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6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湘教版.docx_第1页
(浙江专用)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6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湘教版.docx_第2页
(浙江专用)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6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湘教版.docx_第3页
(浙江专用)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6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湘教版.docx_第4页
(浙江专用)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6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湘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末整合提升一、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我国北方聚落和南方聚落有哪些不同?3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布局、密度、形态和走向有什么影响?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近现代气候变化有什么特点?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3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带来哪些影响?4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有哪些?三、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什么是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的属性是什么?可以分为哪些类型?3自然资源在不同历史阶段如何影响产业布局?四、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1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有哪些类型?2自然灾害可能带来哪些危害?3洪水与雨涝有什么区别?4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5治理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是什么?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材P8990活动1(1)图43为山区的聚落,图44为平原地区的聚落。山区聚落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多位于河谷低地;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2)山区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而分散,对人类生产生活不利,因此人口稀少,聚落规模小而分散,且多位于河谷低地;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耕地广阔,自然条件优越,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因此人口密集,聚落规模大,且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2原因:丽江古城位于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纬度较低和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因而冬季温暖;又因地势较高,夏季气温较低,所以夏无酷暑。条件:从图文资料中可知,丽江古城位于地势开阔的山间盆地(坝子)中,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分成多股干流穿越城区,在这种特殊的地形、水源条件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聚落特征。3.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的中下部和主要交通线上。山前冲积扇的中下部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交通线也大多从这里穿过。 4.除地形之外,还有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和交通、社会生产方式、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社会经济因素。5.结合家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和所学知识,分析回答即可。教材P91活动1.第三级阶梯上交通线路密度大,第二级阶梯和第一级阶梯上交通线路密度依次减小。2我国东部地势较低,以平原为主,交通线路稠密;而西部地势较高,以山地、高原为主,交通线路稀疏。教材P92活动从四川省地形和交通线路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形区,不仅交通线路的布局特征不同,而且交通线路的形态也有差异。西部的川西高原,交通线路稀疏,大都沿地势相对较低的谷地分布;东部四川盆地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稠密,基本上呈网状分布。教材P93活动1.(1)兰州地处我国西部山区,因黄河谷地较宽阔,地势相对平坦,水资源充足,因此兰州市沿黄河谷地分布。(2)以东西走向为主。(3)兰州城区的分布说明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布局影响很大。在高原、山区,河谷地带往往因为地势相对较低、平坦,水源充足,而成为聚落分布区和交通线路密集区。2C。理由:A方案线路最短,但要跨越山顶附近,地形坡度大,给铁路的修建和运营带来很大困难,工程造价高;B方案线路较长,且穿越山地的鞍部,地形坡度也较大;C方案线路也较长,但所经地区地形坡度最小,工程造价低,故C方案比较合理。教材P94活动四川盆地周围山地环绕,地形闭塞,山地阻隔了其对外交通联系,因此素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先后修建了宝成、成昆、襄渝、成渝、川黔等铁路以及一系列公路,改变了以往川渝地区对外交通联系困难的封闭格局。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材P96活动1.图中气温明显低于现代的时期为大冰期。在图中共有3次,即元古代的震旦纪、古生代的石炭二叠纪和新生代的第四纪。它们分别在距今大约6亿年前、2.5亿年前和二三百万年前。2恐龙繁盛的时期大约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当时的气候特点是温度较高,降水量较少。3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总体来看,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教材P100活动1.海平面海平面状态淹没范围潮位现今潮位上升后高程上升03米特大高潮位22米25米大港区、塘沽区及汉沽区的一部分一般风暴潮位29米32米大港区、塘沽区、汉沽区、津南区及天津市区、宁河县和静海县的部分地区上升1米特大高潮位22米32米一般风暴潮位29米39米天津市区及其辖区(县)的大部分2.若海平面持续上升,天津沿海低地被淹,还会引起海水倒灌、地下水水质下降、土壤盐碱化加剧,港口及其他设施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也会受到影响。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材P102活动人类历史阶段采集经济和狩猎经济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起主要作用的自然资源动植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能源、矿产资源教材P104活动119782001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煤炭生产消费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2000年以后又略有回升;石油、天然气、水电生产和消费所占的比重基本上呈上升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从1993年开始,我国石油的消费比重已经超过了生产所占的比重,且2000年以后其生产和消费比重均略有下降。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各部门对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的需求不断增长,国家也加大了对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的投资开发力度,致使煤炭在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所下降。2.在这几种开发方式中,开发方式不合理。直接销售煤炭,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还加重了交通运输的压力;是一种低经济效益的方式,浪费能源,增加污染,不可取。开发方式相对合理。