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ppt_第1页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ppt_第2页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ppt_第3页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ppt_第4页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解读 人文社科学院高东帅指导老师 周晓阳教授 斯大林其人 约瑟夫 维萨里昂诺维奇 斯大林 1879 1953 原姓朱加什维利 原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主要领导人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 斯大林于1879年出生在高加索格鲁吉亚的哥里城 11岁时父亲去世 1894年开始从事革命活动 1899年他因宣传推翻政府的思想被学校开除 随后参加了地下的马克思主义运动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党发生了分裂 他站立在布尔什维克一边 斯大林 这个词的原意是 钢铁般的人 是斯大林当双料特工时为自己取的名字 正是这个名字 在日后不仅影响了俄罗斯 影响了东欧和东北亚 更影响了全世界 1922年至1952年10月 斯大林连续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 二战 期间 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战胜德国法西斯 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 1953年 月 日 斯大林因脑溢血病逝 评价斯大林 正确评价斯大林 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 要充分看到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发展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 同时也要看到由于他的错误而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的恶劣影响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斯大林思想中符合历史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那一部分 结合中国当下实际国情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 继续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一 时代背景 一 历史背景1936年 苏联新宪法的通过 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 也称苏联斯大林模式 的确立 即 以马克思在发达国家基础上设想的社会主义原则为理论根据 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与巩固为前提 追求以重工业 包括国防工业 优先发展为核心的高速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 靠剥夺农民和牺牲农业发展来实现工业化 并以排斥商品经济属性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相保障 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曾经迅速地帮助苏联实现工业化 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但是到20世纪50年代初 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 苏联共产党面对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时代背景 二 写作概况这是斯大林 年 月写给 年 月参加苏联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未定稿 讨论会参加者的回信 虽然文章是对教科书未定稿的改善意见 但涉及的问题既是当时苏联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 又是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搞经济建设带有一般规律性的问题 许多论述对如今都有非常现实的启迪作用 全文共分十个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质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问题 关于消灭城市和乡村之间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对立的问题以及关于消灭它们之间的差别问题 关于统一的世界市场的瓦解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危机的加深问题 关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战争不可避免的问题 关于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问题 其他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国际意义 改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未定稿的办法 我们今天只学习前面三个问题 一 时代背景 三 写作意义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是斯大林对在他领导下的苏联35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总结 马克思的 资本论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只能由实践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来发现和研究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就是探讨和揭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一个伟大尝试 斯大林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第一个较系统地 深刻地从理论上总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经验的人 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许多根本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看法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为创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打下了基础 本书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 主要内容 本书节选了前三部分 即 一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质问题 二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问题 三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问题 一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质问题 1 首先批判某些同志否认政治经济学规律的客观性 并指出科学规律和制定法律的区别P540 某些同志否认科学规律的客观性质 特别是否认社会主义制度下政治经济学规律的客观性质 他们否认政治经济学规律反映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的规律性 他们认为 由于历史赋予了苏维埃国家以特殊作用 苏维埃国家 它的领导人能废除现存的政治经济学规律 能 制定 新的规律 创造 新的规律 这些同志是大错特错了 显然 他们把两种东西混为一谈了 一种是科学规律 它反映自然界或社会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另一种是政府颁布的法律 它是依据人们的意志创造出来的 并且只有法律上的效力 但这两种东西是决不能混为一谈的 一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质问题 2 P541第2段到P542第1段 阐述了科学规律的客观性和可知性 明确人们没有创造新的科学规律 而是通过认识研究 使科学规律有利于社会 P541 2 马克思主义把科学规律 无论指自然科学规律或政治经济学规律都是一样 了解为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的反映 人们能发现这些规律 认识它们 研究它们 在自己的行动中考虑到它们 利用它们以利于社会 但是人们不能改变或废除这些规律 尤其不能制定或创造新的科学规律 一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质问题 3 阐明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并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的特点P542 3 政治经济学的特点之一就在于 它的规律与自然科学的规律不同 不是长久存在的 政治经济学规律至少是其中的大多数 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发生作用的 以后 它们就让位给新的规律 但是原来的这些规律 并不是被消灭 而是由于出现了新的经济条件而失去效力 退出舞台 让位给新的规律 这些新的规律并不是由人们的意志创造出来 而是在新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 一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质问题 4 批判了关于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的种种错误观点 阐述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1 正确分析了恩格斯在 反杜林论 的一个公式 说明了经济规律是不能被创造的 但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P542 