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SYS的滚珠丝杠进给系统静动态特性分析.pdf_第1页
基于ANSYS的滚珠丝杠进给系统静动态特性分析.pdf_第2页
基于ANSYS的滚珠丝杠进给系统静动态特性分析.pdf_第3页
基于ANSYS的滚珠丝杠进给系统静动态特性分析.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基于ANSYS的滚珠丝杠进给系统静动态特性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传动2 0 1 0 拒 文章编号 1 0 0 4 2 5 3 9 2 0 1 0 1 0 5 一0 0 6 8 0 B 基于A N S Y S 的滚珠丝杠进给系统静动态特性分析 赵万军 重庆三峡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重庆4 0 4 0 0 0 摘要对一台数控车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静 动态特性进行有限元分析 讨论了A N S Y S 中滚珠 丝杠副结合面的建模方法 通过进给系统的死区误差和定位误差分析 校核了机床X 向的定位精度和 重复定位精度 并通过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 得到了机床进给系统固有频率扣振动特性 为进给系统 的合理使用和静 动态性能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滚珠丝杠进给系统静动态特性有限元 A n a l y s i so fS t a t i ca n dD y l l a I I l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B a l lS c r e wF e e d i n gS y s t e mb a s e do nA N S Y S Z h a oW a n j u n S c h o o lo fA p p l i e dT e c h n o l o g y C h o n g q i n g 1 1 1 r e eG o r g e sU n i v e r s i t y C h o n g q i n g4 0 4 0 0 0 O f i n a A b s t r a c tT h eb a l ls c r e wf e e d i n gs y s t e m Ss t a t i ca n dd y n a m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aC N Cl a t h ei sa n a l y z e du s i n gt h e F E Am e t h o d t h ew a yo fc r e a t i n gj o i n ts u r f a c eo ft h eb a l ls c r e wa s s e m b l yh a sb e e nd i s c u s s e d T h el o c a t i o na c c u r a c y a n dr e p e a tl o c a t i o na c c u r a c yo ft h el a t h e sX d i r e c t i o na r ec h e c k e db ya n a l y z i n gf e e d i n gs y s t e m sd e a db a n de r r o ra n d p o s i t i o n i n ge r r o r A n d b ym o d a la n a l y s i sa n dh a r m o n i cr e s p o n s ea n a l y s i s t h en a t u r a lf r e q u e n c ya n dv i b r a t i o nn l o d eo f t h ef e e d i n gs y s t e ma r eg o t t e n t h u st h er e l i a b l eb a s i sf o rt h ei n t e l l i g e n tu s ea n ds t a t i ca n dd y n a m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 c r e a s i n go ft h ef e e d i n gs y s t e mi sp r o v i d e d K e yw o r d s B a l ls c r e w F e e d i n gs y s t e m S t a t i ca n d 由删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F E A O引言 滚珠丝杠副由于其高精度 高效率 高灵敏度等优 点已成为当代数控机床伺服进给机构中应用最广泛的 机械传动部件 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 闭环 半闭环数 控系统应用日趋广泛 数控系统与伺服驱动电器系统 的自动调节能力逐步增强 而滚珠丝杠等非线性环节 已成为影响数控机床性能的关键性因素 滚珠丝杠本 身是一种细长低刚度元件 在外力作用下极易产生变 