响较会消弱?谁是问题的好朋友,谁是问题的敌人呢?想要和问题保持怎样的有关系呢?我们可以用“不来烦我,偶尔来就好了,驯服它,多体谅我、被我逮着了”,和问题保持和谐的关系。这些拟人化的词语来提示来访者,他和问题之间想要保持的关系。作业二:1、学了这么多外化的技巧,对作为咨询师的你,产生怎样的影响和冲击?外化的注意事项:1、不要急于外化或马上外化。没有花上足够的时间去推敲到底是什么压抑了当事人;2、非正义事件(家庭暴力、虐待)不能直接外化。3、如果不在后结构主义的概念框架下使用外化,外化的价值就会非常有限。4、外化不仅仅是一个技巧,更多的是咨询师的一种态度,是要去贴近来访者的问题和宝贵特质,珍惜来访者问题和宝贵特质的态度。外化注意事项。15-192、“非正义”事件的处理现在我们具体探讨叙事中对非正义事件的处理,虽然叙事理论说可以接受一切与主流文化不符的现象,但这里并不包括对非正义事件、非正义行为,包括暴力、虐待等。两种情况:(1)来访者是施暴者:我们不能把家庭暴力行为作为外化的对象,是要透明地探索施暴者背后的渴望、需求、信念等,如他们希望与家人建立什么样的关系,这样的方式如何让他靠近那样的感觉等;如果家庭暴力背后的信念是“控制别人”,就要去外化这个信念,探究什么时候这些信念比较薄弱,什么时候这样的信念比较强大?“想要控制别人”是怎样影响他的生活的。就是要去贴近来访者施暴背后的想法和渴望,而不是去外化家庭暴力行为。遇到可能会危及别人安全的情况还要进行危机干预。处理方法两条:一对于施暴者的来访者,不能外化家庭暴力这个行为;二是要外化来访者施暴背后的想法,渴望和信念。遇到可能会危及别人安全的情况还要进行危机干预。(2)来访者是暴力或虐待的受害者:我们也不能直接把暴力或虐待行为外化,而是探索来访者遇到家庭暴力的经验是什么?比如:无助、伤心、绝望、瘫痪;然后去外化这些感受,如:瘫痪是什么感觉?什么时候开始的?在瘫痪中是怎么样走过来的?瘫痪对你的影响是什么?你希望与瘫痪保持怎样的关系?等。处理方法:一是来访者是暴力或虐待的受害者,不能直接把暴力或虐待行为外化。二是要探索来访者遇到家庭暴力的经验是什么,然后去外化这些感受。常用的外化句式:1、那个问题长什么样子?2、“悲伤”是什么时候开始打击你的?你是怎么反抗的?3、那个“忧郁”几岁?它靠什么长大的?4、当“愤怒”来到你身上的时候,它想要怎么控制你?当你被它控制的时候,你做了一些什么事?5、我想让你给“紧张”起一个名字,你想要叫它什么?6、你是怎么打败“自卑”这个家伙的?“困扰”转换成来访者所谈的问题1、什么在困扰你?2、它让你困扰的地方地哪里?3、你平日都如何在思考这个困扰?4、这个困扰告诉你你是怎样的一个人?5、这个困扰都传什么信息给你?6、这个困扰在你的生活里扮演什么角色?7、这个困扰尝试去告诉周围的人你是怎样的一个人?第一题:这个“不满意”是什么时候来到你的生活里的?当它来到你的生活中的时候,你是怎么控制它的?你是怎么反抗的?-可不可以多说一下那个“苛求别人”是怎么来的?那个“不满意”是怎么来的?点评:这个问话是对负向问题进行外化。“宽容”都传给你什么信息?当你宽容的时候心里的感觉是怎么样的?-我刚刚听你说你喜欢的人是你再帮忙我记得不太记得就是那个有品格的人、然后刚刚说好是不张扬的人,所谓比较好的人,坚强的人,对这个想法很好奇,这种是怎么来的?点评:对来访者的特质进行外化。叙事治疗笔记(二)学习空间 2010-04-25 12:43:33 阅读3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二题:来访者老杨,男,40岁,在咨询过程中讲到自己很自卑,经过一段咨询后,咨询师邀请来访者与“自卑”做一个对话。咨询师:我现在想要访问自卑,和自卑做一些对话,你就是那个自卑,我会问你一些问题。来访者:好的。要求:如何用外化的拟人化技巧进行回应。请问“自卑”几岁了?是靠什么长大的?当“自卑“来到你身上时,你是怎么控制它的?当你被它控制时,你做了些什么事?-你怎么称呼自卑比较好?点评:邀请来访者自己为“自卑”命名,当然,你还可以这样问:如果给自卑取个名字,你喜欢叫它什么?来访者:就叫他“自卑兄弟”吧。咨询师:好,自卑兄弟,你好,当老杨是难过的时候,你怎么陪伴他面对那个生活?来访者:是我让你一直保持前进的动力,当你在不可一世的时候,我提醒你,不要那么骄傲,我一直鼓励着你不断地学习,告诫你不要看不起别人。咨询师;自卑兄弟最宝贵、最难得的地方是什么?