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 单选。( 20 小题 共 40 分,)页首1 . “价值规律是一个永恒的历史范畴”违反的逻辑规律是( ) (2 分)A. 自相矛盾B. 转移论题C. 模棱两可D. 偷换概念2 . 我认为法律上规定“公开审判应当有律师为被告辨护”是不对的,罪犯怎么会有理?还要有人替他辩护?请问,这是站到什么立场上去了。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是( ) (2 分)A. 充足理由律B. 排中律C. 不矛盾律D. 同一律3 . “在一片漆黑的大楼里,只有一点灯光在闪烁。”这段话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 (2 分)A. 转移论题B. 偷换概念C. 模棱两可D. 自相矛盾4 . 小李和小王下了两局棋。小张问小李:“你下棋赢了吗?”小李说:“没有赢。”小张再问:“那么,你输了?”小李答:“也没有输。” 这段话中小李的回答( ) (2 分)A. 违反不矛盾律B. 不违反逻辑规律C. 违反排中律D. 违反同一律5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是( ) (2 分)A. 充足理由律B. 排中律C. 同一律D. 不矛盾律6 . 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 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这个年轻人被爱迪生问得哑口无言是因为其违反了( ) (2 分)A. 同一律B. 排中律C. 充足理由律D. 不矛盾律7 . “甲:我看这个案子厂方能胜诉。 乙:我看正相反。丙:我认为你们说的都不对。”丙犯的逻辑错误是( ) (2 分)A. 偷换或混淆概念B. 自相矛盾C. 模棱两可D. 转移论题8 . 甲问:“该犯是否可以缓刑?”乙答:“该犯曾立过功,对他的判决是过重了些。” 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 (2 分)A. 偷换或混淆概念B. 转移论题C. 模棱两可D. 自相矛盾9 . “在从前的年代,四方台向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就从来没有回得来的。”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是( ) (2 分)A. 不矛盾律B. 同一律C. 排中律D. 充足理由律10 . 大家都承认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而审判员说“这个犯罪分子说的话是代表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进攻。”这该怎么理解。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是( ) (2 分)A. 不矛盾律B. 排中律C. 充足理由律D. 同一律11 . 甲:你们单位是否存在职工下岗问题? 乙:我们单位的领导比较关心职工生活。乙违反的逻辑规律是( ) (2 分)A. 违反充足理由律B. 违反不矛盾律C. 违反排中律D. 违反同一律12 . 不能说“某甲的行为是正当防卫,”但也不能说“某甲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 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是( ) (2 分)A. 排中律B. 不矛盾律C. 同一律D. 充足理由律13 . “崇洋媚外不能一概都反对,例如,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就不能反对。”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是( ) (2 分)A. 排中律B. 不矛盾律C. 同一律D. 充足理由律14 . “自由对一个人来说是最宝贵的,所以,有点自由主义应该是允许的。”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 (2 分)A. 偷换或混淆概念B. 模棱两可C. 自相矛盾D. 转移论题15 . 不适合反对关系的逻辑规律是( ) (2 分)A. 充足理由律B. 不矛盾律C. 排中律D. 同一律16 . 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参加高考,结果只有一人考上,三人落选。老师让他们猜究竟谁考上了。甲:我没考上。乙:丁考上了。丙:乙考上了。丁:我没考上。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人猜中,请问谁考上了?( ) (2 分)A. 甲B. 丁C. 丙D. 乙17 . 、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去工作,爱迪生亲自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满怀信心地对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之后,惊奇地说:“什么!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年轻人被爱迪生问得哑口无言。这个年轻人之所以会被爱迪生问得哑口无言,是因为其违反了( ) (2 分)A. 充足理由律B. 排中律C. 不矛盾律D. 同一律18 .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命题从逻辑规律的角度来分析违反的逻辑规律是( ) (2 分)A. 违反同一律B. 违反充足理由律C. 违反不矛盾律D. 违反排中律19 . 官场现形记有一件事:贾大少进京买官,问徐大军机,见了上头要磕头不要磕头?徐大军机对贾大少说:“应磕头时你磕头,不应磕头的时候还是不磕头的为妙。” 徐大军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 (2 分)A. 转移论题B. 自相矛盾C. 模棱两可D. 混淆概念20 . “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则有。” 这段话( ) (2 分)A. 同一律B. 排中律C. 不矛盾律D. 不违反逻辑规律三. 多选。( 20 小题 共 60 分,)页首21 . 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有 (3 分)A “混淆概念”B “偷换概念”C “转移论题”D “偷换论题”E “模棱两可”22 . 法国有个小饭店为了招揽生意,在门口贴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从明天起,吃饭不收钱。”第二天,有人去吃饭。吃过饭后,店主人来收钱了。吃饭的人说:“你的字条上不是说不收钱吗?”店主人说:“是从明天起啊”。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3 分)A 违反同一律B 违反排中律C 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D 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E 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23 . 排中律适应的关系是 (3 分)A 矛盾关系B 反对关系C 差等关系D 下反对关系E 交叉关系24 . 下列不违反排中律的是 (3 分)A 对于两个具有反对关系的思想同时予以否定B 当人们对某一问题尚未真正搞清楚之前,对于是非问题不作二者择一的决断C 对于隐含某种错误预设的复杂问语,不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D 对于两个具有下反对关系的思想同时予以否定E 对于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思想同时予以否定25 . 任何论证都是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的 (3 分)A 论题B 论据C 论证方式D 前提26 . 劳动创造物质财富,教师们在辛勤劳动;所以,教师们在创造物质财富。” 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3 分)A 违反同一律B 违反不矛盾律C 犯“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D 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E 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27 . 