形 振动 噪声 因此 深入研究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 动 静态特性对数控机床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具有决 定性影响 我们以一台C K 6 1 4 0 数控车床x 轴滚珠丝杠进给 系统为研究对象 其定位精度为0 0 3 m m 重复定位精 度为0 0 1 6 m m 滚珠丝杠与驱动电机直接相连 采用一 端固定一端游动的支承方式 双螺母垫片预紧 经选 型计算初选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规格型号为F F Z I Y 2 5 0 6 3 为获取滚珠丝杠进给系统静动态性能 采用有限 元方法研究该进给系统工作过程中的变形误差以及模 态和谐响应特性 1 进给系统静态特性分析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静态特性分析主要是指进给传 动系统的误差分析 主要包括系统的死区误差 又称失 动量 和传动系统综合拉压刚度变化引起的定位误差 前者是影响机床重复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 后者是影 响机床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 1 1 有限元建模关键技术 1 模型简化A N S Y S 静力分析中 滚珠丝杠 进给系统有限元模型的关键是丝杠螺母 轴承滚道结 合面间的建模问题 如果按照实际结构进行建模 则 网格划分后计算规模过于庞大 且会出现大量的畸形 单元 为此 对模型进行了简化 方法是将丝杠和螺母 安装有滚珠的螺旋滚道部分向轴向投影为垂直于丝杠 轴线的平面沟槽 其余部分简化为圆柱面 滚珠向轴向 投影后简化为一个圆筒 如图1 和图2 所示分别为简 万方数据 第3 4 卷第5 期基于A N S Y S 的滚珠丝杠进给系统静动态特性分析 化前后的有限元模型 为了验证这种简化的可靠性 将图1 和图2 所示的两种有限元模型分别提取一个导 程进行研究 在模型的右端面施加固定约束 左端面施 加1 0 0 0 N 的轴向力 螺旋结构简化前后的最大轴向变 形量分别为1 4 8 t a n 和1 4 2 t a n 简化前后的轴向受力 变形误差为4 0 5 而实际工作中由于静摩擦力产生 的最大轴向力只有4 6 0 N 简化的螺旋结构产生的轴向 变形误差将更小 所以上述简化在考察系统轴向变形 误差方面是可行的 图l 滚珠幺毫杠副简化前模礁 图2 滚珠丝杠剐简化后模型 同时 对丝杠两端用于支承的角接触球轴承也采用 上述相似方法简化建模 最终建立的C K 6 1 4 0 车床x 向 进给系统经网格划分后的有限元模型如图3 所示 轴承外圈的X y 向自由度 右端 固定端 轴承外圈右 端面z 向自由度 滑板燕尾导轨面x 向自由度 滑板 两个平导轨面的y 向自由度 1 2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死区误差分析 死区误差是指启动或反向时 系统输入输出运动 的差值 在有预紧和消除间隙机构的情况下 系统的 死区误差主要取决于导轨摩擦力所引起的死区误差 该误差实际上是在为克服导轨静摩擦力而产生的系统 驱动力作用下 进给系统欲向正反两个方向运动时产 生的弹性变形量之和 在A N S Y S 中将系统驱动力作为轴向载荷施加在 滚珠简化为圆筒后的环面上 为考虑预紧力的影响 将预紧力采用p s m e s h 和s l o a d 命令作用在垫片中部位 置对应的丝杠截面上 同时增加一约束 当工作台欲 向右运动时 在图3 所示滑板右边的线A B 上施加Z 向约束 当工作台拟向左运动时 在滑板左边的线C D 上施加z 向约束 以此来模拟滑板在克服静摩擦力 从静止转变到运动一瞬间的极限约束状态 为考察进 给系统在全行程上的变形量和误差 在进给系统X 向 的行程范围 0 2 0 0 m m 内每隔2 0 r a m 选定一个位置进 行计算 其有限元计算结果见表1 表l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弹性变形与死区误差 滑板位置 n a n 变形量 t a n 02 04 06 08 01 0 0 滑板欲右 2 5 32 4 72 4 22 3 52 2 82 1 9 运动方向 左2 4 92 4 22 3 42 2 42 1 32 0 1 死区误差 a n 5 0 24 8 94 7 64 5 94 4 l4 2 滑板位置 n a n 变形量 g m 1 2 01 4 01 6 01 8 02 o 滑板欲 右 2 11 9 9 1 8 7 1 7 4 1 5 9 运动方向 左 1 91 7 81 6 51 5 1 3 3 死区误差 a n 43 7 73 6 53 2 42 9 2 从表1 叫知 在滑板行程范围内从左至石进给系 统的死区误差基本呈线性规律下降 滑板位于行程最 左端 螺母中心距轴承支承固定端距离最大 时有最大 死区误差5 0 2 t a n 这是因为滑板在从左至右行程中滚 珠丝杠副的综合拉压刚度是呈线性下降的 为保证滑板的运动精度 要求讲给系统最大死区 图3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有限元模型 误差应小于滚珠丝杠的最大轴向变形量艿 该变形 2 单元选择与边界约束 建模过程中采用 量等于机床X 向进给系统定位精度3 0 t t m 的1 5 1 