你希望与老杨怎么相处?来访者:我希望能和平相处,不要以我为敌。18-19外化练习:咨询师:谢谢你愿意来找我谈,今天想谈些什么呢?来访者:今天我想谈的就是教育孩子的问题。咨询师:好啊,那你就慢慢说,我就听,看看我们可以怎么谈。来访者:长期以来这是我心里头的一个结,我有一个孩子我很爱他,我感觉我是比较追求完美的女性,就是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做得很好,但恰巧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我感觉我很失败,一直觉得非常压抑,不管事业还是其他方面做得再成功我都还是觉得非常遗憾。身为咨询师的你,认为以下几个选项中,比较好咨询问话是哪一个呢?A那个“失败”具体是指什么?(外化“失败”)B你孩子现在多大?(先把问题具体化,不急于外化)-!C“压抑”是指什么?(外化“压抑”)咨询师:孩子现在多大?来访者:21岁。咨询师:是男孩还是女孩呢?来访者:男孩咨询师:是男孩,你刚刚说一直觉得很失败,不管你在工作各方面做得怎么样,在孩子这一块都还是觉得让你有这样的感觉,那可不可以多说说是什么让你感到很失败。来访者: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对他期望很高,早期教育也搞得比较早,他十岁的时候我就领他到北京的清华北大来看,那时候表达我的愿望,就是希望他成为一个很优秀的人,但事情正好就是也不是说截然相反,但就是说与我想象的寻个不一样,差得非常远,然后和我的很多各方面条件相同的朋友也好,同事也好,我这方面做得不如他们,所以就感觉咨询师:你说做得不如他们是指什么呢?来访者:就是别人把孩子培养得很理想嘛。我的孩子,我就觉得差。咨询师:差在哪里?来访者:就是学业上差,这孩子从小到大我感觉他就是不爱学习,其他没什么,在品质上,性格上、心理上都很健康,就是不爱学习。你认为以下几个选项中,比较好运用了外化的技巧进行回应的咨询问话是哪一个呢?A“不爱学习”是怎么样让你觉得你是失败的?-!B“品质啊性格心理都很健康”是指什么?C孩子其他方面很健康,怎么能说自己是失败的呢?来访者:我没有把他培养好,感觉作为母亲,培养孩子是人生中很大的件事情,很重要的事情,我就感觉不是很理想,就好像没有完成这个使命似的,很挫败。也是感觉到很遗憾,另个就是一直压抑,因为这件事情我就非常压抑。咨询师:压抑是指什么?压抑什么?来访者:就是感觉这件事情没有做成,很烦,很烦恼那种。咨询师:觉得自己是失败的,因为孩子的学习不好,做妈妈的没做好,是怎么在影响你作为一个母亲的感觉呢?来访者:这个事件影响我的生活,让我不是很快乐。我觉得我各方面都应该很好,但这方面缺憾太大了。咨询师:大在哪里。来访者:我感觉我的事业可以不成功,我很羡慕那种很平淡的,就是事业也很平淡,但孩子培养得很好,所以就觉得这件事给我的压力很大,就像一块黑褐色的石头一直压着,非常难受。咨询师:这样子的感觉大概有年了?来访者:好像从孩子上小学就开始一直能有10多年了。咨询师:就是从小学孩子的学习就不太好,那个时候就感觉自己是失败的?来访者:对,那时候还不是很强,越来越感觉到这个方面非常强。你认为以下几个选项中,比较好咨询问话是哪一个呢?A所以那个黑褐色石头,你刚刚说那个黑褐色石头是你的心情,非常沉重。这么多年下来,那个沉重的感觉还有不快乐的感觉是如何影响你的生活?-!B你刚才说,那个黑褐色的石头,那个“黑褐色”的石头,是什么样的感觉,它在你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C我想请你和那个“黑褐色的石头”做个对话,可不可以给那个“黑褐色的石头”取个名字?你觉得怎样称呼它比较好?来访者:对我自己来讲,这种东西我一般是没有释放过,我的同事看我在教育孩子方面还可以,就是他们不知道。咨询师:就是你自己内心的感觉?来访者:对,就是我自己感觉,甚至情绪最低落的时候我就自己想,其实就是想像,算是潜意识里的东西吧,当然不可能,我就是想离开,走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最低落的时候就到那个程度了。外化小结:外化的技巧1、外化的定义2、外化的意义和重要性3、外化的步骤4、外化的注意事项5、外化的练习通常,被外化的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而转换,不存在唯一恰当和正确的外化。