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欢 新课程音乐教学中”表演热”的冷思考.doc_第1页
黄文欢 新课程音乐教学中”表演热”的冷思考.doc_第2页
黄文欢 新课程音乐教学中”表演热”的冷思考.doc_第3页
黄文欢 新课程音乐教学中”表演热”的冷思考.doc_第4页
黄文欢 新课程音乐教学中”表演热”的冷思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承 诺 书我自愿参赛,并响应市教育局开展的“校园诚信体系建设”活动,倡导科研诚信。本论文系笔者原创,无抄袭、剽窃等行为。特此承诺,文责自负! 签名 新课程音乐教学中“表演热”的冷思考 浦江县实验中学 黄文欢摘 要新课程音乐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教学,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表演”这二字成了音乐教师教学中的“热区”。我们音乐教师在课堂中纷纷安排了表演,大有“无表演不成课、无表演不成新课程”之趋势:课前律动用表演,导入新课用表演,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用表演,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开展创造性活动更是运用表演。表演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确实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等因素,有选择地进行。综观我市的中小学音乐公开课、优质课,在热热闹闹的表演后,冷静思考,发现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对内容不加选择,滥用表演,弄巧成拙。、目标不明,表演失去意义。、时机不当,舍本逐末。、不考虑中小学学生的年龄特征,滥用表演。、表演走过场,做秀成分多。 关键词 内容选择 目标确定 时机选择 年龄特征 做秀随着新课程理念在广大教师头脑中逐步确立,音乐课堂教学常常可见体现创新思维、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等理念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课堂表演,因为表演可以全方位的培养学生听、讲、演的能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无拘束地去感受、去体验、去发展,激发学生音乐审美的主动性。但是,在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实施课堂表演,是一个我们值得再探究的问题。有些教师对这一环节安排的非常巧妙,课堂中充分展示了学生表演的才华和个性,达到了表演的教学目的,而有些教师安排的表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存在很多误区,值得反省。误区一对内容不加选择,滥用表演,弄巧成拙很多课堂表演,完全是为了课堂形式上的需要而表演,认为没有表演就不是新课程教学了。因此,教师常常不顾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表演,是否适合学生,滥用表演,使教学弄巧成拙,失去了表演的意义。如有位教师在教学非洲音乐依哟勒那后,为了体现学生参与,就让学生站起来边听音乐边跳非洲原始舞,结果是教学秩序失控:大部分同学你推我、我推你,相互推让说笑;只有几个同学围在一起跳迪斯科;一小部分同学则乘机大喊大叫,乱蹦乱跳思考一些教师简单的地认为表演能活跃课堂气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等新课程理念,所以不管什么内容,都安排课堂表演,其结果常常使表演变成一场闹剧。正如上述,非洲音乐并不适合学生表演,教师自己也不会跳,学生只能凑热闹胡乱应付。这样的课堂表演,能有什么教学意义呢?因此,课堂表演应尽量应选择内容生动形象、比较接近学生生活和爱好的题材。如龟兔赛跑这首乐曲,在欣赏后可让学生戴着头饰扮演乌龟、兔子、猴子等自己喜爱的动物,创造表演乐曲所表现的故事情节;又如八年级音乐教材阿西里西是一首彝族民歌,在学生学会演唱后可安排进行课堂表演,大家把凳子叠起来作为火把节的篝火,手拉手围成几圈,让学生模仿彝族集体舞的简单动作,边跳边唱。这样的内容,才适合学生表演,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才会好。所以,课堂表演应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仔细推敲,是否适合表演,教师对表演的结果要有预见,假如部适合表演的那干脆换用另外的方法来深化音乐作品的主题。误区二目标不明,表演失去意义在教师安排学生表演的过程中,常常可以看到由于学生对自己的任务、分工不明确而导致表演过程混乱,失去表演意义的案例。一位小学二年级老师在教学生学会唱大鹿这首歌曲后,就开始分发动物头饰和道具,让学生分组讨论歌曲表演的设计。结果,由于学生年纪小,合作讨论的能力低,除了演大鹿和兔子的同学有点象样外,其他同学要么你抢我夺,要么在位置上做小动作,聊天,课堂表演乱哄哄的,大部分学生在嬉笑中浪费时间,根本没有达到表演的目的。思考现在的课堂,教师常常用开放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商讨表演的形式及具体内容,这是很值得我们欣喜的。然而我们的学生很多还不会合作学习,尤其是小学生,年纪小,见识浅,给他们这样开放式的自主、合作,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不明白表演的具体任务,使表演及合作流于形式,表演的回报率很低。因此,在表演前,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爱好和特长,不断给学生辅导基本的小组合作学习技能,帮助学生,如给学生提示或提供选择适合自己表演的角色等,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表演目标。上例中假如教师事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或唱或跳或解说或扮演景物等,进行分组,再让学生进行讨论表演,展示成果,其效果肯定大不相同。