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的故障及排除.doc_第1页
制冷设备的故障及排除.doc_第2页
制冷设备的故障及排除.doc_第3页
制冷设备的故障及排除.doc_第4页
制冷设备的故障及排除.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业资料:_制冷设备的故障及排除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13 页制冷设备的故障及排除(一)制冷设备运行时,由于安装和操作不当往往会发生故障,例如制冷设备中压缩机气缸拉毛现象、压缩机发生湿法和操作或气缸结霜现象、润滑油消耗量过大现象、油泵油压过高现象、油泵的油压过低现象、润滑油温度过高现象、曲轴箱中有敲击声现象等等现象。而产生的制冷设备原因主要有:制冷设备系统或油路中污物进入气缸;湿法操作时使气缸或活塞环发生剧烈变化;润滑油规格不符合要求;气缸内无润滑油或润滑油不足;制冷设备活塞与气缸壁的装配间隙过小,活塞环的装配间隙不当或锁口尺寸不对;制冷设备节流阀(即调节阀)开启过大,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液体过多,蒸发器内未能及时蒸发,制冷设备压缩机吸入的是湿度较大的制冷剂蒸气;制冷设备压缩机的进气阀开启过快,以致使蒸发器中制冷剂液体被抽出;制冷设备空气分离器上的节流阀开启过大,使一部分制冷剂液体被压缩机吸回气缸等等。分析起来种类和原因较多,一般在制冷设备使用说明书中都有说明,下面仅将几种常见制冷设备故障、制冷设备产生原因和制冷设备排除方法列表介绍。制冷设备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及排除方法(一)故障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压缩机气缸拉毛1、系统或油路中污物进入气缸2、湿法操作时使气缸或活塞环发生剧烈变化,例如氨压缩机在过热情况下工作,当制冷剂液体进入气缸后,气缸遇冷急剧收缩,而活塞环还在温度较高的状态下,没有及时相应收缩,于是造成气缸拉毛。另外制冷剂液体进入气缸,破坏了润滑油在气缸壁上的油膜3、润滑油规格不符合要求4、气缸内无润滑油或润滑油不足5、活塞与气缸壁的装配间隙过小,活塞环的装配间隙不当或锁口尺寸不对1、清洗气缸及润滑油系统2、正确地操作制冷装置,避免湿法操作3、更换润滑油4、检查油路系统和曲轴箱中的油位高低并进行处理5、应按制造厂的产品说明书进行检查处理压缩机发生湿法操作或气缸结霜1、节流阀(即调节阀)开启过大,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液体过多,蒸发器内未能及时蒸发,制冷设备压缩机吸入的是湿度较大的制冷剂蒸气2、压缩机的进气阀开启过快,以致使蒸发器中制冷剂液体被抽出3、空气分离器上的节流阀开启过大,使一部分制冷剂液体被压缩机吸回气缸4、蒸发器的管子内表面有油层或管子外表面有冰层,增加传热热阻,降低蒸发速成率,使压缩机吸入制冷剂湿蒸气1、立即关闭节流阀,一直到气缸壁上的结霜溶化后再逐渐调整节流阀的开启度2、立即关闭进气阀,一直到气缸壁上的结霜溶化后再逐渐开启3、立即关闭该阀门,然后再逐渐调整好该阀门的开启度4、定期清除油层,检查盐水浓度,消除冰层润滑油消耗量过大1、压缩机湿法操作时使制冷剂液体进入轼轴箱。当这部分制冷剂液体蒸发时,将带出一些润滑油随同制冷剂蒸气进入制冷系统中2、刮油环严重磨损或装反3、油分离器有故障一能回油4、曲轴箱内油面过高,曲轴转动时飞溅的油量过多,从而造成耗油量过多5、活塞环锁口间隙过大或各活塞环的锁口装配在一条直线位置上1、排除曲轴箱中的制冷剂液体,正确操作制冷装置,避免湿法操作2、更换刮油环或将装反的刮油环改正过来3、检查回油管路和油分离器的内部,并排除故障4、将曲轴箱中多余的润滑油放出,使曲轴箱中的油面符合规定的高度5、更换活塞环或按要求重新装配制冷设备运行时,由于安装和操作不当往往会发生故障,例如制冷设备中压缩机气缸拉毛现象、压缩机发生湿法和操作或气缸结霜现象、润滑油消耗量过大现象、油泵油压过高现象、油泵的油压过低现象、润滑油温度过高现象、曲轴箱中有敲击声现象等等现象。