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人生意义感研究综述论文:国外人生意义感研究综述.doc_第1页
国外人生意义感研究综述论文:国外人生意义感研究综述.doc_第2页
国外人生意义感研究综述论文:国外人生意义感研究综述.doc_第3页
国外人生意义感研究综述论文:国外人生意义感研究综述.doc_第4页
国外人生意义感研究综述论文:国外人生意义感研究综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外人生意义感研究综述论文:国外人生意义感研究综述【摘 要】 本文就国外对人生意义感的概念、结构、测量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指出国外人生意义感实证研究已经有近五十年的历史。研究结果表明,人生意义感与心理健康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提出了人生意义感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关键词】 外国;人生意义感;一致感;人生价值;研究综述心理学对人生意义感的关注最早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理论”,弗兰克尔将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自觉探求看作是心理健康者的基本特征,并认为那些缺乏意义感的个体会陷入“存在空虚”1。以弗兰克尔的理论为依据,crumbaugh编制了最早的人生意义感测量工具生活目标测验(the purpose-in-life test,pil),用于测量弗兰克尔所提出的“意义意志”,此后人生意义感研究开始步入了实证研究的道路。一、人生意义感的内涵1、人生意义感的概念界定关于人生意义感概念的界定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目的性(purpose)。强调个体人生的目的性和目标性,如ryff 和 singer(1998)将人生意义感定义为,个体感到自己的人生是有目的的,并投入时间和精力在希望达成的目标上2。fleer提出,有高度人生意义感的个体被认为是拥有一种方向感,并为了追求与人生目的一致的目标而努力3。(2)价值(value)。强调个体所拥有目标本身的价值,以及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个体主观方面的体验如成就感、满足感。(3)一致感(sense of coherence)。强调个体在对自我及人生认识上的一致性,如antonovsky提出了“一致感(sense of coherence)”来描述人生意义感,认为一致感较强的个体更能够将他们的人生经历评价为有意义的。marris(1974)也认为,人生意义感与个体的同一性有关。更多的关于人生意义感的概念是包含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较为广泛接受的有以下几种定义,如crumbaugh(1973)认为,人生意义感是指个体拥有一个能给予其存在的方向感和价值感的目标,并且藉由实现此目标的过程,个体可以获得“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的认同感。reker and wong(1988)认为人生意义感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并将“人生意义感”定义为,个体对“自身存在”的规则(order)、一致感(coherence)和目标(purpose)的认识,对有价值的目标的追求与实现,以及伴随产生的成就感”。battista和almond认为,人生意义意味着个体信奉一种观念、准则或者是一套价值观,而这些有利于个体更好地理解人生;提供个体以目标;使个体感到一种成就感。2、人生意义感的结构人生意义感被认为包括认知的、情感的和动机的三个维度,但在不同维度的内涵上不同学者之间存在分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观点:maddi(1967)认为人生意义感包括认知的、动机的和情感的三个组成部分,并认为人生意义探索受到挫折个体表现出的“存在性神经症”(existential neurosis)并相应地具有以下三个特征:认知上认为自己的人生是无意义的;情感上表现为厌倦和冷漠;行动方面表现为缺乏选择性。reker和wong与maddi的观点相类似,并对这三个维度的内涵进行了补充。(1)认知维度。涉及到价值观、人生目标以及个体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等,包括信念(beliefs),规划(schemas)和理解(making sense)。(2)动机维度。与个体的价值观系统有关,包括目标追求(goal striving)、目的和激励性的价值观(incentive value)。(3)情感维度。是指伴随着有意义的和有目标的人生经历个体关于成就感、满意感和快乐等方面的体验,包括满意感的获得、良好的感觉(feeling good),以及感到被满足(feeling fulfilled)。antonovsky(1979)等人认为,人生意义感可以分为认知的和情感的两个内容。并认为人生意义感个体表现为,认知上拥有个人关于人生意义的信念和相关的目标,并且在主观体验和情感上感受到“人生是有意义的”。二、人生意义感的测量目前人生意义感相关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关于人生意义感程度的测量;人生意义感来源或实现途径的测量;人生意义感探索程度的测量;以及对特殊背景下个体人生意义感水平的测量等。1、人生意义感程度的测量人生意义感程度的测量是目前人生意义感测量的主要内容,其中最为常用有以下几个量表:生活目的测验(the purpose in life test,pil)。由james crumbaugh和leonard maholick根据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说的理念于60年代所编制,主要用于测量一个人感到生活是有意义和有目的的程度以及测量个体获得生命意义的程度。该量表由20个测题组成,采用由7级评分。从测试内容分析,pi l量表包括生活态度、生活目标、生命价值、自我意识、适应环境以及人们对诸如死亡、责任、自由、工作的看法。生活指数量表(the life regard index,lri)。