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3篇 企业经济行为 第10章 企业最优决策 第03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doc_第1页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3篇 企业经济行为 第10章 企业最优决策 第03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doc_第2页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3篇 企业经济行为 第10章 企业最优决策 第03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doc_第3页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3篇 企业经济行为 第10章 企业最优决策 第03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doc_第4页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3篇 企业经济行为 第10章 企业最优决策 第03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三篇 企业经济行为第十章 企业最优决策第三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已精细订正!)一、规模经济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逐步下降,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如果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不断上升,则称为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cs of scale)。作为一个特定的经济范畴,规模经济使用频率愈来愈高,故有必要从内涵和外延上加以明确。(一)规模经济形成1生产要素的专用性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专业化分工更细,各种设备的专用性更强,这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例如,一个只有几个人的维修站,维修人员必须是“万能手”,什么都会修才行,这样就不可能样样精通,若规模大一些,就可以进行专业分工,从事专门维修,提高维修质量。同样道理,就加工某一零件来说,专用设备的效率肯定远高于通用设备。2生产经营的不可分性生产经营的不可分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设备的不可分性,一套3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不会因为只利用发电能力一半而将成本降到满负荷运行的一半。一辆32吨的载重卡车,也不会因为只载货20吨而减少某些必要的费用。二是经营过程的不可分性,一笔广告费分摊到几百万个产品上是微乎其微的,如果只分摊到几百个产品上便数量可观。3生产规模的维度效益 正如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之间存在一种维度关系一样,有些依靠“容器”(输油管道、炼钢炉、反应塔等)进行生产的企业,设备的制造成本并不与其生产能力成正比。据计算,当管道的流量增加100时,制造管道的材料成本仅增加50。同理,企业的各种职能部门也有这种维度效益,业务费不会与业务量成正比,可以在采购、销售、运输、贷款、管理等方面取得规模经济。4服务设施的共享性 一般企业、特别是远离城市的企业,都有若干难以社会化的服务设施,如食堂、宿舍、小卖部、阅览室、技术培训、医疗服务、治安保卫等。这些服务设施具有共享性,边际成本递减,因而生产规模越大,职工人数越多,成本也越低。(二)规模经济类型规模经济通常以成本弹性加以度量。当时,存在规模经济,企业成本增长率小于产量增长率;当,存在规模不经济,企业成本增长率大于产量增长率;当时,可称为规模经济不变,企业成本增长率等于产量增长率。规模经济与不经济,可以分为内在经济与不经济,外在经济与不经济:1内在经济与不经济当企业规模过小时,劳动难以实行专业化分工,设备难以进行专用性生产,不能进行大批量生产,平均成本往往较高,这叫内在不经济(internal diseconomics)。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建立自动化生产线,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聘请高级技术专家,成立开发研究中心,进行综合经营,规模报酬递增,平均成本自然下降,而且可以做到“手里干着一个,袋里装着一个,眼里盯着一个”,不断推出拳头产品,这叫内在经济(internal economics)。但是,如果企业规模过大,造成管理层次过多,委托代理链过长,彼此协调困难,管理费用过高,规模报酬也会递减,又会出现内在不经济。2外在经济与不经济当企业规模过小时,政府不会单独为你提供公共服务设施,需要自己解决煤、水、电等问题,职工培训也难以独自进行,这叫外在不经济(external diseconomics)。如果企业规模足够大,政府便会提供、至少是协助提供交通、能源、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包括学校、商店、邮局、派出所等,大批量外购原材料也可以打折扣,这叫外在经济(external economics)。但是,如果企业规模过大,产量过高,材料采购便会求大于供,价格便会上涨,市场销售也会受到限制,交易费用迅速上升,又造成外在不经济。