而产生的制冷设备原因主要有:制冷设备系统或油路中污物进入气缸;湿法操作时使气缸或活塞环发生剧烈变化;润滑油规格不符合要求;气缸内无润滑油或润滑油不足;制冷设备活塞与气缸壁的装配间隙过小,活塞环的装配间隙不当或锁口尺寸不对;制冷设备节流阀(即调节阀)开启过大,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液体过多,蒸发器内未能及时蒸发,制冷设备压缩机吸入的是湿度较大的制冷剂蒸气;制冷设备压缩机的进气阀开启过快,以致使蒸发器中制冷剂液体被抽出;制冷设备空气分离器上的节流阀开启过大,使一部分制冷剂液体被压缩机吸回气缸等等。分析起来种类和原因较多,一般在制冷设备使用说明书中都有说明,下面仅将几种常见制冷设备故障、制冷设备产生原因和制冷设备排除方法列表介绍。制冷设备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及排除方法(二)故障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油泵油压过高1、油压调节阀开启过小2、油压表失灵3、曲轴箱中有制冷剂液体,制冷剂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使油温下降,黏度增高4、排油管路堵塞1、重新调整油压2、更换油压表3、排除曲轴箱中的制冷剂液体4、检查排油管路,并排除堵塞物油泵的油压过低1、油泵机件磨损严重2、油压表失灵3、吸油过滤器或吸油管路堵塞4、油压调节阀开启过大5、曲轴箱中油量不足6、曲轴箱中进入制冷剂液体,当制冷剂液体蒸发时,油温下降,黏度增高,使油泵的吸油量减少7、密封器漏油:机械式密封器漏油是由于密封环磨损或拉毛、弹簧压力不均衡、回油孔管路堵塞等;填料式密封器漏油是由于填料磨损后失去密封作用1、拆卸检查修理或更换机件2、更换油压表3、拆卸清洗,检查润滑油质量,并决定是否换油4、重新调整油压5、增加曲轴箱中的油量,使其保持正常油位6、排除曲轴箱中的制冷剂液体,找出其进入曲轴箱原因并加以处理7、停车,拆卸密封器检查对机械式密封器应修复密封环和弹簧或排除油孔管路中的污物;对填料式密封器应更换填料润滑油温度过高1、气缸冷却水套和油冷却器未通冷却水2、活塞环磨损严重,使高压高温的制冷剂蒸气漏入曲轴箱中3、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过高1、开启冷却水阀门进行冷却2、更换活塞环3、主要从降低吸气温度或冷凝压力着手来降低排气温度曲轴箱中有敲击声1、轴颈和轴瓦的间隙过大2、曲轴的主轴承装配间隙过大3、飞轮与轴或键配合松弛4、开口销折断5、主轴承润滑不良1、拆卸检查,调整间隙或更换轴瓦2、拆卸检查,调整间隙3、拆卸检查,确定调整工轴工修理4、更换开口销5、检查滤油器是否堵塞或油路不畅第 7 页 共 13 页制冷辅助设备操作规程、集油器的操作1、集油器放油时,先打开集油器的降压阀,当压力降至与蒸发压力相等时,关闭降压阀。2、关闭油氨分离器的供液阀510分钟。当油氨分离器的底部有微温时,即可进行放油。3、放油完毕后,关闭油氨分离的放油阀和集油器的进油阀,打开油氨分享器供液阀,恢复油氨分离器的正常工作。4、缓慢地打开集油器的降压阀,当压力降至1/C左右,把降压阀关闭。约20分钟后,若压力不再上升,即可将油放出。5、记录放油数量。6、放油期间,操作人员不得离开现场。、冷凝器的操作1、以常清除淋浇式冷凝器分水槽的污物和管壳式冷凝器进水口与分水口处的障碍物。2、打开冷凝器的进出水阀,启动水泵向冷凝器供水。3、检查冷凝器的出液阀、均压阀、放空气阀及压力表的关闭阀是否打开。4、打开冷凝器的进气阀。5、每班至少检查一次冷凝器供水情况,冷却水必须分布均匀。6、定期清洗冷凝器,其管壁水垢厚度不得超过1.5mm。7、冷凝器停止工作半小时后,方可放油(生产旺季,也允许在运转中放油)。8、冷凝器停止使用时,先关进气阀,若夏季气温较高,关闭进气阀1015分钟后,再停止向冷凝器供水。