注意:外化是一种技巧,更是贯穿叙事问话的一种精神!所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你会发现,“解构”“重写”技巧中,也有外化影子。(要在叙事论坛中交流,讲座答疑,第三章叙事的态度身心的准备睡好让自己的身心达到较好的状态,专注地陪伴被访者。1、睡好:如果睡不好,就不能专心地听被访者的故事,不能有效地回应;如果照顾不好自己,就很难照顾好来访者。身心的准备放松身体叙事治疗笔记(三)学习空间 2010-04-25 12:44:42 阅读4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2、尝试让自己身体放松:深呼吸,冥想,喝水/茶,伸展身体,听一小段放松的音乐,小睡一会儿等。身心的准备放下烦恼3、放下生活中的担忧与烦恼:了解生命旅程里的担忧与烦恼总会带给我们学习的枘,霜给予自己一些时间,不急着马上解决。身心的准备放下自我4、放下专业工作中的自责与情绪:了解助人工作的复杂与挑战,透过许多挑战的磨练来学习,也要给予自己一些时间,不自责自己做不好,做不来的地方。感谢被访者接受访问-感谢自己愿意去陪伴来访者(你可能是来访者生命中少有的,或是贵人)-珍惜即将来到的对话(甚至可祝福即将来到的对话)-空间设计的可能性(让来访者觉得舒服)叙事的态度-觉察自己主流文化的想法(能觉察是宝贵的,不责怪觉察到主流讯息的自己)-放下自己主流文化的想法(放空),好奇被访者文字背后的想法,尝试贴近羽毛球被访者内心深处的想法、感受、渴望。-珍惜被访者的想法、故事。叙事技巧解构解构主要是看问题对人们的影响,(外化是把问题或特质摆在前面,让当事人与它对话,)则是看问题对人的影响,除了去看问题对人的影响也可以去看特质对人的影响,解构有外化的精神。看问题对人的影响,人们开始会有新的思索。叙事里面蛮重视人的问题往往会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而来定义它是问题,在解构里面,还会去看看这个问题有没有受到主流文化定义的影响。如一个人对于肥胖是自卑的,我们可以问他:这个肥胖的自卑,一般社会对胖的人的看法是什么,看到主流文化对胖的看法,我们可以邀请被访者去看这样的影响,这样的想法是怎么来的,然后他们可以尝试去看这种想法对他们的影响,其实他们比较希望用怎样的方式去看待自己,人们可能就会说,用胖来看自己是不公平的,其实自己也是一个很不错的人,是一个热情善良的人。解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要用一般主流的方式去看人们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够透过解构去珍惜,去看到属于人们独特性的知识。解构就是主流文化带给问题的影响。在英语里的概念就是要对事情有质疑,有好奇精神,不要觉得我们都懂了。比如说,当一个个案说,他是很无奈的时候,在我们一般的思维里面,小学生大概都知道这两个字是怎么写的,或是什么意思,可是如果无奈对于这个被访者是一个很大的影响,透过解构的精神,可能要去好奇地说:这个无奈是什么?其实这里也有外化的精神,其实也在解构,“可不可以告诉我那个无奈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想到生活里会有无奈?无奈里头的生活最辛苦的地方是什么?最不容易的地方是什么?把文字透过好奇的方式去看到他背后的东西。这样能够发现对我们原来已经了解的文字去做这样的解构的好奇的问话,往往会看到被访者背后的故事。如果我们没有尝试去解构,我们没有尝试去好奇是不会看到的。主要的解构还是要偏重在对人们有重要意义的东西.这个东西有可能是问题,有时候也许是他宝贵的东西,或是在对话里面产生出来的一些新的体会。这就是解构。重写是叙事里的重头戏。外化解构是希望能陪伴人们去外化解构他的主线故事。接下来我们要看看人们有哪些支线故事还没有看到。然后尝试去找,去丰厚这些支线故事,在支线故事里找到一些亮点。既所谓的特殊意义的事件,当我们看到对人们有非常特殊意义的事件的时候,就尝试用行动蓝图跟意义蓝图来丰厚这个特殊意义事件。行动蓝图是从特殊意义事件里面去看看有哪些行动,在怎样的时间、地点、跟谁、或发生什么事情等等。