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文.doc_第1页
浅谈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文.doc_第2页
浅谈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领异标新二月花浅析对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吉林师大附中 李玉波摘要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教给学生作文创新的办法能有效的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关键词作文;创新方法;培养郑板桥题书斋联说: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上联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比较适用于选材。下联主张不随流俗、独辟蹊径,比较适用于立意。应用在写作上就是说,写作要有自己独特的构思方式。普拉斯说:“所谓创新,往往是将早已存在的东西加以变化。”从思维的角度说,创新就是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即突破孤立的、线型的、一维的思维方式。它需要跳跃式思维能力、纵向超前思维能力和横向综合思维能力,还包括三维的、立体式的思维能力。创新作文就是在立意、选材、构思、表现方法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有新的创造,超出陈旧的思维习惯。具体地说就是选材的角度与众不同,表现的中心有独到的见解,写法上别出心裁,独辟蹊径。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写好创新作文呢?一、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律文教授在比较中外学生差异时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刻苦,书本成绩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外国学者也反映中国留学生毕业论文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运用一种定势的思维方式,束缚学生思想,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半步。因此,我们必须突破这种教育模式,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充分拓展思维空间,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作文审题、立意、选材中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能用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既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事物的重要细节;养成辩证思维的良好习惯,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二、交给学生创新的方法根据写作特点和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创新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从立意的角度古人云“自古文章意为本”。“意”是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好的文章在立意方面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重在体现人文性和思想性,给人以启迪,以美的享受。因此,创新作文除了按中考作文立意要求:准、稳、新、深外,还要做到立意新颖,不落窠臼。学生可采用如下几种思维方式:第一,逆向思维方式,它是一种打破正常思维的反向立意。即从材料内容或题目相反的角度去思考,一反传统的看法,想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观点。例如:别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说“成功不一定要失败”或“失败未必能获得成功”;“酒香不怕巷子深”,我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又如“班门弄斧”通常比喻和讽剌那些不自量力,在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人。如果用逆向思维,便可以演化出“班门弄斧又何妨”,这种胆识和魄力不正是改革中每一个成功者所必有的吗?这样见解使人耳目一新。逆向思维常出奇制胜,但有一定的风险,因此要求学生运用此法时,要慎重,不可生搬硬套。第二,多向思维立意法。它是一种针对一个材料、话题或标题,不拘泥于一种立意,而是从角度多方向立意的思维方法。例如:“动人的绿”这个作文题,既可以写自然界的绿,如绿叶绿草,青山绿水等,也可以写人类社会中的绿,如“绿色食品”、“绿色奥运”等,还可以写“绿”的精神象征,如“奉献”、“爱心”、“感恩”、“关爱”甚至“见义勇为”的精神等。多向思维其实就是一种发散思维,它是一种无规则、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和相对性等特征。作文中如能用其思维,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三,换向思维立意法它是一种变换思维角度,调整思维方向,转换思路的立意方法。即从自己思考的领域推向别的领域,再从别的领域得到有益的启示,获得信息再反馈回来解决本领域的问题。如晨这个作文题,可想到晨练的人们,打扫街道的清洁工人等。(二)从拟题的角度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接触点,也是传递作品主题、展示作者才情的艺术形式。高考评卷只容极短时间的检阅,因此首先“出示”一个简洁醒目的标题尤为重要。拟题原则是“小”、“准”、“新”,有文化底蕴。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设问、反问、对仗、拟人等,也可以巧妙引用名言警句,化用诗词、歌词等,还可以借助标点、公式,如摆渡自己、给心情放个假、相逢何必曾相识、何处散发弄扁舟、寻找自己的桃花源等。(三)从选材的角度如果说立意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便是文章的血肉。材料选得好是文章成功的关键。材料要真实可靠,典型深刻,能直接反映中心。创新作文要求学生选材新鲜、独特,别人写的我不写,别人没想到的我写,力避陈旧俗气的材料,要多选择反映人性或人文方面的材料。这就需要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多听广播,多看电视,多留心观察生活,多用心感受生活,了解古今中外名人史实,了解当前国际、国内的社会生活情况和身边的人事情况。同时还可以将旧材料翻新,从旧材料中挖掘出新意来。如刘备“三顾茅庐”反映的是刘备重视人才,我可以从“示弱”的角度去论述,其为了得到人才“猥自枉屈”以当世之事咨询诸葛孔明,承认自己不如诸葛亮,表现刘备谦虚的美德。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矛盾冲突,蔺相如远远躲避廉颇,一般看法是表现其大度,顾全大局,我可以从“大智”的角度去论述,表现其大智若愚,避开通俗的看法,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另外,还可以采用“他山之石,攻已之玉”的方法,将别人文章中较好的材料经过修改,注入新的思想,移入自己的作文之中,这种方法常被称为“移花接木,巧换梁柱”,用得好效果也不错。(四)从构思的角度中考作文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限的篇幅里,表现比较深刻的内涵,并且要表现得与众不同,就更应该在构思上下功夫。“文似看山不喜平”。因此要求学生做到构思精巧,行文流畅,形式新颖,独具匠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巧设情节。(1)抑扬法。用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法,以大起大落的方法营造一种反差效应;(2)陡转法。就是叙述事件的结尾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转折,掀起叙述的波澜,从而更有力地表现作品主题,更深刻地揭示人物性格。(3)误会法。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4)悬念法。“悬念”就是提出未决矛盾,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兴奋,激起读者解决悬疑的念头。第二,巧用手法。(1)托物言志法。将物人格化,以新的视角表现以社会、人生的感受。可虚实结合,侧面烘托;或抑扬结合,跌宕有致;或巧设玄机,出人意料;或旧瓶新酒,独出心裁;或用抒情议论串缀篇章等等。第三,把握文体。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文体,按文体规范进行训练,不写“四不像”的作文。别开生面,独出心裁,写出有创新的文章,突出自己的个性特征。第四,写好开头、中间和结尾。凤头,豹尾,首尾圆合,适时点题,注意过渡和照应。第五,还可采用小标题、题记等形式,使文章更具魅力。三、小结作文是各种知识综合的运用,也是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没有丰厚的知识和精深的文化底蕴,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文章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要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