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降糖方案.doc_第1页
糖尿病降糖方案.doc_第2页
糖尿病降糖方案.doc_第3页
糖尿病降糖方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尿病降糖方案(集锦)一、口服降糖药:根据药物作用靶点主要分为2大类:1、作用靶点在胰腺的胰岛细胞,机理是促进人体分泌胰岛素:(1)磺脲类:目前主流服用缓释片,能长期、平稳降糖,主要控制空腹血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秦苏)格列喹酮(瑞易宁):轻度肾功能不全的可以服用;格列美脲(亚莫利):最新一代的磺脲类;(2)列奈类(非磺脲类):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须每餐前立即口服,主要控制餐后血糖:瑞格列奈(诺和龙):个人认为这种药是目前控制餐后血糖的最强的口服药物;那格列奈(唐力):药效比诺和龙差,对餐后血糖轻度升高的可以应用,特别对于餐后血糖在9mmol/L以下的,还要求餐后血糖更加理想、标准的患者,可以选用;2、作用靶点在胰腺外,机理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1)双胍类:靶点在肝脏、肌肉,主要控制空腹血糖,也能降餐后血糖;二甲双胍:(缓释片,即泰白;普通片,进口的,即格华止);(2)糖苷酶抑制剂:靶点在胃肠道,只能控制餐后血糖;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列波糖(倍欣);(3)噻唑烷二酮类:靶点在外周组织的PPAR-r受体,起效慢,作用持久,一般不单独应用,多与其他药物合用,起到“放大镜”的作用;罗格列酮(文迪雅);吡格列酮(瑞彤);此外,还有2种非主流的口服降糖药:(4)中成药:玉泉颗粒、参芪降糖颗粒;(5)肠促胰素和DPP4抑制剂:艾塞那肽(百密达)、西格列汀(捷诺维);二、人胰岛素:根据其化学结构主要分为2大类:(动物胰岛素目前已被淘汰,市面上基本看不到,这里不做介绍。)1、重组人胰岛素:结构与正常人分泌的胰岛素一样:根据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分为2类:(1)短效:必须餐前半小时注射,大约维持时间6-8小时(超过了中国人两餐之间的进餐间隔时间,所以会引起重叠效应,进而引起低血糖的发生)。比如:甘舒霖R、诺和灵R;(2)中效:多在睡前注射,持续时间16-18小时,一般都是在夜间睡前注射,且注射后1-3小时最好能测一次血糖,避免高峰低血糖现象。)比如:甘舒霖N、诺和灵N;2、人胰岛素类似物:结构与正常人分泌的胰岛素不一样,是经过结构改造的:(1)短效:必须餐前立即注射或餐后15分钟内注射,大约维持时间3-5小时(比较符合一般人两餐之间的进餐间隔时间,相对少引起重叠效应,进而低血糖的发生也减少。)比如:诺和锐、优泌乐;(2)长效:全天任何一个时间注射,基本没有高峰,与进餐时间无关,理论上能维持24小时(但个别人有所差别):比如:来得时、诺和平,以及长秀霖(国产的来得时);另外,上述两大类胰岛素之中还有一类将短效与中长效胰岛素混合的胰岛素,即预混胰岛素,它的发明主要是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毕竟相对每天4次皮下注射的强化治疗,可以减少2次的注射,方便了不少:比如诺和灵30R、诺和灵50R;诺和锐30;优泌乐25/75等等。以上均为单药的总结,但临床工作中多是联合用药,个人经验总结,联合用药主要有2个基本原则:第一就是:1+1原则,即至少一种胰内作用的药物 + 一种胰外作用的药物;比如磺脲类(或诺和龙)+二甲双胍(+拜糖平/+文迪雅);第二就是:唯一原则:一般促泌剂有且只能应用一种,要么用磺脲类,要么用列奈类,要么注射胰岛素,三者选择一种。原则归原则,但具体到每个病人,还是需要个体化治疗。 