由battista和almond于1973年所编制,包括28个项目,采用5级计分,总量表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分量,分别为“框架”(framework)量表和“实现”(fulfilment)量表,每个分量表各有14个项目。框架量表(lri-frame)用于测量个体在多大程度拥有关于人生的理解和展望以及一套人生的目标。实现量表(lri-fulfil)测量的是,个体认为自己在多大程度上正在或是已经实现了人生目标。2、人生意义感来源的测量人生意义来源量表(the sources of life meaning,slm)。slm量表用于测量个体的人生意义的来源或人生意义获取的途径。该量表为自陈式问卷,包括41道题目,每一个题目表述一种个体可能有的人生意义来源。要求被试对每一条陈述在5级评分上作出打分,1表示“作为人生意义来源其根本不重要”,5表示“是很主要的人生意义来源”。个体的slm得分反映出细微的生活主题与个体更为宏观的、被历史文化决定了的价值观之间的联系。人生意义来源问卷-修订版(sources of meaning profile-revised,somp-r)。该问卷由reker于1996年所编制,共有17个项目,问卷测量的是能够提供个体以人生意义感和人生目标的人生意义来源。高分意味着个体的生活中拥有许多人生意义来源或获取人生意义的途径。问卷采用7级计分,从“没有一点意义”到“极其有意义”。问卷指标有两个:总的分数和“幅度”分数(breadth score),“幅度”分数是指被试在单个题目得分大于或等于5的题数。该问卷多被用于有关人生意义来源随个体年龄增长变化情况的研究(prag等人,1998)。3、人生意义感探索程度的测量人生意义感问卷(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简称mlq),是steger等人于2006所编制,问卷包括10个项目,采用7级计分,从“完全相同”到“完全不同”。问卷包括两个分量表“表现水平”量表(mlq-presence)和“探索程度”量表(mlq-search),分别用于测量个体人生意义感的表现水平和探索程度。三、人生意义感的相关研究目前,人生意义感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生意义感概念、结构、作用的理论论述与建构;人生意义感测量工具的编制与评价;不同年龄、文化、性别、人格特征、健康状况个体人生意义感差异性的研究;人生意义与主观幸福感、宗教信仰、压力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等;特殊群体(癌症患者、吸毒人员、自杀未遂者等)人生意义感状况的研究;人生意义探索程度(the search of meaning in life)的研究等。1、人生意义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人生意义感在心理健康方面所起的作用一直是人生意义感研究的一个重点,人生意义感被认为是能够给个体的生活带来以奇迹感和喜悦感(schwartzberg和janoff-bulman,1991),而无意义感则被认为是可能会造成心理失调(如yalom,1980)。一些研究者假设,人生意义感在缓解压力情境对个体健康的消极作用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能够给个体的人生指引以方向和提供成就感。ryff and singer(1998)甚至将“有意义的人生”纳入良好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国外的研究结果发现,人生意义感与抑郁、焦虑和神经质均为显著性负相关,人生意义感水平越高的个体表现出较少的抑郁和焦虑,更少地表现出神经质,且更加友善和合群性。另外,也有研究者指出,长期的消极情绪体验会造成个体的无意义感(crumbaugh,1977;frankl,1963,1967,1978)。研究结果发现,人生意义感与明尼苏达人格量表(mmpi)中的“抑”(elmore和chamber,1967);与艾里克森人格问卷(epi)中的“神经质”(pearson和sheffield,1974);与16pf中的“焦虑”、“神经质”存在显著性的负相关(crumbaugh,lozes和shrader,1970)。另外,研究还发现人生意义感与mmpi中“社会内向性格”;与epi中的“外倾性”;与16pf中的“自信心”存在显著性地正相关。还有,我国陈军关于广州地区大学生人生意义感的研究发现,人生意义感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4。2、人生意义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相关的实证研究发现,人生意义感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积极的相关关系(reker,peacock和wong,1987;ryff,1989;zika和chamberlain,1992),人生意义感是主观幸福感稳定的预测变量(zika和 chamberlain,1987)。研究者使用不同的人生意义感测量工具,以不同群体为被试,如学生、普通人群、心理治疗中的患者与非患者(debats,1996)、无业妇女、家庭中的母亲及老年妇女(zika和chamb-erlain,1992)进行的研究,均发现人生意义感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着性地正相关。其中,对人生意义感和主观幸福感不同维度间关系的研究发现,人生意义感不同维度如认知维度、情感维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程度表现出差异性,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如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与人生意义感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1)人生意义感不同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shek以生活目的测验修订版(c-pil)为测量工具,对香港地区青少年进行的研究也发现,与测量个体人生意义感认知维度的分量表“存在的目的性(purpose of existence,pexist)相比,情感维度的分量表”存在的特性“(quality of existence,qexist)更能够预测个体的主观幸福感。