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地貌.ppt_第1页
海岸地貌.ppt_第2页
海岸地貌.ppt_第3页
海岸地貌.ppt_第4页
海岸地貌.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岸地貌 海岸是具有一定宽度的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地带 可划分为滨海陆地 海滩和水下岸坡 滨海陆地是高潮线以上至风暴浪所能作用的区域海滩是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间的地带水下岸坡是底潮线以下到海浪作用开始掀起海底泥沙处 一海岸地貌发育的因素1 波浪作用深水波 形成于水深大于一个波长的深海区和浅海区 浅水波 形成于海岸 由深水波进入海岸带转变形成 激浪 深水波波形不对称 前波陡而短 后波缓而长 波高随波浪向岸运动不断增大 最后到达岸边时波形陡立完全破碎称为激浪 2 潮汐作用 潮汐是在太阳和月球引力作用下发生的海面周期性涨落现象 潮汐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潮汐的涨落 使海面发生周期性的垂直运动 二是使海面水体产生水平方向整体运动 形成潮流 在海峡和岛屿之间 由于地形变窄 潮差大 潮流流速也加大 尤其在海峡两端可以形成强大的潮流 当潮流流速为10 20cm s时 就可掀起粉沙淤泥 当潮流流速达到250 300cm s时 可搬运大石块 并把海底冲出很深的沟槽 3 风力作用风吹过海面时 把能量传递给海水 产生波浪以及海岸的增水或减水 从而造成海岸的侵蚀或堆积 因此不同的风向 风力强度和吹程 对海岸地貌的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 风的吹扬作用 还成为海岸风沙地貌发育的主要动力 4 河流作用 河流每年输入海洋泥沙有17000亿T 堆积在海岸 为海岸堆积地貌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5 生物作用海岸带生物繁茂 生物的生长和遗体堆积 对生物海岸地貌的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细贝壳堆积可形成贝壳堤海岸 红树林生长成为红树林海岸 珊瑚礁堆积成为珊瑚礁海岸7 海平面变动和地壳运动的影响海平面变动或地壳运动均影响着海岸带的范围 轮廓 侵蚀与堆积 第四纪更新世时 由于冰期和间冰期气候的变化 引起了海平面多次升降 距今1 5 1 3万前的最后一次冰期末 海平面位置比今日低约130m 当时世界上许多大陆架都变成为陆地 冰期结束后海平面上升 直至今日位置 近一个世纪以来 海于面仍以每年1 8mm的速度上升 海平面上升 海水入侵 海岸带向内陆迁移 形成溺谷 海面下降 陆地扩大 海岸带外移 原海岸带海底受侵蚀 二 海岸侵蚀地貌1波浪侵蚀作用在基岩海岸最明显 波浪水体的巨大压力及被其压缩的空气对岩石产生强烈的破坏 尤其对裂隙发育的岩石更为明显 被破坏的岩屑砂砾随浪研磨基岩 加快了海蚀作用的速度 海水对岩石 矿物的溶蚀能力比淡水强 不仅碳酸盐岩能溶于海水中 海水对玄武岩 正长岩和角闪岩 黑曜岩等都有很强的溶蚀作用 其溶蚀速度比淡水大3 14倍 海岸经过冲刷 研磨和溶蚀形成各种海蚀地貌 2 类型海蚀崖 在海浪长期冲刷下 基岩不断冲刷后退 形成搞出海面的基岩陡崖 海蚀洞 海蚀崖的下部 大致与海面高度相等处 在波浪的不断冲掏下 形成凹槽 叫海蚀穴 深度比宽度大的叫海蚀洞 在节理发育或夹有软弱岩层的基岩中 海蚀洞可达几十米深 海蚀平台 海蚀崖逐渐后退 波浪不断冲刷磨蚀位于海蚀崖前方的基岩面 形成微微向海倾斜的基岩平台 三 海岸堆积地貌1 水下堆积阶地 分布在水下岸坡的坡脚 由向海移动的泥沙堆积而成 2 水下沙坝 是一种大致与岸线平行的长条形水下堆积体 当变形的浅水波发生破碎时 倾翻的水体强烈冲掏海底 被掏起的泥沙大部分堆积在破碎点的靠陆侧 形成水下沙坝 正因为水下沙坝的形成与碎浪有关 不同季节的风浪规模不一样 水下沙坝的位置常发生迁移 风浪大的季节 沙坝向海方向移动 风浪小的季节 沙坝向陆方向移动 3 离岸堤和泻湖海退时 水下沙坝露出海面形成离岸堤 是离岸有一定的距离且高出海面的沙堤 长度几公里至几十公里不等 宽度几十米至几百米 离岸堤与陆地之间封闭或半封闭的浅水区域为泻湖 