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doc_第1页
《多角度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doc_第2页
《多角度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doc_第3页
《多角度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doc_第4页
《多角度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角度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李小红 一、教材分析:多角度描写景物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训练课。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六单元的景物描写的课文,也曾经学习了现代文写景散文单元,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阶段教学目标中强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而有创意的表达事物的特征,首推描写。因此在此处适时安排了这节作文训练课。本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能通过多个角度描写景物。要学会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以及调动多种感官来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最终提升学生的写景能力。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八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以及调动多种感官来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以生动直观的画面和通俗的事例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不同的方法描写景物;通过两两交流、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不仅理解作文,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在美文欣赏和视频写作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示疑、引导、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讨论、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初步欣赏美文和生动的视频画面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来描写景物;从描写景物的实践中去感悟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学会进行景物描写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服务于文章的主题 四、说学情 因为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对学生描写能力的培养,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这一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全面了解到描写的表达方式,是一节起始课,因而,不能追求面广量大,否则会导致浮泛而不扎实,如蜻蜓点水,如浮光掠影,无所收效。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只选择了景物描写这一小部分,力求开口小而挖掘深,为以后更重要的人物描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作文凑字数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生对此颇为头疼,因此本节课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方法 1、讲练结合。这是一节作文课,是学生运用文字进行表达的训练课,“写”应当是整个课程设计的核心,但是,鉴于描写离不开观察,这节作文课又不同于其他作文课,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应当是贯穿全课的一条线索。 2、创设情境、注重讲、品、导、练四者相结合进行教学。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从而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 在课前三分钟中,通过展现优美的图片让学生从优美的景物画面中去感知情景交融的情境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和内心的共鸣,课伊始趣已生。 导入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都需要我们用眼睛去观察发现,用心灵去感受。只要你去拥抱自然,感受生活,就会体验到观察的乐趣,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那这节写作课我们就先来欣赏一处优美的风景(展示美丽风景的课件)欣赏完这处优美的风景,你们想说什么?(小结导入:优美的景致总是让人留恋忘返,心神荡漾。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些优美的景物中,去感受他们带给我们的美与惬意) (二)引导学生感受景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景物描写的定义。 引导学生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分别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三个方面结合教材中的例子进行分析说明。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希望学生对景物描写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意识到写作时要有意识地使用景物描写。通过多个角度描写景物,景物特点能展现得更加充分、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更真切地感受到景物的魅力。(三)引导学生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主要使学生学会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以及调动多种感官来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1、定点观察。首先明确概念,就是选一个合适的固定位置,变换各种视角,对景物进行观察,然后作细致描写。接下来举教材中学生们熟悉的例子,例如答谢中书书,仰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观潮,远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近看“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同时配以图片和视频,使学生感受到随观景点的变化,景物形态、色彩、情状各不相同,这样才能写出景物的不同特点。2、移步换景。首先明确概念,就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以及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然后依次进行描写。接着举课文社戏中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各不相同,各呈异彩,细读之后会生出无穷美感。3、感官细致描写景物。我这个环节选取的例子是写景抒情散文名篇春,这篇文章有不少的地方用到了感官角度来描写春天,显得细致逼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我主要是选取几幅图画,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分别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性质等着笔,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发现美。屏显:图一:视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图二:听觉大海上鸟的叫声图三:嗅觉“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图四:味觉“海浪不断地拍击着礁石,带着咸味的海水也波涛汹涌地涌上岸来。”图五: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四)课堂练习 1、播放一段西湖视频资料。指导学生思考并写成片断。(1) 你看到了哪些景色?(2) 你看到了哪些颜色?(3) 你听到了什么?(4) 你感受到了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我们看到的景物有“湖水、雾、荷花、荷叶、垂柳”,看到的颜色有“蓝、绿、白、粉”。 听到了水鸟叫声和荷叶轻轻的摆动声。整体上感受到景物的特点是“宁静、幽美”。可见描绘景物要调动人的所有感官,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体验,绘声绘色、绘景绘形,方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写得细致、生动。2、习作参考 这湖水真静啊,平静的像一面镜子,轻盈盈的,没有一丝的涟漪。微风像一双无形的手,把薄薄的晨雾轻轻地驱散了,袅袅升入高空。湖中,荷花散发出淡淡的轻香,碧绿的荷叶微微的摇晃,好象怕惊动了静静的湖水似的。岸边的柳树像舒展腰肢的少女,将长长的柳条垂到湖面上,抚摸静静的湖水3、点评 这一段描写,借助人的视觉、味觉,描摹出了湖水的静态美,可见经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就能将难以捕捉的景物描摹的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作为作文课,课堂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环节,我主要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通过精选动态视频和设计启发式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训练,实现知识的有效运用。学生的课堂作业展示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是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真正体现。(五)布置作业: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都展现了秋天的画卷,你的家乡的秋天有哪些特有的景象?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金黄灿烂的田地?是天边的山岭,还是高远的蓝天?或许一片落叶让你感叹岁月的脚步声,一丝清凉让你发思古之幽情?细细观察,细细品味,从多个角度描写“家乡的秋天”。不少于 500 字。 为了让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后有创造表达的欲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通过写后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步,体验写作的成就感。我使用的习作提示语,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使学生能通过写家乡的秋天表达自己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