会从过去,现在,未来不同的时间点去找不同的特殊意义事件去看他的行动。当这个行动蓝图(行动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表达。),当我们找到这样的行动蓝图(行动特殊意义事件)的时候,透过这些行动蓝图,我们可以看看这些行动,带给人们的意义(蓝图)是什么。有时候可能是童年的特殊意义事件带给现在的自己有哪些意义,这个意义很可能是一个梦想,一个价值,一个宣誓,一个体会,也可以用未来的自己去看看现在,看到童年的一个特殊意义事件对未来会带来什么影响,也可以从童年去看,看到自己童年经历的痛苦或是创伤,也看到一些宝贵的难得,童年的自己看到了自己这些新的体会,童年如何见证,对童年又可以带来什么影响,在意义蓝图里,也希望透过不同时空的自己来见证不同时空的自己。行动蓝图和意义蓝图都是透过不同时空,过去、现在、未来去找到不同的特殊意义事件的行动。再透过特殊意义事件的行动,去看到不同时空可能拥有的意义。然后再去做不同时空的见证。这样的见证有时候不一定是现在的自己,未来的自己,有时候也可能是重要的亲人,或好朋友,或小说里的人物,或家里宠物。透过行动蓝图和意义蓝图去看,它的用意是什么呢?就是希望不止外化,解构可以贴近故事,外化那个问题,更希望透过行动蓝图和意义蓝图让那个支线故事里的特殊意义事件,那个故事开始有变化,让人们觉得那个故事原来是对人们重要的,是宝贵的,因此,就会从问题故事转为较期待的故事,当人们在故事的转换里头,让人们慢慢看到较期待的自我认同,即所谓的自我价值,开始有变化。很多人在行动和意义蓝图的见证的丰厚过程里面,开始由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人,自己是糟糕的人,慢慢透过不一样的故事,开始会觉得原来我是一个还不错的人,原来我是一个不简单的人,原来我是一个从来没有放弃的人。当被访者有这些新的对自我的感受有变化的时候,就是叙事访问也能告一段落。如果人们的自我认同没有新的变化,没有新的力量出来,可能我们作为叙事工作者还要再努力,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丰厚,让人们的自我认同有变化。所以,总结外化、解构、重写的技巧,最终的目标就是希望人们看到对人们较有意义的自我认同,即自我认同的再建构。探索叙事技巧重写学习过程中需要随时记录你的感受,这些记录和作业都是叙事课程学习的一部分。1、叙事治疗的咨询框架外化:把个案和问题分开有机会:去看问题去面对问题去看主流文化对人和问题的影响,以及问题对人的影响解构:一起去寻找生命故事中的“特殊意义事件”打开宝藏,发现力量重写:重新面对生活的挑战概述:通过外化、解构的技巧,来访者开始了解到自己的问题故事、感受、想法是如何建构时,就会看到这些故事并不是必然的,就会打开包装,这是地,咨询师就要开始开始来访者故事的重写过程了。学习内容:什么是重写重写的理论点如何进行重写重写的注意事项第二节:什么是重写重写的概念重写的三个理论点概述重写的三个理论点详解(休息)重写的三个理论点小结第三节:重写的主要技巧重写的主要技巧挖掘特殊意义事件的问话丰厚特殊意义事件的问话见证的问话联结的问话迁移的问话第四节:重写技巧注意事项第五节:重写练习第六节:课程总结叙事治疗是什么总结重写的概念:重写就是寻找来访者主线故事之外的支线故事,通过丰厚这些支线故事,挖掘这些故事中的亮点即特殊意义事件,通过不同时空的见证和丰厚的问话,把特殊意义事件串联起来,形成行动蓝图和意义蓝图,使来访者的故事产生新的意义,重新建构积极的自我认同,从而改写来访者的生命故事。Tips:案主和治疗师被视为共同创造意义的人,而心灵则成为共同交织的主体得以创造一个新的故事,一个新的故事。安德生与古力胥安从某种意义上说:重写是一个过程,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技巧,重写的过程上包含三个重要的理论点:特殊意义事件、行动蓝图、意义蓝图 理论点技巧重写特殊意义事件挖掘特殊意义事件行动蓝图丰厚特殊意义事件意义蓝图见证、联结、迁移(技巧)重写三大理论点概述1、特殊意义事件是新故事的入口;是任何不合主线故事的事件,或与主线故事相矛盾的事件,或问题无效的时候;也可以是渴望、希望、梦想、期待或约定、特质、信念等它可以来自过去、现在、未来,也可以是很小的一件事。