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的基本结构----助听器配件.docx_第1页
助听器的基本结构----助听器配件.docx_第2页
助听器的基本结构----助听器配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感应拾音线圈感应拾音线圈即电感,是一个小的线圈,当变化的磁场经过感应拾音线圈时,会产生电势。感应拾音线圈拾取的磁场来自与原始声信号一致波形的电流。磁场主要来自一些设备的副产品,如来自扬声器、电话中的接受器,或由房间内的环路线圈产生。为了增加电感的效应,电线缠绕在磁棒上,磁棒为磁场提供了一条容易通过的路径。它吸引和集中了磁流量。如果有更多的磁流量通过线圈,线圈将会产生更大的电势,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这样声信号就比助听器产生的内部噪声大得多,提高了信噪比。增加线圈的灵敏度的另一种方法是增加它的面积即线圈环绕数,但这会加大线圈的体积。感应拾音线圈主要用于耳背式与耳内、耳道式助听器,在用户接听电话时使用。佩戴耳背式助听器的用户在接听电话时,一则因听筒靠近助听器容易引起声反馈;二则,由电话听筒的耳机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再由助听器麦克风将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这两次电一声及声一电转换,信噪比下降了,失真增大。能否将听筒中的电信号直接传至助听器放大器呢?感应拾音线圈使之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了使用助听器接听电话时的音质。目前耳背式助听器电源一般有三挡:“0”挡为关,“M”挡使用传声器,“T”挡使用感应拾音线圈。二、音量控制及音调微调助听器调节旋钮主要有音量控制(VC),音调调节低频衰减(NL)、高频衰减(NH),自动增益控制(AGC),动态增益控制拐点等。VC微调体积稍大(如图2-26所示),耳内式(ITE)及耳道式(ITC)用VC微调,一般带有开关,可兼作电源开关用。音调微调体积很小,一般直径只有2.54mm,最小的直径只有1.9mm如图2-25所示)。完全耳道式(CIC)中的VC绝大多数采用这种微调。对于盒式及耳背式助听器,由于体积较大,上述几种旋钮均可放入。耳内式助听器由于功率大,容易产生反馈,一般实际使用中只有VC、NL、AGC三种旋钮。耳道式助听器由于体积较小,一般只有VC及NL或NH微调。而完全耳道式助听器由于体积很小,一般只有VC微调,形状如同音调微调。微调的电阻值一般在1001M,电阻率呈对数形态变化。这是由于人耳对声音强度的主观判断(响度)是以声压的对数来计量的,当电阻率呈对数形态变化时,声音的响度呈线性变化,如图2-27所示。也就是说,声音的响度与微调的转动幅度同步增长或下降,这符合我们的希望。如果电阻率呈线性变化,那么随着微调的转动,响度呈指数形态变化,如图2-28所示。也就是开始变化很快,后来变化很慢。对电阻率变化快慢的衡量,可简单地看微调旋转至中间位置时,电阻值为最大值的百分之几。三、音频输入让音频信号进入助听器的其他方法包括有线音频输入(助听器与电缆直接相连),无线音频输入等。音频信号的来源有:磁带、麦克风或频率调制(FM)无线接受器。如果这些装置能将清晰的信号大小适中地输入助听器中,助听器也能输出一个清晰的信号。而且助听器可以根据佩戴者具体情况改变频率响应、最大输出等。这避免了助听器麦克风直接拾取信号时由于距离信号源过远所引起的高频损失和信噪比的下降。目前最常用的形式是FM系统,是一种无线发射、接收系统。声信号通过发射器,由一个极性可调的方向性麦克风转换成电信号,再由调频转发器发送到与助听器相连的调频接收器上,电信号直接进入助听器的放大器,并通过授话器将声音还原出来。讲话者若将发射器的发射角调至全向性,具有接收器的助听器佩戴者可以在任意角度接受信号;若将发射器的发射角调至方向性,有接收器的助听器佩戴者可在一定角度接受信号,可以有较高的信噪比。这对聋儿教育非常适合,因为调频系统的一大优点是说话者不需要总是面对听障儿童,说话者和聆听者都有一定程度的活动性。这就使小孩在有一定活动度的同时获得完整的言语信号,同时也方便老师的教学。详见第十章第二节调频助听系统。四、遥控器助听器遥控器的作用与电视机、录像机遥控器一样:它们不需要接触装置可以改变装置的工作状态。使用助听器遥控器的原因主要在于:(1)助听器空间有限,不可能在其中装有许多遥控器。(2)助听器上的控制器体积很小,不便操纵。遥控器上的按钮相对较大,可以直接看到,比助听器上的按钮容易操作。而且可以安装多个控制器及多套程序。遥控器的工作可通过超声波、红外线、无线调频、电感等多种方式将信号传输给助听器。目前,由于全数字助听器功能的日益发展,助听器能够自动适应多种环境,遥控器的使用率已大为降低。五、骨传导器骨传导器是另一种输出传感器,它适用于传导性听力损失及先天性外耳发育不全(如外耳道闭锁、耳部畸形)的患者及某些因患外耳、中耳疾病(如化脓性中耳炎)而不适于佩戴气导助听器的患者。骨导传感器直接振动颅骨,颅骨把振动传到耳蜗。骨传导器的工作原理与授话器一样,但它使用质量很大的振动膜,音频电流通过线圈来振动它。质量的惯性使得振动膜抵抗振动,所以振动器与其本身所具有的质量一起振动,把振动传给颅骨。在声音传导的效率方面,骨导远低于气导。为了能量的高效传递,传感器必须紧靠颅骨并垂直地压在颅骨表面。骨导传感器一般使用大功率的助听器来驱动。助听器放大器输出通过电线与骨导传感器相连,来代替授话器。骨导助听器的输出是机械振动而不是声波,这些助听器的电声测试只能在测试振动的设备中进行(IEC373,ANSIS3.13)。而且,振动能量与它们接触的表面特性有关。骨导助听器通过人工乳突和加速计测试。表述振动的单位是力(N或者uN),由对着人工乳突的振动器产生。相对于1N的参考力,振动力级可以用分贝表达:用实际力除以参考力对数的20倍。因为骨导助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