因为这些方式延长了生产链,增加了煤炭的附加值,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也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教材P106活动图431以坐标图的形式反映了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其中纵坐标代表作用程度,横坐标代表按时间顺序先后出现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图示曲线反映的是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从图中我们可以总结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逐渐减弱。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种类和数量不一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种类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材P111活动11998年长江洪水造成的损失可以参考教材内容,这里不再详细介绍。成灾原因如下表所示:因素成因自然因素洪水来量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特别是雨期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起长江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洪水同时暴发,中下游势必发生特大洪水滞洪能力长江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泄洪能力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泄洪能力不足人为因素滥伐森林长江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使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作用减小,又使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围湖造田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能力减弱2.(1)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如下表所示:自然因素洪水来量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夏季暴雨集中,洪水来量大淮河支流众多,呈扇形分布,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汇集,极易在中下游造成洪灾泄洪能力淮河干流河床纵向比降小,中游许多河段弯曲狭窄,泄水不畅黄河夺淮入海,淤塞了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了入海口,加重了淮河水患滞洪能力淮河中下游调洪、滞洪场所不足人类活动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河流的调蓄能力大幅度下降植被破坏植被减少,其削峰补枯作用减弱,泥沙淤积湖泊河床,加剧水患(2)治理淮河流域的措施应针对淮河洪灾的原因。列举措施中上游植树造林,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都是比较合理的措施。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海南岛简图,回答12题。1影响海南岛高速公路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政策C气候 D河流2关于甲、乙两聚落的描述,正确的是()甲聚落的规模较小 乙聚落空间分布分散甲聚落可能为城市 乙聚落聚居的人口多A BC 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海南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区,故海南岛高速公路呈环状分布。第2题,甲、乙两聚落相比,甲聚落位于沿海,地势平坦,故规模较大,人口较多,可能为城市;乙聚落位于山区,分布较分散,人口较少。答案:1.A2.B3我国L县县城东西长约8 km,南北最宽处500 m,最窄处不足100 m。读L县县城城区及周边地区地形图,该县城区形态呈条带状分布主要是因为()A山脊地带,地形较平坦 B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C河谷地区,受地形限制 D地势低平,交通较便利解析:选A。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城市沿山脊分布,这里地形平坦。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今,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据此回答45题。4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是因为()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雨热同期,气候优越土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便于搬迁和居住A BC D5世界上最早的城市诞生在()A气候干旱区B热带雨林区 C中低纬度地带的沿海区D灌溉农业发达的大河中下游平原区解析:第4题,河流两岸高亢之地,可避免洪水之患。两岸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有利于农业生产,另外,河流本身具有供水、航运功能。第5题,河流的中下游平原,由于有着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农耕业率先发展起来,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于此。答案:4.B5.D读塔里木盆地聚落与交通分布图,完成67题。6塔里木盆地交通线呈()A网状分布 B“之”字形分布C环状分布 D线状分布7影响塔里木盆地聚落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植被 B水源C气候 D土壤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看出塔里木盆地的铁路和公路呈环状分布于山前,C正确。第7题,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聚落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影响其聚落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B正确。答案:6.C7.B下图为世界某科技公司的清洁能源开发计划图,读图完成89题。8图中甲地B类能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空气稀薄,太阳能丰富B纬度低,多晴朗天气C内陆地区,热力环流强D高差大,河流流量大9D类能源丰富的地质条件是()A地壳断裂下陷 B板块消亡边界C板块生长边界 D地壳活动地带解析:第8题,据图可知B类能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中下游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可以判定是太阳能。甲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第9题,D类能源丰富的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和喜马拉雅山两侧的板块交界处,是地热资源,这里是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活动地带地热资源丰富。答案:8.A9.D10下列有关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错误的是()A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B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的浪费C防止和治理水污染 D用经济的办法,尽量利用南北两极的冰川 解析:选D。改进农业灌溉技术,A对。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的浪费,B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C对。冰川目前还不能合理利用,且冰川大量使用会导致海平面升高,导致全球变暖,不属于合理利用水资源,故选D。我国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比较显著,但南、北方都存在水资源紧张问题。据此完成1112题。11我国南方河流众多,水资源较丰富,但一些工业城市仍缺水的原因是()A伏旱引起部分地区干旱B地下水量少C工业污染严重,属水质性缺水D河流少,径流量小12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紧张的合理措施不包括()A实施南水北调B提高工农业用水效率C加强节水宣传教育D大力开发地下水解析:第11题,我国南方河流众多,水资源较丰富,但一些工业城市仍缺水的原因是工业污染严重,属水质性缺水,C对。区域内降水丰富,自然因素不是干旱的主要原因,A错。地下水量丰富,河流多,径流量大,B、D错。第12题,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紧张的合理措施包括实施南水北调、提高工农业用水效率、加强节水宣传教育等。大力开发地下水,可能加重水资源短缺。答案:11.C12.D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称为生态承载力。