4 S o l i d 9 2 实体单元进行网格划分 S o l i d 9 2 是一种三维 和重复定位精度1 6 t m a 的1 3 l 2 的较小值 2 如3 7 I o 节点等参单元 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并且特别适合 经过计算 艿一 5 3 3 t m a w t 滑板的最大死区误差为 曲线边界的拟翟 譬够满璺篓珠丝杠进给系统有限元5 0 2 肿 因茈夏机床x 向进给系统的死区误差是在 分析的精度要求 边界条件设定时 约束左右两端 规 的范围之内 万方数据 7 0机械传动 2 0 1 0 掘 1 3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定位误差分析 影响机床定位精度的因素较多 但最主要的影响 因素是滚珠丝杠副进给传动系统综合拉压刚度变化所 引起的定位误差以一 以一可以用表1 中滑板处于 最左端和最右端时进给系统的轴向变形量之差进行计 算 该值为0 9 4 t u n 工作台向左运动 和1 1 6 p s n 工 作台向右运动 取较大值1 1 6 p a n 瓯一应控制在机 床定位误差1 6 t a n 的1 5 1 4 即3 2 t z n 4 p m 范围 内L 2 1 3 7 显然该机床x 向迸给系统由于综合拉压刚度 变化所引起的定位误差是合格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 知 机床x 向进给系统产生的死区误差和定位误差都 在规定范围内 能够保证机床的定位精度和熏复定位 精度的要求 2 进给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2 1 有限元建模关键技术 与静态分析相同 动态分析时有限元模型建立的 关键因素依然是丝杠螺母 轴承滚道结合面间的建模 但不同于静态分析的是 动态分析主要讨论的是系统 的振动及其响应 如果仍采用静力分析模型已不再合 适 此时 建模的方法是在结合面的两个表面上选取 对应的节点 以弹簧单元c o m b i n i 4 进行连接来模拟结 合面既有弹性又有阻尼的特性川3 其中 弹簧刚度 阻 尼系数根据相关资料 4 5J 进行计算 约束方法除不加 图3 中A D 线约束外其余同静力分析 载荷只施加 预紧力 2 2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模态分析 采用B l o c kI a n c z o s 模态提取方法对滚珠丝杠进给 系统进行模态分析 表2 为有限元模态分析所得的前 6 阶固有频率 系统的第1 阶振型表现为工作台的轴 向振动 第2 和第4 阶振型为丝杠的径向振动 第3 阶 振型为丝杠的以扭转为主的弯扭组合振动 第5 阶振 型为丝杠的轴向振动 第6 阶振型为丝杠的轴向与扭 转组合振动 衷2 进给系统前6 阶固有频率 阶数l 234 5 6 固有频率 H z 4 5 25 5 45 7 3 75 8 0 99 4 11 3 c r 7 7 1 3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谐响应分析 进给系统的模态分析结果只是反映系统本身的属 性 要得到系统实际工作状态时的动态响应 还需要在 模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做谐响应分析 用A N S Y S 软件中的完整法对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进行谐响应分 析 图4 为在轴向施加幅值1 0 0N 正弦力载荷的谐响 应曲线 从图4 可以看出 进给系统在约5 9 0 H z 和 1 3 0 0 H z 的谐响应振幅最大 对应于系统的第4 阶和第 6 阶模态 在实际切削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这些频率的 动载荷 以免引起机床较大的振动 影响加工质量 I I J I X JL j r1 04 0 08 0 01 2 0 01 6 0 02 0 0 0 频率 H z 图4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谐响应曲线 3 结语 通过合理简化建立了数控车床x 向进给系统有 限元模型 获取了静态条件下滚珠丝杠副死区误差 定 位误差的大小 以此为依据校核了机床定位和重复定 位精度 并且 获得的不同行程位置的反向死区误差 值为机床的误差补偿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通过有限元 模态和谐响应分析 得到了系统的固有频率 模态振型 以及正旋载荷激励下的谐响应特性 为进给系统的合 理使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参考文献 1 S a e e dM o a v e n i 有限元分析一A N S Y S 理论与应用 M 2 版 王松 董春敏 金云平 等译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 0 0 5 5 0 8 5 1 0 2 龚仲华 数控技术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 0 0 5 3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