甲:“你完成了任务没有?”乙:“谁说我没有完成任务?” 甲:“那么,你是说你已经完成任务了?”乙:“我并不是说我完成了任务?” 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3 分)A 违反同一律B 违反排中律C 犯“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D 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E 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28 . 有人问林某:“你是本地人吗?”林某答:“不是。”又问:“你是外地人吗?”林某答:“也不是”。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3 分)A 违反同一律B 违反排中律C 犯“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D 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E 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29 . 民警:“你为什么骑车带人?”骑车人答:“我以前从没有骑车带过人。”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3 分)A 违反同一律B 违反排中律C 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D 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E 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30 . 甲问乙:“你是哪个系的,是法律系还是中文系的?”乙答:“我都学,学法律也学中文”。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3 分)A 违反同一律B 违反不矛盾律C 犯“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D 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E 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31 . “这次汽车撞人,司机既不是有意的,也不是无意的。所以,我们既不能说他有罪,也不能说他无罪。”这句话违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3 分)A 违反不矛盾律B 违反排中律C 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D 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E 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32 . “模棱两可”逻辑错误的表现是 (3 分)A 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同时予以肯定B 对两个具有反对关系的命题同时予以否定C 对两个具有下反对关系的命题同时予以否定D 不置可否E 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同时予以否定33 . 某人说:“大家都承认语言是没有阶段性的,而你们又说布什总统的发言代表着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这又说明了什么?” 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3 分)A 违反同一律B 违反排中律C 犯“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D 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E 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34 . “这个山洞从来就没有人敢进去过,进去的人,也从来没有出来过。” 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3 分)A 违反同一律B 违反不矛盾律C 犯“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D 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E 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35 . “某博物馆被人盗去了1000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句话违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3 分)A 违反不矛盾律B 违反排中律C 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D 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E 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36 . 下列违反不矛盾律的是 (3 分)A 用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去指称同一个思维对象B 用两个具有反对关系的概念去指称同一个思维对象C 用两个具有下反对关系的概念去指称同一个思维对象D 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判断同时予以肯定E 对两个具有反对关系的判断同时予以肯定37 . 逻辑基本规律是 (3 分)A 关于思维形式的基本规律B 是人们正确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和论证等思维形式经验的抽象和概括C 是正确思维的根本假定D 是理性交流的必要条件E 关于客观事物的基本规律38 . 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力量,它能使任何物体运动;同时世界上也存在着这样一种物体,任何力量也不能使之运动。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3 分)A 违反同一律B 违反不矛盾律C 犯“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D 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E 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遗体防腐整容师赛项理论知识竞赛及答案
- 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 车辆驾驶安全知识培训
- 车辆销售培训课件
- 车辆缓冲装置课件
- 曹刿论战教学课件
- 车辆故障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车辆展示课件
- 灯具生产设备生产线故障预防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稀土矿物化学选分离效果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超高层带伸臂结构巨型环桁架施工技术总结附图
- 2乳的验收与预处理解析
- 三峡大学级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二本培养方案
- 架桥机安装与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 GB/T 19839-2005工业燃油燃气燃烧器通用技术条件
- GB/T 19478-2018畜禽屠宰操作规程鸡
- 伤口造口新进展课件
- (完整版)人工智能介绍课件
- 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模拟法庭剧本
- Q∕GDW 11311-2021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特高频法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 通用机场建设审批程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