案例:来访者:女,40岁,谈到童年爸爸把妹妹送人的故事,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来访者:我那个时候就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我一定要给妈妈争口气,让爸爸觉得女孩子也是有用的,女孩子也是可以养家的,女孩子将来也是可以赡养他们的,女孩子并不比男孩子。点评:“我一定要争口气,好好学习,给妈妈争口气”这个信念就是来访者的故事中的特殊意义事件。这些就是一个新故事的入口。在与来访者的语言的互动中,这些特殊意义事件从来访者的叙述中闪现出来,咨询师就要抓住这些闪亮的时刻,去丰厚它们,串连它们。2、行动蓝图是把特殊意义事件的细节(WhatWhoWhereWhenHow)串联起来,形成来访者故事的行动蓝图,也可以是行动,也可以是一个想法,一个表达。(接上案例)在以上的案例中,咨询师通过丰厚特殊意义事件的细节,更多的行动、想法被挖掘出来,来访者说:我觉得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妈妈;勤奋、对知识的追求、学习的努力这些品质都是妈妈给的;现在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也是受妈妈的影响;觉得妈妈当时太辛苦、太压抑了。这些行动和想法都是通过丰厚特殊意义事件一点一点被挖掘出来,串连起来,就是一个行动蓝图。3、意义蓝图是透过行动的表达在不同的时空人们赋予的意义是什么,把这些意义串连起来,就形成一个蓝图。(接上案例)咨询师:想到这些都是妈妈给你的,让你感受到你的勤奋、认真、接纳、容忍家里的亲人,想到这些都是给你的,对你作为她的女儿的影响是什么?来访者:就是因为妈妈活得那么不容易,一方面我觉得像妈妈那样是好的,对这个世界、对周围的人是好的,但是我突然有一种愿望我要解放自己,我不能再活得妈妈那样委屈自己。点评:“觉得妈妈活得不容易”这个行动表达的意义,“我要解放自己,不能活得像妈妈那样委屈自己”显现出来。通过多层次的见证问话,各个意义串连起来,形成一个的意义蓝图。重写的三大理论点详解闪亮事件:通常我们在陪伴人们看她们的故事的时候,除了去靠近主要故事外,支线故事有时候也是对来访者有特殊意义的事件。(人们叙事的创伤的表达都是很珍贵的,无助也是珍贵的。“在无助中,你是怎么过的?才那么小的年纪”“在无助的生活里,我很乖,而且会照顾弟弟。”我发现这些是新故事的入口。这些很可能就我可以去陪伴她丰厚的特殊意义事件。“这么无助,这么苦,你是怎么想到要乖,你是怎么个乖法?”“没办法,爸爸会打人,我就想我乖一点,爸爸就不打人了。”“你年纪那么小,在想到乖这个背后不容易的地方,怎么会想到要照顾弟弟?自己都这么苦了,这么无助。”“因为弟弟有一次被爸爸处罚的过程里面罚跪,跪在地下,后来差一点死掉,因为年纪很小,有一些气喘,是家晨的舅舅过来把他救了。带去急诊救回来。我得好好照顾弟弟。我不要他死掉。”她讲这个的时候非常伤心。“当弟弟做错了事,我一定会告诉爸爸是我做的.”“才9岁的孩子,如果是我九岁的时候,别人做错了我一定会都是他,都是他,不是我。你才9岁,怎么能够顶罪?“我身体比较大,可以替弟弟承受,我怕弟弟死掉。我会想尽一节办法这些都是透过支线故事去看到的,是与原来说的不合主线故事或是矛盾的地方,“那就是一份贴心,跟一份不容易。”在这个问话里开始看到新故事,开始看到一个痛苦的家庭暴力环境下的孩子,在那个环境里面怎么样想尽办法去存活下去,想尽办法去照顾弟弟,还要让自己书读好”原本一个特殊事件也可能是渴望、希望、梦想,品质、期待、宣誓、约定、物质跟信念。问她怎么能够做到这么多的事情?她说:出于一份爱,虽然爸爸这样子,但她很爱她的爸爸,也很爱她的妈妈,是爱可以让她继续这样走。特殊意义的事件也不一定是正向的,而是去靠近她,看看是什么事情对她是有意义的。重写410如何丰厚特殊意义事件先从图中找到一些支线故事,想办法去听到比较是新故事或矛盾故事的地方,然后再透过图去做丰厚,就是找一些不同点的地方来看像这个行动,对过去过去童年的意义,对现在长大的她的意义,还可以反过来说看到她有这么新的感觉,替她开心的地方是什么?就是从现在去看过去,看到一些东西之后可以去看到说过去被看到之后,对于过去童年的她的意义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