3至P543 1 有人引证恩格斯的 反杜林论 引证他的这样一个公式 随着资本主义的消灭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化 人们将获得支配自己生产资料的权力 可见 恩格斯的这个公式 对那些以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可以消灭现存经济规律和创造新经济规律的人们 决不是有利的 恰恰相反 这个公式所要求的不是消灭经济规律 而是认识它们和善于运用它们 一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质问题 4 批判了关于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的种种错误观点 阐述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2 批判了关于苏维埃政权可以消灭现存经济规律和创造新的经济规律的错误观点P543 3至P544 2 有人援引苏维埃政权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的特殊作用 仿佛这种作用使苏维埃政权有可能去消灭现存的经济发展规律 并 制定 新的经济发展规律 这也是不对的 苏维埃政权必须在所谓的 空地上 创造新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 但是 它之所以完成了这个任务 并不是因为它消灭了什么现存的经济规律 制定了 什么新的经济规律 而仅仅是因为它依靠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个经济规律 一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质问题 3 论述了经济计划和经济规律的关系 说明了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而经济计划是根据经济规律来制定的 它本身具有主观性 不能等同于经济规律P544 2 有人说 我国国民经济有计划 按比例 发展的必然性 使苏维埃有可能来消灭现存的经济规律和创造新的经济规律 这是完全不对的 不能把我们的年度计划和五年计划跟国民经济有计划 按比例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混为一谈 4 论述了经济规律是不能被改造的 阐述了经济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一方面 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不能够创造它 改造它 消灭它 但是另一方面 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可以认识规律 利用规律 来为人类造福 P545 1至P545 2 有人说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发生作用的若干经济规律 包括价值规律在内 是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 改造过的 或者尤其是 根本改造过的 的规律 这也是不对的 规律不能 改造 尤其不能 根本改造 恰恰相反 他们只是想说 人们能够发现规律 认识它们 掌握它们 学会熟练地运用它们 利用它们以利于社会 从而征服它们 求得支配它们 5 阐述了年轻一代新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探索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P545 4 每年有成千的年轻的新干部靠近我们领导核心 他们抱着热烈的愿望要帮助我们 但是他们没有受到足够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 不知道我们所熟悉的许多真理 而不得不在黑暗中摸索 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这些同志呢 应该怎样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去教育它们呢 我认为 有系统地重复所谓 众所周知 的真理 耐心地解释这些真理 是对这些同志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最好的办法之一 二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问题 1 对恩格斯的公式进行了科学分析 阐述了经济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存在的必要性 1 P546 1至P547 5 对恩格斯的公式进行了科学分析 认为恩格斯的公式是相对当时的英国而言的 因而是正确的 在苏联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 对恩格斯的公式应该做辨证的分析 按照恩格斯的公式 只有当全部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 才能取消商品经济 而苏联还存在两种公有制形式 一部分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 一部分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因此 有存在商品经济的必要性 二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问题 1 对恩格斯的公式进行了科学分析 阐述了经济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存在的必要性 2 P547 6至P549 3 批判了对待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两种 可怜的马克思主义 即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机会主义 在右倾机会主义看来 应当等到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使广大中小生产者完全破产 沦为无产者的时候 才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消灭商品经济 斯大林认为 这种观点是幼稚的 只要革命条件成熟 无产阶级就应当夺权政权 在左倾机会主义看来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可以运用暴力来剥夺农民 把农村的一切生产资料收归全民所有 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从而消灭商品经济 斯大林认为 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 而且违背了列宁的教导 无产阶级政权必须采取合作社的方式把个体农业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农业 2 阐述了列宁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的理论P548 6 一 不要放过夺取政权的有利条件 无产阶级应该夺权政权 不要等到资本主义使千百万中小个体生产者居民破产的时候 二 剥夺工业中的生产资料 并把它们转归全民所有 三 至于中小个体生产者 那就应该逐步地把他们联合到生产合作社中 即联合到大规模的农业企业中 集体农庄中 四 用一切办法发展工业 为集体农庄建立大规模生产的现代技术基础 并且不要剥夺集体农庄 相反地 要加紧供给它们头等的拖拉机和其他机器 五 为了保证城市和乡村 工业和农业的经济结合 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商品生产 通过买卖的交换 这个为农民唯一可以接受的与城市进行经济联系的形式 并且要全力发展苏维埃商业 即国营商业和合作社 集体农庄商业 把所有一切资本家从商品流转中排挤出去 3 批判了关于商品生产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要引导到资本主义的错误观点 论述了只有在私有制和雇佣劳动的条件下商品经济才会引导到资本主义P549 3 有人说商品生产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要引导到而且一定会引导到资本主义 这是不对的 要知道 我国社会正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雇佣劳动制度 剥削制度早已不存在了的社会 4 阐述了在苏联由于存在着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 因而存在着商品经济的必要性 P550 1至P551 1 P550 1 有人说 在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统治地位已经确立 而雇佣劳动制度和剥削制度已被消灭以后 商品生产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就应该消除商品生产 这也是不对的 现今在我国 存在着社会主义生产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种是国家的即全民的形式 一种是不能叫作全民形式的集体农庄形式 5 论述了在社会主义社会不能恢复使用资本主义特有的一些范畴 如 劳动力商品 剩余价值 资本利润 平均利润率 剩余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产品等 P551 2至P552 3 P551 2 3 有一些同志的意见是完全不对的 他们宣称 既然社会主义社会不消灭商品生产形式 那么在我国似乎就应当恢复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一切经济范畴 作为商品的劳动力 剩余价值 资本 资本利润 平均利润率等等 此外 我认为 也必须抛弃从马克思专门分析资本主义的 资本论 中取来而硬套在我国社会主义关系上的其他若干概念 我所指的概念包括 必要 劳动和 剩余 劳动 必要 产品和 剩余 产品 必要 时间和 剩余 时间这样一些概念 三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问题 1 阐明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存在的普遍性 而且价值规律的作用并不限于商品流通范围内 还扩展到生产方面 P552 4至P553 2 P552倒数第3段 在有商品和商品生产的地方 是不能没有价值规律的 三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问题 2 阐明在俄国经济制度下 价值规律的作用被严格地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D7 D11 3 阐明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