读一些国家或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占比图,回答1314题。 13导致巴西、俄罗斯生态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 B国土面积C土壤肥力 D水资源数量14下列能够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措施有()提高废水、废气处理率,实现达标排放围湖造田 保护野生动植物推广生态农业A BC D解析:第1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巴西地处热带,热带雨林面积广大,生态承载力高;俄罗斯位于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生态承载力较低,所以A正确。第14题,围湖造田会导致湖泊调节气候功能减弱,降低生态承载力;提高废水、废气处理率,实现达标排放,保护野生动植物,推广生态农业,能够提高生态承载力,所以B正确。答案:13.A14.B下图是某种自然资源(阴影部分)的全球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517题。15该自然资源是()A煤炭 B石油C天然气 D冰川16近几十年来,该自然资源不断减少,针对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人类应采取的对策有()植树造林控制酸性气体排放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A BC D17下列有关自然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A按成因和发生过程,海啸、台风、洪涝属于海洋灾害B自然灾害能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但不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C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以旱涝最为常见D通过开挖入长江的水道可有效预防淮河洪涝的发生解析:第15题,读图,结合图中纬度,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应是冰川资源,D对。北极地区是北冰洋,缺少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A、B、C错。第16题,近几十年来,冰川资源不断减少,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对此,人类应采取的对策是植树造林,对;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不是酸性气体,错;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不是减轻全球变暖的措施,错;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对。B对。第17题,按成因和发生过程,海啸、台风、洪涝属于气象灾害,A错。自然灾害能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B错。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以旱涝最为常见,C对。通过开挖入海的水道可有效预防淮河洪涝的发生,不是入长江的水道,D错。答案:15.D16.B17.C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完成1819题。18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19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解析:第18题,温暖时期,树木生长旺盛,年轮稀疏;寒冷时期,树木生长缓慢,年轮因间隔小而密集。第19题,M时期气候寒冷,冰川面积增多,海平面下降。答案:18.B19.C读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图,回答2021题。20图中代表煤炭资源的是()A甲 B乙C丙 D丁2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造成的直接影响可能有()A全球气候变暖B交通运输发展迅速C南极臭氧层空洞D土壤次生盐碱化解析:第20题,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最高。第21题,大量燃烧煤炭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易造成大气逆辐射增强,全球气候变暖。答案:20.B21.A22寒潮是我国常见的天气,它可以直接造成()西北地区的常年干旱东北地区的春涝黄淮地区的风雪交加江南地区的雨雪冰冻A BC D解析:选B。西北地区的常年干旱是因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与寒潮关系不大;东北地区的春涝是因为春季积雪融化而成;黄淮地区的风雪交加与江南地区的雨雪冰冻是由寒潮引发的天气现象。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明显,下图为我国某种主要农作物在不同地区的农时图,其中时间为该农作物最迟的播种和收获时间。读图完成2324题。23据图分析,与相近纬度相比,甲地区该农作物生长时间长短及影响因素正确的是()A短、热量 B长、热量C长、光照 D短、光照24在该农作物收获时,乙地区最有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是()A连续降水带来的洪涝B台风肆虐C寒潮频繁来袭D受副高控制下的伏旱解析:第2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该地海拔高,热量少,农作物于10月上旬种植,次年8月上旬收获,生长时间长,而相近纬度其他地区主要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热充足,农作物11月中旬种植,次年6月中旬收获,生长时间短。第24题,乙地区该农作物的收获时间为6月中旬,此时该地形成准静止锋,在其影响下,往往形成连续性阴雨天气。台风一般出现在夏秋季节,寒潮主要在冬半年,伏旱出现在78月份。答案:23.B24.A25城市发展过快导致经常暴雨后启动“看海模式”,下图所示做法有利于减少城市内涝的是()A BC D解析:选D。在洼地上建停车场,洼地表面硬化,不利于水的下渗,同时洼地容易积水,会加重城市内涝;打开道路与绿地间的道路,可以缓解城市道路积水,减少内涝;设计露天排洪沟,可以加快排解城市道路积水,减少内涝;使用石子、网格植草砖铺地,有利于水的下渗,减少城市内涝。二、综合题(共50分)26我国目前能源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前列。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图中反映了1978年到2005年全球气温呈_趋势。(2分)(2)根据下图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以下序号填到对应字母的横线上:极冰融化;燃烧化石燃料;沿海低地被淹;毁林。(4分)a_;b_;c_;d_。(3)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措施。(8分)解析:(1)根据北冰洋海冰范围的变化趋势,可以推测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或变暖)趋势。(2)全球气温的上升是温室气体含量增加的结果,它会导致极冰融化、沿海低地被淹等一系列问题。而温室气体含量增多则是由于燃烧化石燃料和毁林,结合关系图可得出答案。(3)我国CO2排放量大的原因可从我国的人口总量、经济增长、能源消费构成等方面考虑;而实施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措施可从能源利用率、能源构成、产业结构、节能意识等方面考虑。答案:(1)波动上升(或变暖)(2)(3)原因:人口总量大;经济加速增长;能源消费总量大;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的比重高。措施: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进行温室气体的回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图。材料三 我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地区春雨夏雨秋雨冬雨华南地区1143397华北地区9.873134.2长江中下游22451815西北干旱区32291029(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6分)(2)图中A、B、C是我国三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其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6分)(3)我国两地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干旱严重,简要分析造成两地干旱的主要原因。(6分)解析:(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东南多西北少;时间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2)A为华北地区,为春旱;B为江淮地区,为伏旱;C为华南地区,为冬旱。(3)地为云贵高原,干旱的原因是喀斯特地貌导致地表水缺乏;地为海南岛,中部为山地,河流短,且流入海洋的河流水多,使当地地表水缺乏。答案:(1)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年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