9、冷凝器停止使用后,如气温较低,有可能使水冻结时,应将管中的水入净。、对流式再冷却器的操作1、打开进水阀和出水阀,向再冷却器供水。2、打开再冷却器的进液阀与出液阀,高压储液桶至总调节站的旁通阀。3、再冷温度不应高于进水温度3。4、再冷却器停止使用时,打开高压储液桶至调节站的旁通阀。5、根据水质情况,定期清洗水套。、低压储液桶的操作1、使用前,先检查加压阀和放油阀是否关闭,压力表、安全阀和指示器的关闭阀是否打开。2、打开低压储液桶与二次分离器的进液阀和均压阀。如低压储液桶和排液桶是两用的,在二次分离器排液时,才打开低压储液桶的进液阀。3、经常检查远距离液面指示器的正确性。4、低压储液桶的氨液如超过30时,应排至擀液桶。排液前先关闭二次分离器与低压储液桶的进液阀和均压阀,向低压储液桶加压。当压力上升到56/C时,将加压阀关小或关闭,打开低压储液桶的出液阀,进行排液。排液完毕后关闭出液阀,缓慢地打开进液阀和均压阀。恢复正常工作(排液桶和低压储液桶两用的,储液量不得超80排液操作可按设计要求执行)。、排液桶的操作1、在氨液排至排液桶前,先把桶内压力降至蒸发压力(如桶内有氨液,应先排液)。2、打开排液桶的进液阀并注意桶内液面不得超80。3、排液完毕。关闭进液阀。等桶内氨液静置20分钟左右、进行放油。4、放油后,暂停高压储液桶的供液,先把排液桶的氨液送到蒸发器中(如排液桶内压力过低氨液不易排出时,可向桶内加压,可向桶内加压,但压力不得超过6/C),排液完毕后,恢复高压储液桶的正常工作。5、缓慢地打开排液桶的降压阀,将压力降至蒸发压力后关闭。、放空气器的操作1、操作前,应检查冷凝器与高压储液桶有关放空气阀是否打开。2、将放空气器的抽气阀全部打开。然后稍微开启供液阀,向放空气器供液。供液膨胀阀开启的大小,可从回气管的结霜情况看出。在正常状况下,回气管从抽气阀0.51.5m的地方应有结霜。3、将放空气器的混合气体进气阀打开,然后打开回液阀,关闭供液阀,以使混合气体中冷凝的氨液继续蒸发,这时放空气器下部小膨胀回液管应有结霜,如果回液管霜层开始融化,说明进入的是热空气和氨的混合气体而不是氨液。这时应关闭回液阀,打开供液阀。4、打开放空气阀,使空气通过静水放出。当发现水呈乳白混合状态并带有氨味,应立即关闭入空气阀。5、关闭供液膨胀阀。6、全部打开回液阀,当放空气器及回液管上霜层融化后,再关闭混合气体时气阀、回液阀和抽气阀。7、把放空气器的使用时间作出记录。、循环贮液桶与氨泵操作(七至八部份系省公司制订)(一)启动前的准备工作1、了解停车原因,若因事故或检修停车,应检查是否修复。2、检查氨泵各运转部位,有无障碍物。3、检查电动机轴承是否有足够的润滑油。4、开启循环贮液桶的供液阀,使液面保持在浮球控制高度。5、打开有关库房鸺液阀。(二)启动6、氨泵的启动应配合有关压缩机的开停情况进行。7、打开氨泵进液阀,使泵内灌沁氨液。按正常运转方向拨动方向拨动联轴器,检查运转是否灵活。8、打开氨泵抽气阀一两分钟,将泵内和管道内气体抽净后关闭。9、打开氨泵排液阀。10、接通电源,注意排出压力与电流表指针若剧烈摆动,表明氨泵不上液,应停止运转,再次打开抽气阀,抽空气体后再行启动。11、做好开泵记录。(三)操作与调整12、氨泵正常运转中,电流表与排出压力表指针应较稳定,运转应无杂音。13、氨泵运转中若电流与排出压力下降,氨泵发出无负荷的声音,说明供液情况不好,应迅速检查原因加以消除。(1)若因循环桶内液面过低,应检查浮球阀工作情况,适当调整供液。(2)若因泵内存有气体,可小心地将抽气阀打开,使泵内气体抽出后关闭。14、密封器若漏氨过多,应停车检查原因,加以消除。15、氨泵的排出压力应与系统蒸发压力及供液高度相适应,最高不得超过4/C。16、循环贮液桶的液面应保持在浮球阀控制高度。17、定期进行循环桶的放油工作。(四)停车18、关闭循环贮液桶的供液阀。19、切断电源,随即关闭氨泵出液阀。20、关闭氨泵进液阀。21、做好停泵记录。、氨系统水冲霜1、根据急冻间冷风机工作情况,由值班班长指挥进行水冲霜。2、急冻间货物出净后,关闭有关供液阀。3、打开有关供水阀,启动冲霜水泵,向蒸发器淋水,注意检查配水情况,避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