不难看出,当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超过内在不经济与外在不经济时,企业便从规模不经济变为规模经济,当内在不经济与外在不经济超过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时,企业便从规模经济变为规模不经济。在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之间,往往会出现很长的规模经济不变的阶段。这是因为,企业组织与管理的创新,既可以尽量保持规模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尽量推迟规模不经济的到来,以致在相当大的范围内,生产规模的变动并不影响经济效益。据调查,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具有规模经济的企业,不会停留在规模过小的规模不经济状态(甚至刚一投产就直接进入规模经济状态),也不会进入规模过大的规模不经济状态(一旦进入,势必破产),一般都处于规模经济不变阶段。也就是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并不像传统上所说的那样,只有一个最低点,而是呈型,或一个“平底锅”。这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在一定规模内处处重合,如图109所示。图10.9 规模报酬不变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三)规模经济识别1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根据定义,规模经济以成本弹性表示,规模报酬以生产力弹性表示。由于价格不变时,与具有倒数关系,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递增相联系,表现为型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降阶段,规模不经济与规模报酬递减相联系,表现为型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上升阶段。不妨说,规模报酬来自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因,规模报酬是果。 尽管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紧密联系,但不要因此而将两者完全等同起来。规模报酬是投入与产出的变化率之比,重在实物形态,规模经济是成本与产出的变化率之比,重在价值形态。因此,规模经济形成规模报酬,但规模经济不一定都表现为规模报酬。在生产规模、规模报酬既定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培训方式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而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通过市场势力(market power)压低投入价格而增加经济利润。2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 随着经济规模扩大,固然会产生规模经济,使生产成本下降,但在既定经济规模下,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企业可以改进产品设计,改善经营管理,工人技术也日益熟练,由此同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设为经验丰富时的平均成本;为缺乏经验而额外增加的平均成本,它将随着累计产量的增加而呈指数下降,形成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即 (1037)当,即生产第一个单位产品时,。随着不断变大,不断变小,逐渐趋近于。图10.10 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图1010表示,从的点到点是由于经济规模扩大而产生的规模效应,从的点到点是由累计产量而产生的学习效应;两者共同构成平均成本的下降。必须区别学习效应,才能识别真正的规模经济。3规模经济与经济规模我国习惯上以产品生产能力或固定资产原值为标准,将企业的经济规模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规模经济来自经济规模,但只有在专用性、不可分性、维度效益、共享性等方面具有优势的经济规模,才能形成规模经济。而零售店、修理店、加油站等服务业,反而“船小好调头”,以机动灵活取胜。因此,经济规模并不等于规模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我国企业普遍偏小,缺乏规模经济。近几年,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和兼并,情况有所改善。但有些企业以联合的名义进行“低成本扩张”或“以优扶贫”,结果,经济规模上去了,规模经济却下来了。因此,不要为经济规模而经济规模,要为规模经济而经济规模。例10.1 马胜利“失利”1984年,马胜利竞争上岗,担任石家庄市造纸厂厂长,率先敲响国有企业改革的钟声。他将整个身心都扑在厂里,把一个亏损企业变成盈利企业,把一个破烂工厂变成花园工厂。一时间,优秀企业家、人大代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一顶顶桂冠纷至沓来。1987年,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正式成立,目标是大托拉斯。但是,他并未分清经济规模与规模经济,竟在一年之内先后承包全国9个省的36个造纸企业(其中27个为亏损企业),还决心搞上100家。由于制度上、技术上没有创新,只是低水平扩张,效果很不理想。