4海滩是与陆地连接的沙砾泥质堆积体 四 海岸类型 1 基岩海岸基岩海岸由岩石组成 岸线曲折 岸坡较陡 以断层控制的海岸 海岸平直 岸坡陡峭 称为断层海岸 我国台湾省东海岸属于这种类型 如果断层多次活动 海岸上升 在断层崖上可以保存不同时期海面的海蚀穴 在第四纪冰后期海面上涨 淹没基岩山地或丘陵 一些山丘形成海岬 山丘之间的低地形成海湾 岸线弯曲 这种海岸称港湾海岸 2 沙质海岸沙质海岸可分为海滩海岸 沙堤 泻湖海岸和沙丘海岸 海滩海岸是泥沙在激浪带堆积形成的 其范围从波浪破碎开始点起到海岸陆地上波浪作用消失处止 沙堤 泻湖海岸是在沙质海岸堆积体及其封闭海湾形成泻湖构成的海岸 有的堆积体分布在水下尚未露出海面 为水下沙坝 水下沙坝常为保护海岸免遭波浪冲刷的一道屏障 如挖沙破坏沙坝 海岸将会受到强烈冲蚀而使陆地上的道路 农田 村舍或其他人工建筑物遭到破坏 沙堤 泻湖海岸是一种重要的海岸类型 约占世界海岸的13 在我国的山东半岛 辽东半岛 广东和广西沿海均有发育 沙丘海岸是沙质海岸在风的作用下形成沙丘的海岸 沙丘的宽度由几米到数千米不等 高度也有小到几米大到几百米的 它们分布在不同纬度海岸带 美国大西洋沿岸 墨西哥沿岸和欧洲的一些海岸都有沙丘海岸 我国河北滦河三角洲北侧 山东半岛 福建 广东沿岸和海南岛东海岸也都有沙丘海岸分布 3 淤泥质海岸淤泥质海岸是由粉沙和淤泥堆积的低缓平坦海岸 海岸线平直 岸坡平缓 浅滩宽广 受潮流作用较大 淤泥质海岸从陆到海由三部分组成 沿岸为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 平原外围是潮间带浅滩 又称潮滩 潮滩以外为广阔平缓的水下岸坡 淤泥质海岸主要分布在泥沙供应丰富而又比较掩蔽的堆积海岸段 如大河下游平原 构造下沉区 我国平原型淤泥质海岸以渤海湾海岸最为典型 渤海湾沿岸是宽广的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和滦河三角洲冲积平原 有两列绵延数十公里的贝壳堤及一些废弃河道 牛轭湖 盐渍洼地 地势平坦 沿岸平原外缘有4 6km宽的潮滩 坡度为0 03 o 1 潮滩上形成大量泥质沉积层 它们主要来自黄河和海河 水下岸坡坡度非常平缓 水深0 15m的坡度为o 021 水下岸坡的沉积物在岸边为粉沙 向海逐渐变细 至水深5m处为直径o 005mm的粘土和细粉沙 在潮流作用下发育潮流沙脊 4生物海岸该类海岸生物生长繁盛 成为海岸发育的主导因素 在生物海岸之中 以热带和亚热带的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最为典型 分述如下 红树林海岸红树林是发育在热带和亚热带泥滩上的耐盐性植物群落 由红树林及林下沼泽泥滩组合的海岸 称红树林海岸 红树林植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红树林以红树种植物为主还包括半红树种类 狭义红树林只包括红树种植物 以木本红树为主 一般组成红树林海岸的以广义红树林为主 这些植物在世界上共有200多种 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岸 尤其是赤道热带 海岸的红树林种类多 生长茂密 多为高大的乔木 亚热带的红树林多为灌木丛林 种类较少 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于海南岛 种类较多 树型也较高大 如它东北部和北部的东寨港 清栏港 儋县等地的树高可达5 lOm 个别超过15m 向北随着气温的降低 红树种类减少 树型也变得低矮稀疏 到了北纬70左右的福建北部福鼎附近海岸 树高只有1m左右 成为灌木丛林 树林海岸演变红树林形成后红 阻滞了波浪和潮流对海岸的冲刷 促进了淤积作用 使林下泥滩不断淤高 地下水位下降 土壤逐渐疏干 变淡 红树植被也渐渐被半红树植物所代替 原来的盐沼泥滩变为坚实的土壤和泥炭层 地面长草 潮汐一般不能到达 此时红树林海岸便转化为滨海平原 珊瑚礁海岸珊瑚礁是以石珊瑚骨骼为主体 混合其他生物碎屑 如石灰藻 层孔虫 有孑L虫 海绵 贝类等 所组成的生物礁 由珊瑚礁构成海岸称为珊瑚礁海岸 珊瑚礁分布范围与珊瑚生长的水温条件有关 珊瑚是热带海洋中的腔肠动物 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 30 E 由于珊瑚的生长受到一定地理条件的限制 因此其分布主要在南 北回归线之间及暖流所经过的海区 