zika和chamberlain(1992)的研究发现,人生意义感的情感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程度要高于人生意义感认知维度。这意味着,尽管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与人生意义中的认知和情感维度均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对个体而言感受到自己的人生是有意义的,要比对人生意义有一个认知框架更为重要。(2)人生意义感与主观幸福感不同维度关系的研究。zika和chamberlain(1992)使用三个人生意义感测量量表进行的研究,结果发现,每一个量表测得的人生意义都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性正相关,且三个量表分测得的人生意义感与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维度相关程度都要高于与主观幸福感消极情感维度的相关。scannell等人以生活指数量表修订版为人生意义感测量工具,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与主观幸福感的消极维度相比,积极维度更能预测个体人生意义感水平。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维度中的快乐、精神性和自尊三个维度能够显着性地预测人生意义感的情感维度,而主观幸福感的消极维度则无法预测人生意义的情感维度。这表明人生意义感情感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情感维度的相关程度要高于消极情感维度(scannell,allen和burton,2002)。(3)人生意义感的探索程度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研究。steger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人生意义感水平和探索程度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程度是不同的,人生意义感的强度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人生意义的探索程度与生活满意度是负相关关系。纵向研究的结果发现,个体一年前的人生意义感强度与一年之后的生活满意度仍旧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一年前测得的探索水平与一年之后的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为负相关。另外,个体一年前测得的生活满意度也能够显著性地预测个体目前的人生意义水平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程度。3、人生意义感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人生意义感在个体应对消极生活事件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功能(bulman和berg,1998;mcintosh,silver和wortman,1993)。人生意义感与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之间存在积极的相关关系,高人生意义感水平个体面对消极生活事件时,采取的应对方式更为积极和有效。那些在消极生活事件发生之后仍旧能够找寻到人生意义的个体,更有可能恢复到积极的心理功能水平(davis等人,2000)。人生意义感对个体在压力条件下的采取应对方式,以及对物质滥用情况能够起到调节作用。newcomb和harlow(1986)在两项不同的研究中发现,对人生控制感和意义感的缺乏能够调节不可控压力与物质滥用之间的关系。harlow,newcomb和bentler(1986)的研究发现,人生意义感能够对抑郁和自我伤害,如女性的物质滥用和男性的自杀意图起到调节作用。4、特殊群体(如吸毒成瘾者、aids患者等)人生意义感的研究人生意义感水平与物质滥用存在消极的相关关系。许多研究都一致表明,人生意义感与酒精成瘾(jacobson,ritter和mueller,1977),吸毒成瘾(shean和fechtmann,1971;padelford,1974)呈负相关关系。与吸毒成瘾者、试图自杀者、aids患者相比,正常被试表现出更高的人生意义感水平。coleman,kaplan和downing(1986)的研究也发现,与吸毒成瘾者相比,非吸毒人员表现出更高的人生意义感水平。有关人生意义感与自杀关系的研究发现,个体的人生意义感与其自杀意图呈负相关,人生意义感在应对和自杀行为之间起到调解和缓冲的作用。edwards和 ronald的研究发现,个体在生活目标测验(pil)上的得分与自杀意图以及未来自杀的可能性呈显著性负相关。且高的pil得分能够降低应对方式与自杀表现之间的相关程度。另外还有研究发现,个体在人生意义感量表生活目标测验(pil)(lester和badro,1992)和一致感量表(soc)上的得分(mehlum,1998;petrie和brook,1992)能够预测个体的自杀表现。个体soc得分与自杀意图存在显著性负相关(mehlum,1998),且够预测个体的自杀意图,预测程度高于抑郁、绝望感和自尊(petrie和brook,1992)。四、问题与展望人生意义感研究虽然已经受到了研究者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目前的人生意义感研究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人生意义感研究的深入发展,同样,这些问题也将会是今后研究的方向和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在人生意义感的概念和结构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虽然研究者都普遍认为的人生意义感包含“价值性”、“目标性”、“统一性”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