1994年,只有56岁的马胜利接到上级命令:提前退休。 马胜利曾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功勋卓著、名噪一时的胜利者。退休后的马胜利;痛定思痛,总结了自己的“十大失误”,其中之一便是错把经济规模当规模经济。二、范围经济(一)范围经济的形成在现实生产中,企业并不是仅仅生产一种产品,而是同时生产基本技术和设备相同或相关的多种产品。比如,汽车公司生产轿车和卡车,牧场产出羊毛、羊皮和羊肉,电信局提供市话、长话、电报、电传服务等。通常,这些企业在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时,拥有生产、成本和营销优势,经济学称为范围经济(economics of scope)。范围经济是指,多种产品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单一产品企业产出之和,即联合生产超过分别生产,否则,便属于范围不经济(diseconomics of scope)。范围经济可以用产品转换曲线(product transformation curve)来表示。产品转换曲线是在资源充分利用的条件下,企业以既定投入要素所生产的两种产出的不同组合,类似生产可能性曲线。图1011表示,企业同时生产和两种产品;要想获得更多的产品,就必须放弃一些产品,因而产品转换曲线的斜率是负值。如果产品转换曲线是一条直线,企业就不享有联合生产的优势,联合生产企业的产量与生产单一产品的两个企业的产量相同。如果联合生产具有范围经济,代表产出组合的产品转换曲线便向外弯曲,变为曲线,凹向原点。与产品转换曲线所包围的面积 (图中阴影部分),便是联合生产的范围经济。一般认为,范围经济源于投入要素或技术装备的联合利用,联合的市场营销计划,企业无形资产的共享性,以及生产过程中副产品、联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 如果以代表范围经济,为生产产品的成本,为生产产品的成本,为这两种产品的联合生产成本,则范围经济可以表示为 (1038),存在范围经济;,存在范围不经济。(二)联合产品组合如果企业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我们可以运用多种要素最优组合的方法,研究多种产品的最优组合。图10.11 范围经济与联合产品的组合图1011中企业产品转换曲线上任何一点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斜率,可以表示为 图1011中的线为企业在产品价格既定条件下,能够带来同等总收益的两种产品可能的组合,称为等收益线(isorevenue line)。以代表企业的总收益,以和分别代表产品和产品的价格,则等收益线可表述为 (1039) 在图1011中,等收益线的斜率为两种产品的价格之比。在点,边际转换曲线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与等收益线两种产品的价格比相等。参照两种变动要素最优组合分析,企业两种产品最优组合的条件是: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两种产品价格比(即等收益线斜率)。 (1041)在等收益线上,由于增加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必须等于减少产品所减少的收益,即所以,两种产品最优组合的条件也可以表示为 (1042)或 (1043) 不难证明,两种产品产量最优组合的条件,可以扩展为多种产品产量最优组合的条件,即 (1044)(三)范围经济识别1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大型企业往往同时具有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但两者并无必然联系。规模经济通常是指大规模生产同种产品而形成的经济,范围经济一般是指利用相同技术设备生产多种产品而形成的经济。一个拥有巨大规模经济的企业,有可能不存在范围经济,反过来,一个拥有巨大范围经济的企业,也不一定存在规模经济。2多角化与多元化 在研究范围经济时,要区别多元化经营与多角化经营。多元化经营是指跨行业多种经营,如工业企业兼营商业、运输等服务业。由于多元化经营也具有某种范围经济,不乏成功的范例,但因为市场竞争激烈,又要另起炉灶,风险很大,需要特别慎重。我国有些著名企业,就由于轻率地跨行业经营而宣告破产。 多角化经营是指,在相同技术设备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变换品种和规格,往往能够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柔性生产”之所以风靡全球,盖源于此。例 10.2“巨人”是怎么倒下的1989年,年仅27岁的史玉柱,辞去公职,掖着东挪西借来的3 800元,到深圳承包了一家公司的电脑部。史玉柱和他的伙伴,每周只下一次楼,买一箱方便面,不到半年就开发成功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桌面印刷系统,并移师珠海,成立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公司资金119亿,员工从几个人发展到200人,下设8个公司。通过不断更新版本和新增独特功能,公司推出M6405汉卡、中文笔记本电脑、手写电脑等5种拳头产品,年创利润3 500万,成为当时仅次于四通的全国第二民办高科技企业。史玉柱也当选中国改革十大风云人物,他说:“我用巨人命名公司,就是要成为中国的IBM,东方巨人!”1993年,西方各国著名电脑公司开始“围剿”中国电脑业,国产电脑步入低谷,“巨人”也受到重创。