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pt_第1页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pt_第2页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pt_第3页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pt_第4页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你猜我说 分封制 王位世袭制 礼乐制度 公元前1046年 宗法制 主题 要求 必须用历史学科语言描述 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 概念阐释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 是就指中央决策方式 即皇权至上 皇帝独裁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 是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 即中央控制地方 地方服从中央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专制主义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而中央集权一直沿用至今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 形成前提 秦统一六国BC221年 漫画反应了什么历史信息 西周 周室东迁分封制 宗法制 春秋 诸侯割据混战 战国 各国纷纷掀起富国强兵的改革变法运动 人民渴望统一 秦的统一 诸侯势力强大 两制 渐渐崩坏 封建经济的发展 秦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秦统一六国条件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 形成前提 秦统一六国BC221年 1 诸侯兼并战争实现局部统一2 人民渴望统一3 商秧变法后 秦国日益强大4 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5 秦王的雄才远略 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前221年定都咸阳 秦 北抵长城一带 西到陇西 东到东海 南到南海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 形成前提 秦统一六国BC221年 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思考 从本课最后二目标题看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哪些内容 至高无上的皇权 地方行政制度 郡县制 中央官制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皇帝制度 1 称号的来历 2 目的 3 皇帝的权力 三皇和五帝的合称 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A 全国的政治 经济 军事 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 B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 C 军队的调动由皇帝控制 阅读教材P9回答 皇帝称号的由来 目的 皇位传承 皇帝的权力有哪些 史料一 王初并天下 自以为德兼三皇 功过五帝 乃更号曰 皇帝 命为 制 令为 诏 自称曰 朕 制曰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 二世 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 皆决于上 虎符是皇帝调发军队的凭证 用铜铸成虎形 中分为二 右左半符各有金铭文 甲兵之符 右在皇帝 左在阳陵 12字 发兵时 必须右左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这反映了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征 皇帝制度 1 称号的来历 2 目的 3 皇帝的权力 4 皇帝制度的特点 5 皇帝制度本质 三皇和五帝的合称 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君主专制 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皇权至上 核心 自主学习 阅读书本P9 10页回答 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由哪些职能部门构成 他们的地位和职能分别是什么 秦中央机构运行决策的方式是怎样的 秦朝中央职能部门彼此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这种关系有何作用 皇帝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 诸卿掌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统率 虚设 执掌奏章 下达诏令 监察百官 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掌军务 皇帝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 诸卿 牵制 统率 统率 虚设 直接控制 1 你认为三公九卿是否分别把持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合作探究 三公九卿制的特点 特点1 中央行政体制体现以皇权为中心 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密 各司其职 但都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与运转 相互牵制 作用 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保证皇帝专制相互配合 作用 一定程度上减少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 三公九卿之间的关系 相互牵制 相互配合 由丞相 御史大夫 和诸卿进行朝议 事后由皇帝决策 运行方式 史料 1 奉常 掌管宗庙礼仪 地位很高 属九卿之首 2 郎中令 掌管宫殿警卫 3 卫尉 掌管宫门警卫 4 太仆 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5 廷尉 掌管司法审判 6 典客 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7 宗正 掌管皇族 宗室事务 8 治粟内史 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9 少府 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税及官府手工业 合作探究 三公九卿制的特点 上述史料体现了国与家的关系如何 体现 家天下 的特点 国 与 家 同治 特点2 体现 家天下 的特点 九卿中奉常 宗正 郎中令 太仆 少府等官职的设置就是为皇室专设的 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国 与 家 同治 2 体现 家天下 的特点 合作探究 B 三公九卿制的特点 1 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的特点 三公九卿制的特点 A 三公九卿之间的关系 相互牵制 相互配合 郡县制 地方行政体制 2 结构 1 发展历程 始于春秋战国 秦朝推行全国 阅读教材P10 11郡县制的全面推行这一目 了解郡县制的演变 主要内容 作用 3 作用 中央政府 郡 郡守 县 县令或县长 皇帝 三公九卿制 受命中央 督责属县 乡 里 里正 治民 管理财政 司法 狱讼和兵役 三老 有秩 啬夫 游徼 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郡县制 地方行政体制 2 结构 1 发展历程 始于春秋战国 秦朝推行全国 3 作用 A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的控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统一 B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是官僚政治取代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不同点 被分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 听命中央 绝对服从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与宗法制相联系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 按地域划分 相同 性质 目的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封位世袭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最大区别在于 官吏是任免而不是世袭 贵族政治 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 世卿世禄 制的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与贵族政治相伴而生 分封制的推行必然是贵族政治 而分封制的衰落也必然导致贵族政治的衰落 官僚政治 郡县制的推行必然是官僚政治 秦始皇设职授官 是官僚政治的开始 也是政治权利等级世袭的终止 官僚政治是建立在管理的选拔和任命制的基础之上 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 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体系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 积极影响 政治 经济文化 疆域和民族 对后世 2 消极影响 专制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引发农民战争封建社会后期 阻碍了先进生产方式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进步 起消极甚至反动作用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 巩固国家的统一 促进封建政治稳定 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促进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所沿用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确立的政治前提 秦朝统一 原因 概况 意义 主要内容 皇帝制度 名称由来和目的 权力与特征 地方行政制度 郡县制 演变 内容 行政区划与官僚机构 作用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 积极 消极 中央官僚机构 三公九卿制 名称及职能 三公关系及作用 特点 例题1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以有候王 赖宗庙 天下初定 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 岂不难哉 此材料表明的观点是A 力主推行分封制B 反对分封制C 实行郡国并行制D 推崇世袭制例题2 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 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 中央设三公九卿制C 地方推行郡县制D 颁布秦律 严刑峻法 A B 例题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