误区三时机不当,舍本逐末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可有的教师在让学生初听歌曲或歌唱教学还没完成时就进行编配动作表演,尽管教师在台前卖力地示范,学生也认真的模仿,整堂课热热闹闹,动作优美整齐,但歌唱教学的主题显的不突出,本末倒置,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表演的动作及设计上,不去培养、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及歌声的表现力,这是舍本逐末。思考教师在安排表演时,还需考虑这个环节放在哪个位置最合适,既能发挥和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又不失整堂课的教学重心。假如随心所欲安排,结果只会舍本逐末。表演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歌曲或乐曲的理解,深化所学音乐的主题。因此,音乐课中的表演,应更多地着眼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关注学生对歌曲或乐曲的表现力的提升和发展,若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景还没理解,就急不可待地进行课堂表演,显然对表演这种特殊的手段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还没有处理好课堂表演和学习音乐的关系。从课的总体结构看,表演常常是一节课的高潮部分,这个高潮一般都设计的靠后面好些,在学生对所学音乐完全领会后,再展开表演,才是锦上添花之举。误区四不考虑中小学学生的年龄特征,滥用表演此问题主要集中在中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常常不考虑中学生成长的身心特点,用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小学生的课堂那样,学习了一首歌曲或乐曲后,就盲目地让学生进行动作创编、即兴表演,结果是教师“一头热”,学生“冷应对”。有位教师在上八年级的唱脸谱的歌唱教学后,为了活跃课堂,体现学生参与,就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表演歌曲中的窦尔墩、关工等形象,结果是学生推三推四,谁都不愿意上来表演,最后只能是教师自己表演来打圆场。思考学生从幼儿期、儿童期,再到少年期、青春初期,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年龄特征,到中学阶段(一般是少年期和青年初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加强,性意识的觉醒,再加上变声期的影响,不会象小学生那样单纯,要唱就唱,要跳就跳。他们更多地会有“这样表演太难为情了!”“假如表演不好太丢人了!”等想法,常常不愿参与表演,尤其是男同学,片面的认为跳舞等表演都是女同学的事。如果教师让男女同学搭配表演,更是他们的大忌,可能会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在这样的年龄特征下,教师如果盲目地让中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无疑是很失策的,常常会碰到“冷场”没有学生参与表演的尴尬的局面。当然,并不是中学阶段的学生不要音乐表演,而是要慎用表演。根据本人几年来的实践,对于这年龄阶段的学生,让他们参与表演的最好形式不是唱和跳,而是乐器参与、音乐作品改编参与、打节奏参与等。像唱脸谱这堂课,如果让学生用打击乐器、或改编歌词的形式参与音乐表演,会使课堂更具活力,学生的参与更积极主动。误区五表演走过场,做秀成分多一些教师为了过分追求所谓的效果,而不惜在课前先给学生认定表演角色,进行预先排练加工,课内只是展示一下,走走过场。这样的现象在观摩课中屡见不鲜。一位老师在安排学生进行编花篮课堂表演时,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可分钟不到,教师就匆匆结束了合作准备,开始分组表演,令在场听课老师惊讶:每组同学拿出准备好的道具,熟练地表演了起来,不仅动作表演的很到位,而且配合很默契。思考类似上述的表演在公开课中不在少数,内行人一看便知:课堂表演太假,做秀成分太多。一些教师在执教公开课时,担心学生在表演时出差错,会影响整节课的效果,所以不惜在课前先给几位学生认定表演角色,进行预先排练,课内只是一种展演,只考虑自己的课能顺利、完美地进行,很少考虑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创造力等方面。这样的课堂表演,就完全失去了表演的意义。教师在这个环节中,既不向学生进行表演前的“说戏”,表演中也没有恰当的点拨引导,表演后又没有让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反馈、让大家一起查找原因,反省不足。就这样为表演而表演,表面上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实际上,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课堂表演成了追求形式主义的“作假”。要知道,音乐课中的表演有别于舞台演出,学生表演的过程,实际上是他们理解歌乐曲的一种手段。是琢磨歌乐曲的表现内容,推敲表演的动作、体会情感并如何“形诸于外”的体验过程。通过表演,学生更加深入地感悟歌曲,不断提高表现能力。因此,在表演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拉长过程、强化指导,在演前、演中、演后都能给予适时的点拨、提升,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表演,并有所收益。虽然,音乐课堂表演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仍是学生们喜爱的一项学习活动,是促进学生对音乐进行全身心感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