糖尿病三项及其临床意义:一、胰岛素抗体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1、胰岛素抗体生化特征与病理生理作用1983年Banting发现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人血清中存在抗胰岛素物质,后证明这种物质是球蛋白,命名为胰岛素抗体。胰岛素抗体的产生与胰岛素制剂的免疫原性有关,胰岛素抗体大量生成可导致病人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抗体主要是IgG,少数受药者可查到IgM、IgD、IgE胰岛素抗体,IgE抗体主要出现在对胰岛素产生过敏反应的病人。血清中的胰岛素抗体9599.9%是与胰岛素相结合,少部分游离状态。胰岛素与抗体结合率视血中胰岛素浓度而异。血中包括高亲和力-低结合容量和低亲和力-高结合容量两种抗体。前者亲和常数为:10 910 1 0mol/L,结合容量为:10 8mol/L;后者亲和常数为10 610 8mol/L,结合容量为107mol/L。低亲和力抗体占总结合容量90%以上,故生理意义较大。胰岛素抗体的生理作用为:中和血中胰岛素;延缓胰岛素降解、延长胰岛素兰衰期;释放出与抗体结合的胰岛素;起到胰岛素转运蛋白的作用;抗原-抗体复合可激活补体,长期作用可引起或加重微血管病变。2、胰岛素抗体的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主要方法有:免疫电泳法、补体结合法、凝结试验法、免疫沉淀法、凝胶过滤法和放射免疫法。因灵敏度高方法简便而以放射免疫法最为常用。结合容量单位通常以U/L或mol/L表示。定量测定胰岛素抗体必需预先去除样品中的胰岛素。去除胰岛素的方法是:将血清加入HCL,使抗体与胰岛素解离,然后用活性炭吸附胰岛素。去除胰岛素的方法是:将血清加入HCL,使抗体与胰岛素解离,然后用活性炭吸附胰岛素,或用聚乙二醇沉淀抗体,处理后的榈可作抗体稀释试验。(2)注意事项为了避免胰岛素对抗体测定的影响,受血应选择在早晨注射胰岛素之前。3、胰岛素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1)胰岛素抗体与糖尿病稳定性的关系Dixon观察了24例发病为35岁病情稳定糖尿病人,其胰岛素抗体结合容量为0.59.0U/L;23例发病年龄为23岁病情不稳定糖尿病人,其胰岛素抗体结合容量200mg/dl,血清C肽降低,酮症酸中毒时,血清C肽水平极低。C肽测定在低血糖综合征的诊断价值:一般采用测定血浆胰岛素来鉴别低血糖综合征。对于已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有时必须作C肽测定来判断病人的内生胰岛素水平。糖尿病人伴胰岛素瘤者需与糖尿病人伴肝、肾功能衰竭所致低血糖相区别。在使用外源性胰岛素过量或忘记进食所致低血糖,C肽恒降低。因外源性胰岛素抑制细胞的分泌。C肽在肝病时的意义:在肝硬化时,血浆胰岛素有升高趋势,此由于肝脏摄取和降解胰岛素减少,但空腹血糖正常。C肽正常,因肝脏不摄取C肽,故外周血C肽/胰岛素比值降低,试餐后也有类似现象。C肽在胰岛移植和胰腺移植的应用:胰岛移植或胰腺同种异体移植是治疗I型糖尿病的一种新方法。其细胞能否分泌胰岛素,可定期用C肽测定加以观察。对胰岛素瘤的诊断:胰岛素瘤为胰岛细胞肿瘤,瘤体中含胰岛素的量相当于同体积正常胰腺的440倍,分泌量为26倍,其它有关实验数据如下:发作时,血精可低至30mg%35mg%;发作期间,空腹血糖不低于60mg%。OGTT第2小时,血糖再次下降,并持续34小时。甲磺丁脲试验:静脉注入甲糖宁1克,2分钟后血糖即开始下降,3045分钟达最低水平(25mg%以下),90180分钟常不超过40mg%。亮氨酸试验:静脉注入亮氨酸后,如血中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即有确诊意义。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甲亢初期,患者的细胞功能尚属正常,但由于甲状腺素可使代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