但史玉柱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却贸然提出“跳出电脑业,走多元化扩张之路”的二次创业目标,一脚踏进一系列完全陌生的领域:投资12亿,在珠海盖一幢当时全国最高的70层巨人大厦;投资48亿,在黄山兴建绿谷旅游工程;投资5亿,推出百种保健产品从表面上看,一时间公司好不热闹:子公司发展到228个,员工增加到2 000人,广告宣传覆盖50多家省以上报刊,营销网络铺向全国50多万个商场,上百家新闻单位云集“巨人”。但实际上,当时“巨人”已经捉襟见肘,摇摇欲坠:巨人大厦沉淀了公司所有资金,刚露出地面就难以为继,不得不停工;保健品生产被抽干了血,销量急剧下降,不得不停产;仅用管理200人的办法管理2 000人,导致秩序混乱,问题丛生1997年,巨人终于名存实亡。史玉柱的成败有许多主客观原因,事后他总结自己的“四大失误”之一,就是“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没有抓紧巨人主业电脑业的技术创新,却把精力和资金投入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好大喜功,行业跨度太大,以致巨人大厦的财务危机几乎拖垮了整个公司。本篇要旨企业是一切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资源的配置者,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本篇运用消费选择的最优化方法,研究供给曲线背后的企业经济行为。作为经济主体,企业既是产品供给者,又是要素需求者,首要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生产函数从实物形态上研究企业经济行为,成本函数从价值形态上研究企业经济行为,目的是优化要素组合,以一定成本实现产量最大,或以最小成本实现一定产量。科技进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是企业优胜劣汰的关键因素。习 题一、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并说明理由)1在生产函数中,只要有一种投入不变,便是短期生产函数。2如果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其平均产量也递减。3如果平均变动成本等于边际成本,则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4当平均产量最高时,平均成本最低。5若生产函数为,且价格相同,则为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应投入较多的劳动和较少的资本。6民有私有。二、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划横线,并说明理由)1如果仅劳动是变动投入,以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作为划分生产三阶段的标志,则哪一项不是第阶段的特点A边际实物报酬递减B平均产量不断下降C总产量不断提高D投入比例从比较合理到比较不合理E资本的平均产量递增F以上说法都不是2若劳动与资本的投入组合处于投人产出生产函数等产量线的垂直部分,则A劳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负B劳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0C劳动的边际产量为0,资本的边际产量为正D. 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正,资本的边际产量为0E.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机会成本的经济含义是A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放弃这种资源另一种用途的收入。B. 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放弃这种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C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将其用于次优用途的收入。D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保证这种资源在现用途继续使用而必须支付的费用。E. 以上都是机会成本的含义,只是说法不同。4某企业有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1 000万,折旧率6;银行长期贷款100万,年利率5;生产工人工资总额120万;管理人员工资10万;原料、材料、动力费用1 500万。则其总固定成本为A60万B65万C75万D1 000万E1 100万5若某个产量的长期平均成本等于短期平均成本,但高于长期边际成本,则可推断A. 规模报酬处于递减阶段B. 长期平均成本正在下降C. 短期平均成本最小D短期平均成本等于长期边际成本E。短期边际成本等于长期边际成本F仅B,E正确三、问答题1某大学毕业生王刚有两个就业机会:一是到大型企业就业,年薪30 000元。一是利用父亲的遗产一个存折(300 000元,年利率2)和一套房子(月租金2 000元)自己开一个小店,并预计第一年的销售收入为125 000元,费用支出为广告费5 000元,税费5 000元,雇员薪水40 000元,福利支出10 000元,其他杂费5 000元。请(1)分别用财务分析、经济分析编制王刚自开小店的收益表。(2)对王刚的两种就业选择做出理性决策。2根据下列短期生产函数中的既有数据,推算其他空白中的数据,并划分生产三阶段。3根据某企业既定成本数据推算其他数据,并绘出其成本曲线。4根据下列长期生产函数中的数据(横轴为劳动投入,纵轴为资本投入,坐标中的数据为劳动与资本投入组合的产量),回答以下问题: (1)估计带数值系数的生产函数。(2)绘出一条包括4个投入组合的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