总面积为60万km2 集中分布于西太平洋 印度洋及大西洋热带海区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海的东沙 西沙 中沙和南沙群岛 其次为海南岛及台湾 生物海岸的生态环境 效益与保护 1 珊瑚礁海岸环境与效益1 科研意义 珊瑚礁是海洋的生物礁 礁顶位置在低潮面附近 它的位置与年龄为地壳 或海面 升降运动的有力证据 如西沙群岛的永兴岛 钻探资料表明 珊瑚度为1251m 其底部最老的年龄为距今1700万年 早中新世 再下为上元古代花岗片 由此表明在第三纪中新世之前 南海北部曾经是大陆 以后才逐渐下沉 珊瑚不断往上生长 而成为海洋 珊瑚礁中的石珊瑚体壁上 有着像树木年轮一样的生长线 这种生长线为古生物钟提供了依据 根据天文学计算 距今5亿年前的奥陶纪 每年有412天 现在所见的奥陶纪珊瑚化石 其生长线也刚好是412条 其他时代的珊瑚化石 也有着与生存年代相应的生长线数目 这对研究天体运转有一定参考价值 分布在南 北纬30度之间 即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如果用将今论古的方法去研究古代珊瑚礁 就会发现古生代珊瑚分布范围相当宽阔 在北美 从北纬80度至30度 在欧 亚 非 从北纬75度至25度 与珊瑚礁会随大陆的移动而变位 现代的珊瑚礁大部分现代珊瑚礁的位置相比 相差甚远 这意味着北半球的北美及欧亚大陆 曾经由南向北漂移过 2 珊瑚礁的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 珊瑚礁 岸礁 有削弱波能及保护海岸的作用 岸礁部位相当于水下岸坡的上部 波浪进入岸边之前 必须通过岸礁带 这样波浪就逐步消能 海岸便得到保护 珊瑚岛是海洋中的绿洲 这里生物繁盛 不仅有茂盛的植物 而且带来繁多的鸟类 以及由鸟粪堆积而成的磷矿 如我国南海诸岛中的磷矿 解放以来累积开采量达100万t以亡 大洋中珊瑚岛的鸟粪层更厚达30mo 珊瑚岛还有着美丽的海洋风光 不论水上或水下都可成为良好的旅游资源 同时它又是渔民的捕鱼场所 或是歇息 补给与避 台 风地点 水下珊瑚礁区 是海洋生物最活跃的生长与繁殖场地 形成以珊瑚为主体的生物群体 繁衍着各种有经济价值的鱼类 虾蟹类 海藻 贝类 海参和海龟等 可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水产资源 成为远洋捕鱼的良好渔场 地质时代的化石珊瑚礁 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是良好的储油层 目前世界上可采储量超过8000万t以上的大型生物礁油田就有12个 总可采储量约刃亿t 主要发现于伊拉克 利比亚 墨西哥 加拿大和美国 该类油田以高产而著称 珊瑚体本身具有较大艺术欣赏价值 可作为装饰晶和艺术陈列晶 某些种属可以人药 礁体还可烧制石灰 成为建筑材料 珊瑚礁岛屿具有重要的国防及军事意义 如我国南海诸岛中的一些主要岛屿都有驻军 成为海防重地 2 红树林海岸环境与效益 红树林具有防风 防浪及护岸促淤作用 红树林是海岸的绿色屏障 因它根系发达 树冠茂密 故不但有防风 防浪 保护海岸的作用 而且还有减弱潮流 促进淤积和加速海岸扩展的作用 又因它的促淤作用较强 所以使河流的人海泥沙量减少 使河口航道及港口比较通畅 生态环境好 生物产量高 红树林海岸生态环境良好 不但可调节海岸带气候 而且成为生物的聚集地 因为林下具有丰富的饲料和荫蔽的生育环境 适宜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的生长繁殖 而它们又成为鱼 虾 蟹等的饵料 构成红树林海岸的生物链 因此 这种海岸的生产力比沙质海岸的生产力大10倍以上 如海南岛 红树林资源丰富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除红树木材可作建筑用途之外 还有富含淀粉的果实 可作木本粮食 饲料以及绿肥的来源 有的红树还可作药材 香料皮革等的工业原料 3 生物海岸资源的破坏与保护 珊瑚礁岸礁被挖掘 被挖掘的岸礁主要用来烧制石灰及建筑原料 岸礁破坏后 海水加深 波浪作用增强 海岸迅速后退 如海南岛清栏港东岸 80年代岸礁不断被挖深 至80年代末 海蚀速度达到5 8m a 水生生物也大量消失 红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